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激情歲月
第六百六十七章 李白與夜郎

夜郎溪一側有太白碑亭,有一個故事,據當地人講,夜郎街場口原稻田中有百碑台,當年曾於此塑有上百塊李白詩碑供人瞻仰。后因明代改驛道后,大道不由夜郎通過,而過往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均繞道專程赴夜郎觀賞詩碑,車駕鞍馬、轎夫供應頻繁,使地方官吏和士紳民眾疲於應付,苦不堪言,即毀埋其碑,僅留二塊,送往桐梓驛所在夜郎溪東側塑碑立亭,供驛道上來往人士觀賞,稱之為太白碑亭。
據說把鏡頭對準滿臉褶皺的老人已經是中國攝影的一大俗,不過,他不得不把鏡頭對準老人們,因為村子里只有他們,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村外到處是山,沒有多少地。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早起拍攝,心中不免遺憾,夜郎古街在10年前因鐵匠鋪失火而焚燒殆盡,街上多是近年修建的房子,但青石板路和古城牆還在。天光大亮,吃完稀飯包子,來到河邊,舉目四望,鬱鬱蔥蔥,間雜怪石嶙峋,炊煙四起hetubook.com.com,暮靄氤氳,好一派田園風光。
行前,和劉先生交換了電話號碼,劉先生希望能見一面,徐暢然明白他想盡地主之誼,就說時間允許的話,會聯繫他。劉先生要上班,即便利用雙休日,也走不了多遠,所以這次只能獨行。
太白碑亭中碑文依稀可辨,右碑不少字跡剝蝕難認,左碑仍隱約可見:
能夠精確到木瓜山這種地名,李白應該是真的眺望過它吧?徐暢然有些迷糊,李白到底來過夜郎壩沒有,他心裏也沒底,所見皆是後人所建紀念物,倒是他的詩證更有力度。不過,各地太白紀念物大多如此。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避居廬山。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同安史相對抗的勢力主要有兩股:一股以太子亨即肅宗為首,一股以永王李璘為核心。
太白碑亭的確為後人所建,但上百塊詩碑的事情可能是真的,而且年代至少在明代,了解到這些,徐暢然又有些相信李白到過夜郎一和*圖*書說了。
永王李璘出師東巡之時,得知李白隱居廬山,遂數次下達聘書,李白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永王雖受唐玄宗詔令招募將士,卻已成為太子亨的眼中釘,李白並不知其內情,足見他寫詩雖佳,政治上還是缺乏遠見。
太白聽鶯處,現在是一所中學校園,也有一棵巨大的黃桷樹。除開這些,周圍還有太白故宅、太白井、太白望月台、太白寺等與李白有關的名勝古迹。
漸漸地,徐暢然開始喜歡貴州的山水,或者說,喜歡它的雲霧繚繞。很多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籠罩著寂寥和寧靜的氛圍,徐暢然往往剛踏進一個村子就興奮起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見證者,覺得自己進入了現場,看見了歷史,感受到存在。
門洞內有石刻圖案和詩句,圖案有花草,有動物;依稀看到「牛崗峻岭夜郎天,虎踞龍盤漱玉泉」等詩句,據說是夜郎人緬懷李白建的墓,墓旁有一棵巨大的黃桷樹。
在不斷的探尋中,歷史似乎https://www.hetubook.com•com越來越清晰,轉念一想,仍然是模糊的,你只能無限地接近它,卻不能獲得它的原初。不要緊,還有這眼前的山水屋舍,雲霧繚繞。夜裡似乎下了一場小雨,濕潤的空氣中傳來陣陣芬芳,令人沉醉。
慢慢地又往貴陽方向走去,路過安順,已是下午,給劉先生打了電話,他約徐暢然在市政府廣場見面。
永王在唐玄宗支持下出師東巡,在肅宗軍隊的強大壓力下,軍隊內部發生分裂而失敗,永王璘被俘后被殺,唐肅宗起初執意殺掉李白,在眾多人士尤其是郭子儀的上表求情下,李白終於逃過一死,獲得流放夜郎之刑。
如果夜郎人從未見過李白,只是得知李白遇赦而返,就設立各種紀念物,是不是有點矯情?難道古夜郎人也有今人發展旅遊、振興經濟的意識?
倒是李白被流放的經過令人感慨。
歷史上有幾多盛世,接下來都苦不堪言?盛世所培養的文化人格是什麼?好大喜功?對理想和信仰不加審視,不解世情,終和*圖*書究落入亂世的縫隙?
這木瓜山,據說就是桐梓縣內木瓜廟附近的山。
徐暢然心裏倒是希望有一個當地人同行,上次湘西之行和老楊的接觸很愉快,通過他也了解到不少事情,徐暢然一直暗暗期盼出現例外,但劉先生並沒有給他打電話。
徐暢然在廣場等了一小會,見到一個男人朝他走來,看到他走路的姿勢,明白劉先生不會和他一起行走的原因了。
徐暢然有些納悶,難道大家都認為的李白被唐肅宗流放夜郎,行船至三峽白帝城時遇大赦,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名句,不是事實?李白真的被流放到了夜郎,在這個古代叫夜郎壩的地方度過了一段流放歲月?
在遵義某個古鎮,徐暢然發現一條叫松坎的小河,古代叫夜郎溪,清光緒年間從松坎河下游打通古鹽道,鹽商從水路運鹽入黔。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夜裡,徐暢然在夜郎鎮一家小客棧打開電腦,用無線網卡上網,查詢李白是m.hetubook.com.com否真的到過夜郎鎮,而不是在白帝城遇赦東返。他找到一首李白寫的《望木瓜山》——
坐飛機到貴陽,和行走的宗旨似乎有衝突,但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只好如此了。這次到貴州,當然是循著夜郎的線索來選擇路線,大部分時間在坐車,大巴,中巴,從一個鄉鎮到另一個鄉鎮,基本沒有獨自行走山間小道的機會。
有人評說李白在晚年遭遇的這一變故,乃「盛世所培養出來的文化人格無法適應戰亂形勢,逃避似乎成為唯一的選擇」。盛世,多麼熟悉的字眼,如今多少人都在說這個詞,想當年李白在宮中讓力士脫靴,貴妃磨研,何曾想到「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松坎河上有座橋,名叫太白橋,徐暢然不由想起在陝西爬過的太白山,那裡以太白為名的物件不少,沒想到這裏也有太白。不過,到了夜郎鎮,徐暢然更吃驚了,李白墳立在山腳下,開著兩個門洞,據說是宋墓風格。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