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聖光時代
第七十六章 臭毛病

阿莫夫當場向馬可世表示疑問——你的貨物價格比「聖光」貴一倍還多,我買你一台足夠買「聖光」兩台,腦子有病才採購。
像中國人那樣交出部分個人權利,服從集體決議?不,不行。
阿莫夫看過對方報價,活活氣笑了。
這不但大幅降低採購價格,也節省了德國突破同類技術的時間。雖然德國同樣不缺技術,但面對近乎無限的「未來」技術,科研人力終究是有限的。
「給我換杯熱茶。另外換一支更好寫的筆。」阿莫夫懷念電腦打字和語音輸入的便利,將手頭的工藝金筆朝桌面一丟,把心頭煩悶都怪到筆的書寫上。
阿莫夫擔任沙俄駐美大使,想著亦步亦趨的學「聖光」,也用自家寶貴的特效藥產能在美國獲取巨額資金,同時利用美國的人力物力發展自己。
這事一開始不容易,畢竟華人的笨拙孤立的形象跟推銷員格格不入,也難以進入高檔社區。但不得不說零售的利潤很高,這足以逼著人去改變。
「唉……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但一天後,聖彼得堡發回電報,普大帝算了經濟賬又算政治賬,認為雖然歐美不可信,但如果美國願意提供貸款,還是可以考慮買高價貨。
「聖光」在美國的公司正以兩個月一台的速度交付產品,客戶包括巴西、墨西哥、義大利、德國以及它自己。
比如比利時、義大利等國的被選者就準備加入。他們也有各自的產業鏈優勢,但www•hetubook•com.com劣勢更明顯。
沙俄產的青霉素跟中國產的沒區別,也賺了不少錢。但在美國建廠這事推了幾個月,不能說沒效果,但就是不得勁。
什麼便宜都想占,什麼虧都不肯吃,結果卻徒增內耗。
桌上的熱茶都涼了,阿莫夫抓起杯子喝一口,冷冰冰的。他攤開辦公桌上一疊稿子,準備給在聖彼得堡的普大帝寫報告,轉述馬可世在會見中傳達的信息。
從文具到傢具到電器到建材,「聖光」在美國辦了不少看似不起眼卻又貼近生活需求的工廠,且挑選口齒伶俐的華人,打扮的入時光鮮,開著客貨卡車到各個社區去推銷。
而本次時空重啟后變化最大的就是中國,東亞註定也要成為主戰場。它一旦參戰,就真要發生遍及全球的世界大戰。
又比如為了給德國發展提供所需的原油,「聖光」控制的「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以成本價向德國出口。
馬可世一攤手,表示這其中有「民主同盟」的利益加持,價錢是沒法變的。
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筆的一端有裙角飛揚的透光少女圖案。阿莫夫看到這個logo就生氣,「中國人連鋼筆都在美國生產?」
而「聖光」的國家發展規劃無疑是最棒的,執行力度也最強。它連文具這類細節都考慮到,勿論其他。
唯一的好處大概是購買「兄弟會」的產品,「兄弟會」能幫沙俄建廠——和*圖*書前提是錢不能少。
比如英國佬在1907年就造出反衝式「十萬馬力」蒸汽輪機,並成功用在大型游輪和戰列艦上。
阿莫夫看到回電,心頭就一咯噔——完了,普大帝過於自信的毛病又犯了。他嘴上說「不可信」,心裏又還想再信一把。
類似話題在「神聖聯盟」內部是個禁忌,他們只想證明自己的路線是對的,證明跟「過去」隔裂的夠徹底。
秘書拿來了鉛筆、鋼筆、彩筆、文件夾、訂書機、筆記本等諸多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同一家公司生產的,賣點是性價比和設計。
但相比給日本巨額貸款,「兄弟會」對普大帝的信用和還款能力不是太認可,表示要真金白銀的交易。
「聖光」出的高檔金筆確實更好用,應該有不少專利在裡頭。阿莫夫操控筆尖在紙頁上流暢滑動,記錄自己跟馬可世的會談。
中德是互惠互利,「兄弟會」就是宰凱子——同樣是「十萬馬力」蒸汽輪機,「聖光」只賣五萬美元。「兄弟會」能報十二萬美元。
那家公司規模不大,專做文具產品,款式種類非常多,適合不同需求,筆的質量也挺不錯。」
秘書出去一會,換了熱茶,還帶來一支自來水筆。
這一搞就得談判,談判就拖時間,拖時間就能耗光底牌,最終滿盤皆輸。
以中國的人力物力,它一旦發展起來將是恐怖的天災,實力不足的國家會被輕鬆碾碎。
之所以有這種構想,也是和_圖_書受「聖光」啟發。
俄國人也想搞這東西,技術也有,但因為基礎工業薄弱,在聖彼得堡就是沒搞成,於是也想到美國來搞。
