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六十一章 聖約翰里放厥詞,小說報上刊宰執(四)

中國的法律彷彿是專門為貪官勒索而設置的,既無法執行又荒謬野蠻透頂,而且與中國進行貿易需要交納比關稅高得多的保護費。
所以英國人不得不進行非法的鴉片走私貿易,不然他們根本無法維持雙邊的貿易均衡。
再說一遍,要當大師,一看圈子,二看敵人。
對了,這份報告現在還放在大英圖書館裏面,諸位如有不信可以去那裡查閱一下。
而在同一時間的歐洲人又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呢?
恰恰不是因為清代中國閉關鎖國,而是因為中外貿易規模大,互相依賴深,已經難捨難分,無法一拍兩散、各飛西東,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日益伴隨著更加緊密地加強聯繫的要求,這才導致了第一次中英戰爭的爆發。
說實話,鄙人至今還沒有找到剷除這朵惡之花的方法,只能留待比我更加高明的賢達高士想出解決辦法了。
「楊先生,到時候請別忘了小弟啊!」
在一鴉之前的1830年代,英國下議院組織過一個「考察東印度公司的當前情況及大不列顛、印度和中國之間貿易情況小組委員會」。
另一個矛盾是英國政府採用了非常典型的重商主義政策,嚴重打擊了英國商人進行正常貿易的積極性。
「蓋我國民之能力薄弱,固亦不能無過,而厲行鎖國主義,鼓舞排外思想,見靡外侮,馴致於危亡……實惟滿洲政府,獨任其咎。」
這雙眸子屬於他的三弟,袁燕穆。
而且對於廣州這個對外口岸,包括英商在內的各國商人都認為是一個非常適合經商的貿易寶地。
是了,我自己無法投入這項事業,但是我的弟弟必須成為其中的一員,不然便辜負了這次穿越!
至於多少因為前者多少因為後者,那就見仁見智了。
在英國人看來,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諸位應該知道的吧,馬爾薩斯陷阱說的就是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
其次,說到了「矛盾衝突」,那麼當時中英兩方在貿易上矛盾衝突是什麼呢?
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第一次中英戰爭以及其後的列強入侵,即使滿清政府真的聖聖相替連著出了好幾位明君。單單由於人口困境,我們中國照樣會進入一個亂世,直到用戰亂和飢荒消除了那些「多餘」的人口為止。
「芬芬,儂放心,演講之後第一時間就幫儂introduce。」
和-圖-書鄙人要說最後一個矛盾那就是雙方意識形態上的分歧。
第四,這第四么……好吧,這玩意能加強人的性|欲,對某些富人來說是一種「必需品」。
但是直到鴉片戰爭前,英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從未達到所謂自由貿易的水平:1700—1799年是27%;1800—1845年是40%,其中1800—1809年間增長高達36%,1810—1819年間則增長到44%,1820—1829年間達到頂峰55%,而1830—1839年間則為38%,到1840年時徵稅種類多達1146項。
也因此,北美獨立戰爭之後中美之間貿易量激增。
豪情和苦澀同時在心中涌動的袁燕倏突然注意到台下的一位聽眾。
那是多麼壯闊、多麼激昂、多麼偉大的事業啊!
諸位也知道,我們中國早就在東亞地區建立了一個以天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
這樣頻繁的戰爭,具有決定性地塑造了歐洲的現代國家,由此培養出來的殺戮欲也深深植根于歐洲人的文化基因,剛過去不久的歐戰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的袁大師腦中靈光一閃,就有了一個主意……
好吧,雖然讓我們中國人和他們英國人一樣難以置信,不過根據鄙人的研究,在1840年前後,英國吸食鴉片的人在總人口當中的比例遠遠高於中國。
同一時間,滿清政府既無法抵擋鴉片的流入又無法禁絕鴉片的種植,,又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需要支付的巨額軍費,便破罐子破摔地將其合法化,並對鴉片徵收關稅和厘金。
就說英格蘭吧,他們在1689年至1815年126年間有73年在打仗,而1100年至1900年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打仗。
實際上這兩個原因並不全然對立,可以看做是它們共同作用之下造成了這場戰爭。
那麼鄙人就從一個經濟學學者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阿芙容和中國衰落之間的關係。
實際上,在十八世紀中期,我們中國就陷入了馬爾薩斯陷阱。
諸位可以試想一下,對一個農夫來說,辛辛苦苦種上一季糧食到最後只能囤在倉庫里,還有著被亂兵土匪搶走的風險。那他還不如在自己的地里種上幾茬鴉片,萬一周邊亂起,他也能輕鬆地攜帶著成品躲避戰亂。
第一,種植周期短,種植技術低。
因為西方人把我們拖進了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所以我們也不得不痛苦地改變了對於自己和對於世界的看法。
這就讓阿和_圖_書芙容價格急劇下跌,使得更多中國人染上了鴉片癮,反過來又推動了鴉片的種植,造成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惡性循環。
那麼,我該如何讓他有更大的幾率倖存下來呢?
