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二百四十六章 萬里江山是滄桑,百年疏狂最袁郞(十七)

在此之前,他是不列顛駐威海衛的總督。這位總督大人也挺因吹斯聽的,他能說一口流利的威海方言,還經常走街串巷調查民情,說是「庄青天」也不為過。
「尼、尼、尼奧。」溥儀生平還沒有見到如此「囂張」之人,很自然地吃了一驚。
其實他是藉此諷刺穿林北腿和胡適見面,然而《申報》這篇報導是假新聞……這也算是一樁歷史軼事吧。
而他現在以「高等華人」自居,那麼互相稱呼洋名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咳咳咳……」旁邊站著的太監重重地咳嗽一聲正要開口斥責。
他很早就有一個計劃,一個能牽動歐洲各國皇室的計劃,既然這個計劃和皇室有關,他就想著讓中國皇室摻和那麼一下。
「因此,他非常希望亨利你能在他的任內訪問美利堅。」
好萊塢還根據這件歷史軼事,拍攝了一部《真假公主》。
「對對對,叫我尼奧就行了。那我就叫你——亨利吧。」
但是呢,能免費進故宮參觀,還不用和一大幫子遊客擠來擠去,這對他又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所以說,北洋政府讓宣統繼續呆在帝都是一個大大的失策,這是政治上軟弱的信號。
我大清的宣統帝在氣勢逼人的袁燕倏的注視下接過了盒子,打開一瞧。盒中真的是一份「薄禮」,只有薄薄的一張紙頭。
我們袁大師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所謂,因為他也覺得溥儀這個人很因吹斯聽,見一見也無妨。
「還有……」
「不過我記得按照前清的規矩,皇帝大婚之後就該親政了。亨利你雖然是廢帝,但是結了婚之後你就是紫禁城的真正主人,去不去美國你完全可以一言而決的嗎。」
然而袁大師一個冷眼就把自己同行——嗯,那個和_圖_書前同行的呵斥給悶在了口中。
因吹斯聽的是,溥儀也有同樣的「愛好」。《我的前半生》裏面就有此種記載。
對於胡適,小皇帝並不陌生,他的洋老師庄士敦經常跟他提起白話文運動的領袖胡適,他的家中也有胡適的白話詩集《嘗試集》。於是,動了好奇心的溥儀想聽聽這個胡適「用什麼調兒說話」,便撥通了胡適家的電話。
這個老外也沒啥好介紹的了,反正人家從1919年就開始當「帝師」當到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去為止。
不用問了,他就是紫禁城的最後一位主人,愛新覺羅·溥儀。
袁燕倏心說,你再不快點,估計就見不著哈定這個「老好人」了。
實際上滿清小朝廷讓庄士敦當溥儀老師,就是為他留洋做準備的。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還是沒有成行。
神色一黯的宣統有點言不由衷地道:「尼奧,請替我謝謝哈定先生。不過這件事情恐怕要從長計……」
「撲克內閣」都成了「麻將內閣」了,他這種說法絕對不算謊言啊。
袁燕倏立馬就明白過來了,這是為了宣統大婚在做準備呢。根據歷史記載,單單北洋政府就為這場婚禮讚助了整整十萬大洋。
「哈哈哈……」
「我們的道可托袁果然是個多情種呢哈哈哈……」
老實說,溥儀和他身邊這幫子滿清遺老一直想要復辟也不是真的痴心妄想,北洋許多高層人物對前清的態度非常曖昧。
而我們的袁大師就是提早來糾正這件事情的。
我模仿他那種中英文夾雜著的說話方法,成天和我的伴讀者交談:
重要的是,我大清的最後一任小皇帝拯救了沙俄的最後一任皇帝的小公主,這是多麼因吹斯聽。https://www•hetubook.com•com
也所以說,不管馮玉祥是不是「三姓家奴」,不過他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絕對是正確的做法。
「威廉姆(溥傑的名字),快給我把Pencil削好,……好,放在desk上!」
民國十一年,十月八日,星期天。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袁大師的安娜塔西亞公主能得到宣統的背書,說不定還能得到大正和裕仁的背書。
「另一方面哈定大統領本人非常推崇你能順應民意,採取不流血的人道方式讓中國從帝國變為共和國。」
看到這位帶著威海口音的洋人,袁燕倏笑著打斷道:「您是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先生,威海庄青天,久仰大名。」
英雄自然是要救美的了,而亨利要救的美女便是……
來之前我們袁大師就想過「稱呼」這個很重要的問題了。他可不願意和胡適一樣尊稱溥儀為「皇上」。
而且他們就是在今年結識的。五月份剛在皇宮安裝了電話的溥儀,心血來潮,翻看電話本,到處給人打電話。電話本上恰好有胡適家的電話號碼。
和袁大師預想的完全相反,此時應該冷冷清清的紫禁城中卻反而熱熱鬧鬧的。扎彩棚的,上油漆的,整頓花草的……有不少工匠正在裝點著這座照理說已經沒有皇帝的帝皇之居。
「當英雄的機會?」
「鴻漸兄,你這個主人是到哪裡去了啊?」
接著他往前走了幾步很是熟絡地大聲道:「謝謝紫禁主人的邀請,本人就是袁鴻漸,你可以叫我——尼奧。」
「那好吧。」
「這是一封邀請函。」
