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鋒一轉,說這份工作完全自願,在座者中,如果有誰因故不能或不願參与,現在就提出,公司另外安排人加入。
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事情調了個頭,現在三地韓國經濟最強,於是出現了這種狀況,祖輩來到東北,孫輩回到韓國,很多人都準備回去,他也是這樣,不過是回老家。
但徐暢然不會這樣做,一方面會逼迫自己全部投入,另一方面他和陳總多年的合作也終止了。
隨後徐暢然發言,稱新公司起步會遇到挑戰,上線半年內流量都可能很慘淡,公司會講求效率,節約資金,各位在籌備組的工作屬於兼職性質,和本職工作會有重疊的時間,但新公司會根據工作量付與報酬。
飯局來了12個人,大家各自拿「貨」分享,徐暢然想過把新公司的事說一說,聽聽大家什麼態度,想了想還是作罷,新公司的目標受眾和飯桌上這些人完全是兩個階層,估計他們不感興趣。
徐暢然問他是否已經接受和習慣韓國文化,他搖搖頭,說在韓國生活期間,也是看中國的新聞,上中國的和-圖-書論壇,看中文電視,看中國小說。
下午回家休息,和在遊玩耍,晚上張忠亮組了個飯局,他去了。
徐暢然對他說,他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如果寫成小說,應該不錯。他笑笑說,現在很忙,沒有時間坐下來寫小說,以後說不定可以試試……
徐暢然問他,入籍韓國,心理和文化上是否需要調適?雖然朝鮮族和韓國人算是同族,但成長的背景完全不同,他是如何下決心入籍的?
今天依然陽光燦爛,天空湛藍,沒有一絲雲彩,這是燕京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兩人走在街上,繼續聊著新公司的話題。
其實,光是期貨賬戶上的錢,就足以讓徐暢然自己來創辦這個新公司,拉上張峰,再招一些人,也不用挖百象文學的牆角,整個程序都很清楚,一定能辦起來。
於是,很多處於南韓地段的人來到東北,人往高處走嘛,在東北定居下來,長白山,三江平原,資源真是太豐富了,他們一家就是從首爾南部一個地方遷徙到東北的。
徐暢然鄰座是一個從首爾和圖書回來的人,說是過一陣還要回首爾,在韓國定居,徐暢然對這個話題有興趣,問了些問題。
籌備組中的人資歷都比張峰老,但他們知道,張峰背後是陳總和徐暢然,所以不會造次,百象文學的企業文化和其他公司不一樣,與徐暢然又很大關係,他的方法體現出現代理性,和陳總的仁結合在一起,可謂珠聯璧合。
見大家都感興趣,那人講了他的一些經歷。
上半年鍾妮來過一次燕京,告訴徐暢然關於張忠亮的一點小秘密,曾經有段時間干過「撈人」的活,地方上撈過,京城也撈過,這些年應該不怎麼干這活了,而是轉向「撈企業」,收穫肯定更大。
陳總提出可以把百象文學的編輯支援過去,徐暢然沒有同意,那樣會影響百象文學的格局,他採取的辦法是從百象文學以往的招聘簡歷找人,因為有不少外站編輯想跳槽百象文學而不得,他們都是成熟的編輯,來到新公司能快速上手。
星期四上午,幾個人湊在一起,確定了籌備組人選,在公司內找了9個人,召集起來到m.hetubook.com.com會議室開會。
那人笑了笑,說這事要從他祖輩說起,當年,東北、朝鮮、韓國三地其實是相通的,不像現在分為三截,當時東北最好,朝鮮次之,韓國最差,除了面向大海,資源很少。
提前到達飯局,和張忠亮聊了一會,本周六還要組織一次爬山,賞秋景,商量一下出發時間以及午餐如何解決等。
他是吉林朝鮮族人,研究生畢業后在燕京工作,找了一個在燕京讀書的韓國女子,準備到韓國結婚,最終定居併入籍韓國。
時下西南某地正在「打黑」,許多企業家下獄,資產被清空,他能去撈嗎?不能,給再多的錢也不去,這裏面水很深。
徐暢然從不和張忠亮談這事,以前有一次,張忠亮似乎想透露點什麼,被他岔開話題。他知道,在中國當下,存在一個悖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說君子愛財,取之無道,財與道不可兼得。
徐暢然問他看什麼小說,他說最近喜歡看百象文學描寫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小說,能勾起許多回憶,雖然到韓國定居算是回m.hetubook.com•com
老家,但感情上還是屬於中國的,比如今天這樣的飯局,大家聊的他都感興趣,韓國就沒有類似的飯局,韓國的飯局他也參加過,不習慣。
接下來分配任務,技術部的人提出方案,器材購買清單,張峰帶領一個4人小組尋找辦公地點,財務部的人也有事情做,徐暢然希望新公司有更快速的結算方式,比如每周一結,這樣對作者有很大吸引力。
沒想到飯局上還碰到百象文學的讀者,徐暢然沉思著,對新公司的定位也有了新的想法。
陳總介紹了成立新公司的情況,說新公司不是百象文學的子公司,說成兄弟公司也有點……徐暢然插嘴說,可以算表兄弟關係,但是比較調皮搗蛋的那種,大家都笑起來。
張忠亮前段時間去南方某省出了兩次差,徐暢然懷疑他接到「大單」了,眼下氣色紅潤,面帶喜氣,想必收穫頗豐。
當今世道,任何一個有錢人,都不要深挖錢的來處和性質,除了特別野蠻血腥的錢,大部分人的錢都有時代賦予它的黑灰色澤,張忠亮「撈人」、「撈企業」的錢是什麼色?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不是搶來的,而是別人求著給的,從這點來說,沒必要深究。
現在三地變化非常大,也不能像以往那樣自由來去了,他「回老家」可是費了很大週摺,當然,他能回去,主要是因為愛情,算是一箭雙鵰吧。
一個技術部的小夥子舉手,說他最近有些事,很遺憾不能參加,徐暢然點點頭,把他送出會議室,這是小事一樁,在技術部重新找人就是了。
開完會,徐暢然叫住張峰,待會仍然到外面吃飯。回辦公室看了一下電腦,棉花快摸到26000了,昨天小小回調,今天又創新高,這氣勢擋不住啊。
採取眼下的方式,他得到的經濟回報比自己出來單幹少一半以上,但他不會那麼累,而且能維持和陳總的關係,他覺得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編輯方面,挖其他公司的牆角,而不是挖百象文學的牆角,這是徐暢然的原則。
徐暢然對張峰說,有些公司初創時講究員工和領導之間的兄弟情誼,等公司成功后,又講究等級森嚴,其實就是中國的一闊臉就變傳統,我們不用這樣,大家是平等的,按照市場原則辦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