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聖光時代
第四十四章 公務員改革

為了升任部長,趙秉鈞最近賣命的幹活,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堪稱勞模——支持他如此賣力的原因是最近得到一針「強化血清」的獎勵。
朱爾典知道自己回國的述職報告上又要多寫不少內容了,但倫敦的議員老爺們只怕不願相信一個黃種人國家出現了非常高效的政府機構。
沙利文努力輕描淡寫,不想討論正鬧得轟轟烈烈的市政府公務員改革。實際上這場改革的熱度一直很高,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很多考生以為考上就能當官,可實際上卻是要從普通小吏干起。出於對被分配的職位不滿意,於是反覆考試的情況。
朱爾典「嗯」了聲,他身後的伊集院彥吉嘟囔了一聲,「帝都也一樣,城市和鄉村充斥大量只經過短訓的警察在執法,就連外國使節也被剝奪諸多特權。
主推一名印度人當公務員改革的代表確實不妥,所以市政府沒幾天就換了中國自己的平民代表。
「考試不難,最開始每天都有,後來每半個月一次。最近是每月一次,且考題經常換。據說市面上有商人在刊印歷次考題內容,賣到脫銷。
「咦……這是中國軍隊的飛機嗎?他們不是標誌性的大紅色?」
客運碼頭設立管理處,修了簡單的雨棚,實現人員分流。雖然外灘客流量很大,聲音嘈雜,但秩序井然。
朱爾典以維護英國在華利益為優先,哪怕他成為了背鍋俠,也知道這是政治需要,並不過多抱怨。就在他為新局面而思考策略,天空上嗡嗡的飛過一架綠色塗裝的雙翼機。
另外原租界巡捕房的和_圖_書印度人甚至安南人同樣去嘗試,有十來個人獲得了高低不等的職位。但他們並沒如預想般被安排到一起,反而被徹底打散任職。」
「這是國家走向工業化的必然之路。」朱爾典想的更深遠。只要中央政府權力繼續鞏固,過個幾年中國就會搞人口普查和國土調查,全面掌控國家人力和土地資源。
現在中國卡住了向日本出口生鐵和生絲等原材料,限制日貨進口,加大對歐美商品出口力度,擠占日本外貿市場。
只要能當官,中國的知識分子很容易被馴化。最近有不少南方革命黨都在向上海市政府詢問,他們能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
碼頭外拉客的黃包車必須等在出口處,一輛一輛的載客。誰敢爭搶就要挨棍子。如此一來大大提升轉運效率。
當朱爾典提出這個觀點,沙利文沒啥感覺,旁邊的伊集院彥吉不寒而慄。現在日本人口才五千萬,且資源貧乏,跟中國的國力差距太大了。
趙秉鈞當年跟隨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馬術建長,屢建奇功,曾在大雪中被埋三日,身受重傷,留下「不能人道」的痛苦。
「這國家的變化太快了,快到大英帝國之前的所有應對手法通通失效。我們必須有全新的對華政策,但……倫敦不會改變的。」
朱爾典只點頭,卻不輕易開口允諾。他也不明白英國上層到底怎麼想的,必須回到倫敦才能明白。
「閣下,關於我國求購「金剛」級戰巡的計劃,還請一定多幫幫忙。」伊集院彥吉忍不住了,他之所以跟在朱爾典屁股後和*圖*書頭,就是要遊說這位「中國通」回倫敦后幫忙。
朱爾典是資深外交官,非常明白護照的推廣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國家合法管理自己國境的權力和手段。
「金剛」級戰巡是日本在一戰前最重要的戰艦建造項目之一,另一個是「扶桑」級戰列艦。
沙利文很想嗤笑一番,可他說出來的情況卻讓朱爾典反覆追問。
「想想這個國家有四點五億人口,由於人均壽命低,大多都是青壯。一旦發生戰爭,其兵員數量幾乎無窮無盡。如果能完成工業化再普及基礎教育,哇……」
在市井表象的背後,趙秉鈞的公共安全局最近在大肆擴編培訓,準備在年底脫離內務部,單獨成為公安部,加強對社會的管控。
「啊……?中國人又搞出新飛機!」
「中國人對當官的熱情太高了,每天有上千人跑來考公務員。現在上海市內的職位已經填滿,只能考周邊幾個縣市的職位。」
後來中國人大概覺著任用大英的僕人不是什麼光彩事,很快改為宣傳從普通市民中提拔了什麼人當官。」
朱爾典回頭瞟了眼,心想:「這不就是你們日本人最先搞出來的?西方外交官去東京,每天屁股後頭跟著個戴禮帽的,煩都煩死了。」
沙利文抬頭看了眼,答道:「中國人的飛機越來越多了,這是他們最新的型號。上藍下綠,非常容易識別。」
上海總會的沙利文接到電報,急急趕到碼頭迎接大英前任駐華公使。雙方見面彼此問候一番,朱爾典指著外灘景觀道:「這片碼頭變了許多。」
