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內落後產業的意義、聊一個樸素的心愿,這些是能說一說,但不太容易讓邱慈雲相信長久的付出意願。
邱慈雲不動聲色:「方總,為什麼不投資中芯呢?這是我的疑問,也肯定是張總聽見你這個想法的疑問。」
另一邊的方卓沒想那麼多,只是單純希望網易市值再創新高,一定要給資本市場一個亮眼的業績表現。
邱慈雲笑道:「方總,喝茶吧,晚飯就免了,晚上還有工作會。」
現任台積電的資深研發處長。
最重要的是,這位邱副總裁隨著張汝京一起來申建廠,有著完整的初創經驗,正適合作為一位核心人物來參与新項目的建設。
方卓開啟閱讀理解,收到的信息是,副總裁有意,可不能僅憑几句話就真正動起來,還要看到更大的可能性才會認真考慮「大事可期」。
梁孟松是國際知名的技術人才,自92年加入台積電至今主要從事內存儲存器、先進邏輯製程技術開發,他和他的博士導師胡正明利用Low-K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技術,使台積電直接跳過150nm進入到130nm製程,成功在今年擊敗IBM,取得「銅製程」關鍵戰役的勝利。」
丁磊是在候機室接到的電話,他有點莫名其妙,謹慎地說道:「還行,方總,你這是?」
這天看到履歷的下午,方卓就把電話給邱慈雲打了過去,約著對方在市裡見見面。
這也許是梁孟松以後從台積電跳槽到三星的一個影響因素。
邱慈雲點點頭,又笑道:「也未必不行,方總可以談談看,這些地方的政策都比較比較再決定,能確定地,能拉到錢,能找到人,一個框架就出來了。」
很巧合的是,兩位都沒帶旁人,只有他們倆開了個喝茶的包廂。
邱慈雲面色稍驚的抿了一口茶。
〖——邱慈雲——
「邱總,我明白,我再自信狂妄也不認為只我自己就行,但確實還缺一位主心骨。」方卓點了一下給對方的定位,直接聊了一項關鍵的進度和_圖_書
推進,「邱總,如果項目資金到位,你認為選在哪裡合適?這畢竟要有政策的配合、支持,還是要早做打算。」
方卓收起這位技術大佬的履歷,又發出去兩項任務,分別查查台積電研發副總蔣尚義和那位梁孟松的博士導師胡正明,前者估摸著也沒啥希望,後者既然疑似有離開的想法,沒準能接觸接觸,給點指點。
恆隆23層,方卓坐在總裁辦里閱讀著獵頭髮來的資料,心癢難耐。
邱慈雲感受到了巨大的誠懇。
但放在不同的環境下也可以變成優點,一個有錢的外行想要進入一個擁有技術、經驗門檻的領域,他需要內行的人,也必然要重視內行的人。
「嗯,邱總,今天以茶代酒,我先敬你一杯,這杯酒不為別的,就為你為咱國內半導體事業做的貢獻。」方卓舉起茶杯,真誠地說道。
邱慈雲笑著謙虛了兩句,不知道是不是兩人投緣,他覺得和這位年輕上海首富的交流特別順暢。
這是需要把握的一個機會。
作為發起者,作為意向者,他需要亮明旗幟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兩個人得試探來試探去,中間信息的傳遞既冗雜也容易出現誤會,不如這樣直截了當。
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是知名的人物,但人遠在台灣,這會的信息交流實際也沒那麼發達,獵頭著實費了一番工夫才在第二天中午把詳細履歷送到方總的案上。
丁磊思考了一個航班的時間,還是猜不透對方的意圖,新浪最近股價很猛,在電子郵箱這一塊的競爭勢頭也很兇,這位方總有些高深莫測,只能是以靜制動了。
台積電錶彰會裡,梁孟松率領的先進模組排名第二,更前面的為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值得一提的是,胡正明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表彰會,有消息聲稱,胡正明極可能離開台積電,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注:消息存疑,難以確定)〗
他搖搖頭:「方總,做一家半導體企業的投入是各方面的,我倒不懷疑方總的決心,可和-圖-書
