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聖光時代
第四十六章 發動群眾

還有人跟著罵,「冊子上寫的很清楚,中央以大毅力大決心驅逐外敵。可南京之役若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年輕人會對此非常憤怒——中央在跟洋人打硬仗,孫大炮就只會胡說八道。民心會自然扭轉。
比如政府出錢建設產業園區,將幾十家繅絲廠湊在一起,成為較為大型的繅絲企業,這既方便管理,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投資少,難度低,能提供大量就業還能打擊日本的繅絲業和棉紡業是重點目標。
講清楚中央之前的勝利冒了極大風險,以目前中國實力還打不贏英國。國防軍需要更多的飛機,更強的大炮,更多的軍艦。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執政者莫不如此。唯獨……以土共黨員為主體的「聖光」最不怕鬧革命了。
只是缺乏領導核心,民眾困於眼界、能力、技術和資金,尚未走上富國強軍的正軌。
只需一周的准軍事化訓練,基本的時間和紀律觀念會在女工群體內建立起來,她們必須做到「聽得懂,開得口,能主動」。
就連上海多家洋人開辦的醫院也變得特別忙。醫護人員整天的跑,負責給工人體檢以及培訓衛生習慣。
三浦到了廠區門口,跟排隊的女工們對視幾眼,默默走過。他的身份是從南洋來的歸國華僑,受雇於繅絲廠,負責技術培訓。
熱血青年大罵貪官污吏,只要能提供有力證據,政保局當即就去查;
招募的女工來自蘇州和湖州,基本是沒文化的農家女子,懵懵懂懂,口音不齊。她們排著隊,慌慌張張的擠來擠去。
簡單的訓練能發掘隊伍中比較聰明的個體,進一步培養。特別優秀的送去掃盲,和圖書向醫護和文職方向發展。
要不是能聯繫上英美被選者獲得支持,內心對未來還有些期望,三浦及其同夥連活下去都難。
三浦扒著米飯,嘴裏卻不是滋味。
按照政府計劃,到1910年的六月份,接受兩到三個月培訓的首批員工正式上崗。帝都、天津、武漢、上海的產業鏈要開始良性運轉。
民眾自然知道孫大炮的綽號是怎麼來的。
至於如何篩選優秀,這其中有一套常人看不見的機制。就好比眼前的體檢,能克服心理和言語障礙,聽懂並理解護士吩咐的女工頂多隻有十分之一。
但實際情況跟想象差距太大。
這種宣傳方式有專人寫稿,在當下可謂是「別出心裁」,又「合情合理」。
小冊子上會說明中央目前能掌控的只有京畿周邊幾個省,其他各省「聽調不聽宣」。這些宣傳對地方派尤其是南方革命黨造成極大被動和壓力。
熱血青年跑去帝都要求平均地權,蕭總統能立馬錶示支持土地改革;
現在列強各國都是右派保守勢力當道。就連正大量吸收移民的美國,其財團勢力在經濟上開放,在政治上卻非常保守。
目前正是構建體系的時刻,全市動員起來。「聖光」派到上海的團隊積極吸收老工人入黨,宣傳黨的綱領,建立基層組織,進行文化和思想教育。
印刷這些小冊子的起因,是最近孫大炮在香港鼓噪要政府將英國勢力徹底趕出中國,反對雙方和談。
熱血青年容易被鼓動,但只要好好講道理,也容易被引導。
日本的「南洋姐」可是跟生絲、棉花、煤炭並列的重要輸出品。這種事在人類歷史上和_圖_書也是獨一號。
至於維護國家臉面啥的,更算了吧。日本這會為了籌措軍費,正有組織的把本國年輕女性送到南洋當妓|女。
這十分之一會被選出來成為其餘女工的班長,負責轉述命令,規範舉止。接下來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穿衣打扮,一切都有規範條例進行約束。
熱血青年要維護國家尊嚴,把外國駐軍全部趕走,蕭總統已經下令國防軍跟世界第一強國幹了一場。
好些人聽不懂護士言語,或者看著外籍護士感到害怕,也有腦子活絡些反而有見世面的興奮,嘰嘰喳喳的低聲私語。
英國海軍光戰列艦就有幾十艘,巡洋艦上百。而我們呢,只有幾艘外購的小軍艦,還不如敵人一個弱小的分艦隊。國家有難處啊。」
普通女工則繼續接受安全和技能培訓,準備上生產線。
經過三月份的摸底,上海在四月份正式開始「合營」。
左派是主張積極改革,把舊的意識形態和制度革除,從而建立全新的社會和國家;右派則保守,主張穩妥、秩序、漸進、緩慢的改革方式,強調維護舊有傳統。
1910年的日軍根本不把士兵當人看,一張郵票就能把家庭內的男丁拉進軍隊。
唉……三浦重重一嘆。他有點羡慕「聖光」控制的中國政府,因為當下的中國國情非常奇葩——它怕「右」不怕「左」。
更別提還有謝瓚泰這種深知孫大炮老底的人已經投靠中央,在《大公報》上寫一篇往事回憶,聊聊之前的「廣州起義」為什麼失敗?
