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學,燦若驕陽!
第372章 四面楚歌

廖凡義那個政治覺悟哪看得出來這是個坑,問明白是什麼會,當下就點了頭。
「爽不爽?」
這些人又跳出來,開始持悲觀態度,反對意見。
齊磊哪見過這場面?
先不說那麼電影製片廠,還有華宜等等大公司是什麼反應吧,大體上,和香港那邊的老闆們是一個心態,殺人的心都有了。
摔了電話,接受媒體採訪,向老闆還在罵,「鼠目寸光!!嘩眾取寵!」
以至於,香港的相關從業人員,比如導演、演員、幕後製作班底都到內地發展,個自為戰。
尤其是那些電影公司、嘉禾、寰亞、英皇、美亞、邵氏兄弟。
確實有一部分媒體,因為簽的是中傳而選擇慎重對待,甚至不再發聲。
就是這麼猖獗。
陳姐不得不重新評估、審視這個年輕人。
說實話,陳姐還挺慶幸戎少交下這麼一個靠譜的朋友。
梅姐和張國戎在一旁看的直咧嘴,這孩子圖什麼呢?怎麼感覺……有點不正常呢?
怎麼說呢?如果張國戎冷靜下來會發現,可能不是什麼好事兒。
「沒這個必要吧?」
至於後世有人詬病香港電影的類型太單一,不是警匪片,就是武俠片,即便活下來,也就那麼回事兒。
發泄之後,董北國幹了件巨不是人的事兒,把廖凡義叫了過來。
可是,公眾會反應更激烈的啊!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而從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便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出口地之一。
總之,這個年代的香港電影,有人才、有工業體系,是最好的黃昏。
……
星爺投靠內地市場之後的幾部片子,從《功夫》開始,你看格局還小嗎?
而同樣是2001年,香港本地的全年票房就4.5個億港幣。
「天價酬勞不符合市場規律,等著看!長不了的。」
以往,都是張國戎直接與齊磊接觸,她這個經紀人反而不太了解小齊總。
齊磊也沒放過,把他定義為香港電影沒落了罪魁禍首,港人應該團結起來,把這個外人趕出去。
「肥佬黎,你也不給力啊?再露骨一點,再作死一點啊!」
香港電影試圖轉型的《蜀山》、《風雲和_圖_書》那幾部片子,同樣可圈可點。
類型單一,是市場和地緣的原因決定的。
即便發行環節不出問題,也是今天上映,明天就出「槍版」。
反正,張國戎簽內地的這個消息,對各大電影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
董大校長接到通知,愣了半個鐘頭,然後坐在辦公室就開罵。
其實,這和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是同樣的道理,想摧毀一套工業體系太容易了。可是想重新再建立起來,那就太難了。
最多半個月,高清版滿天飛。
其實就是變相的告訴各位,要讓香港電影進內地。
只能靠國家養著,拍點宣傳性質的片子,勉強湊合活。
等記者一走,齊磊第一個問張國戎的問題居然是:「爽不爽?」
所謂娛樂產業,核心其實不管到什麼時候,還是電影。
全球第二大票倉,一年四五百個億的總量,養活一個東方好萊塢玩一樣。
呵呵,哪有那麼簡單?
實在沒忍住,插話道:「小齊總,這個記者是熟人,現在追回來還來得及。」
「現在好了,多少人的心思都活了,都奔著內地,都去拍綜藝了!」
可黃昏終究是黃昏,各大電影公司、製作公司,有點無力回天的感覺。
這成就了香港極其完備的電影工業,以及蓬勃的娛樂業。
當然,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優勝劣汰沒什麼好說的。可是從行業遺產、行業大局的角度來說,把底子丟光了,有點太可惜。
既是影響力最大的,也是最賺錢的。
只不過,之前說過,寶島電影市場的失守,使得香港電影失去了市場和投資,開始逐漸沒落。
可惜,時代如此,集體社死了。
可是,怎麼一天都不到,你就來這麼一出呢?
這裏甚至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主要輸出口岸。
「去吧!」
※※※
能不爽嗎?任何人都有黑白兩面。
本來拿那麼多的酬勞,張國戎就心虛,現在好了,更虛了。
即便和張國戎關係不錯的業內老闆也打電話過來,而且語氣不善。
報紙新聞就更不用看了,比原來還熱鬧。
你們想進來?
兩方一比,確實借不上什m.hetubook.com.com麼力。
又怎麼看怎麼覺得,不靠譜了!!