我們中國人也不是不會種地的原始人,當人民發現阿芙容的便利之處后自然開始大種特種。
還有一種說法,滿清政府只開放廣州一地作為外貿口岸。
不過諸位在座的都是在聖約翰求學的大學生,達到了知識分子標準的年輕人,未來各行各業之中的精英人士,所以鄙人認為這麼解讀歷史對於諸位來說太過簡陋了。
哦,諸位肯定想到什麼成癮性了。可是在那個時代的人看來,酒精、咖啡乃至茶葉都會讓人上癮,那麼鴉片酊這點成癮性又算得了什麼?
這下便更加地不可收拾了。
從全球史的觀點來看,早在16世紀之前很久,中國就一直在亞洲東部和印度洋東部經濟圈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到了16世紀,歐洲人從海路到達中國之後,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東部地區和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始在經濟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而掀起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的大潮。
其實阿芙容在我們中國的泛濫真的是一個特例,比如說在十九世紀的英國,鴉片酊在普通家庭中已經是常備藥物了,發燒感冒,頭疼腦熱,嘔吐腹瀉,失眠多夢,月經不咳咳咳……簡直就是百靈丹萬能葯。
中國人以優越人種、天朝上國自居,對英商橫加侮辱,更屢次侵犯人權,以性命相威脅,甚至兩次危及沒有進行鴉片走私的無辜英商,並影響到鴉片之外的貿易。
僅以茶葉為例子,1833年英國對華茶徵收96%至100%的進口稅,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
對了,這是為什麼呢?
於是,我們中國人在名義上不能只考慮各自的國家利益,而是被她自己和其他成員賦予了必須考慮所有國家的利益、維持國家間正常關係的象徵性義務,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主導的這個網路里的國家間關係不是無政府狀態,而是一個有制度意識和等級制度的政治世界。
即使在禁海期間,也沒有完全斷絕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其海外貿易額甚至比宋明兩朝有所發展。
於是第一次中英戰爭爆發的原因就有兩個:一則英夷蠻橫,二則滿清無能。
從這種意義上說,川楚白蓮教大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實際上都是馬爾薩斯陷阱下的中國人的自發性的反應。
「二位,和-圖-書道可托袁應該就是那種聞一而知十的天才吧。」
第三,能降低人的食慾,同時還能讓人短暫地逃脫現實的苦難。
自後世而來的袁大師當然知道如何禁絕阿芙容,他還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祖國浴火重生成為自己真正的祖國。
最後,鄙人來說說為什麼阿芙容對我們中國造成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最關鍵的就是英國人用來進行採購的白銀不足。
比起這樣的事業,區區一個大師又算得了什麼?
及至今日,在洋人和革命黨的宣傳之下,這也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公論。
首先,鄙人要破除諸位的一個固有觀念:滿清政府確實有千般不是萬種不對,但是真的沒有閉關鎖國。
鄙人認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是必然的,而阿芙容只不過是一個偶然因素罷了。
諸位明白了,阿芙容已經成了我們中國從上到下無法擺脫的附骨之疽!
當時除了黑非洲之外的全世界的主要國家都與中國發生了直接貿易的關係。
當以榮譽感和秩序感對待外部世界的東方,遇到了以戰爭為主要手段的西方,衝突遲早是要發生的。
可是……
在1764年至1806年的半個世紀中,英國輸入中國的貿易額增加了九倍,中國輸入英國的增加了四倍;美國輸入中國的貿易額增加了四倍,中國輸入美國的增加了整整……九十多倍。
對於閉關鎖國的印象,最直接的來源是前清的海禁政策。然而事實上,在1644年至1840年這一百九十六年中,只有1655年至1683年實行了比較嚴格的海禁,1717年至1727年實行了部分地區海禁,總計不過三十九年,其餘一百五十七年的海外貿易基本上是開放的。
為什麼要提到汪先生這篇文章呢?
實際上比起老康,小汪更適合拿來當敵人啊。不過現在為時尚早,袁燕倏也只能小小地譏刺一下。
這玩意甚至連小BABY都能用,號稱「窮孩子的好護士」。
最後這個委員會得出了一個結論,絕大多數在廣州住過的作證人都一致聲稱廣州的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好做。
畢竟,他是我的弟弟,不能就這麼把他送上這條死亡率超高的道路。
諸位也應該知道如今黑土和白洋一樣都是市面上的硬通貨,好比說現今有些工礦就把阿芙容當成工資支付給工人。
諸位,其實這種看法不惟是英國人,有些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基、督、教!
