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十一章 大幹快上

老蕭才懶得理,晾幾天再說。
不管怎麼說,中國已經從積貧積弱中走出來。經過七年的發展,其工業實力已經跟俄國不相上下,在產業鏈配套方面更是遠遠超出。
這飛機出現后,美國人狂喜。它特別適合進行北美東西海岸間的長距離飛行。日本則大為緊張,因為從上海出發,長崎等地進入其跨海轟炸半徑。
列寧之前許諾要奪權后歸還沙俄奪占的中國領土。不管這是不是真的,至少是個友好姿態。
莫洛托夫也知道此行必然不順。他不能找沙俄外交人員傳話,只能讓隨員每天定時前往土共在帝都的對外聯絡部報到,要求見土共高層,希望緩和雙方關係。
雖然因為豬隊友而撕破臉,但政客就是要臉皮厚。
同樣的,當渺小的凡人站在大型電站或輸變電網面前,也會驚訝于工業創造到底會把人類文明帶向何方?
對於莫洛托夫的到來,中方反應非常冷淡——被選者勢力之間都是明牌,大家都知道對方手段和目的。
相比費時費力且危險的人工掘進,盾構掘進能快五倍以上。一台機器每年能挖三到四公里的隧道。幾台設備分段施工,這速度想慢都難。
「想當年」,太祖去莫斯科,被斯大林晾了幾天,幾乎是被軟禁。我堂堂大國領袖遭如此傲慢待遇。
1863年,英國在倫敦開通地鐵;法國巴黎的地鐵在1900年啟用;德國柏林則是1902年;美國紐約在1904年開通地鐵。
在特別會議上,列寧授命俄共「布」中央委員莫洛托夫同志前往帝都,儘可m.hetubook.com.com能修復雙方關係,為奪權后兩國建交打下基礎。
「當年」修成昆線時,國內對搞這種複雜鐵路工程完全沒經驗,吃過大苦頭,不但工期多次拖延,人員犧牲也特多。
這地方「後世」變成哈薩克首都,現在是伊希姆河畔的小城,城裡也就兩三萬人口。
「你怎麼會來中國?」
中國民航之前用運輸機湊合當客機,現在終於有了全球第一款帶封閉加壓艙的客機。為了研製它,中美德三國聯手解決材料、機身、操控、發動機等難題。
近些年沙俄取得了不少工業成就,這讓俄國民眾倍感自豪。
官僚們口口聲聲要人民愛國,人民會用腳做出選擇。我寧願來投奔中國人,也不願繼續留在俄羅斯。」
市場開放政策讓中國的經濟活力猛烈爆發,大規模基建極大帶動生產力發展。其一百多萬國防軍都是正兒八經的全訓部隊,不是發桿步槍就上戰場的「灰色牲口」。
不做實際調查,俄共「布」領導人也不清楚中國的手伸那麼老長,通過經濟和民生手段挖俄羅斯的牆角。
目前整個中亞人口也就一兩百萬,可這裏的面積近四百萬平方公里,比印度還大。中國人能跑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說明他們在全面滲透。
除此之外,莫洛托夫每日工作就是逛街,了解崛起的東方大國。他第一天就去長安街,看到正在改建的城市,比如建設中的地鐵。
大型工程項目猶如奇觀,能給人以劇烈的心理震撼——人類站在金字塔前,能驚詫於四和*圖*書千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到底有何等偉力?
不過這趟航程快是快,但乘機的第一時刻就讓莫洛托夫皺起眉頭——飛機是中國製造的「客-1」。
這其中,首要是正全力支持俄國革命的德國,其次是全力支持沙俄政權的英法,再其次就是遠隔萬里卻又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
帝都地鐵「原本」是開放式挖掘,直接在地面開一條超大的溝。現在用上盾構機,工程進度將大大增加,難度也減少一個數量級。
「我是喀山國立大學地質學畢業的工程師,在鐵路上謀了份差事,一個月的薪水是一百五十盧布。可我工作十幾年,從未拿過全額薪資,甚至時常拖欠。
中國顯然不打算拖太后。
冒著白煙的大型冷卻塔是非常顯眼的地標建築,那是與輸變電站配套的百萬千瓦火力發電廠,以及如蛛網般向四周蔓延擴散的高架輸電線。
從喀山來的毛子工程師瞧了眼莫洛托夫的打扮,朝他腳下唾了一口,「你應該是個俄國官員。如果能讓你感到不痛快,我不勝榮幸。」
「聖光」在美國搞了五年的技術技術孵化,盾構機、架橋機、塔吊在內的大型基建設備是孵化重點。
德國只要建七八個同等電網就足以覆蓋全國,中國建八十個都不夠,330千伏也不是中國的終點。
在特別會議上,列寧做了當前革命鬥爭形勢的報告,提到一旦武裝起義成功,如何應對國內國外的矛盾和挑戰。
莫洛托夫出現在地鐵施工現場,所見便是三台美製和一台國產盾構機正在沿線施工。其中一台設備和-圖-書被拆解開,吊入地鐵施工入口進行組裝。
莫洛托夫下飛機后就明白為什麼列寧突然間對輸變電非常感興趣。這技術和通訊網結合,將國土上無數孤立的城鎮和村落聯繫成一片。