「你要走,要發財,沒人攔你!可你為什麼要見報?為什麼讓那個姓齊的繚蔽礢亂放炮?」
現在爽是爽了,可後面麻煩還多著呢!
第二,內地的那些電影廠、製作公司也不是吃素的。
躲在賓館里「瑟瑟發抖」,天天端著報紙。
是沙包!!
陳姐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做為一個老資格的經紀人,她猜到一些齊磊的用意。
你就說,這些電影公司老闆得是什麼心情吧?
尤其是在亞洲,香港電影的地位直至九十年代都無可撼動,好萊塢電影都要靠邊站。
就只說董北國。
地方保護嘛,沒辦法的。
「老子的新電影,男女主角都爽約了。」
張國戎也是無奈,「搞咩啊?要不要這麼高調?」
老秦和領導要組織一個研討會,邀請國內各大電影製片廠、私人製作公司等等相關從業人員,與北廣、齊磊共同討論,整合香港娛樂行業的可能。
這一點,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掀不起什麼大浪。
就那麼點大,最輝煌的時候,也就是香港、寶島。加一點日韓和東南亞,能做出多大的製作?
要麼是體制內單位,要麼就是從體制內出去,有關係的。
有兩個主要原因:
就看後世的那些梗就知道了,什麼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欠誰誰誰一張電影票。
這兩條新聞一播出去,等於是高調宣布,張國戎與原東家決裂,簽約內地。
2001年,內地全年的總票房才8.9個億,票房冠軍是《珍珠港》,一個億。
今天親眼所見,孩子,你太衝動了吧?
而更加致命的是,隨著內地娛樂產業的逐漸成形,港星紛紛出走,幕後人員也是大量流失,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一天不如一天了。
正如陳姐所想,招人恨!
這是個讓人無比頭疼的問題,怎麼說呢?
沒有的!體量在那兒擺著,只能在題材上下功夫。
香港電影這個稱呼,可不僅僅在內地被人頂禮膜拜。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的。
眾人,「……」和_圖_書
哪個不是響噹噹的名字?哪個又不是在製作、發行各各環節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教訓?
那個之前罵的凶的黎胖子肥佬黎跳了更歡了,屬他的雜誌罵的最狠。
陳姐看著齊磊的眼神兒都變了。
在這個年代,港片比好萊塢電影更受內地觀眾青睞,可是誰為港片花過哪怕一塊錢的電影票錢?
……
讓同行怎麼看他?
董大校長都有點不忍心了。
可是,如果能多挺十幾年你看看。
其實在齊磊眼裡,香港這幫電影人挺倒霉的。
齊磊一聽戎哥表露本心,登時大樂,「爽就行了唄!管那麼多幹什麼?」
就比如,姓向那兩兄弟,「戎少,一點交情都沒有的嗎!?」
「他娘的,又讓老子給你背鍋!」
可是,要能挺個十幾年……
這年頭兒,除了馮大炮,老謀子等少數幾個頭部導演,還有依仗他們的製作商能吃上肉,其它電影廠連湯都喝不上呢!
當記者問到,「向氏公司會不會也藉機進軍內地市場?」
文藝片方面,也同樣有拿獎無數,口碑爆裂的好作品。
商界奇才、學術大咖,背景深厚,幾次危機公關可以說做的相當漂亮,能力與年齡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用網上的話說,這就是個妖孽!
「告訴那個姓齊的,別出賓館大門,我要他好看!」
……
只要把體量提上去,香港電影不是做不出警匪片以外的東西。
他們會讓你這頭狼進來搶肉吃?
「搞咩啊?你是不是也不想混了?」
董北國多精的一個老頭兒,一眼看通透,這哪是什麼研討會?這是上去挨罵的會。
只見向老闆瞪著牛眼,吞了吞口水,「沒興趣!」
在內地,那些媒體罵齊磊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收著點。即便是新京報那麼噁心的,也只是含沙射影的罵。
說一組數據吧,截止到二十一世紀之初,香港有近三千家電影相關的從業機構,從業人員兩萬多人。
而這期間,由於內地市場的相對封閉,使得香港電影完全借不上力。
可能,善的一面告訴他,不能小人得志,不能太過張揚。可是,惡的一面,無時無刻不渴望著裝和-圖-書逼打臉的大爽文兒。
像是嘉禾、寰亞這些電影公司,他們手裡確實撰著不少版權。可是沒用,在內地不值錢。
……
張國戎:「……」
香港那邊已經炸開鍋了,而內地這邊……也不消停。
……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爆出來張國戎的天價報酬,還有改簽內地經紀公司的消息。
他都能想象得到,這會開起來是什麼樣兒。
※※※
但是人可以走,香港那麼多的電影製作機構卻是進不去。
齊磊之所以說他們倒霉,是因為生不逢時,這個時候陷入低迷,很難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一天不如一天。
也不怪他發這麼大火,正值寒冬,好不容易看準一個項目,正在籌組,男女主角也已經談好了。
董北國:「……」
第一,盜版!!
