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寬廣袁燕倏」得知這種情形哪裡還忍得住,立馬就把《竊明》給「寫」出來了。
當然啦,杠精那是死不光的。
又有人一皺眉道:「豫才,電影只不過是小道,如何能與文學和學術相提並論呢?」
一則,《挽清》這本書趕上了袁燕倏帶起的「穿越熱」;二則,這本書的作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康南海,本身話題性就很高;三則,這本書是歷史親歷者所寫,還算是有料。
魯迅咳嗽一聲道:「人家狂也有狂的資本,不說白話文小說和經濟學著作。就說拍電影這碼事,他能當編劇,又能當導演,還能當演員,如今有誰能勝過他的嗎?」
所以么,認為他是不務正業的人多有所在。
不過此時此刻,幫浙江人聊得卻是一個江蘇人……
「家兄和鴻漸先生素未平生,不過鴻漸先生在信里說,他是家兄的忠實讀者……」
題注:這兩句改自宋人錢若水的《禁林讌會之什》。
當然啦,除了抄書之外,我們袁大師也沒有閑著,還拍了一部電影……
可以說《殺死尼奧》為未來的動作電影制定了一個標尺,一個所有動作電影都必須與其比較的標尺;或者說豎立是一座高峰,一座無數人嘗試逾越的高峰。
他們兩位浙江人主持北大的時候,北大共有十五個科系,各系的領導人有一多半是他們的浙江同鄉。僅文科方面就有著名和_圖_書的「三沈二馬加二周」,即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兄弟;馬裕藻、馬衡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兄弟等浙籍名士。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南海聖人在「袁康論戰」之中算是大敗虧輸,連帶著以前那些醜事也被翻出了不少。他不想也不敢在新派人物居多的南方呆了,收拾行囊去了北方的天津。
對於這個問題,魯迅本人也有點不解啊。
另外他是一位謙虛謹慎的人……好吧,就是擔心自己創作速度太嚇人,因此並沒有對外公布是他寫的。
周作人看座上氣氛有點不好,便指著外間打了個哈哈道:「天色都這麼黑了,飯也吃的差不多了。我等正好觀賞鴻漸先生的新作——《殺死尼奧》!」
「這話不錯。《竊明》一書雖然粗鄙無文,但是妙趣橫生,肯定是出自他的手筆。」
此時,我們袁大師的《宰執天下》已經行銷全國,稱得上是洛陽紙貴。
因吹斯聽的是,魯迅本人倒是不以北大教授自居,但是他為人大方性情恢弘,因此八道灣這裏就逐漸成了「小浙江會館」。
當然啦,豐丸這個名字實在太有日本味了。日後周豐丸會改名為周豐一,而周建人的兩個兒子則名為周豐二和周豐三——也不知道為什麼最晚出生的周海嬰不叫周豐四。
「豫才兄,這次鴻漸先生送了兩台放映機來,一台是給胡適之www.hetubook.com.com的,一台是指名送你的。據說他們兩個是在花旗國就認識的老朋友,這事倒也不稀奇……」
多喝幾杯的周家老三沒有考慮清楚,與有榮焉地衝口道:「他還說未來這幾十年的中國文壇執牛耳者,就是他和家兄了!」
「在劃時代的巨作《飢荒孤女》風靡全球之後,袁燕倏先生又創作了另外一部改寫電影史的偉大作品——《殺死尼奧》。這一次他不僅僅擔任編劇和導演,還親自出演了一個至今還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
康有為再怎麼人品低劣,再怎麼治學不端,他都是一個聰明人,立馬便GET到了《宰執天下》的核心要素,那就是——穿越。
接下來浙江諸暨人蔡元培成了北大校長,浙江嵊州人馬寅初當了北大教務長。
「此言差矣。這本書也不能說是粗鄙無文,只能說是淺顯易懂,頗有白樂天之風。這也契合鴻漸先生對於白話文的一貫態度。」
前文提到過,北大內部有「英美派」和「法日派」之爭。英美派的核心人物是「我的朋友胡適之」、「我的朋友+男中之渣徐志摩」和「我的朋友+綠帽蓋頂陳西瀅」,這也不多介紹了。
他笑著對周豐丸,還有他兩個侄女周靜子和周若子揮了揮手道:「你們幾個放心,等天暗下來了就放電影,現在先去後面吃晚飯吧。」
帝都西和_圖_書城,八道灣衚衕11號。
