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三十一章 舶來大師通天手,滬市專家穿林腿(四)

在歷史上,以威廉姆斯為首就出現了一個「密蘇里新聞團伙」。
「袁博士,謝謝你的誇獎。我希望你以後多多投稿啊。」
原來袁大師搶在麥考爾行吻手禮之前,就把自己的手給送了上去,口中很是不滿地道:「我說約翰,莎樂美還不是LADY,別行什麼吻手禮了。」
點完了單的袁燕倏坐了下來,點燃了一根南洋雪茄,笑著問道:「先生們,你們在聊些什麼呢?」
1864年出生的他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當記者,在這個行當成績斐然,三十多歲就成為了密蘇里報業協會的主席,后又被選為全美國家編輯協會主席。
不知道為什麼,在這一刻他就覺得「莎樂美」這個名字非常適合自己的妹妹。也許只是也許,在這一刻他就有了那麼一點預感。
第三,這是一家非常美式的飯店。這不僅體現在禮查飯店這棟建築本身是美國人最喜歡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還體現在飯店大堂後面有一家純花旗國式樣的酒吧。
「哦,尼奧。我來介紹一下……」
「Salome!」
但是這項建議遭到了許多同行報人的反對,理由是新聞「無學」。因為當時的記者都是依照傳統的報業學徒制來訓練。
1960年,斯諾重訪中國,向負責接待的老舍打聽蕭乾的情況。老舍的回答是:蕭乾在人民公社歡快地乾著農活,對寫作已毫無興趣……
第二,禮查飯店和外灘漢口路上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很近,此時的那些證券公司大都開在四川路,離此地也不遠。所以那些因股票暴富的投資(機)專家也經常上這看看西洋景,吃吃西洋飯,跳跳西洋舞。
「哈哈哈,袁博士果然幽默。」
「原m.hetubook.com.com來是你妹妹……」
然後他就發現這幾位紳士的目光全都繞過了自己,投向了身旁的袁淑貞。
這兩位雖然是黃種人,但是男的英俊女的漂亮,打扮也洋氣無比,尤其這兩人身上還有著一種「我、特、么、的、不、在、乎」的獨特味道,令人印象極為深刻。
因此袁家兩兄弟才約了在這裏吃飯。
「你好,袁博士。」
此君也是個傳奇人物來著。
「先生們,現在才四點不到,你們就開始喝馬提尼了嗎?」
這三位愣了一下,看了看其他人,最後一起笑了起來:「哈哈哈……」
關於他最有名的事迹是從1895年開始,他在密蘇里州議會遊說,要在密蘇里大學建立一個新聞學院。
而且看起來以後跟袁大師打交道最多的應該就是這位了。因為湯姆斯·密勒馬上就要退休,回國養老去了
「哈哈哈,我們確實都是密蘇里人。」
1911年,他在上海創辦了《大陸報》(The China Press),該報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政治家兼芝加哥產業大亨葛蘭(Charles R.Crane,1858—1939)。葛蘭曾任塔夫脫總統駐華公使,在中國有很多投資。
「神皇冕下」指著最年輕一位紳士道:「尼奧,這位是《密勒氏評論報》的現任主編,約翰·本傑明·鮑威爾(Joh和_圖_書n Benjamin Powell,1888-1947)。」
而他在今年去夏威夷的火奴魯魯講學,順帶便就來了一趟中國,在上海和北京進行了幾場演講。
路易斯·貝克開森地跳了起來,大聲說道:「尼奧,你總算是來了。」
實際上,袁燕倏這話的意思不是說自己妹妹年齡太小。而是根據此時西方社會的禮儀,她妹妹還沒有「出道」,也就是說,他們袁家還沒有舉辦過一場正式宣告她成人的社交舞會。
密蘇里大學新聞專業正式開課,由此成為世界新聞教育的最早發源地之一。
所以1906年出生的袁淑貞目前為止還是個CHILD,自然不用行什麼吻手禮了。
所以「密蘇里黑手黨」和賽里斯淵源極深,完全稱得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從1900年開始,你們這幫人不知道哪根筋搭錯,從美利堅中西部絡繹不絕地開赴賽里斯,形成了一道壯麗的景觀。
「密蘇里黑手黨?」
我們的袁大師目前還不知道自己沒吃掉張愛玲她媽就惹得一身騷,他只曉得自己好不容易地抵達了「遠東第一大飯店」——禮查飯店。
第一,這家飯店的價格是6到12塊大洋,而當時上點檔次的中式旅店只需要三百文銅元左右。也就是說在這裏住一晚的費用可以在其他飯店住上大半個月。因此普通人還真的住不起。
「神皇陛下」搶上一步就拉起了袁淑貞小手道:「袁小姐,我是你哥哥的好朋友,約翰·麥考爾。很高興認識你……嗚!」
這一年還有一件因吹斯聽的事情發生,國民政府把曲阜孔廟前兩頭明代石獅捐贈給了密蘇里新聞學院,直到今天還在蹲在那裡。https://www.hetubook.com•com
