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還於舊都
第九百六十二章 陷入絕境

胡烈斂容道:「陛下已經赦免我等罪責,烈如何敢再來邀功,蒙聖恩眷顧,我等已是不勝惶恐。」
羊祜連忙是雙手相攙,道:「胡將軍何須行此大禮?」
但軍心士氣已經嚴重地倒向了朝廷那邊,司馬炎的赦免令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鍾會的敗勢已難在挽回了。
但這個願望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切實際,跟隨著鍾會造反,就等於是走了一條不歸路,也許今生今世,再也無緣回歸故土,再見上親人一面。
對於胡烈而言,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興奮地了,能在戰場上立功,便可以洗去自己的罪責,儘管司馬炎在詔書中已經是明確稱除了鍾會之外任何人都一律無罪,但胡烈所殺的,可不是尋常人,而是晉國的皇叔扶風王司馬亮,想要消弭這樁大罪,胡烈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功勞而行,羊祜讓他擔任先鋒,正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
形勢變得無比地嚴峻起來,hetubook•com.com叛軍所居襄陽,幾乎是一座絕境,看不到任何打破晉軍攻勢的希望,那些死忠於鍾會的人陷入了一片愁雲慘淡之中,惶恐和絕望交織在他們的臉上,無助的眼神之中充滿著悲涼。
誰沒有父母妻兒,誰沒有兄弟姐妹,但這支晉軍十年前踏上伐蜀之路開始,就和父母親人揮淚而別,十年來天人永隔,生死茫茫,再無相見的機會,不是每一個士兵都願意死心塌地地跟著鍾會來造反,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受到了脅迫和死亡的威脅,才補迫地選擇了屈從。
眾將對羊祜佩服地是五體投地,正是由於羊祜有遠見卓識,寧可按兵不動,也要向司馬炎討下赦免詔書來。
晉軍此役大獲全勝,除了鍾會帶幾百親衛騎兵逃走外,其餘五萬人,盡數被殲,如果再加上此前反水的胡烈,新野一役,鍾會便損失掉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馬,hetubook.com.com如此酣暢淋漓的打法,實在是多年未見。
而希望陡然間又重新降臨的時候,這些人的執念便又被重新地點燃,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下現在的一切,只為那夢中的心愿甘願俯首而降。
這赦免詔書,在新野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勸降了胡烈,而且裡應外合之下,迫降了絕大部分的叛軍,戰果輝煌,比羊祜想象之中的還要圓滿。
當這種執念變成夢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痛苦中掙扎,沒有什麼比得上看不到希望讓人更加地絕望了。
胡烈!這一切都是胡烈導致,如果不是胡烈投敵背叛在陣前反戈一擊的話,鍾會又何至於有今日之敗。鍾會不禁懊悔不迭當初如果不重用胡烈的話,也斷然不會遭到敗績,只可惜世上沒有賣後悔葯的,鍾會當初不殺胡烈,終究還是埋下禍根。
儘管也會有人懷疑這赦免令的真假,但這些士兵和*圖*書都知道胡烈那可是殺了扶風王的人,如果朝廷連他都可以赦免的話,那麼其他的人自然都不在話下,所以沒有人再抱懷疑的態度了,一批降兵跪地之後,更大批的降兵跪了下去,整個戰場上降者如雲,除了少數對鍾會死忠的分子之外,已經是很少能再看到負隅頑抗的叛軍了。
鍾會在夏侯咸和句安的護衛之下,總算是逃出了一條性命,看看身邊只剩下廖廖的數百騎,鍾會不禁是仰天長嘆,七萬大軍,一戰而全軍覆滅,這樣的慘敗何其之慘烈啊。
晉軍渡過漢水,以最後一戰的架式開始包圍著襄陽,掐斷了襄陽的內外交通,不過乎羊祜並不心急,沒有對襄陽進行狂攻硬打,而是徐緩圍之,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解決長達數年的鍾會之亂。
胡烈來到了羊祜的近前,滾鞍落馬,撲通一聲,就跪倒在了羊祜的面前,大禮參拜。
襄陽是鍾會叛亂之後所佔據的核心城和-圖-書池,向新野那般,戰利則守,占敗而退不同,襄陽是鍾會最後堡壘,萬萬容不得有失,所以不管晉軍如何圍城,鍾會就是死守在城中,一步也不肯退讓。
羊祜繼續地任用胡烈為先鋒,看來這榜樣的力量,羊祜帳下,比胡烈更猛更厲害的武將有的是,但羊祜看重的,可不僅僅是打仗悍猛那樣簡單,新野之戰告訴羊祜,鍾會的大軍不過是貌合神離的一群烏合之眾,只需將赦免令詔告天下,必然是歸者如潮。
羊祜淡然地一笑道:「胡將軍言重了,鍾會叛逆無道,必遭天譴,爾等原本是忠心於社稷之臣,只不過是受其脅迫,皇恩浩蕩,赦免你們無罪,也正是順應天意民心。胡將軍此番陣前破賊,已為朝廷下立大功,足以將功折罪,陛下詔書有雲,番過往者一律既往不咎,破賊立功者,另有厚賞,胡將軍方甫回歸,就立此大功,相信陛下定有封賞,可喜可賀。」
從大多數人的內心之中hetubook.com.com,他們還是盼望著儘快地結束戰爭,好讓他們儘早地回到父母親人的身邊。
胡烈泣道:「若無羊太傅向陛下求來赦免之令,我等迷途待罪之人還不知將何去何從,羊太傅就是我等的再生父母,請受烈之一拜。」
晉軍在新野經過短暫地休息之後,便開始向南進軍,直指襄陽。
羊祜微微一笑,道:「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胡將軍不必客氣。此番新野之戰雖是大勝,但鍾會主力尚在,我軍當直搗襄陽,不給鍾會任何喘息之機,胡將軍熟知這邊地理,對鍾會各軍也是比較了解,還望胡將軍可以不辭辛苦,繼續擔當先鋒之職。」
鍾會痛定思痛,最終還是引軍退往了襄陽。
鍾會再嚴防死守,每日也總有三人五人逃出營去,而且這樣的規模是越來越大,儘管鍾會採用殺一儆百的做法對叛軍兵士進行恐嚇,但顯然是收效甚微,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不用晉軍前來攻城,叛軍的隊伍自己就先挎掉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