www.hetubook.com.com我們的外交人員一出門就被中國警察盯著,走到哪裡跟到哪裡,毫無自由和尊嚴,太討厭了。」
沙利文依舊抱怨,「現在整個上海像個繁忙的工地,到處都是手持棍子的警察在維持秩序。市民們非常不習慣,非常反感。」
作為「中國通」,朱爾典非常厭惡中國前朝官員的腐敗無能,卻又能因為對方的愚蠢而自帶優越感,認為自己有權充當老師進行指點。
作為遠東大港,但當前上海的外灘碼頭根本不能與此名頭相配。運豬的,挑菜的,販貨的,一切混雜。
沙利文吐槽上海警察無論人數還是權力都在增長,背後是中央政府在全國各大城市加強管理的表現。
新的市政府出重拳打擊整頓城市亂象,第一拳就打在控制外灘碼頭的青幫腦袋上,狠狠的殺了一批,挽救一批,教育一批。
至少中德之間進行外交約定,雙方人員往來需要正規化管理。這對各個國家都有好處,必然會全面鋪開。
英國搞「羊吃人」時,破產農民也不願進工廠,全靠大英的警察去街頭抓流浪漢來解決問題。現在大英體面了,倒是開始指責別家野蠻。
這舉措若是跟即將建立的公安部和民政部搞的身份證體系聯繫起來看,中國政府的執政方向就很明確。
原有的官僚體系幾乎沒能有多少對抗能力就被清除了。新的公務員也採取異地任職,設定業績KPI來進行選拔和淘汰。
而大英的酒保被雇傭擔任海關副關長后,在上海的西方人也很有興趣的跑去參加考試,確實有幾十人考上了。
最近新和_圖_書提供的職位越來越偏遠,有的已經要到蘇州任職。但這不能抵擋中國人的考試熱情,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吸引了太多太多人。
之前的上海壓根沒啥出入境管理,國外的啥阿貓阿狗都可以來。護照是什麼?沒這號東西。
現在中國推行吏治改革卻完全依靠自己,西方的優越感自然要消退一二。從小小的外灘碼頭管理處就能看出改革后的變化。
不過這招人盯人非常好用,搞得帝都所有官員對日本人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每次日本人上門,政保局隨後就會來調查。
從天津來的遠洋客輪停靠上海,要在碼頭停留半天,補充水煤。船上乘客大多上岸,打算浮光掠影的逛逛這座遠東大港。
在碼頭管理處理外有一大塊的廣告牌,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人頭像。朱爾典在坐上轎車前瞄了眼,問沙利文牌子上是什麼?
原歷史要到1920年,世界各國才開始就出入境管理以及護照的問題進行協作。而現在這個進度明顯將加快。
各省的政保局和公安局都在建設中,少不了要清理地方上的頑固勢力,鬧出幾場血雨腥風的抓捕和審判。
當初「老夫子」建議周青峰在帝都昌平縣搞「找茬式」土改試點,效果挺好。現在「找茬」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正規。
沙利文對中國政府滿腹怨氣,「是的,中國人做了點改變。在我們英國人的教導下,他們學會把地面掃乾淨。」
上百個公務員被貼報公示,明確職務和權責,以及投訴方式,還配備懂外語的翻譯,詢問外來人員來歷以及辦理落地護照,有點出入境管理https://m.hetubook.com.com局的雛形。
離開外灘碼頭,一行人準備去上海總會休憩,朱爾典打算見一見英國商人,了解更多關於中國發展的情況。
帝都、天津、南京、上海、武漢,所有部級以下公務員全體下崗,重新競聘。秦清作為國務院總理,親自主抓此事,務必整頓吏治,為國選材。
對於當前無序社會,中央政府缺乏管理能力,最低成本的辦法就是死板的強制紀律性,強行扭轉國民性格。
「是最近市裡雇傭高級公務員的公示牌,說什麼要求全社會監督。中國人最早宣傳的是個給大英當酒保的印度人,還說什麼發掘了一名天才。
人流量大之地,治安也差。上海在「49年」前就是犯罪之都,坑蒙拐騙者數不勝數。比如青幫控制了碼頭苦力,壟斷物流貨運,間接擾亂社會。
「強化血清」在趙秉鈞身上體現出極強的肌體修復能力。這獎勵對他來說猶如天降甘霖,能重做男人,傳宗接代。
碼頭周圍缺乏管理,棧橋下水流污穢,散發惡臭。腐朽的破損木船沉在水中,堵塞河道,盡顯髒亂。
朱爾典在碼頭管理處轉了圈,發現區區一個基層機構也像模像樣。
對於日本這種窮鬼來說,這是致命一擊,肯定會制約日本軍力發展。日本軍部已然心急如焚,迫切需要英國給與更多的貸款。
就憑這份大恩,趙秉鈞哪裡還顧得上效忠袁世凱?他願意為中央肝腦塗地,積極改造思想,向組織靠攏,已經成了預備黨員。
大城市搞完了就要抓小城市,一級一級的壓下去。給各級官僚進行洗牌,順便反腐打黑,清查土地,充實國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