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人煙稀少,幾個路人看著板車和棺材,默默無語,人們都已經知道,今早在河邊沙灘上,又有20多個各類反動分子倒在那裡了。】
【1955年開始公私合營,鄧明鄉作為私方代表參与工作,就此加入商業系統,當了一名主任,手裡有點小權力,他還讓昔日兩個夥計加入進來,分別進入國營飯店和國營旅社,總算在新社會站穩了腳跟。】
【男孩一動不動,像是失去感覺一樣,鄧明鄉又拍拍他的腦袋,走出屋子,到院子里對女人說道:「我是李成道的朋友,他的後事我來安排。」】
【政府派人詢問鹽商,幾個人荷槍實彈,圍住鹽商,鹽商不得已,把一箱金條從地下取出,全部捐給政府,鹽商戴著大紅花繞城一周,敲鑼打鼓,也算風光一回。】
【到了江邊,那人上了碼頭的浮橋,朝輪船走去,鄧明鄉滿腹疑惑,但沒有停住腳步,一直跟在後面。上了輪船,那人走到二層甲板一個艙門前,見四下無人,敲了敲門,示意鄧明鄉進去。】
【鄧明鄉走進屋裡,拍拍男孩的腦袋說道:「別害怕,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以後有什麼事就找我。」】
【1958年,大鍊鋼鐵hetubook.com.com開始,鄧明鄉被派到山上練鋼鐵,把山上的樹木砍伐下來,運到鍊鋼爐前,整日燒火鍊鋼,煉出來的「鋼」黑乎乎的,鄧明鄉心裏清楚,這玩意就是沒有一點用處的爛鐵,不過他什麼都不說,只是按照上級指示繼續鍊鋼,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當山上的樹木全被砍完,鍊鋼隊伍返回城裡,留下一大堆「鐵坨坨」。】
【不久,掀起聲勢浩大的募捐潮,說是為朝戰捐獻飛機,城裡的一個大戶,以前是鹽商,鹽商的一個小老婆向政府舉報,說鹽商在地下埋了一箱金條。】
【1958年冬天的一個傍晚,鄧明鄉在家裡休息,突然門口來了一個人,希望鄧明鄉跟他走一趟,具體情況來人不願多說,只是讓鄧明鄉跟他走,鄧明鄉答應了,跟著那人朝江邊走去。】
【鄧明鄉思考良久,拿了一根金條,敲去一小半,把金條放在一個木盒子里,用紅綢包著,找了幾個夥計,敲鑼打鼓送到政府去,不幾日政府開表彰大會,鄧明鄉也戴著大紅花到主席台上站了一回。】
【那天晚上,得知鄧明鄉在名單中,她打電話給軍管會領導,說鄧明鄉在上海期間為組織購和-圖-書買了許多藥品和醫療器械,挽救了很多戰士的性命,是革命的有功之臣,如此,鄧明鄉得以逃過一劫。】
【此時還未公私合營,銀行仍然收購黃金,賣金子維持生活的人不在少數,鄧明鄉就靠這種辦法,維持著幾個留下來的夥計和一家人的生活,現在,李成道的女人和孩子也算一份。後來鄧明鄉知道,李成道的女人是外地嫁過來的,在本地無親無故,他的兒子名叫李滄海。】
【女人點點頭,拿出一張照片給他,照片上是一個年輕男人,戴著一頂博士帽。女人告訴他,這是他倆的兒子,如今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已經博士畢業。】
【鄧明鄉在城中還有一個院子,以前是當倉庫用的,現在生意全部停止,院子里住了一個夥計家庭,鄧明鄉把女人領到院子,騰出一間房給她和兒子住,讓夥計幫著照看。】
【鄧明鄉詢問幾年前的一個夜晚他死裡逃生的事,雪兒講出實情,當時她隨部隊進軍西南,但沒到鄧明鄉所在的城市,她通過關係,找到一位在軍管會工作的人為她通風報信。】
【這個女人就是雪兒,她離開鄧明鄉后,年幼的兒子交給大老婆代為撫養,抗戰中期,和*圖*書各地形勢都很緊張,鄧明鄉委託朋友幫忙,讓大老婆帶著女兒和這個兒子去了香港,呆了一陣後去了美國,之後就杳無音信,如今才知道,三個人在美國過得不錯,一雙兒女都已參加工作。】