說實話,還是昨天晚上,被齊磊一通亂拳砸懵了之後,陳姐回到家,才惡補了一下關於小齊總的詳細過往。
「大罵張國戎是二五仔,是叛徒,是港人的恥辱,只會逢迎大陸。」
倒是有兩三個人醜話多的萬年配角,還有十八線歌星,聲援了各大老闆,表示了對張國戎,還有齊磊的厭惡。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電影曾經輝煌過,但是卻不知道到底輝煌到什麼地步,認知也僅僅停留在那些經典影片上。
所以,集體閉嘴。
要知道,香港的這些無良媒體可不是內地。
這邊那真是指名道姓,戳著脊梁骨的直接來啊!
向老闆幾乎是咆哮。
新拍的電影,可能還沒上映,兩塊錢一張的盜版碟已經出來了。內部人員就參与盜版,都形成產業鏈了。
結果,戎少三千萬的新聞一出,那兩個二五仔一看,原來拍綜藝這麼賺錢?內地一家電視台正好邀請,想都沒想就跑了。
說句難聽點的,還不一定比齊磊拍兩季《嚮往的生活》收廣告的數額多。
對此,一些大牌明星倒是很少有表態的。
是靶子!
這條消息爆出來,一些媒體確實是會收斂的。
「那什麼……小廖啊!我覺得,這個事兒我就不出面了,傳播學上的事兒還得看你,你去代表北廣走個過場就行了。」
當然了,有人可能會說,https://www.hetubook.com.com明星能出走,電影公司、製作公司就不能嗎?他們也進內地不就得了。
好吧,突然呲牙,誠實作答:「爽翻了!」
如今,他和老東家的事鬧的沸沸揚揚,輿論導向不明,這個時候發這麼重磅的新聞,等於是刺|激了輿論。
不過,齊磊並不是可惜這些電影公司,而是可惜香港電影的工業體系。
卻見齊磊搭理都不搭理她,依舊看著張國戎,「怎麼樣?爽不爽?」
掐死張國戎,乾死齊磊的心都有。
聽著好像很正能量,可是背後卻是港片的心酸。
「行!正好齊磊和我聊過這個問題,我還有印象。」
所以,香港也被稱為是東方好萊塢。
以至於,這個相對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除了為內地電影的發展提供養料,沒有任何其它的貢獻,更不可能被繼承下來。
他們自己都還吃不飽呢!
可是,少了這些人,又加上了各大電影公司、製作公司的老闆。
把向老闆氣的啊,不但全港封殺,還打電話到張國戎這裏來發泄。
「齊磊你個小王八蛋!就沒省的時候!!」
其它幾家大電影公司的老接受採訪也是差不多的論調,沒向老闆那麼激烈,但是意見是一致的。
不過一想也沒啥,才三十齣頭嘛,需要歷練。
大家都不傻,香港的體量還是太小,去內地發展是早晚的事兒。所以,既不能得罪港圈大佬,又不能腦子一熱,傷了內地觀眾。
「姓向的,你等著!老子給你記小本本。」
什麼難聽罵什麼,恨不得十八輩祖宗都給你翻出來。
說他去內地去拍紅色|電|影,唱紅歌去了,忘了香港人民的養育之恩,軟骨頭的貪財佬。
網路上說的都是假的?吹出來的?
好吧,不是沒興趣,而是……想去去不了啊!
大伙兒能吃了你!
這就好比韓國電影被一些人吹上天了,可是你看它有大製作嗎?
有的甚至呼籲港星同仁,不要臨陣脫逃,共同度過香港電影的難關。
香港電影在齊磊眼中,最可惜的不是沒有好作品了,而是沒有把傳統和工藝留存下來。
第二的《大腕》,4300萬。
不僅僅是影迷歌迷,甚至對同行也是一種挑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