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任愷、中郎令庾純、河南尹夏侯和、尚書郎劉毅、黃門侍郎向雄、侍中吳奮、中書郎張華等人在事變失敗之後,根本就沒有機會逃走,紛紛被捕。司馬炎早已是恨及了這些人,在他看來,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挑唆離間蓄意煸動,司馬攸根本就不會舉兵叛亂,所以真正的罪魁禍首,自然是依附在司馬攸身邊的這些人。
司馬炎留了司馬攸一條性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司馬攸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了,此次平定叛亂,攸黨一系的勢力已經被司馬炎連根撥起,失去了土壤的司馬攸,已經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再也掀不起任何的風浪了。
司馬炎榮登晉王之後,首先自然要對有功之臣加以獎賞,賈充被封為了司徒、車騎將軍,魯郡公,陳騫被封為太尉、高平郡公、征南大將軍仍兼都督豫州諸軍事,羊祜被封為司空、中軍將軍,鉅平公,仍兼都督荊州https://m•hetubook•com•com諸軍事,石苞被封為大司馬,鎮國大將軍,樂陵郡公,仍兼都督揚州諸軍事。
一個苟且得活的舞陽侯,對於司馬炎而言,已經失去了為敵的價值,留下他既然顧全對母親的孝道和對兄弟親情,何樂而不為?這筆經濟賬司馬炎還是算得很清楚的,如果司馬攸還是一個相當危險的分子,司馬炎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留下他一條命來。
但王元姬再一次地出面了,上次是為了司馬炎向司馬攸求情,這一次則是倒了過來,求司馬炎放過司馬攸。
於是司馬炎用雷厲風行的手段,分化和瓦解了原有的禁軍,用自己的親信部隊來代替,這樣一來,整個京城之中,全部都是司馬炎值得信賴的部下,他真正地實現了大權獨攬。
司馬炎終於還是心軟了,他再鐵石心腸也架不住王元姬以淚洗面,最終答應了母親不會殺司馬攸,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司馬攸恐怕終其一生,也無法再走出自己的府邸了。
如何處置司馬攸,則似乎成為了一個難點,群臣之中分為了兩個派系,一派支持處死司馬攸,認為司馬攸作亂犯上,罪不容誅,理當處斬。另一派則比較溫和,認為司馬攸乃是景王之後,不可擅殺,雖然有過,但罪不至死。
當然依司馬炎的心思,留著司馬攸畢竟是一個禍害,如果能除掉的話,對自己的江山社稷可以起到維穩的作用,顯然司馬炎內心之中還是傾向於處死司馬攸的,至於什麼兄弟親情,在司馬炎的字典之中,根本就沒有這幾個詞。
對於司馬攸,司馬炎還是要顧念一點親情的,但對於攸黨派系的這些人物,司馬炎完全展現出了他冷酷無情的一面。
獨裁者的背後,永遠都是充滿著暴力和血腥的,就在司馬攸即位之後的短短几天之內,上千人被處死,上萬和_圖_書人慘遭流放,原本讓血腥味十足的洛陽城變得更加地濃郁,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冤死的,枉殺的,比比皆是,整個洛陽城內,人人自危,不寒而慄。
禁軍是維護京城洛陽的中堅力量,但這支曾經忠於司馬攸的軍隊無疑受到了司馬炎的忌憚,司馬炎可不希望自己坐在晉王宮中,時刻要警惕這些護衛軍隊帶給他威脅。
當然,最大的「罪魁禍首」非劉胤莫屬,司馬炎對他是恨之入骨,只可惜已經被他給逃了,司馬炎立刻將他的通緝令發往全國各地,懸賞金額還是一億不變,同時增加了萬戶侯的懸賞,只有有擒獲或斬獲其首級的,一律封賞為萬戶侯。
不過有一人還是幸免於難了,那就是中書郎張華,由於張華此前並不同意司馬攸的兵變行動,再加上他和羊祜的關係極深,有羊祜力保,司馬炎最終還是赦免了張華,將其貶為了幽州長史,逐出了京城。
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才相隔了幾天呀,不禁讓王元姬感到世事無常,司馬昭死去沒多久,司馬炎和司馬攸兄弟兩個就為了王位大打出手,爭得你死我活,如何不令王元姬痛心疾首。
其他的炎黨派系人物,羊琇、胡奮、王濟、馮沈、楊珧、裴楷、王衍、何劭等人也均受了封賞,司馬炎大宴群臣,共慶盛事。
任愷、庾純、夏侯和、劉毅、向雄、吳奮等六人在洛陽鬧市車裂而死,史稱「咸熙六君子」。行刑之時,六人坦然而對,面不改色,天上風雲突變,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暴雨可以洗去罪惡的血腥,但卻無法洗去人們心頭的陰霾。
處決了攸黨六人之後,司馬炎並沒有停手,他繼續地擴大著殺戮的範圍,曾經隸屬於司馬攸麾下的禁軍成為了司馬炎最主要的清洗對象,一大批的禁軍將領和除了廣陽門校尉伍濤之外的十一個城門校尉,也都被押上了洛陽街頭斬首示眾。至於中下層的普通禁軍官https://m.hetubook.com.com兵,則被勒令開除了軍籍,一部分人被流放了邊遠地區,一部分人被遣返回鄉,終身不得錄用。
張華幸運地逃過了一劫,但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任愷、庾純、夏侯和、劉毅、向雄、吳奮等六人被處以了極刑,在洛陽的街頭車裂處死,同時他們的家屬親戚也慘遭誅連之禍,三百餘人被處斬,千餘人被流放到極北苦寒之地。
首惡自然是辦不到了,但司馬炎對攸黨勢力絕不容半點情面,晉位為王的當天,他就下達了誅殺令,對攸黨派系的這些人一律是斬盡殺絕。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王元姬心疼長子,溺愛幼子,她總想著讓兄弟兩個和睦相處,相敬相愛,司馬昭總念叨著不要讓他們兄弟兩個步曹操兒子的後塵,但事與願違,司馬炎和司馬攸比曹丕和曹植爭得更加地兇殘,曹丕不過是逼著曹植七步做詩,司馬兄弟二人卻將整個洛陽都捲入了腥風血雨之中,還不知有多少人在此次的動亂之中喪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