【鄧明鄉找到李成道的老婆商量此事,女人表示,兒子中學畢業后,由於身份問題,找不到事干,如果改姓能參加工作,那就改吧,人活著比什麼都強。】
【幾個人回到山下,鄧明鄉對女人說,他是李成道的好朋友,過去曾受過李成道的關照,以後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去找他鄧明鄉。他又掏出一些錢給女人,女人推辭不掉,只好收下了。】
【鄧明鄉不忍再看已經陰陽兩隔的李成道,往另一邊走去,朝屋裡看了一眼,發現一點異樣。】
【過了10天左右,上午,鄧明鄉出門,看見女人帶著兒子呆在門外,女人腳邊有一個大包裹,看了鄧明鄉一眼,又低下頭。鄧明鄉走過去,問怎麼回事,女人說,他們把王公館充公,娘兒倆被趕出來了。】
【女人帶著兒子跟在板車後面,走了很長時間,到達山腳下,鄧明鄉又找了幾個人,一起把棺材抬到山坡上,找了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把棺材埋下和_圖_書,鄧明鄉讓女人記好這個地方,以後再來立個碑。】
【鄧明鄉很快找到趙宏玉,介紹了李成道的情況,說李留下的孤兒寡母生活無著落,組織上能否有所照顧?趙宏玉說,李成道的事情他聽說過,但當時的領導目前還在位,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可以幫忙把李成道的兒子李滄海弄到單位里,前提條件是他得改姓,表明他已經和李成道沒有關係。】
【同時,肅反開始,不少人被查出有歷史問題,被開除職務,送到鄉下種地為生,鄧明鄉原本以為在劫難逃,最終平安過關,他越發小心,每日謹小慎微,夾著尾巴做人。】
【雪兒給鄧明鄉一個名字,叫趙宏玉,說此人是她昔日的戰友,目前在本市身居要職,將來有事的話,儘管找他幫忙。兩人在船艙中交談近兩個小時,最後握手告別。】
【鄧明鄉徵求李滄海意見,他也希望早日參加工作,靠自己的力量養活母親。於是,李滄海改名鄧滄海,加入國營車隊,學會了駕駛技術,當上一名貨車司機。】
【鄧明鄉走進船艙,看見一個女人,他愣了一下,隨即關好艙門,走到女人面前說道:「果然是你,20多年沒有見面了。」】
【因為兒子的原因和-圖-書,雪兒和鄧明鄉的大老婆私下有聯繫,通過上海的一個牧師中轉消息,後來這個關係又轉移到香港,三個人在美國的消息和這張照片,都是從香港的一個牧師那裡得到的。】
【深夜,鄧明鄉在自家院子里的天井裡,撬動一塊條石,搬開后,地下埋著一個箱子,裏面有不少金條,他取出一根,第二天偷偷交給一個夥計,讓他分割成若干小塊,再交給幾個夥計,分別拿到銀行兌換成現金。】
【他朝屋裡走去,走到門口,發現裏面陰影處站著一個男孩,10歲左右的樣子,獃獃地立著,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門口,顯然,院子里的情形讓男孩驚呆了。】
【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不曾想前路更加坎坷,接下來的飢荒和浩劫,讓人生的艱險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那個年代,急轉彎太多,每次急轉彎,都會有不少人被拋下車,被時代洪流無情地淹沒。鄧明鄉兢兢業業,小心行事,總算活了下來,還把身邊一眾人盡量帶上時代的列車。】
【女人只顧低頭抹淚,鄧明鄉走出王公館,叫了兩個夥計,給錢讓他們去買棺材,夥計買來棺材,用板車拖到王公館門口,把李成道抬入棺材,往市郊的一座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