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劉禪也不想到南中那偏遠荒蠻的地方,當即道:「那依譙卿之計,當如何?」
劉禪還未開口,太常張峻已道:「開城萬萬不可,誰知這流民之中,是否混雜有魏吳兩國姦細,當此國難之際,更得小心謹慎才是。」
劉禪一片心涼,看底下尚無動於衷的董厥和樊建,乃問道:「董卿和樊卿有何良策?」
譙周卻沒有忌憚之意,冷笑一聲,道:「不失天子之尊?簡直就是笑話,自古以來,有在別的國家土地上當天子的?方今之勢,魏強吳弱,臣料定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陛下若降於吳,為一辱也。若將來魏再吞辱,陛下又得稱臣于魏,此受兩番辱也。方今天下大勢未定,如果陛下誠意而降的話,魏國亦不可不厚待陛下,如果陛下南遷,魏兵又復追之,南中也未必就是容身之所,何況南中若失,季漢再無寸土,陛下勢窮而降,恐再難得魏主禮遇。」
益州本土派系的官https://m.hetubook.com.com員一齊上前勸諫,朝堂之上附議的官員竟然佔了半數之多,聲勢浩大,隱然有逼宮的味道。
劉禪因為一宿沒睡,兩眼布滿血絲,精神萎靡,有些茫然無措的感覺。
張峻奏道:「譙大夫所言即是,如今大勢已去,晚降不如早降,願陛下三思。」
遷都?眾臣的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了張遵的身上,雖然說大兵臨境,前世也並非沒有遷都的先例,周王朝不就是遷都洛陽了嗎,不過從成都膏梁之地遷到南中荒涼之地,眾人想想就是一陣惡寒,南中的條件太過惡劣,幾乎不是人能呆的地方。
太僕蔣顯抗聲道:「天下以民本,今川北兵亂,百姓流離失所,已是痛苦不堪,陛下倘若棄之不顧,豈不有失民心。臣以為應當開倉賑濟,以安民心。」
陳粲是前尚書令陳祗之子,與黃皓交從甚密,此降吳之計定然也是出自黃皓之意,和圖書大殿之上,身為內侍的黃皓不便出面,便令陳粲上奏。
張遵和張紹、劉胤對視了一眼,按照他們事先的約定,先由張遵提出遷都奏議,試一試眾臣的反應。
每遇兵禍,最遭殃的便是百姓,漢中失守之後,漢中百姓便多有亡到蜀郡,現在劍閣失守涪城失守,梓潼、廣漢的百姓也加入了流民的隊伍,向南而逃。除了一部人百姓逃向深山之外,許多百姓還是不約而同地逃往成都,尋求皇權的辟護。
眾臣是面面相覷,都知道劉禪會問這個問題,可是誰現在也沒個好主意,成都全部的守軍加起來不過四五萬人,魏吳加起來可是有著十五萬的人馬,力量對比如此地懸殊,恐怕就是孫吳在世,也不可能力挽狂瀾吧。
譙周冷笑一聲,出班道:「遷都南中?真是荒謬之極!南蠻之地,疫瘴橫行,荒蕪人煙,以陛下的萬金之軀,豈可親身涉險?更何況南蠻久反之人,其心叵測,今若投之,和-圖-書必遭大禍。」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蜀主劉禪,比逃難的百姓更為驚惶失措。
殿上群臣已是濟濟一堂,不過幾乎所有的人面色都極為地凝重,雖然官方尚未公布魏吳來襲的消息,但很顯然通過各自的渠道,這些臣僚們都已經知道了最新的戰報,整個朝堂上一片愁雲慘淡,絕望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劉禪此時已經是無心顧及百姓的死活,他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當即准了蔣顯所奏,令他去安撫百姓,劉禪環視眾臣,道:「魏吳大兵來襲,諸位愛卿可有退敵之策?」
「臣以為降魏不如降吳,漢吳雖然有隙,但終歸是多年的盟友,陛下向吳稱臣,必可得吳主厚待,裂土封王,依然不失天子之尊,漢之宗廟亦可保全。魏乃漢之仇敵,自先帝始,漢與賊誓不兩立,今若降魏,豈能對得起先帝在天之靈?」侍郎陳粲出班奏道。
眾臣不禁是暗暗腹誹,降魏是對不起先帝之hetubook•com•com
靈,難道降吳就對得起了?要知道,先帝就是因為伐吳失敗一病不起才駕崩的。
許游、尹宗、李虎等人也紛紛上前奏道:「請陛下三思!」
譙周掃了一眼眾臣,斂容奏道:「臣以為今大勢已去,不如早降,魏主仁德,必厚待于陛下,裂土以封之,則上可自守宗廟,下可保安黎庶。」
張遵出班奏道:「臣以為敵兵勢大,不可迎戰,不如暫棄成都,避敵鋒芒,遷蜀郡百姓于南中,倉廩野谷,盡皆燒之,堅壁清野,靜以待之。魏吳雖大兵在益,但千里懸糧,軍無餘輜,必不能堅守,我軍乘虛而擊之,必可復克成都。」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陛下不宜再猶豫了。」譙周一看荊襄派系的人都認慫了,自鳴得意,又復諫道。
不過陳粲是黃皓的人,他的建議等同於黃皓的建議,眾臣敢怒不敢言。
董厥和樊建沒有隨聲附和,一來是他們屬於荊襄派系,二來他們的地位在譙周之上,自然不可能當個
m•hetubook.com.com應聲蟲。但蜀漢王朝的危局,他們也是很清楚,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解決辦法,所以只能是保持沉默,朝堂上荊襄派系的人雖然居多,卻無人開口,氣勢上自然輸于益州派系不少。
投降?劉禪本來對譙周的建議懷有極大的興趣,以為他會有什麼高招妙計,可結果卻和黃皓一樣,主張投降,唯一不同的是黃皓主張向吳國投降,譙周主張向魏國投降。劉禪雖無大志,但這片疆土也是先帝出生入死征戰多年打下來的,于情于理都不容輕棄,聽了譙周的話,劉禪也是頗為失望。
「臣等也無良策,或許譙大夫之言有理。」董厥樊建一時也拿不出好的辦法來,只能違心地贊同了譙周的方案。
成都令呂辰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吳魏大軍來襲,梓潼、廣漢諸郡百姓扶老攜幼,逃亡至此,哭聲慟天,是否開城接濟?」
劉禪沉吟未決,此時殿後衝出一人,指譙周怒罵道:「偷生腐儒,安敢妄議國事!自古安有降天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