是,恕我直言,單憑方總恐怕很難推進這個事。」
「是,來日方長,那明天下午見。」邱慈雲如此說道。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博士、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最後,邱慈雲徹底捂住話筒等待了十來秒才給上海首富回道:「方總,明天下午兩點半吧,正好我去市裡有事,能抽出時間,你說個地。」
方卓說完便默默等待對方回應。
這是正當的回話,但不是方卓想要的答案。
現在的聊天不是要說心裡話,而是要讓中芯副總裁相信他聽到的話是心裡話。
下午兩點半,方卓在恆隆廣場的高檔茶餐廳見到了中芯高級運營副總裁邱慈雲。
方卓用了三秒鐘回溯自己的經歷,甩出一個切入點:「可能是當慣了企業的領頭人,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更願意這是一家我說話算話的企業,中芯的股權讓我有深深的憂慮。」
他念頭飛快的轉了兩秒,再次說道:「好的好的,謝謝邱總,說實在的,我對上次你說中芯在海外的設備採購經歷特別感興趣,作為一個外行人,我這兩天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的限制,確實難啊,誒,也希望邱總見面的時候和我講講咱們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狀況。」
方卓瞄了副總裁一眼:「半導體行業只能有一家企業的聲音么?也不盡然吧。」
方卓做了一秒鐘的閱讀理解,理解到的含義是邱慈雲只是要尋找一個合理的能支撐一個外行上海首富願意持續做半導體的邏輯。
方卓說完這個才提起更大的意義:「當然啦,那都是我私心的一些想法,因為工作業務,我經常去美國,見到彼此的差距很大,半導體行業絕對是一個值得追趕、有重要意義的行業,我很願意看到我們的國家更好,這一點我相信邱總也是一樣的,不然你不會從台灣來上海。」
今天就是要告訴對方,己方旗幟是認真書寫而非隨意塗鴉,這一點傳遞到位就成。
「加、加油,一起加油。」丁磊心中念頭轉了三圈和圖書,猜測方總這一通電話的目的。
邱慈雲已經猜到這位上海首富的用意,但真正聽到直白的挖人還是既好笑又……有點心動,只是一點點。
「行,邱總,咱也不差這一頓,以後長著呢。」方卓爽快答應。
電話另一端的邱慈雲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里,先回了句:「噢,方總,稍等,我問下助理這邊的工作安排。」
除此之外,梁孟松選擇離開功成名就的台積電,肯定不會是薪酬問題,只能是心裏委屈了。
這倒和他先前的判斷一致。
這通結束的電話讓方卓提振了不少精神,對方聽到「投資中芯」和「講解半導體發展」的態度不太一樣,這位邱總作為張汝京的左膀右臂,可能確實有了些別的想法。
這是一個缺點。
「丁總,你《大話西遊2》搞得怎麼樣了?下半年有沒有信心業績更好啊?」
但是,梁孟松今年剛剛受到台積電的表彰,恐怕很難有離開的想法。
【梁孟松
「只是,在為我們國家追趕行業水平的時候,我覺得也不必都拘束在一家企業,越是有良性的競爭,我相信越是能促成更長遠的進步。」
「邱總的名聲就連我一個外行人都聽說過,中芯的發展離不開邱總的汗馬功勞。」方卓如此說道,「也只是碰見邱總這樣的半導體高人,我能一展所想,如果邱總願意來幫我,那才是大事可期。」
方卓坐在總裁辦處理了一會易科的工作內容,臨下班前考慮著明天和邱慈雲的會面,最後,他又交代了一項任務,要在第二天看到台積電梁孟松的履歷。
最近在中芯12英寸生產線的發展上,邱慈雲和張汝京有一些意見的分歧,他想求穩,張想擴張,這方面鬧得有些很不愉快。
方卓已經兩次提到自己的外行屬性。
邱慈雲思考片刻:「京、津、申、鵬、香港、武漢、成都,我們最開始建設中芯的時候和這些地方都談過,最後還是上海給的政策最好,支持最大。」
「而且,我投資中芯能得到什麼呢?提起中芯,別和圖書人十句里會提到一句,哦,中芯有個股東是方卓。」
不然,今天上海首富一時興起,明天上海首富沒了興趣,他一位中芯堂堂副總裁要怎麼自處?