雖說文人都是心高氣傲的,但是我們袁大師至少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實在是高山仰止,讓人不得不服啊。
「不用爭了。依我看,食鐵獸確定無疑便是鴻漸先生的筆名。當今文壇也唯有他能寫出如此流暢的白話文。」
魯迅在1919年寫過一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他認為應該吧孩子培養成「敢說、敢笑、敢罵、敢打」的人,所以他不僅對自己的孩子,還對自己那幾個侄子侄女都頗有些「放縱」來著。
實際上,《殺死尼奧》就是由這四個部分所組成的。袁燕倏先生所創作這部電影堪稱是動作片的盛宴。
民國十一年八月十日,星期三傍晚。
開口勸阻之人便是和鴻漸先生齊名——目前這個階段名氣稍遜一籌的魯迅先生。
出於某種原因,他又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食鐵獸。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死尼奧》的劇情相當簡單……」
不過此時佔上風的是以浙籍人士為主的「日法派」,其實民國初年包括北大的帝都教育界,浙江人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大伯、大伯、大伯……」
這並不是誇大我們袁大師的逼格,而是在這個時間點上,浙江人的成名作《吶喊》還沒有發表,因此他的名氣和影響力肯定比不上江蘇人。
「好了,星杓。小孩子天性就是如此,你也不要因此責備豐丸了和圖書。」
再加上北方士林還有不少人緬懷我大清,因此《挽清》一時之間也是炙手可熱。
幾個孩子嬉笑著離開了客廳,而廳中眾人重新邊吃邊聊了起來。
在這部電影的影響下,歐洲有了硬漢電影,美國有了西部電影,日本有了劍戟電影,而中國有了武俠電影。
其實道可托胡和道可托袁在此之前根本不認識,不過他們兩位習慣性地給自己臉上貼金,因此就從「新朋」成了「故交」。
和《飢荒孤女》這樣儘力還原歷史的鴻篇巨製不同,《殺死尼奧》是一部成本不高(比起《飢荒孤女》三百萬美金拍攝成本而言),娛樂性遠遠高過思想性的商業電影。
「哈!」
「無論如何,聽說這本書把我們那位康聖人,還有那幫遺老遺少氣得夠嗆哈哈哈……」
——節選自《史上百部必看電影:殺死尼奧》
袁燕倏能加快歷史進程讓電影提早成為「第七藝術」,可是他也不能輕易改變普通人的觀念。對這幫賽里斯文化人來說,電影還真的只是一種「小道」。
不過呢,《竊明》這本書的「時代痕迹」實在太顯著了,旁人隨隨便便就猜到了他的頭上。
「豐丸」是他的大侄子,也就是周作人的長子。老周家這一輩是「人」字輩,下一輩便是「豐」字輩。
幾個小毛頭興沖沖地跑進了大廳,為首的少年郎也不顧廳中高朋滿座,小臉通紅地大聲通報道和圖書:「大伯,院子里的放映機裝好啦!」
眾人悶了半晌才有人輕笑道:「看來外界傳言非虛,他果然是一個狂士!」
聽聞此言,眾人一同發出了開森的歡笑聲:「哈哈哈……」
民國第一學閥浙江餘姚人章太炎對此「功不可沒」。他麾下門生故舊佔領京師學術陣地。國立各校多由浙人控制,沒過多久,帝都教育界已演變為浙江人一統天下的局面。
回答的不是周樹人和周作人,而是周家三兄弟的老幺,周建人。他此時正在北大攻讀哲學,因此也住在兄長們的宅子里。
於是他老人家就按照這個思路寫了一本《挽清》,其實應該叫做《我康大聖人穿越到甲午年挽救我心愛的大清和敬愛的光緒帝順帶便成為孔老二第二》……
他當然清楚自己和鴻漸先生此前並無交集,可是人家真的很熱情也很客氣,自從袁某人回國之後有什麼著作都第一時間寄給自己「雅正」,現如今還派人送來了一台價值不菲的電影放映機,搞得他都有點受寵若驚來著。
「……」
今天在座的這幫長衫客有兩個共同點,他們都有北大教職,同時還都是浙江人。
「你老兄和他也是故交嗎?」
他那大伯還沒有開口答話,倒是主位上的另外一位中年人不那麼嚴厲地呵斥道:「豐丸,沒看到這麼多客人,別大呼小叫的……」
在座大部分人都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贊成。
……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