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怎麼能據為己有?國家窮困若此,為何還要故步自封?現在是國家發展的最好機遇,若是敝帚自珍還算中國人么?
若是發「有必要」,就得承認中國的發展模式更優秀。若是發「沒必要」,無異於否定所見的一切,還將給財團和家族帶來損失。
小洛克菲勒不懂這些單調而費解的數據,但他見識過那台佔據整個房間的神奇設備工作的成果。
就當這位財團繼承人在招待所的窗口駐足良久,房門忽然被敲響,僕人送來一份來自紐約的越洋電報,上頭寫的密語只有小洛克菲勒一個人能解開。
時時更新的數據結合人口和國土普查確定的國家基本狀況,就能給國務院的決策提供堅實基礎。
其他小地方的招待所只有大通鋪,七八個人擠在一起,睡覺時連翻個身都難,被褥黑乎乎臭烘烘,像從煤堆里撿來的。
石家莊鋼鐵廠的技|師表示自己過去也是在唐山、天津、上海、武漢等地培訓而來的。類似的培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
但在美國超級大富豪眼裡,賓館內的設施和服務依舊寒酸。沒有名貴的壁畫,沒有華麗的吊燈,水泥地板硬邦邦的,和石灰牆壁一樣缺乏美感。
小洛克菲勒倍感矛盾,不知自己還能拖多久。他隱隱有種感覺,有條未知的導火索已經點燃,正在逼近臨爆點,屆時發不發都一樣。
如果在加上美聯儲印鈔和華爾街的股市數據呢……
政務治理不再是和-圖-書憑藉個人或某個團隊拍腦袋瞎想出來的主意,而是有多套數學模型和結構演算法的計算結果。
在1910年後,這種改變尤為劇烈,可以說是驟然間天翻地覆。
隔著一面厚厚的玻璃窗,「超算」被放置在一間恆溫恆濕的房間內。
小洛克菲勒以為是父親發來的催促,可當他用隨身攜帶的聖經翻譯報文。其內容讓他驟然獃滯……
至於專利壁壘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如果說「超算」代表科技對中國國力的加持,那麼小洛克菲勒在中國隨意環遊的過程中還發現另一種與眾不同的體制優勢。
七八年前,小洛克菲勒到過天津,跟商務部簽訂出售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的合同。他當時也住在天津最好的建築內,享受國家元首級的待遇。
所有磁芯加起來堆滿一棟五層大樓。其中存儲的數據時刻保持通電狀態,隨時可以被讀取。
外觀上它就是幾部機柜上一排排的線路板和指示燈,以及嗡嗡響的電流聲。但全國各省每天都會用電報向它發送經濟、交通、生產、庫存等人力物力數據。
商務部的官員是喝過洋墨水的,很抱歉的向小洛克菲勒表示歉意,並一再表示房間的裝飾雖然簡陋,但一切都是新的,絕對乾淨。
中央的工信部以及每個省的輕工局和重工局還會時刻匯總各企業的技術情況。每有產品、技術、工藝方面的突破,必定要告知相關企業。
國務院總理秦清撥空和圖書親自帶小洛克菲勒參觀國家數據中心,用很肯定的口吻給出判斷,「美國軍政府必然會在十月初主動挑起戰爭並轉向戰時經濟,否則它就得完蛋。」
結束在鋼鐵廠的典禮后,小洛克菲勒住進了石家莊的省委招待所。這是目前河北省最好的賓館,前兩年才建成。
小型晶體管計算機就是「力量倍增器」,是中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已經在軍事、科研、金融、民政等領域全面鋪開。
在省委招待所附近有一座工地,百十號工人圍著工地日夜忙碌。卡車運來建材,運走廢料。紅磚修葺的牆體已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型。
在中國見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工地。到處都在施工,修建各種建築和基礎設施。
老洛克菲勒把兒子送到中國來,一則是向中國示好,讓雞蛋不至於放在一個籮筐里,二則也是觀察中國有沒有實力跟美國對抗,決定財團今後策略。
小洛克菲勒出生於1874年,距離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不到十年。他處在一個極具變革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的改變世界。
考察石家莊鋼鐵廠時,工廠工所有技術向全國工礦企業開放的。國有或私營企業都可以派人來學習最新的冶鍊工藝,不存在任何私藏。
在帝都時,他參觀過國務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看到了大政府對社會活動事無巨細的介入,尤其對國家信息中心那台「超級計算機」倍感震撼。
中國的「晶體和-圖-書管計算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從最早的手工焊接元器件演變成用上雙面印刷電路板。
但要論規模……僅河北省這麼個不出名的地方所用掉的鋼筋水泥就不比美國少。建築工人更是有十幾倍的數量差距。
中國國務院甚至能通過美國貨船在中國的抵港物流情況,反向推算出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港口吞吐噸位乃至國家動員狀況。
導火索果然燒盡了!
