李奇微替換麥克阿瑟后,聯合國軍不可謂不賣力。但對面志願軍大勢已成,無論裝備訓練都不比美軍差,戰鬥意志還更高。
軍方將領頓時啞口,但誰也不肯輕易接茬——朝鮮那個爛攤子就夠糟了,再開個戰場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么?就算要開打,你國會得批錢啊!
參議院議長轉而看向杜魯門,問道:「如果金門被中共拿下,政府方面會做如何反應?」
仗打了一年多,時間又到了十月,眼看朝鮮再次要天寒地凍。雙方都不願意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作戰,這一停肯定又是小半年。
有這麼多「圖-4」,老蔣的好日子算是完全到頭了。
待在前線的美軍驅逐艦申請撤離,因為真的什麼也做不了。PLA能忍它們在自家海岸邊游弋,是主席下令不主動打美軍,不代表不能打。
朝鮮戰爭是美國在戰後擴張的頂點,讓美國政客意識到「新羅馬」的邊疆在什麼地方——太平洋都快變成美利堅的內湖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畢竟當年的侵華日軍可玩不了地毯式轟炸。
在大概十八小時前,PLA空軍出動大機群對金門和台灣進行了空襲。這次空襲規模大,頻次高,烈度猛,絕不是尋常襲擾式的轟炸。
這種仿製B-29的螺旋槳轟炸機在48年開始服役,但到54年和56年就被「圖-16」「圖-95」全面取代。
如果能找個體面的借口,杜魯門和國會真願意停戰算了——這也是為什麼原歷史在51年開始停戰談判的原因,現在美國的停戰意願更強了和_圖_書
。
美軍在台的軍事顧問向白宮和國會寫報告,表示除非美軍直接介入,否則PLA光靠轟炸就能摧毀國軍的抵抗意志。
海軍部長一愣,反問道:「議長閣下,請問您要達成什麼樣的意圖?戰役規模多大?」
在場眾人都明白艾奇遜是啥意思,無非是承認戰場失利,想退一步擺脫困局。只是大家處於面子考慮,誰也不肯開口。
議長掃了一圈戰情室的國防部軍人,一攤手問道:「難道我們就這麼等著,什麼都不做?眼睜睜看著台灣被共產中國拿下?」
協防颱灣的美軍第七艦隊發回電報,表示PLA很可能將發動一次登陸作戰,目標顯然是金門島。
他們可以在朝鮮這麼干,也可以在台灣以東洋麵這麼干。中國東南面積比歐洲大的多,我們根本無法防範這種攻擊。」
準備派出我們的使者吧。既然中國夠強,我們就應該與之接觸。」
到現在一天能來兩三次,更是受不了。
志願軍還擁有山地戰精通,更適應朝鮮的多山環境。若論傷亡比例反而是聯合國軍方面吃虧。單論美軍傷亡也一點不比志願軍少。
原因就在於中國軍隊把雷達裝到他們的重型轟炸機上,利用我們航母夜間難以起降的特點,出動大機群進行對海搜索。
老蔣已經當了幾個月「地堡男孩」,士林官邸早就被夷平,台北總統府也成了廢墟。這日子過的比在重慶還苦。
打仗是要算收益的。
杜魯門不搭話,其國務卿艾奇遜開口道:「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和-圖-書判桌上也拿不到。也許我們應該改變策略,採取遏制和封鎖來對抗共產主義在東亞的蔓延。」
杜魯門回到自己的橢圓辦公室,招來自己的幕僚長斯蒂爾曼,問道:「我認為國民政府的那幫小偷的末日快到了。我們迫切需要有人去跟中共進行聯繫。」
再這麼熬下去,中國是無所謂。反正它手裡的裝備不是撿來的,就是靠蘇聯貸款,消耗不到原歷史的三分之一。加上周青峰在暗中輸血,國內完全撐得住,還越打越強。
這就讓美國佬很頭大了。
大洋洲是美國小弟,其勢力在東亞也逼近到了大陸邊緣。菲律賓日本韓國台灣地區都受美國控制,下一步就是把槍口頂在土共腦門上。
美國政客們也就沒算到中國居然敢出兵援朝。現在戰爭開打容易,如何結束卻是個難題。眼下朝鮮都沒搞定,難道又要增加一個台灣戰場?
