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有支游擊隊要去朝鮮,我推薦你加入。你下午可以不用訓練了,晚上好好吃一頓,大家給你送別。」
走進食堂,炊事班知道王三順要上戰場,特意給他做了一隻燒雞。
老祖宗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小鬼子擔心中國國防軍要進攻朝鮮,正火急火燎的擴軍加強對朝鮮的統治。
訓練營里不怎麼教隊列,也不太在乎鋪床疊被,只有每日大吃大喝強化身體,外加無休止的山地訓練。
日軍在鞍山海州的衝突中遭受重大挫折,其陸軍動員速度明顯放緩。
訓練營最早佔據了一個荒村,只有四五十人,都是從帝都招募來的朝鮮族裔。教官從國防軍抽調,由周青峰擔任主官,教授潛伏滲透刺殺通訊爆破等敵後作戰技能。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算個屁啊?它根本沒有影響力。
別看百來戶的村子毫不起眼。但游擊隊給的實惠足夠大,他們每到一個村就能在敵人的地盤建立一個根據地。
訓練場上響起間斷的槍聲。王三順打的很准,五發全部命中。他打完后露出憨憨的笑容,一副沒能讓教官難住的得意。
可日本越擴軍,負擔越大,越是要轉嫁矛盾,死得越快。「聖光」才不會放著「農村包圍城市」的群眾路線不走,傻不愣登的強行開打。
所有村民心向天朝,哪裡還會認同朝鮮王室和日本人?
對於祖祖輩輩辛勞幹活的朝鮮農民,官府只在收租時才會想到他們。現在能聽到來自中國帝都的聲音,簡直如聞天籟。
要不是中國把英國勢力從長江驅逐,其議會根本不和_圖_書可能批。但真要讓日本成為中國崛起的障礙,這點錢遠遠不夠,連聽個響都做不到。
這些大都是日本陸軍的制式裝備,國內軍需廠也的照著仿——沒辦法,日本在正規化建軍方面已經琢磨了幾十年,其成果正好適合東亞人口。
小鬼子只能將原本的二十萬擴軍計劃攔腰砍一刀,順帶向英國要更多的軍援——對這要求,查爾斯一世也有點懵。
但重裝備很貴,相比只帶步槍的步兵,購買一輛卡車的費用足夠武裝兩個排。英美很樂意向日本出售軍火,但錢還是要賺的。
由於朝鮮語是日據時期由日本學者整理成型,現在朝鮮有文化的人很自然用漢字,訓練營的思想教育方面自然是進行漢化。
「實彈打五發。」教官從自己的彈藥盒取出一個五發橋夾。
項目也很簡單,站崗放哨收集敵情,太複雜也教不會。
隔天,王三順見到了要去朝鮮的游擊隊。這種隊伍編製很小,只有十幾人。隊長和隊副屬於政工人員,還有兩名嚮導,一名隊醫。剩下的各有分工。
其中還包括一名待產孕婦。隊醫診斷後認為其年齡太小有難產風險,去瀋陽的大醫院分娩更保險。
最讓王三順驚奇的是這個小小的根據地里居然還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每天早上六點到夜裡八點,廣播都不會停,滾動播出時政新聞以及娛樂節目。
流暢的金屬滑動和撞擊感令人愉悅。王三順據槍瞄準,這一瞄就是十多分鐘,直到手臂酸軟,肌肉顫抖為止。
游擊隊降落後跟原本工作隊匯合。隊長帶著隊醫去拜訪https://www.hetubook.com.com村長,給百來戶村民提供免費醫療,另外還向他們低價出售食鹽、油脂、布匹、鐵器,換取糧食。
接受訓練是在東北和海參崴招募來的適齡青年,包括中國人和朝鮮人。
這情況反應到王三順身上,就是他原本只能接受三個月短訓,但形勢緩和后短訓時間延長到半年。加倍的訓練讓他越發精幹。
面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競爭,英國沒可能一直給日本輸血。查爾斯一世簡單計算,真要武裝十萬人規模的摩托化陸軍,至少再給兩億英鎊。
此外東三省政府在瀋陽專門建了個朝鮮語廣播台,專門針對朝鮮聽眾進行宣傳。
城市裡的朝鮮警察或日本憲兵極少來鄉村巡查。等他們發現情況不對,根據地已經建成難以攻克的「堡壘」。
夜裡,王三順跟隊長在村裡一起值勤巡邏。他頗感慨的說道:「國家這樣照顧地方,那個村子能不心向中央?根本不用打仗,村裡的農戶絕對不可能跟日本人走。」
王三順拉動槍栓,嘩啦一聲脆響,露出彈倉。他將五發橋夾子彈從彈藥盒中取出,壓入彈倉,隨手將橋夾抽出丟掉,又推動槍栓閉合彈倉。
這個過程中,教官會時不時的推王三順一把,或者命令他改變據槍姿態,跑上十幾米,甚至原地轉圈,轉到頭暈再射擊。
國防軍遼東山地作戰訓練營,隸屬對外軍事情報局,位置在瀋陽以東的撫順方向。訓練營是1910年9月設立的,其最初目的就是為在朝鮮作戰培養基層士官。
隊長呵呵直笑,「其實全國各地都在派工作隊「下基層和圖書」,在交通不發達的偏遠地區修小機場,用飛機把幹部送過去。
敵後堅持三個月能回來休整半個月。若是戰績卓著的活下來,還能回訓練營深造或乾脆提拔當教官。