這也就是現在為人詬病的「天朝上國」。
這幾個特性www.hetubook.com•com就讓它成為一種最為適合亂世的經濟作物。
袁燕倏裂開嘴角,向著台下的袁燕穆笑了那麼一笑,然後轉向眾人沉聲道:下面鄙人來說說……
如今的民國政府還有各地藩鎮……好吧,即使是南邊的那個也繼承了這項惡政,甚至變本加厲。
自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歐洲各國之間因為無政府狀態而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把他們所見的世界當成了征服的戰場。
「邦邦,儂格個朋友結棍呃!我一定要認識一下。」
所以他們議會的投票結果是271:262票,以九票之差做出了結論:對這樣的野蠻民族,以德是服不了人的,唯有以力迫之。
因為這是鄙人發現最早用「鎖國」一詞描述滿清始於此文,此乃晚清革命黨人進行革命動員宣傳的特殊語境。
那麼關於第一次阿芙容戰爭的另一個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呢?
實際上這是一個以零關稅的積極貿易為經濟內容,以互相承認榮譽性的象徵關係為政治形式的政治聯盟。中國扮演該聯盟中形式上的最高仲裁和各成員相互間交往渠道的角色。
說穿了,還是經濟、經濟、經濟。
而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便是因為他們丟失了北美這個重要的白銀產地。
他們查閱大量文獻,在大批和對華貿易有關的英國、美國和印度商人中進行了廣泛細緻的調查研究,其所出第一次報告書就達五大卷之多。
由於鴉片酊實在太便宜,便宜到甚至連最廉價的烈酒都比它更加昂貴,於是拮据到買不起酒的窮人都轉向了這種「藥物」……
這並非是鄙人的一家之言,其實英國人自己就是這麼說的。
再加上中國海量白銀外流造成了嚴重的通貨緊縮,於是阿芙容進入了流通領域,成了一種能替代金銀貨幣的支付和保值手段。
以至於到了清末的1908年,全國財政總收入約為2.8億兩,當年僅土葯統稅一項收入就達2800餘萬兩,洋葯稅厘約為502萬兩,洋土葯稅厘佔全國稅收收入11.8%,這還未將其它的鴉片稅收入計算在內。
比如汪兆銘先生曾在1906年的《民報》刊發了文章《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其中有雲:「自西力東侵以來……國力頹喪……而其所以致此者,實惟滿洲人秉政之故。」
「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大英帝國才是真正充斥著鴉片鬼的國度……
這次歐戰,是一場最典型的家族間的內戰,這也可以看出,歐洲人屠戮自己人的熱情其實遠遠超過屠殺我們這些黃的還有和圖書黑的紅的野蠻人們。
鄙人這是從1840年倫敦出版的《英國對華事務管理評論》,對中英兩國的鴉片吸食消費進行計算后得出結論:1836年至1837年中國約有鴉片吸食者1426113人,相當於總人口的1/245;而英國大約有399575人吸鴉片,相當於當時英國人口的1/62。
到了1818年,根據美國人自己的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值接近一千萬美金,而同一年英國本土也不過一千三百萬美金
「芬芬,我發誓,我只看到老袁在寫博士論文的那一個月study了一下下,其他時間真的沒讀過什麼書啊!」
也就是說,英國吸食鴉片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是中國的整整4倍!
別看他們現在老是說什麼「自由貿易」。
此外,各家族間通婚的密集網路,把從瑞典、挪威和丹麥到西班牙、比利時、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些小一點的歐洲國家的國王和王后們聯繫起來。
「邦邦,儂講實話,儂這個朋友真的整天跟你們混在一起嗎?如果真是這樣,他哪裡來的時間做如此詳盡的研究啊?」
那位年輕聽眾有一雙明亮無比的眸子,而在他的雙眸之中有敬佩,有激動,還有困惑……
那麼為什麼英國人還有西方人早就「擺脫」了這玩意,只有我們中國人至今仍然沉溺於此不可自拔呢?
在這樣的高關稅之下,英國商人自然是無利可圖,這是導致他們熱衷進行鴉片走私的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實際上,廣州並不是對外唯一的通商口岸,整個清代中國開放給中外商人進行貿易的沿海港口較大的還有泉州、廈門、舟山、寧波、南京(上海),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港口計有一百多處,整個沿海都是開放貿易的。
而阿芙容有幾個特性:
不過,這條道路太過艱辛,太過危險,太過殘酷。
第二,成品不會變質而且攜帶方便。
說不定這樣的人便在諸位之中……
這次戰爭的各參戰國的元首有非常緊密的血緣關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而維多利亞女王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妻亞歷山德拉的祖母;沙皇本人就是喬治五世的大表哥,他們兩人都是丹麥的克里斯蒂安九世外孫……順便說一句,如果你們看過他們兩位的照片,會發現他們看上去像孿生兄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