但其建設速度跟中國比似乎又差了一大截。在帝都南苑機場降落時,莫洛托夫在空中看到和德國魯爾同規模的330千伏輸變電站。
在飛行的一路上,他見到了正在修建的蘭新鐵路,見到了「引黃灌溉」工程,見到了十幾座大大小小的水力火力發電項目。
一旦想著自己要坐江山,泥腿子也要端幾分架子。
被選者面對本土勢力則有壓倒性的信息優勢。莫洛托夫不用開口,中方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
現在中歐之間已經有飛行航線,雖然要沿途降落加油,但只要四天就能抵達帝都。相比要跑半個多月的西伯利亞鐵路快多了。
七八個不知哪來的中國商販在採購皮毛,出售藥品工具之類的貨物。莫洛托夫以為他們是搭乘飛機來的,但細問后確認是從莫斯科方向來的。
盾構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1825年修一條穿過泰晤士河的水下隧道就用上。但因為技術差,那次修建遇到一堆麻煩,包括兩次被河水把隧道給淹了。
莫洛托夫憂心忡忡,再次登上飛機繼續向東飛。在依次降落烏魯木齊、酒泉、銀川等地后,最終抵達帝都。
「聖光」團隊的「土木狗」們正在祖國各地大顯身手,自然不會忘記在帝都修地鐵,一出手就上「高科技」——盾構機。
潛移默化的影響最要命,一旦俄羅斯民眾對中和*圖*書國不排斥,再想將其勢力驅逐出去,阻力將會特別大。
「客-1」從莫斯科出發向東飛,中途需要進入被沙俄佔領的哈薩克境內,降落在其北方城市阿克莫林斯克。
只要有點社會管理的知識,就明白「孤立的點」和「成片的網」是兩種不同維度的社會結構。
這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別說是撕破臉之下來個莫洛托夫,就是列寧和斯大林親自來了,也先晾晾再說。
「難怪列寧同志多次強調俄羅斯也要建設高壓輸電網。」
莫洛托夫既不是通過共產國際的關係來的,也不是兩黨之間聯絡通道,更不是兩國,只是以私人身份出現。他想求見黨主席蕭金浪,直接吃閉門羹。
莫洛托夫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任務,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跟土共領導人談,只能從莫斯科出發,搭乘客機向東飛。
相比十萬馬力蒸汽輪機,大型盾構機的難度相當。需要設計、材料、工藝、裝配的多方面配合。
中途加油檢修一小時,莫洛托夫下飛機上個廁所,愕然發現簡陋的機場附近有個木棚搭建的露天貨攤。
現在被加米涅夫這個大嘴巴子暴露真實想法,導致俄共「布」跟土共方面撕破臉,極為被動。
中國要大搞基建,少不了穿山打洞。比如正在修的成昆鐵路,地質環境複雜多變,施工環境極其惡劣,號稱鐵路禁區。
土共的對外聯絡聯部沒把莫洛托夫請到釣魚台國賓館,而是丟在新建成的帝都飯店——自付住宿費用。
1917年,距離首次使用盾構機都快過了一百年。氣壓盾構技術已經成熟。
莫洛hetubook.com.com托夫前兩年還在沙俄的監獄里關著。和其他俄國革命者一樣,他很少關注遙遠東方的變化,頂多知道中日打了一戰,俄國在遠東利益不斷萎縮。
來之前,莫洛托夫好歹看了列寧從德國獲得的輸電網資料。
當我在冬天瑟瑟發抖的祈求官員們給我應得的薪水,只看到他們在豪宅中日夜歡歌,乘坐汽車四處遊玩。
莫洛托夫對地鐵施工大為好奇,繞著工地轉來轉去。他抽冷子看見工地有不少西方面孔,趁對方休息時上去攀談。問到一個工程師的來歷,居然是俄羅斯的喀山。
且因為技術落後,沒有修建超長隧道和大跨度橋樑的能力,其修建過程幾起幾落。
會議上,列寧嚴厲批評了加米涅夫擅自破壞中俄兩國共產主義政黨間的關係,批評其傳播未經黨組織證實的信息,導致俄共「布」跟共產國際脫離關係。
中國則有了能更高效率溝通沿海和腹地的機型,早期臨時湊合用的機型可以淘汰轉賣或用於邊疆移民。
權貴的妻女們穿華麗的衣服,佩戴昂貴的首飾,在窮奢極欲的沙龍酒會中揮霍無度。可我的妻女在寒風中徹夜排隊,連麵包都買不到。
1917年2月初,俄共「布」中央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討論武裝起義的決議。
四台三百五十馬力發動機,上單翼機身,三點五噸空重,最大兩噸載荷,或十六人座艙,一千兩百公里航程。
「這地球上,大概只有南極才沒中國人。」
配合110千伏,35千伏,12千伏的階梯變電站,發電廠的電力將被送到兩百公里內的工礦企業和千家萬戶。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