巧合的是,宣統要在今年十二月一日舉行大婚,離現在也不過只有一個多月了。和圖書
「我的朋友胡適之」有一個「他的朋友宣統帝」。
「亨利啊,聽說你快要舉行wedding了。我準備了一份薄禮……」
聽到「去宮裡走一趟」這句話,我們的袁大師總覺得心裏面有點不大舒服,因為這讓他想起了穿越前某些壞人對他做的「人蔘公雞」。
好吧,辛亥革命的時候,宣統帝才五歲。不過五歲的皇帝那也是皇帝啊。
「嗯?!」
「庄先生,胡先生。」
我們袁大師用大笑聲打斷了他的話:「亨利,我知道了你身邊是有一幫食古不化的老傢伙啦。」
袁燕倏大言不慚地道:「一方面哈定夫婦非常仰慕中國文化……」
其實也沒有必要多解釋,這年頭宣統也不過是十六歲的少年人。他對於外面的世界自然是好奇的,嚮往的,而且因為庄士敦的教導,他還挺「崇洋媚外」的。
溥儀聞聽此言,激動難耐地道:「這可太好了……」
胡適回道:「哦,我們正在說宣統大婚這件事情。」
袁燕倏突然走進溥儀在他耳邊輕輕地說道:「亨利,我向你保證,你去了美國就有一個當英雄的機會!」
三人寒暄了幾句,就由庄士敦帶著袁胡二人走進了紫禁城。
庄士敦和胡適之摘下禮帽,向著宣統鞠了一躬。而刻意落後一步的袁燕倏則抬著頭、挺著腰、背著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十六歲的少年。
我們袁大師裝作沒聽出其中的諷刺也跟著笑了幾聲,接著便岔開話題問道:「你們在聊些什麼呢?」
「再者說,歐洲和日本皇室經常互相來往的嗎。你也知道我就是在英國倫敦認識的日本迪宮皇太子殿下。」
「拙荊這不是快要生日了嗎,我找了一個白俄珠寶商買了點禮物給她。」
「當然是真的。」
「這hetubook.com.com是真的嗎?!」聽他這麼說,一直稍顯木訥的溥儀臉上現出了激動的神情。
所以嘛,他就把注意打到了溥儀的身上。
以至於復辟失敗之後,張勳公然說:「你們不要逼人太甚,把一切都推到我一個人身上,必要時我會把有關的信電和會議紀錄公布出來的。」
「他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而你的問題是TO GO OR NOT TO GO!」
「鴻漸,溥先生也想見見你,你有空跟我去宮裡走一趟嗎?」
文中寫道:人們不知怎的先問他們怎樣的稱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其實在原本那條時間線上的1922年,歐洲也出現了一位自稱是安娜塔西亞·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夫的「真假公主」……好吧,根據後世DND檢測,她只不過是個波蘭女工罷了。
當然啦,他是一點都不害怕什麼DND檢測的,也不擔心找不到長得不像小公主的年輕女性,他憂慮的是以他的身份還不足以保證他的「安娜塔西亞」能被世人所公認。
這件事情在《我的前半生》和《胡適日記》都有記載。而且為此許多人都對胡適不滿,你胡適既然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怎麼能夠去跟晚清皇帝交朋友呢?
是的,我們袁大師真的給我大清皇帝準備了一次當英雄的機會。
「咳咳咳!」
其實這封邀請函真的不是他偽造的,而是他在華盛頓的時候就準備好了的。
可他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一旁太監的咳嗽聲給打斷了。
比如說張勳復辟這碼事。老張一心要復辟滿清並非秘密,滿天下誰不知道啊。而且他在復辟之前和徐世昌、馮國璋和段祺瑞,還有各地督軍都有過聯絡。
溥儀給自https://www.hetubook.com.com己起了一個名字——溥浩然,所以胡適才稱呼他為「溥先生」。
原來他才是後世中英夾雜說話方式的始作俑者來者。
他們三人進入了毓慶宮的偏廂(溥儀當時飲食起居都在此處),就看到上首位坐著一個其實長得還行的清秀少年。
帝都,紫禁城。
「阿瑟(溥佳的名字),today下晌叫莉莉(我三妹的名字)他們來,hear外國軍樂!」
「這個么……再說吧。」
「皇上。」
袁大師微微一笑道:「發信人乃是美利堅合眾國大統領沃倫·哈定先生和他的夫人。他們以私人身份邀請亨利你和你的新婚妻子赴美訪問!」
說著他就從公文包拿出一隻精美的盒子道:「Happy marriage。請SEE一SEE吧。」
溥儀見到三人進殿,站起身來招呼了一聲。
「這位便是道可托袁了吧。幸會幸會,我是……」
「哈哈哈!」
既然按照那個波蘭女工的說法,安娜塔西亞能流落到中歐,那麼也能流落到遠東的嗎。至於怎麼流落過去的那並不重要。
「和鴻漸先生齊名的魯迅先生」當時倒是沒有發表意見。不過在1931年,因為《申報》報導穿林北腿召見胡適讓他很是不滿,於是寫了《知難行難》一文來諷刺胡適,其中舊事重提,也講到了當年胡適見溥儀一事。
「這是……」
「不是我危言聳聽,經過丁巳復辟之後,外面有很多人對亨利你能仍然呆在紫禁城很是不滿呢,出去避避風頭也好。」
袁大師往後退了一步,微笑著道:「亨利,我想庄先生肯定教過你《哈姆雷特》的吧。」
真是的,我大清都亡了十年了,哪裡還有什麼皇上。
而袁燕倏也從中得到了靈感,也想要搞出一位真正的「真假公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