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凌峰攬月倚嬌顏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新國(二)

「你看現在,每天有多少人投奔我們啊,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才是勝利的希望,我們這裏的天,是明朗的天。」
此時蒙古軍隊已經知道南宋出現分裂,有一股反叛力量和官軍進行戰鬥,並取得勝利,他們擁有神秘火器,但這不能阻止他們南征的鐵蹄,多年的征戰讓他們充滿信心。
在寬闊的平原作戰,蒙古騎兵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對於依據堅固城郭防守的方式,他們也有對策,能攻則攻,如果對方防守頑強,則採取築城而圍的辦法,在城外修建大量城堡,團團圍住,他們很有耐心,可以一圍數年,在遠處用叫作「回回炮」的巨型拋石機把城郭打個稀爛,再堅固的城郭也經不起這種戰法。
「我們的優勢是什麼?是火器,炸雷,還有靈活的戰法,如果我們和官軍聯合,共同抗蒙,這些東西要不要和官軍交流?就算我們留一手,幾年仗打下來,官軍也會學去不少東西,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在蒙古軍隊攻城掠地的同時,「愛國軍」在根據地按兵不動,他們在根據地強化組織結構,訓hetubook.com•com練士兵,生產武器,為將來和蒙古軍隊的總決戰作準備,如果不出意外,在不長的時間內,南宋朝廷註定被蒙古鐵騎消滅。
在讀者熱烈議論的高潮階段,小說逐漸拋出一些解答,首先,「愛國軍」雖然和蒙古軍隊作戰取得幾次勝仗,但他們火力並不強大到可以發起進攻,幾年前才研製成功的來福槍裝備不多,只有三千多隻,還在山洞中加緊生產,「愛國軍」總司令部的計劃是來福槍一萬支以上,加上以前生產的一萬多支老式的燧發槍,方能進行大決戰。
列舉了這些理由后,小說還通過一個「長城會」元老跟一個資深土著酒後私下的聊天,讓讀者觸摸到「愛國軍」按兵不動的深層次原因:
騎兵開始衝鋒,離戰壕越來越近,騎手拔出弓箭,準備發射,突然,四周響起轟炸聲,騎兵沖入幾十米縱深的絆子雷陣,騎兵亂了陣腳,無法張弓射箭,此時「愛國軍」的神秘火器發射,騎兵一排排倒下,少數戰馬衝到戰壕前,被埋伏的長矛手刺下馬,隨後hetubook.com.com被射殺,蒙古騎兵死傷慘重。
等蒙古騎兵集結重兵,死命衝鋒,「愛國軍」並不戀戰,開始撤退,等蒙古軍隊衝到城前,發現是一座空城,愛國軍的基地在深山,蒙古騎兵和回回炮都鞭長莫及。
「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驅逐外侮,更重要的是建立新國。」
看了一眼時間,已是凌晨四點,來到窗前,看著窗外,最黑暗的夜已經過去,黎明即將到來,還是睡一會吧,不然明天白天都得躺在床上。
讀到這裏,徐暢然的眼睛離開電腦,長出一口氣,陷入沉思,激烈的戰鬥,多變的形勢,令人喘不過氣來。
過了夜裡12點,竟然停不下來,蒙元軍隊提前20年渡過長江,即將和「愛國軍」正面交鋒,這時候更不願上床睡覺。
但蒙宋戰事平息,「愛國軍」根據地感受到壓力,一部分投奔民眾思念親人故土,離開根據地返回家鄉,一個「愛國軍」小頭目也趁機離開根據地,來到臨安,向蒙宋聯軍透露一個秘密:
由於採礦困難和運輸原因,「愛國軍」的火器子彈雖然和*圖*書日夜生產,仍不足10萬發。
這一次,蒙古軍隊並沒有機會採用「回回炮」攻城,他們在城外的開闊地帶發現了「愛國軍」的戰壕,感到正中下懷,打算直接採用騎兵衝鋒的戰法,一舉沖潰敵陣。
另一些讀者認為,既然是戰爭,死亡不可避免,「愛國軍」首要考慮的是對自身有利的情況,此時和南宋官軍夾擊蒙古軍隊並不有利,因為它必須放棄擅長的戰壕戰,改為衝鋒戰,勢必會遭受大的損失,「愛國軍」坐山觀虎鬥的做法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蒙古軍隊和南宋官軍開戰後,每天都有大量民眾投奔「愛國軍」,力量迅速壯大,幾個月下來,規模足以立國,客觀上說,這是「愛國軍」極大的發展機遇。
此時,讀者對此舉措也出現了意見分歧,一部分讀者認為「愛國軍」應該和南宋官軍夾擊蒙古軍隊,而不是讓他們在江南地區橫衝直撞,如果「愛國軍」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想法,等南宋朝廷滅亡后再和蒙古軍隊決戰,這是一種可恥的做法,會導致大批無辜民眾的死亡。
形勢已變,不hetubook.com.com宜講和,南宋朝廷最終選擇抵抗,官軍和蒙軍展開城郭攻防戰,「回回炮」把巨大的石頭投向城池,一個城一個城被攻下,戰事慘烈,但蒙古軍隊攻城后並沒有如西亞般屠城,甚至發糧救濟災民——他們也不願看到更多的民眾投奔「愛國軍」根據地。
對這一重大情節,無論小說章節後面的讀者評論,還是龍在大地網站,一時間議論紛紛,引發持久的討論興趣,一部分讀者憤怒地聲稱棄書,與此同時,這本小說的讀者卻大幅增加,各項數據猛漲。
「假設我們和官軍合作打敗蒙古軍,把他們趕過江去,江南地區就是一山二虎,朝廷和我們,朝廷是正統,它把我們叫匪,我們還得和他們干仗。那個時候,你說民眾會跟誰?」
分析這些話,可以了解到,「愛國軍」目的是建立新國,而南宋朝廷作為舊世界,與他們勢不兩立,既然蒙古軍隊已經和南宋官軍開戰,不妨借他們的手,先行把舊世界打爛,廣大民眾自然棄舊迎新,有利於新國的建立。
作者這樣寫,沒有照顧部分讀者心中的「道義」,而是按照歷和-圖-書史唯物主義進行嚴苛的推演,更顯真實可信,他筆下的1250年代的局勢,與中國歷史的1640年代、1930年代何其相似!
當蒙古騎兵來到臨安城下,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南宋朝廷不再抵抗,開門迎敵,而蒙古軍隊入城后禮待朝廷,聯合朝廷向天下發出詔告,兩軍將結盟剿匪。
顯然,蒙元這樣做的目的是收買民心,爭取「道義」,雖然本質上不過是策略,一如當年蒙宋結盟抗金。
經過十多年南侵戰爭,南宋國民已經清楚蒙古軍隊意圖,愛國熱忱高漲,和蒙軍戰鬥就是愛國,和蒙軍合作無疑叛國,此舉一出,民心將完全歸向「愛國軍」,南宋朝廷也擔憂這一點,內部出現分歧,有呼籲繼續抗蒙者,也有建議聯合蒙軍剿滅「悍匪」者。
此時蒙宋聯軍總數超過50萬。時間的緊迫,對雙方都是致命的。
吃了幾次大虧后,蒙古軍隊暫時放棄和「愛國軍」戰鬥,轉而和南宋朝廷講和,結盟共同進攻「愛國軍」,當年聯合南宋軍隊滅金國的一幕似乎要重演,這一招已在「愛國軍」意料之中,對他們而言,這並非壞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