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培訓后,所有技術員返回自己原廠,將所學用於實踐。最新的冶鍊技術由此迅速傳播。
如果有某個重大難點卡脖子,部委還會召集同行業工程師和院所專家予以攻關,力求最快速度獲得進步。
這可不是醫學上的病症,而是精神上的傲慢。跟「後世」外國屌絲跑到中國操「easy girl」一樣的傲慢。
洛克菲勒家族也想要這種擁有魔力的機器,規模越大的財團越需要它。這能極大提升資金利用效率,並且加快物流速度。
「謝謝,我想我能適應。」小洛克菲勒接受了官員的歉意,並表示自己想獨自待會。他關上套房的房門,打開窗戶,俯瞰招待所外的街道和行人。
美國財團都不敢說這話,但隔著地球的中國總理敢得出這個結論——對上位者而言,信息就是力量!
現在的歐美白人如何看待東亞?不是鄙夷就是好奇,頂多有些「黃熱病」。
輸入輸出設備也從打孔機變成鍵盤、顯示器和印表機的組合。國家信息中和*圖*書心的工作人員甚至用128K磁芯容量給這台設備編寫了一套操作系統。
小洛克菲勒要向在紐約的父親發一份電報,闡述是否有必要繼續在中國加註。但他不願意發。
老洛克菲勒更是喜歡這種掌控全局的感覺。
從原型機的五千顆晶體管變成現在的五萬顆,運算速度從每秒兩萬次演化到五十萬次。磁芯存儲器的容量從最開始可憐的512bit,一步步擴展到512K。
若被問及類似問題,中方人員會大感驚訝——老祖宗在《禮記·禮運》中寫,「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美國建國一百五十多年就超過歐洲,是震驚世界的奇迹。中國商務部的官員每次談起美國工業成就都讚不絕口,表示給與中國莫大參考和鼓勵。
最早的磁芯是靠紡織女工用手編繞,但很快這活就改用機器來干。如今後備存儲器容量在持續數年的積累下突破1TB。
比如國家要徵兵,適齡青年的情況存在數據大樓內,需要時就能列印出來,運往各省各市各縣進行徵召。
開放專利讓全社會隨便用?這種事在美國絕不會有。
確實,為了招待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其落腳的每個城市都特批經費和人力物力折騰一番,猶如搞「文明城市」評比似的。
小洛克菲見過紐約等美國大城市搞建設的場景。論勤奮和吃苦,現在的美國工人絕不比全球任何同行差。
工廠管理者表示這條件已經算好的。
小洛克菲勒的價值觀為和-圖-書此受到巨大衝擊。他很想用過往經驗和美國現狀來證明專利制度是有利於國力和科技進步的,但中國的發展證明還存在另一條道路。
時間一晃而過,小洛克菲勒再次來中國,很明確的感受到中國政府將自己的國力運用到極致。
但四國聯手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秦清總理很遺憾的表示在馬可世軍政府下台前,高精尖設備不會對美國開放出口。
任何跨時代的科技在初次展露其威力時都顯得像魔法一般。火藥如此,指南針如此,蒸汽機如此,電報電話如此,「晶體管計算機」更是如此。
可中國發展工業才多久?十年,僅僅十年。又有幾個美國人看到這個東方古國在快速拉近跟美國的距離?」
房間內只有兩三張桌子和行李架,生活用品只能擺在地上或桌上,唯二的電器只有天花板上十來瓦的電燈以及停電時用的手電筒。
來學習的技術員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夜裡十二點才睡,除了吃喝拉撒就是上課、記錄、實習。成績好的有獎勵,差勁的被淘汰。
就小洛克菲勒所見,參加培訓的技術員大多沉默寡言,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不考慮任何娛樂活動。他們每周放假一天,但基本沒誰離開廠區。
工廠招待所里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員,其住宿環境遠不如省委招待所。十幾平米的屋內是雙層鐵架床,要住八到十二個人。
小洛克菲勒甚至知道中國聯合英德法三國在半導體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已經可以批量製造晶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