目前各國被選者有個普遍共識,就是一戰將推遲,二戰將提前。兩次大戰很可能將混在一起,烈度和耗時加倍。
中德因為生存危機的壓力,雙方被選者交流頻繁,猶如緊密嚙合的齒輪,相互協調彼此的發展規劃,配合的親密無間。
一個項目的合作能節省幾十上百人力兩三個月,一百個項目的合作就能節省上百萬的工時。
法國願意幫忙,但條件是普大帝不得不讓近半團隊成員前往法國工作,還交出了自己帶來的技術資料副本。
「一戰」其實叫「歐戰」,主要參戰國都在歐戰,跟亞非拉美澳等大陸基本沒啥太大關係。
唉……筆尖滴落墨水,將整頁紙弄污。阿莫夫煩躁的將寫了大半頁的報告揉成一團,丟進了垃圾桶。他按了桌面的電鈕,把秘書喊進來。
「兄弟會」得知消息,表示「俄國人不用搞了,我們仿效中德合作」——哪怕不是政治盟友,經濟和技術上也是可以合作的。
「聖光」在美國搞出衝擊式「十萬馬力」,不但可以用於船舶,更是大型燃煤發電機組的核心設備。
任何個人、團隊、國家,想要發展都需要良好和細緻規劃。阿莫夫對別家勢力的內情不了解,卻知道「神聖聯盟」的內部規劃是一團糟。
「兄弟會」希望跟「神聖聯盟」做hetubook•com.com某種聯合,並且把法國搞的「歐洲意志」拉進來,彷彿建立新的「北約」。
馬可世希望歐洲國家多多關注中國,但普大帝卻無能為力。因為沙俄政府的特殊性,對基層的管理能力非常低下。
「兄弟會」希望「神聖聯盟」加強沙俄在遠東的駐軍,和日本聯手遏制中國——在日本手裡吃過大虧的尼古拉二世會聽這話才叫怪。
德國的回報是以成本價提供礦山機械,且幫中國開辦採礦學校,減少百萬噸煤炭開採死亡數。
為了對抗「中德軸心」,「神聖聯盟」想複製類似的成功,利用歐洲的工業體系強化自己。
另外一些亞非拉的被選者往往只有幾個或十來個人,當他當們明白自己沒法獨自發展后,也會傾向於加入比較沒有危害性的合作組織。
秘書不明所以,解釋道:「這是最近新出的鋼筆,好像……確實是中國投資的企業造的。
總之,這世上沒後悔葯可吃。
作為「十萬馬力」的回報,德國突破化工生產中至關重要的高壓容器製造技術,成套生產線也向中國分享。
這種「不是盟友,勝似盟友」的高效合作自然被其他各家看在眼裡的,也引來強烈不安。
這種協作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高效,實在令人嫉妒。於是部分歐洲小國也想融入進去。
吃了那多虧,臭毛病永遠不改的。
被人拿刀痛宰的感覺太糟了,阿莫夫差點拂袖而去。他給普大帝的報告中詳細描述「兄弟會」的跋扈https://www.hetubook•com.com,建議乾脆向「聖光」在美國的公司採購算了。
其總訂購數量超過二十台,預計明年交貨速度加快一倍。
於是中國不用在美國浪費錢,派人去德國學習和採購就行。這同樣節省了人力財力和時間,大幅降低成本。
阿莫夫一低頭,暗想:「『聖光』真會做生意,連書寫市場也介入,什麼錢都賺。」可秘書的話讓他轉念又想,「這會不會是他們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就連「兄弟會」都如此,馬可世在會見時都自嘲沒法讓手下取得統一的步調。
比如中國在美國搞出了「十萬馬力」蒸汽輪機,立馬跟德國分享這個技術突破——同樣的生產線採購四條,中德對半分。
在中國大舉投資美國,借用美利堅工業為己所用時,中德貿易也非常頻繁。且因為兩國元首高度互信,合作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馬可世還鼓動普大帝在沙俄奪權,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普大帝早就後悔當初不該跟瑪莎翻臉,否則現在……瑪莎上位也是當女沙皇,沒普大帝什麼事。
沙俄的同樣做法在歐洲就行不通——英德都是大政府,很輕鬆就把普大帝伸過來佔便宜的手給斬斷了。
「也許我們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計劃委員會。」阿莫夫皺起眉頭,但很快打消主意,「不,那是布爾什維克的路子。沒人願意再走。」
「兄弟會」已經吃下兩百台美國政府訂單,交期排到五年後,賺錢賺到手軟,一副「愛買不買」的架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