中央說了,我們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和生產隊,更是宣傳隊。只要有我們在的地方,便是國之疆土。
內容是精心挑選的,比如朝鮮人民是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啊,日本侵略者在朝鮮的暴行啊,朝鮮王室吃人飯不拉人屎啊,中國政府絕不會放棄朝鮮同胞。
五架運輸機帶來人員和物資后,拉著幾名輪替的工作組成員和重病的村民離開。
周圍的戰友為王三順的槍法歡呼鼓掌,連嚴苛的教官也露出微笑。但等掌聲停下,教官拍拍王三順的肩膀,問道:「準備好跟日本人戰鬥了嗎?」
中國決定介入朝鮮局勢后,他很自然的搭乘「中東鐵路」的火車到哈爾濱接受政審,隨後南下瀋陽加入訓練營,成為擁有中國國籍的朝鮮族。
偏遠地區的民眾迫切需要文化知識,強有力的宣傳能極大幫助游擊隊在朝鮮鄉村的發展——整個朝鮮就是個大鄉村,連平壤和漢城也不例外。
營區內使用漢語教學,但要求受訓人員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日語或朝鮮語。
王三順的臉當即緊繃,重重點頭,脫口道:「時刻準備著。」
比如對當前普遍瘦弱的東亞兵員來說,7·92毫米口徑的毛瑟步槍后坐力明顯偏大。三八式步槍就好多了。
「小步快跑」的策略下,這種單發雙翼運輸機很快取代了之前的「雙百」機型,成為國內通勤運輸的首選。
看到王三順的餐盤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隻雞,同僚們無不過來拍拍他的肩膀。這既是祝福和鼓勵,也是一份寄託,希望他能多殺幾個小鬼子或朝奸。
入營的小夥子們大多從小在東北或朝鮮的山區長大。腦子活,眼神好,能吃苦的被挑選出來受訓,是天然的山地步兵。
三月份是初春,當地有了水泵后獲得多一倍的灌溉土地。降落前,王三順就能從空中看到農民正在修整溝渠和土壩,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做準備。
雖然農民未必就能聽懂全部廣播內容,但在此工作的游擊隊員有個職責就是宣傳教育,把黨的思想傳播下去。
日本軍部和內閣總算明白一點,沒有足夠重裝備的步兵派往遼東就是給國防軍送菜,根本打不過。
王三順沒想到自己有天能乘坐飛機,上天後感覺非常新奇。「三百」運輸機能在一小時內就將他從撫順運到朝鮮境內,這大大節省了路途時間。
這是每個受訓人員離開前的待遇。不管是不是朝鮮人,山地步兵結業的最後一步都是前往朝鮮實戰。
日本人怎麼玩得過我們?」
國防軍的教官在王三順的槍上裝了個校射鏡,站在他側面觀察准心是否對準一百米外的胸靶。
國防軍最近接手一批德國裝備,技術兵器還能湊合,單兵裝備就不合適。
另外還有農村致富經,朝語和漢語的教學,曲藝節目。
從訓練場離開,王三順去軍械庫領取裝具和彈藥。他將有一支日制「金鉤」步槍,前後三個彈藥盒,一套雨衣和行軍毯,兩雙皮鞋和綁腿,三日份的野戰口糧等等。
「我還以為來了這裏立馬要打仗。」王三順抵達后第一個任務m.hetubook.com.com不是去進攻日本人,而是訓練當地民兵。
1911年3月20日0,五架新出廠的「三百」運輸機飛抵訓練營的跑道上。這是「謝瓚泰設計局」的最新產品——三百公里航程,三百公斤載荷。
二十齣頭的王三順是朝鮮人,在朝鮮參加「反日義兵」,結果被朝鮮警察攆的逃到海參崴,給俄國人當苦力。
隨著足夠資金投入,這個訓練營的規模快速擴張,人員數量很快破千。營區沒有顯眼建築,全部都是東北或朝鮮特色的村落房舍。
送水泵可以灌溉,送醫療可以救命,送文化可以啟蒙。
之前的一億英鎊已經是筆巨款。
大英帝國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那可能隨隨便便就給?
營地是沿著山谷的一塊河灘地,有百來戶窮苦農民居住於此。
王三順歡快的抽動槍栓,將彈倉里的教練彈逐個彈出,接過教官給的實彈,壓入彈倉,再次瞄準。
之前已有工作隊來此地進行建設,開闢了五百米的跑道,還運來了小鍋爐、發電機、抽水泵之類工業產品。
訓練教官給王三順敬個禮,後者立正回禮。靶場上輕鬆的氣氛頓時消失,每人心頭平添一份壓力,沉甸甸的。
飛機在邊境後勤點加油,再落地是朝鮮東面的咸興附近。王三順下飛機后發現前沿營地的建設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好。
運輸機給民兵運來了三十支二手老套筒和一千發子彈,外加炸藥和手榴彈。這讓游擊隊落地后就能成為事實上的基層政府,實力迅速擴大。
王三順原本有個類似「狗剩」的雜名,加入訓練營后才取了個大名——為了同化,受訓的朝鮮人取名都不姓「金」或「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