「咳咳咳……Waiter,給我也來一杯馬提尼,給這位小姐來一杯……那個冰淇淋。」
如果說威廉是個密蘇里新聞理論的推行者,那麼密勒就是密蘇里新聞實踐的身體力行者。他是以記者身份最早到達中國的「密蘇里幫」的先鋒人物。
除了這三位之外,還有同樣出自密蘇里大學的美聯社莫里斯(John R.Morris)和埃德加·斯諾,不是密大出身但是確實是密蘇里州人的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和項美麗(Emily Hahn)。
當然啦,袁大師見不得其他臭男人把自己妹妹玉手啃來啃去的,哪怕自己好朋友都不行。
「密勒先生,你辦的兩份報紙我都是忠實讀者啊。」
在密大,雖然密勒學的是冶金採礦,但他志在新聞。1895年畢業不久就投身《聖路易斯報》,後來加盟《紐約先驅報》,並成為該報一名駐外戰地記者
當然啦,這個價格對於袁燕倏和他的兩位小夥伴就不算什麼了。
心裏面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袁燕倏向自己兩位小夥伴攤開雙手,抱歉地笑了笑。
和這三位記者先生打完招呼之後,回過味來的袁燕倏又脫口而出道:「哦!想不到今天我很榮幸地見到了……Missouri Mafia!」
其後他數次來到中國。1928年在他的主持之下,燕京大學設立了新聞系。
另外還有一大幫子美國各大和*圖*書報和通訊社的駐華記者全都是「密蘇里黑手黨」中人。
他看了看明艷動人的袁淑貞,一個美麗且具有深意的名字脫口而出。
小貝克先生繼續介紹其中一位最矮小的中年人道:「這位是湯姆斯·F·F·密勒(Thomas Franklin Fairfax Millard 1868-1942)」
「好了,好了。我這不是來了嗎?你們……」
而在中國的報人之中,密蘇里新聞學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大公報》名記者蕭乾,他是斯諾任教燕京大學時的得意門生。
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幾件事情:
「哈哈哈,這個名字很因吹斯聽。」
關鍵是,這家美式酒吧比起老家的那些酒吧有一個大大的優勢,那就是1921年的魔都不禁酒……
「哈哈哈……」
因為百度上的資料已經非常詳盡了,所以也沒有什麼好多介紹了。
他乘機轉移話題,向著比較穩重的小貝克先生問道:「路易,這幾位是……」
我們的袁大師心裏面還有點小得意,嘴上也得意洋洋地介紹道:「先生們,這位是我的妹妹。她的英文名字是……嗯……」
至於《紐約時報》的首席駐華記者哈雷特·阿班(Hallett Edward Abend)要到1926年才來到賽里斯。
「沒錯沒錯,我確實聽過。現任的世界記者俱樂部(The Press Congress of the World)主席,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這場論戰一直延續到1908年,鍥而不捨的威廉終於獲勝,州議會批淮密大建立新聞學院,並任命他為院長。
既然是自己妹妹,那就不能起個大路的普通的英文名https://www.hetubook.com.com字。所以叫什麼好呢?
「袁博士,我一直很遺憾沒有能在美國結識你,想不到在中國如願了。」
我們的袁大師也跟著笑了起來,心中暗道,這個名字就是你們這幫人在後世的「綽號」啊。
義和團時期,他被派到中國採訪。目擊八國聯軍瓜分中國的掠奪基行,他開始同情中國。他在報上譴責聯軍的報復行為是犯罪。
他率先指著一位五六十歲的紳士道:「尼奧,這位尊敬的先生的名字你應該聽過,沃爾特·威廉姆斯先生。(Walter Williams)」
「你好,鮑威爾先生。」
「哈哈哈……非常榮幸能在我的故鄉見到你,威廉姆斯先生。」
圍坐在桌前的五個老外本來興緻勃勃地聊著天,現在聞聲轉頭一看,就見到一男一女兩個黃種人。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1931年,他當上了密蘇里大學的校長
而《密勒氏評論》就是他在1917年創辦的
實際上,在這三位之中就屬鮑威爾先生最有名。他不但是臨城火車大劫案的親歷者,還有一本著名的回憶錄——《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尼奧,這位是……」
約翰·麥考爾也隨之起身,不過他嘴上咕咕噥噥地抱怨著道:「是啊,你再不來我以為你把我們給忘了呢。」
就是不知道袁家的「莎樂美」會不會對她的「先知約翰」說,你為什麼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會愛上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