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黃金十年
第八百三十二章 婉拒工作邀請

名字一時想不起來,只記得是兩個字,當時他的小說和徐暢然的《征凶》一同刊登在雜誌的夏季長篇小說增刊,他還是頭條,小說名叫什麼天,文風比較華麗,是少年時代讀了很多小說的人,他那種內容和文風,正適合寫網路小說。
會議結束后,施工隊進場裝修,徐暢然忙著考駕照,偶爾過去看一下,在他26歲生日的前一天,終於把駕照拿到手。
黎某顯然已經作出選擇,他撲向了網路文學,將獲得經濟上的收益以及一定名聲,以後若干年內,更多有文學才華的人進入這個領域,企圖分一杯羹,假如網路文學仍保持今日之格調,則中國的嚴肅文學整體將更加蕭條。
蔡昶也認為徐暢然的話有道理,他現在搞網路文學評論,每個月都要寫幾篇文章,投入了不少精力,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干兼職,5000元月薪雖然不少,但他沒法賺這筆錢,只能放棄。
魏顯東的家好像在秦巴地區,當時還留了地址,寫了一張紙條夾在書本里,幾年前搬了家,不知道書還在不在。如果能找到地址,以後到周https://www.hetubook•com.com志明的院子,可以順便找找,他和謝虹雲到處趕場,說不定還和魏顯東擦肩而過呢?
蔡昶說徐暢然的演講取得很大反響,向徐暢然表示祝賀和感謝,希望兩人今後繼續合作,徐暢然也和他碰了杯。
這不是那誰嗎,他果然跑到網文圈來了。
會議第三天中午,徐暢然接到一個邀請,一家文學網站提出讓他去當文學總監,徐暢然表示,自己目前沒有上班的打算,而且他不合適擔任這一職務,因為他還是屬於「堅持自己那一套理念的小知識分子」,還不夠接近群眾,婉拒了這份工作。
7年前,魏顯東和黎某同時出現在他的視野中,當時在夏令營,魏顯東和他住一個房間,有時顯得傷感,就是那種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發現並不屬於他,很快又要返回原來的世界的落寞。其實,這個時代敢於改變命運的人有不少,雖然有很多人不會成功。不知魏顯東是否來到燕京,呆在燕京的某一個角落呢?
這是一個悖論,有文學才華的人面臨兩難選hetubook.com.com擇,要麼投身網路文學,以賺錢為目的,要麼留在純文學領域,寫作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由於網路文學的擠壓,純文學領域將更加蕭條。
這樣想下去沒有邊際,徐暢然截斷思緒,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魏顯東。
徐暢然表示,中國網路文學依靠點擊贏利,在全世界都是獨一家,可能在其他國家行不通,所以沒有出現這種模式。之所以在中國行得通,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中國濃厚的文學氛圍,中國人有幾百年的章回小說傳統,喜歡閱讀的人多,其二是中國人口眾多,僅靠點擊閱讀就可以支撐小說的寫作,形成商業模式,這在其他國家是無法辦到的。
徐暢然說,文學總監對網站的發展方向負有責任,別看我們在會議上侃侃而談,真要出點主意,不一定管用。蔡昶說他也有此顧慮,搞評論和辦公司是兩碼事。
晚上回到屋裡,徐暢然在電腦上搜尋當年暑假長篇小說增刊,查出了黎某的名字,叫黎金,小說叫《擒天》,7年過去,雜誌長篇小說增刊的現和-圖-書象已經消失。世事無常,能夠寫長篇小說的人,跑到網路文學淘金去了,網路文學的日趨繁榮映襯著純文學的加速荒涼,中國文學開啟了光怪陸離的新時代。
會議結束后的宴會上,徐暢然和蔡昶坐在一起,蔡昶為這次大會的成功舉辦舉杯,他是組委會成員。蔡昶也接到一份文學總監的工作邀請,屬兼職性質,報酬是月薪5000元,他來和徐暢然討論這事。
徐暢然發現,他講話時,黎某也沒有抬眼看人,而是在一個本子上寫什麼。這說明什麼呢?他對外部世界並不太關注,他可能正在連載網路小說,要考慮這兩天的寫作內容。
現在網路文學的現狀,有點像當年的互聯網潮,只是規模要小得多,外面也有一點資金想進場,他們也想找到業內人士,希望能納入麾下,徐暢然認為,這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膨脹,不要貪財,否則就會像那個it評論家一樣,兩頭都撈不著。
會場中大家踴躍發言,徐暢然偶爾打量一下他,他老是垂著眼帘,也不說話,這在作家中倒不少見,可能在醞釀小說格局,也可能在思m•hetubook•com.com考細節問題,很明顯,適逢網路文學興起,他應該是嗅到機會了,他願意來參加這個會議,可能是想知道業界人士的看法,是唱衰或是唱盛。
佩服!真是爭分奪秒,沒有辜負這個時代啊。不過,由於目前網路文學處於野蠻生長的態勢,其文學價值並不大,真正要想在文學上有建樹,還得避開網路文學,耐得住寂寞。
徐暢然表達他的個人意見,5000元雖然不少,但不是那麼好賺的。他舉了一個例子,2000年國內興起第一波互聯網潮,當時出現了一批it評論家,對互聯網建設和前景進行評論,有的人一周要寫三、四篇文章,對互聯網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對這種新事物,大眾不甚了解,需要從評論中把握,讀懂新聞背後的東西。
這些年沒有一點消息,估計是在小說論壇混吧,前些年寫網路小說憑興趣和愛好,沒有多少收入,現在機會來了,他可以大幹一場了。徐暢然一時心潮起伏,又想起一點信息,他好像姓黎,叫黎軍還是黎兵?不,不是這種軍旅風格,得回去查一下才知道。
當時有一和圖書個走紅的it評論家,也許是過於自信,接受了一筆上億的風投資金,租辦公樓,招收人員,大張旗鼓幹起來,沒過兩年,竟把錢燒光了,公司倒閉,他本人也不好意思在媒體上露面,作為失敗者,他已經沒有資格指點江山。
由於徐暢然第一天的發言引起關注,不斷有人提問,有人提問,日本的手機文學很發達,改編很火熱,中國網路文學靠點擊贏利,改編很弱,這兩種不同的贏利模式,哪一個更好?
「日本的手機文學獲得改編的很多,作者也能得到更多利益,但它是依附性的,我覺得並不利於網路文學的發展,中國作者依靠點擊閱讀,靠的是文字和故事本身,而不是附加值,我覺得這種模式更具主體性,比改編獲利更有優勢,有利於網路文學的長期發展。」徐暢然說道。
實際上,蔡昶通過搞網路文學研究和評論,已經獲得了不少話語權,這次大會就是一個證明,他如果不獨闢蹊徑,按部就班地做事,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普通的青年講師,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在國內網路文學評論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只要堅持幹下去,未來是光明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