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冠蓋煊赫滿華府,精神煥發入霧都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西洋(上)

袁燕倏向著愛爾莎·愛因斯坦微微一笑道:「愛因斯坦夫人,你喜歡就好。我會讓我的女傭多做一點,讓你們帶回去吃。這玩意能保存很長時間。」
其實這條船就是「泰坦尼克號」的姐妹艦,兩者的外形極為相似,同樣隸屬於英國白星輪船公司。這一個系列的超級郵輪還有一艘名為「不列顛尼亞號」。
因為他擔心這樣做「會讓倖存者們感到恐懼,因為他們會被要求登上一艘外形幾乎與泰坦尼克號一模一樣的船。」。
「尼奧,你是說這就像基督教的聖餐禮?」
「所以,我們賽里斯人為了紀念他,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在「泰坦尼克號」建成之前,「奧林匹克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郵輪,排水量高達驚人的45324噸。
而這餅和杯,就是主的身體和主的寶血,還是象徵著主的身體和寶血,許多宗派與教會之間都會打出狗腦子來。
在一戰之中,「奧林匹克號」被改裝成了向奔赴歐www•hetubook•com•com洲的美國遠征軍的運輸艦。然後一件一顆賽艇的事情發生了。
誰可以掰餅,誰可以領餅就有不同的規定。
照理說,追尾的應該是全責,但是英國佬偏袒自己的海軍,判定白星輪船公司承擔這次事故所有的損失。這個判決讓白星公司財務出現了問題,不得不縮減了「泰坦尼克號」的一些建造成本,所以……
1911年9月,她在駛離南安普頓港之後不久,就和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霍克號」在懷特島附近海域相撞。
1921年6月10日,星期五,端午節。
德國潛艇官兵的速度慢了一拍,跟不上奧林匹克號20多節的航速。當「魚雷管準備就緒」的報告傳來時,奧林匹克號已經駛進了魚雷的最短安全距離。為了爭取再次發動攻擊的機會,潛艇艇長命令潛艇轉向與目標平行的航線,準備在郵輪越過自己后再次發動攻擊。
要知道,這艘巡洋艦還裝著https://www.hetubook•com.com撞角。這都沒有撞沉「奧林匹克號」,於是就為她贏得了「可靠的老頭」的稱號。
當時的船長就是「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愛德華·史密斯。
一戰之後,「奧林匹克號」經過改造繼續投入到大西洋航線的商業運作之中,後來還撞了兩次,不過她只撞死過別人,自己船上沒有死過人。
在基督教歷史上,關於聖餐禮有許多的爭論。有天主教與新教之爭,也有新教內部的各個宗派之爭。
「那個時候,我們賽里斯南方的一個諸侯國有位賢人被放逐出了朝堂,但是當政的壞人仍然不肯放過他。於是派出人追殺這位賢人。他們在一條江上進行了一番追逐,後來就演變成了一個習俗,就叫做一顆賽艇……嗯,那個『賽龍舟』。」
「袁博士,這粽子確實不錯,尤其是這鹹的蛋黃,味道太amazing了。」
「那就謝謝了,袁博士。」
這下子,搞得「皇帝陛下」和「和圖書教皇冕下」十分地不快活,上了船之後對他們的首領「愚者大人」態度非常滴消極,還整天陪著「皇後殿下」和「女祭司閣下」。
「等到追上這位賢人之後,殺手們就把他裝進一隻麻袋裡面……嗯,就像你們現在看到的『ZONG ZI』一樣扔到了江里。」
嗯,這麼一想的話,關於粽子到底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長的還是短的,扁的還是方的,有餡的還是實心的,沾糖還是不沾糖的……賽里斯人之間的爭論也會火星四濺。
因吹斯聽的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時候,「奧林匹克號」就在附近,接到電報之後火速趕往了事發地點。但是在第二天與搭載倖存者的「卡帕提亞號」相遇的時候,船長斷然拒絕了將倖存者轉移至「奧林匹克號」上的建議。
與此同時,「奧林匹克號」的船長伯特倫·福克斯·海耶斯發現了浮在海面上的U-103號,於是他情急之下,就指揮「奧林匹克號」沖了過去,直接撞沉和圖書了這艘倒霉的潛艇。
所以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他只好把自己的套間讓給了他們三位。
「哦……」
不過「奧林匹克號」比起自己那位倒霉的妹妹,運氣強到逆天,堪稱撞船無敵。
但是嘴炮無敵的袁燕倏就覺得自己挺倒霉的,因為他在訂艙位的時候忘記了愛因斯坦夫婦和他們的陪同者,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
自知理虧的袁大師只好帶著自己的女秘書,跑過來和愛因斯坦他們聊天了。
「來吧,大家嘗嘗吧,這是我們賽里斯人的『ZONG ZI』。」
這樣一來,他也只好和路易斯·貝克,約翰·麥考爾住一間,三位女士住另一間了。
在航運史和海軍史上,虛無縹緲的運氣之說還是有點道理的,不然怎麼會有「吳港雪風,佐世保時雨」呢?
「公元前三世紀……嗯,就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臘語的猶太人,集中整理舊約的那個時間點……」
本章副標題:因吹斯聽的一顆賽艇。
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他們此時已經身處一條名為「奧林匹克號(Olympic)」的豪華郵輪之上。
1918年5月12日凌晨4點30分,運載著美國陸軍第59步兵團的奧林匹克號正朝著英國的南安普頓港航行的時候,他們遭遇到了德軍U-103號潛艇。
可見聖餐禮和端午節是一回事!
這就是特等艙乘客的特殊待遇,他們還能借用船上的廚房,讓自己的私人廚師給自己做菜。
大科學家聞聽此言,就很是肅穆地剝開了粽葉,開始認真地享用起了賽里斯的「聖餐」。
我們的袁大師聽了大科學家的這個問題,不由得仔細思考了起來。
「謝謝,魏茨曼先生。這不算什麼淵博。我也只不過喜歡讀書罷了。」
他們就坐在單獨的陽台之上,一邊觀賞著海景,一邊享用著英式風格的下午茶,不過吃的卻是出自蓮姐之手的中式點心。
「阿爾伯特,你問我們賽里斯人為什麼要吃這種食物啊?」
「阿爾伯特,你說的沒錯,這兩者確實非常相似。」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