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五十七章 大國不喜歡陰謀

陸基的「預警-1」在快速升級,且基於「轟-2」機體設計的「預警-2」同步上馬。其更大的航程和更長滯空時間對於監控大海有巨大便利。
最好的狀況是把美國海軍從西海岸調走,甚至連東海岸都不待,全數壓到西太平洋去找中國麻煩。
英方開始提出籌碼,比如提供一些大型工業設備強化中國實力。中方搖頭。
對一戰時期的英國而言,美國意味著什麼?
大英想玩陰謀,搞利益最大化。中國不跟它搞秘密外交,不會接受三瓜兩棗的好處就賣命。
參考二戰的太平洋戰爭。日本在41年底偷襲珍珠港,美國要過四五個月後才發起零星反擊,半年後才依靠國力逐步碾壓日本海軍。
但對英國而言,大不列顛想要維護自己的榮光,這是唯一出路。最快三年,最慢五年,就要發起攻擊。
「1918年,中日兩國鋼鐵產量加起來一千五百萬噸。但這遠遠不夠。我們希望接下來每年能提升百分之五十,縮小跟美國的差距。
如果大英真的成功奪佔北美,也是五十年內忙於休養生息,拚命生孩子搞同化,沒空管其他國家。
第三,英國向中國提供兩百億英鎊二十年期免息貸款,中國承諾至少將百分之六十的貸款用於採購英國工業品。
王外長開出價碼了。
沙俄會陷於極度絕望,怕是要自爆;法國也會憤怒發狂,進而尋找出路;德國和奧匈只會欣喜若狂,打的更狠。
https://m•hetubook•com.com意大利麵條們只怕會立刻向德國投降,轉而充當走狗,跑去撕咬奧斯曼帝國。
三天後,雙方再次會談。中方開出自己要的條件……
但這種高難度的戰略轉向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美國人也不是傻子,英美之間的大西洋也不是隨便能跨越的池塘。
至於俄國,自然就顧不上了,成為中德瓜分的肥肉。
這是陽謀,所有事情攤在陽光下。等於告訴所有人,大英的國策發生一百八十度轉折,且在東亞重新選擇了合作夥伴。
跨洋遠征絕不是派幾支艦隊出去就行。日俄戰爭中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繞了大半個地球去送人頭,是世界軍事史的反面典型。
大英過去習慣了在歐洲搞平衡,誰強就收拾誰。現在它必須在整個地球範圍內搞平衡,扶持中國對抗美國。
隨著時間推移,美國成了「山巔之城」「新羅馬帝國」。很多明星都來自英聯邦。比如查理茲·塞隆和埃隆·馬斯克來自南非。
現在中日聯手,相對美國而言,海軍依舊不佔據優勢,但並非被碾壓的局面。況且「聖光」完全可以奪占關島后就止步,等著美國海軍上門送死。
遠的不說,法國佬最近被英國帶著打德國,陷在泥潭無法自拔。可戰火燃起,英國發現情況不對就不出力,抽身事外打算去攻略北美。
「如果中英聯合研製核武器呢?」
談了半個小時,www.hetubook.com.com雙方算是進行了有建設性的對話,充分了解對方所需。
中國一個尚未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大多數國民還是文盲,識字人口不足百分之十,糧食剛剛自給自足,鋼鐵化工等產業勉強起步,去挑戰已經工業化的美國……
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這些「盎格魯-薩克遜」後裔全都朝美國靠攏。就連南非都去舔美利堅屁|眼。
這些條件徹底打消英國暗搓搓搞事的可能,將一切合作擺在檯面上,必然造成美國的警惕和對抗,也大大提升英國賣隊友的成本。
現在美軍在珍珠港,中途島,威克島等地可沒有完善的後勤保障。等其海軍主力跨越整個太平洋跑到第二島鏈,英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背刺絕殺。
「交換雙方掌握的『未來科技』呢?」
英國是當前世界霸主,它公開站隊,必然引發連鎖反應。
「有點興趣,但中德日自己的儲備也不少。另外目前歐洲大戰,很多歐洲小國被選者也在出售自己掌握的『未來科技』複製品,中國獲益良多。」
仰光有英軍一個團,澳新兩個師,印度三個師,不到五萬兵力。他們面對層出不窮的緬甸游擊隊是焦頭爛額,只能自保。
美國有錢人也承認自己根基淺薄,他們當時流行娶歐洲破落貴族的女子為妻,也是承認「老歐洲」的體面,並且想蹭點光。
大英能給中國開出什麼「無法拒絕的好處」?每個局內之人都想知和圖書道。
