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黃金十年
第七百四十九章 信與疑

羅素的《懷疑論集》中說過,歷史課本講打敗拿破崙時,英國的說功勞都是英國的,德國的說功勞都是德國的,而羅素主張課堂上讓學生兼念兩種。同樣,中國的國共之爭,也不能偏聽一家,但目前的中小學教育做不到這一點。
走出步行街西邊的入口,到馬路對面的書城,這是一個能在全國排名前十的書城,依託蜀州巨大的人口數量和文化積淀,它活下來了,和燕京的圖書大廈是同一級別的存在。
徐暢然在哲學書專櫃前轉了兩圈,發現一本叫做《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的入門書,是外國人寫的,其中有一章專門談到死亡,他翻看起來。
其實,信與疑之思辨,是中國的一個大問題,從政府和組織的層面,是希望人們信,信一切,信已之未能信,信宣傳之所信,如果大家都信,那麼這個社會就好管理了。而如果大家都喜歡疑,那麼很多事情就不好辦,還有一些事情就紙包不住火了。
杜老師曾經提到一個小學校長,前些年學校擴大規模,需要招收20名教師,競爭之激烈,各種手段都www•hetubook.com•com使出來,一個小夥子,得到已經被學校招收的消息,晚上請同學朋友吃飯,第二天晚上卻得到消息,他被另一個關係更硬的女教師擠出來了。
他想,不能總是女人在旁邊開車,而他在旁邊打盹,坐車的比開車的還累?孟蘭、小袁,杜老師,蓉,都是這個場面,該結束了。
這段話,把死亡從感性領域拖入到邏輯領域,讓人以理性戰勝感性,接受死亡的邏輯性。看到這裏,徐暢然已經決定給青青推薦這本書,光是書名就比較合適;你的第一本哲學書,意思是你該看點哲學方面的書了。
到屋裡放下行李,又往市中心跑,看能不能買到飛機票,大年初六正是回城高峰,連兩千元的商務艙票都買不到,徐暢然不趕時間,買了一張初十一中午起飛的機票。
在燕京大學,也存在信與疑的問題,有個老教授說,以前的燕京大學是讓人「疑」,那時講的是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現在則讓人信,說是什麼信才能讓人步伐堅定地前進。老教授說,老燕大https://m.hetubook.com.com讓人疑,新燕大讓人信,老燕大比新燕大好。
早上醒來,他又爬到蓉身上折騰了一次,開車后,還在下山的途中,他就迷糊過去了,等他醒過來,車子已經上了高速,蓉平穩地開著車,問他累不累?
買完機票,在市中心的步行街逛了一陣,這是榮城最繁華的地方,始終有大量的行人,在這種地方,幸福的人會看見各種幸福和愜意,落寞的人會倍感孤獨,徐暢然現在的感覺是愜意。
一個校長就能做到這點,更不用說當時還在位的杜老師公公了,當然杜老師沒有說,徐暢然也不須問,可以猜想到其中的情形,在那個位置,你要堅持兩袖清風,是坐不了多久的。
多年前它剛開業時,很多人認為它不合時宜,中國人有錢了是開飯店,很少有開書店的,有傳言說剛開業時每天的虧損額是1萬元,當時讓人捏一把汗,多年過去,它通過各種經營方式,已經扭虧為盈。
因為溫泉酒店的徹底放鬆,這個春節多了一份絢麗,之前的躁動完全平息下來,現在感覺神清和圖書氣爽,身體輕盈。
想了想,徐暢然選了三本書,包括這一本,把書名發給蓉,讓她有空來買,把書櫃的位置告訴了她,很快蓉回信:記住了,過幾天就去買。
作者的切入點是,人不知道死亡后的情況,所以他對死亡的憂慮是杞人憂天。這是一種思辨的態度,而不是提出一種驚世的觀點,這種帶著思辨態度談論死亡的文字本身就能讓人感到慰藉。
徐暢然想到蓉提到的青青的故事,感覺很有意思,以前的中國小學生很少接觸哲學,有「哲學無用」的觀點,這是一種中國式的實用主義思想,當然現在的情形有所變化,很多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接觸一點哲學。
杜老師的消費不低,以前還有點不解,現在清楚一些了,她父母所在的醫院,這些年收入大增,而夫家所在的教育系統,更是令人吃驚。她自己也感慨,醫療和教育,以前覺得很辛苦,和付出不匹配,沒想到時過境遷,這兩個領域都成了金錢橫流的地方。
青青思考死亡問題,正好為哲思的進入提供了一個機會。應該對小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和-圖-書否則大眾媒體和宣傳機構就會把各種劣質和虛偽的價值觀灌輸給孩子……
車子在嘉南苑小區大門前幾十米停下,徐暢然揮手和蓉告別,蓉對他一笑,眼波流轉,腳一踩油門,車子又朝前開去。
「如果死去就是不再存在,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那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從邏輯上說,除非我們在死後將仍然活著,並且經歷一些可怕的轉變,否則就不能說死亡是可怕的。」
這就是時代特徵,如果你為此憤懣,那就活不下去了,你只能和它同行,只是注意不被其腐蝕而同流合污,同時,你還要活出自己的精彩,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何況現在並不是最壞的時代,在某種程度上,是最好的時代。
徐暢然有個小算盤,雨城那邊的溫泉作為他和蓉的溫柔鄉,西嶺雪山這邊作為和杜老師的纏綿地,那天和蓉在入室溫泉的感覺非常好,令人回味。
後來這位校長在東海市買了兩套房子,在同一個小區內,他在東海市工作的女兒住其中一套,另一套就是給他退休後備著的,顯然,退休后他是不打算呆在雲州了。
信與疑之辮,往遠m.hetubook.com.com處能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焚書坑儒,車同軌,書同文,都是為了讓大眾信。哲學家羅素說,能夠教得學生不信,教育就成功了。
杜老師說好,下次你回來,我們去試試,好久沒有泡溫泉了。徐暢然說行,到時,我應該可以開車了。
回程時坐在副駕位置,他暗暗作出決定,也要拿一個駕照,雖然暫不買車,但要會開車,有時可以替換一下,避免疲勞駕駛。
還有一種觀點,也是比較普遍的,即認為在孩子年幼時應該讓他學會「信」,而不是「疑」,年紀輕輕就到處生疑,會對精神成長產生副作用。
過了兩天,杜老師來到榮城,徐暢然對她說,在「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西嶺,有不錯的溫泉酒店,杜老師說她去過兩次,感覺人比較多,徐暢然說現在情況有變化,新的溫泉酒店在修建,容納的人更多,如果有興趣的話,泡泡溫泉,很舒服的。
下午回到屋裡睡覺,起來后坐在床沿想了想,給杜老師發了個簡訊,說他已經到榮城,飛機票買在幾天後,有空可來一聚。沒多久杜老師回話:後天要來榮城做精油spa,到時見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