冊子上並不是乾巴巴的理論,而是最新的時事評論,談的是英國海軍實力,以及中央hetubook.com.com為什麼沒有一鼓作氣收復香港。
最近全國的學校和工廠出現不少時政小冊子,其內容五花八門。
三浦只是想的多了,頭昏腦漲,臉色發白。
中午飯點,三浦去廠區的食堂吃飯。隔壁桌是個預備黨員小組,五六個年輕的機修工抓著油印冊子在邊吃邊討論。
廠區門口排著一溜長隊,全是十幾二十歲的女工。
旁人問起,他心頭一驚,生怕被看出破綻,順嘴說道:「唉……聽你們聊天。我想到國家還沒統一,英佔香港,日佔台灣,我心裏難受。」
中國積弱已久,但奮發圖強這個觀念經過「洋務運動」的發酵,在產業界和知識界深入人心的。
三浦過去從未研究過政治,但此刻卻深刻體會到政治的重要性——在發動群眾這一塊,土共有天然優勢。
「聖光」巴不得立馬剷除地主階層,重建官僚體系,推翻殖民壓迫,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解放全人類。
陸軍伙食還不如餵豬,不是醬油湯就是腌蘿蔔。海軍伙食倒是好些,但一不小心就是「精神注入棒」伺候。
不樂意就要被扣個「不愛國」的帽子。
也有特別蠢,怎麼教都不會的。也不用留下害人害己,發點路費送其回家,免得損壞昂貴的設備乃至把廠房給燒了。
啊……機修工們頓時肅然起敬。
可換個場景,三浦若是去日本搞土改,代表大地主利益的天皇能立馬把他拍死。三浦表示平民也要當官從政,幕府時期延續下來的貴族官僚能把他槍斃一百遍。
又有人罵道:「程璧光這個混蛋簡直叛國,我們陸軍在南京跟英國人苦戰,他竟然畏敵如虎,不聽中央號令,hetubook.com.com帶著海軍旁觀。」
為提供就業,加強輕工業,「聖光」正在搞「公私合營」。上海市在整合市內大小不一,技術含量高低不等的企業。
如今中央政府彰顯強勢,站出來說要「產業報國」,把利益關係講清楚,上海各行各業的私營企業主還是樂意搞「公私合營」。
同時也控制了生絲出口。
對三浦這伙日本被選者來說,時空重啟到1910年真是太苦了。他們既沒有貴族血脈,又沒有商業資本,從政經商都極難,頂多能從軍。
把家底一亮,大家自然就冷靜了。
現在中國上下都在尋求革命之路,但誰的革命道路能比代表底層利益的共產黨更激進?
日本沒礦,田地也少,生絲是它當前極少數能拿出手,有競爭力的產業。中國如果重新成為絲織品產業霸主,對日本無異於一場大災。
一名機修工能識字,念冊子上的內容,旁邊幾人又是嘆氣又是憤慨,時不時拍桌怒罵。有人就嘆道:「我過去只知道洋人厲害,沒想沒到他們如此厲害。
三浦這伙連「昭和男兒」都不是,個個「平成廢物」,落在「明治志士」手裡,生不如死啊!
比如列舉中國鋼鐵產量和技術,再拿列強各國進行對比。又或者各省人口對比,談及農業產出以及耕作技術。還有介紹政府決策過程,包括跟列強的外交博弈。
來自原法租界「廣慈醫院」的護士守在個木棚前,反覆交代女工待會要準備脫衣服接受進廠體檢。
在民族情緒高漲的當下,這種思潮特別有市場。在官媒上辯駁不太好,於是有了這些講解時政的小冊子。
蔡學斌成為市長后在全市摸底,四月份開始搞https://www.hetubook.com.com行業合併。
街道上刷了標語「提高警惕,嚴防破壞」「竊密必被抓,抓住就殺頭」。政保局的密探時時出沒,到處調查,且歡迎舉報,給與高額獎勵。
這次來上海,三浦也是想躲開日本本土糟糕透頂的生活。如果有機會,他想暗中鼓動被「強制合營」的企業主鬧鬧事,給周青峰添堵。
沿著蘇州河岸走一段路,三浦和兩個同伴分開,各有去處。他喊了輛黃包車,花了一角銀元把自己拉到附近的上海第四繅絲廠,緩緩走進尚在建設的廠區。
就三浦目前所見,每天都有一百來號女工被招聘到「繅絲四廠」接受體檢和培訓。優秀者會被發展成「共青團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真的叫人後怕啊,若是沒打贏,不知又要簽訂何等喪權辱國的條約。蕭總統拿得起,放得下,張弛有度。」
幸好現在上海人流量大,外來人口多。日本間諜掛華僑身份比較方便活動,在各種新辦的輕工企業找份工作,就較為安全。
愣神間,幾個機修工問同桌就餐的三浦,「李師傅,你怎麼了?臉色不太好。不舒服嗎?要不要緊?」
市政府抓的很緊,工作也儘可能做細。「政保局」進駐各家工廠,儘可能杜絕怠工、貪腐和以權謀私。
三浦之所以來繅絲廠找工作,就是希望來了解中國生絲產業的集中化到了什麼程度,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上海繅絲業起步很早,鴉片戰爭后就有不少華人買辦通過跟洋人商行合作,認識到工業化的先進性,開始採購國外設備,雇傭外籍技|師,發展民族企業。
因為「歷史」原因,以及「曾經」的慘痛教訓,當前不用假身份,日本人在中國已經無法立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