一旦發現目標,中國軍隊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就會帶著魚雷高速衝過來。這種戰術威脅性極大,我們已經因此損失了好幾條負責雷達警戒的驅逐艦。
美蘇都有外交關係,中美反而沒有,這不合常理——這其中的最大阻礙就是老蔣的國民政府。現在這塊絆腳石能被搬開,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
軍艦找不到泊位,飛機沒有跑道,連陸軍都沒有兵營,訓練也無法展開——只要國軍敢冒頭,PLA的轟炸機就敢飛過來炸。
PLA的轟炸機開始一周只來一次台灣,他覺著還能忍受。後來變成三天一次,沒多久變成一天一次和*圖*書
,他就被|操的屁|眼都快爛了。
「圖-4」在蘇聯不受待見。
如今金門島上的無線電聯絡被|干擾,已經難以對外通訊。傳回訊息的是橫在金門島外的兩艘美軍第七艦隊驅逐艦。
而PLA航空兵大概是三個「斯圖卡」航空團,五個「圖-4」轟炸機團,正在定點清除金門島上的國軍工事和火力點。
既然美國不願繼續投入,戰情室的討論很快沒了意義,眾人紛紛離開。現在就看台灣老蔣能不能扛?扛不住自然就完蛋。
什麼「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瞎幾把扯呢。每天上百噸炸彈砸頭頂上,誰還信這話就是傻逼。
要知道我們在朝鮮已經一沉一廢一,損失了兩艘航母。其餘航母艦隊也都遠遠離開朝鮮海岸,從最開始一百海里到三百海里再到五百海里。
翻開地圖一看,北美南美就不用提了,歷來是美國自留地;非洲和中東的英法勢力也被美蘇聯手肢解;西歐乾脆駐軍,給蘇聯製造壓力。
幾個月前,PLA的轟炸機還只搞夜間轟炸。現在國軍機場都被炸爛了,「圖-4」敢白天來低空掃射當炮艇機。
杜魯門跟內閣部長和幕僚坐在橢圓長桌前,聽來自五角大樓的情報軍官分析情況。包括國會兩院議長也在,與會人員全都眉頭緊鎖。
什麼丟核彈啊;利用海軍全面進攻中國沿海啊;武裝老蔣反攻大陸啊;啥念頭都有,就是沒有靠譜的。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刻,杜魯門就詢問軍方將領,有沒有可能保住台灣?得到的回答沒有一個
www•hetubook•com.com是樂觀的。
情報軍官走進戰情室,遞交最新的戰場情況,「中國軍隊在無線電中發來最後通牒,要求我方軍艦離開戰場,否則將視作闖入領海的敵對行為予以反擊。」
二戰結束才六年,要美國大兵為地球另一面的台灣去流血犧牲,誰敢提這樣的議案,立馬就會被選民拋棄。哪怕艾森豪威爾來也是如此。
其中為了讓老蔣發揮點作用,美國沒少花錢少出力。第七艦隊的軍艦可不僅僅橫在台灣海峽,而是直接開到了金門。
在這時,兵強馬壯的PLA再次考慮解放金門島。不同於前次單靠木船運送步兵登島,僅僅過了兩年,土共手裡的裝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搞起了海陸空協同作戰。
蘇聯不稀罕,不代表「圖-4」就沒用。土共自打接手「圖-4」就感受到重型轟炸機的好處,從最早的兩個團迅速擴編到十個團,兩百四十多架。
但今時不比往日……
杜魯門看向戰情室的國會兩院議長。後者正交頭接耳,但從面部表情來看,似乎對撥款讓美軍進行干涉沒什麼興趣。
幕僚長點點頭,認同這個觀點。
為了打擊新中國,五角大樓討論過諸多方案。
「維持台灣國民政府的存在,這個最低限度可以做到嗎?」議長問道。
「尖叫禿鷲」的俯衝嘯叫從歐洲傳到了亞洲。
金門到廈門也就十公里,美國軍艦開到這個距離來屬於十足十的挑釁,也是試探和訛詐,就是要看看土共敢不敢動手,能不能被嚇住?
不同於中國必須守住自家東北,現在反而是美國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受不了。他們找不到非要朝鮮死人的理由,反戰情緒越來越濃。
可現實是廈門岸上布置了四個重炮團,兩個高炮團。只要美國驅逐艦敢阻撓PLA解放金門,岸炮立馬就會把它們送進海底。
艦隊報告,說PLA組織了一支由美製兩棲戰車、小型登陸艇、以及大量民用漁船構成的登陸部隊,正準備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強行登陸金門。
台灣就那麼大地方,距離大陸又不遠。「圖-4」可以滿載炸彈起飛,炸爛國軍機場和港口后,老美想支援台灣都難。
杜魯門看向辦公室內的地球儀,目光落在蘇聯的疆域,「中國不值得讓我們耗費太多的精力和資源,我們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它。
白宮,戰情室。
不給錢,打個鬼啊?
海軍部長說了一堆,意思很簡單——中國不是地域狹窄的日本,也不是窮途末路的納粹德國。有蘇聯支持,它的裝備跟美軍沒有代差。真打起來美軍是要吃虧的。
在國際關係中,中國這樣的大國是不能忽視的。有外交關係並不表示一定友好,但至少能施加影響力。
朝鮮戰爭是這種地緣戰略擴張的必然產物。不是金胖子南下就是李承晚北上,矛盾不可調和,根本沒得談。
杜魯門不發話,參議院議長向與會的海軍部長問道:「我們有把握在台灣海域對中共發起攻擊嗎?」
海軍部長搖搖頭,「如果中共沒有強大的空軍,我們確實可以做到這點。但現在只怕很難。
二戰後,美國打遍天下無敵手,政府自信心膨脹,利用其國力優勢在全球擴張。
不打仗也是要花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