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在一步步前進,雷達的探測範圍和精度都在加強。如果中英攜手,技術進步只會更快。
英國特使看到這些條件,略有些驚訝,片刻后又哭笑不得的反問王外長,「你們在我們高層有間諜嗎?這正是我們的底限。」
滅國之戰必須是雷霆萬鈞,絕不能給對手喘息之機。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動用陽謀,逼得美國軍政界手足無措,方能摧枯拉朽。
「這本來就是今後五年將被中國奪取的地方,不能作為籌碼。」
英國特使為之默然許久。
英國特使派人飛回孟加拉的達卡,給倫敦發報。王外長則給帝都髮長電報,詳細描述英國打算——討價還價嘛,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第二,中英開放貿易限制和關稅壁壘,允許兩國商品自由流通。且中英被選者團隊相互合作,共享技術成果。
況且大英一向賣隊友,名聲不比俄國好多少。
如果時空重啟還是這個結果,英國被選者是萬萬不可接受的。還不如趁現在大英國力如日中天,下決心一口乾翻美利堅算了。
「聖光」心想:「老子要是動了美利堅,等美國海軍跨洋而來,中日聯合艦隊只怕拼光了也見不到英國佬動手——最大可能是剛好拼光,大英又重返東南亞了。」
想要中國在東亞對抗美國,或者主動進攻奪取美國在太平洋控制的島嶼,至少要達到其三分之一國力才行。
英方坦然詢問中方對發動太平洋戰爭是否有興趣www.hetubook•com•com。中方也明確告知,在當前狀況下,自己對挑戰美國毫無興趣。
這正是查爾斯一世給出「無法拒絕的好處」。大國競爭,指望一時的奇技淫巧是不行的。堂堂正正的合作和碾壓是唯一手段。
美國不知會幹嘛,或許是保持孤立主義,或許恍如覺醒,加強軍備。中英若真對它兩頭夾擊,日子是絕對不好過的。
不是大不列顛吹噓自己,在一戰期間談論海軍,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唯有它能做到天下布武。
第四,中英兩國兩軍建立互信機制,互派人員進行交流,適時進行聯合演習,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
英國根本守不住東南亞,連帶大洋洲也守不住。中國絕不會讓英國人把即將失去的領地當籌碼再送給自己。
查爾斯這糟老頭壞的很,「聖光」才不信他會有啥誠心合作呢——除非給出實際的利益,讓中國有底氣跟美國干一場。
「中國正在國內和朝鮮開採鈾礦,同時進行核反應堆預研。但核武器要調動的國力實在太大,目前只能是穩步推進,有限的電力要用於工業和民生。」
同樣的,在工業品製造方面,尤其是發動機、變速器、液壓機械、化工設備等關鍵領域有大幅突破。
叛賊,鄉巴佬,暴發戶,沒文化的土鱉,混血雜居的惡棍。
雙方談了一天,充分了解對方的意圖和打算,隨後給各自的核心團隊發電報。
18年10月,一架英制「三叉戟」客機從倫敦出發,途徑巴黎和hetubook.com•com羅馬,穿過中東抵達印度,耗費五天時間降落在緬甸的曼德勒。
這個技術優勢在近幾年專屬中國,不好好利用可太浪費。
「放任中國吞下東南亞乃至大洋洲呢?」
可等一戰結束,大英的衰弱肉眼可見,已經維持不住「日不落」帝國的體面。「英聯邦」也逐漸離心離德,轉而投靠美國。
接到周青峰轉發的消息,帝都的「聖光」常委也是非常好奇。外交部的王外長親自趕往曼德勒,面見偷偷來訪的英國被選者特使。
世界會陷入一個平靜期。
中國國防軍此刻已控制這個緬甸中部重鎮,正慢條斯理的修建通往仰光的道路。中南半島即將到手。
至於跑去攻擊美國西海岸,這難度太大。中國認為消化東亞都要五十年時間,太過貪婪只會把自己的脾胃撐壞。」
雙方會面不落筆墨,先談構想。
腦子有病么。
在中德成為不是盟友的盟友后,中英也將做同等事務。
但倖存的各個大國也知足了,至少穩住自身地位的大英知足了。米字旗的輝煌將再延續四五百年。
這設想非常誘人,但「聖光」會不會幫忙?
亞歐東西兩端聯合,美國佬將被孤立,「兄弟會」必然像瘋狗般拚命爬科技樹,爭取快點把核武器點出來。
英國整體工業優勢確實超過中國,但雙方技術水平其實差不多。美國一樣可以提供同樣設備,且不需要冒多大的政治風險。
第一,中英停戰,英國撤出東南亞。中國可以承諾在五年內不進攻大洋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