「前兩天在中芯收穫良多,有領導聽說我到中芯的事,也勸我參与中芯的募資,但我畢竟是個外行,思來想去就想著麻煩邱總,也算加強對中芯的了解。」方卓挑了個最正當的名頭。
早年曾在德國慕尼黑固體技術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后加入美國新澤西默里山AT&T貝爾實驗室,並成為其高速電子研發部門的負責人,隨後,他加入台積電,擔任工廠高級總監,最後追隨張汝京任職中芯。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擁有數百項半導體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兩百余篇,擔任國際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我想聽到的是,方卓有個中芯。」
投,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不投,也能找出一百個理由。
邱慈雲眉頭舒展,笑道:「方總,你這是碰到一位搞半導體的就要『何以教我』嗎?」
「你說還行,那就一定行,我就是打電話給你鼓鼓勁,加油啊,丁總,加油啊,網易!」方卓把誠懇的鼓勵隔空傳遞給網易掌門人。
方卓對第二次見面的邱慈雲圖窮匕見。
隨後,他半捂著話筒,提高聲音:「小劉,看下我幾天什麼時候有空。」
這時,方卓又重複了一句:「邱總,何以教我?」
「這樣啊,我們中芯確實歡迎有實力的投資方,方總肯定是有實力的。」邱慈雲沉吟道,「但我最近的工作內容有點多,我確定一下時間再給方總回復。」
但分歧結果是註定的,中芯必然會執行張汝京的意志。
他得了一種手癢心癢的病。
邱慈雲態度平和,沒有立即答應,反而詢問道:「方總是個大忙人,我中芯這邊的事也多,不知道方總這是要?」
「哎……」
上海首富能拍拍屁股走了人,他邱慈雲鬼迷心竅從中芯跳槽出來就欲哭無淚了。
邱慈雲擁有超過和*圖*書
20年的半導體產業經驗,現任中芯的SVP,是張汝京總裁的左膀右臂……〗
方卓等來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想了想:「也不去遠的地了,邱總,就在恆隆廣場咱喝點茶,聊聊天,晚上一起吃吃東西。」
1956年生人,47歲。
方卓覺得這見到了人就沒必要再遮遮掩掩,上來就是一記重擊:「邱總,我確定不會投資中芯,浦東新區里的領導過問這個事,我就是這麼回復的。」
方卓說道:「現在想從上海拿到和中芯一樣的政策恐怕很難了,一是已經有一家成功的企業,二是他們恐怕要顧慮中芯的想法。」
邱慈雲皺著眉頭喝茶,心裏涌動著很多想法。
他已經猜到邱慈雲一定很優秀,但沒想到這麼優秀。
1952年生人,51歲。
而話里更直白一些的提到設備採購,投資中芯是不用了解這些的。
從這份履歷里,方卓印證到不少信息,裏面還提到梁孟松的妻子是韓裔,是他在美國工作時的同事,當過半導體工程師,也當過空姐。
可是,通話很短暫,加油之聲言猶在耳,電話就掛掉。
他盤算一陣資金問題,又考慮許久,覺得邱慈雲這裏可以趁熱打鐵,先有個意願上的表達。
方卓沒指望今天這樣聊一聊就能拐來一位副總裁,當初連熊曉鴿手下的潘犇都是跟著自己一起在美國幹了許久才挖過來,更何況這樣一位大佬。
但方卓還真不好回答這個問題。
當技術大佬梁孟松的履歷放在眼前,方卓便病了。
中芯國際高級運營副總裁。
真是讓人躍躍欲試,見獵心喜啊。
上海首富的思緒萬千,但落實到眼前便需要一點點處理。
方卓反覆看著履歷,長出一口氣把它放下,拿出電話給網易的丁磊打了過去。
履歷里出現的台積電研發副總蔣尚義,方卓知道梁孟松後來和他在中芯關係不睦,恐怕就是台積電時期落下的根由。
「我下決心要自己搞晶圓代工廠,做12英寸的先進生產線。」方卓把旗幟打了出來,「邱總,何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