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洛陽事變,羊徽瑜堅定地選擇了支持女兒私奔的決定,因為她不想讓女兒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不想讓女兒再步她自己的後塵,只要女兒可以得到幸福,那怕她們從此遠隔天涯海角再無相見之日,羊徽瑜都不會有一絲的猶豫和後悔。
不過,就連羊徽瑜都沒有想到,強大的司馬氏竟然最終淪為覆滅的下場,蜀國的軍隊攻破了洛陽城,司馬炎自焚而死,晉國至此滅亡。
太子劉璿崩殂對於蜀漢朝廷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重新立誰為太子,諸臣也是爭論不休。
雒縣。蜀漢朝廷的臨時行宮。
在諸位皇子中,劉禪最為喜歡的是六皇子新興王劉恂,太子過世之後,劉禪便有意立他為太子,只是霍弋勸他道:「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也,當年袁紹雄居河北,何等的兵強馬壯,只因為在立嗣之上優柔寡斷,廢長立幼,導致兄弟閱牆相爭,最終冀州和*圖*書陷入曹操之手。」
在私心之中,羊徽瑜甚至是歡愉的,晉國的滅亡那就意外著蜀國的興起,而自己也終於有再見到女兒一面的機會。
說實話,羊徽瑜對司馬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情,她和司馬師的婚姻,也只是一樁政治婚姻而已。司馬師為人腹黑陰險,心機深沉,他的原配妻子夏侯徽只是因為查覺到司馬家有不臣之心,就被司馬師給殺了。第二任妻子是吳質的女兒,也只是嫁到司馬家沒多久就被休了。
最先見到的,竟然是自己的親弟弟,已經投降蜀國的羊祜。羊祜身為劉胤的首席幕僚,地位自然是極為崇高的,別人無法進入的洛陽皇宮,對於羊祜而言,是沒有任何阻隔的,他很輕易地就進入到了弘訓宮。
但天底下絕對沒有不想念自己兒女的母親,隨著羊徽瑜的年事漸高,他非常渴望可以再見上女兒一面,但她也知道,晉蜀m.hetubook.com.com兩國是敵對關係,再加上遠隔千山萬水,想要見女兒一面,試比登天。
劉禪是一個極為豁達的人,當初蜀漢政權瀕於滅亡之際,也沒有看到劉禪有多少的擔憂和操心,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
霍弋的話雖然沒有打消劉禪的念頭,但劉禪卻也不敢公開另立幼子為太子,於是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直到蜀漢朝廷從南中遷回到雒縣,也一直沒有什麼動靜。
女兒離開了洛陽,羊徽瑜身邊空蕩蕩的,但她的內心深處,卻是極為地滿足,女兒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只要女兒過得好,她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司馬師的陰鷙與狠辣,鐵血與無情,註定他不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一個眼裡只有權欲的男人是絕對不會給女人帶來幸福的,羊徽瑜默默地接受了這一切,她將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到了女兒的身上。
https://m.hetubook.com.com
前方報捷的文書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火速傳遞到了劉禪的手中。
但此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羊徽瑜自己知道,多少次孤枕寒衾夢回驚心淚沾枕巾獨對孤燈,羊徽瑜才能體會到什麼叫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禪的身子骨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數度地遷都,也讓劉禪倍感艱辛,他常常感嘆自己的大限將至。
「娘——」一聲肝腸寸斷的呼聲,青兒滿臉淚痕地跪倒在了羊徽瑜的面前,羊徽瑜亦是兩眼淚水漣漣,母女二人是抱頭痛哭,道不盡離情苦短。
見到了姐姐,羊祜自然就放心了,他降蜀時日較短,與羊徽瑜分別之日並不太長,當初他出征之前,羊祜就曾拜見過羊徽瑜。此番再見,羊祜告訴羊徽瑜,也許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兒了。
眼看著自己丈夫一手建立起來和*圖*書的國家消亡,羊徽瑜居然生不出一絲的悲傷,司馬氏的興亡,原本就與她渾然無關,在司馬氏之中,羊徽瑜始終都是一個局外之人。
讓羊徽瑜始料未及的是,羊祜所說的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委實也太短了,短的幾乎可以用幾柱香來計算,就在他們交談還未完的時候,女兒青兒就已經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羊徽瑜嫁給司馬師十年,經歷了司馬家從蟄伏到雄起的過程,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更是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實權操縱者,一時風光無二。在外人看來,羊徽母儀天下,可謂是享盡榮華富貴。
還好劉胤在這方面早有準備,由劉胤的親衛部隊在弘訓宮駐守,那怕是洛陽皇宮再混亂不堪,都不會殃及這兒了。
羊祜最為牽挂的人,也自然是他的姐阻羊徽瑜,司馬氏覆滅,洛陽皇宮陷入到了一片混亂之中,在這種混亂之中,實則是最為危險的,沒有了等級界線,沒有了尊卑之別,https://m.hetubook.com.com混亂之中,什麼事都可能會發生,所以羊祜一進洛陽,便直奔皇宮之中的弘訓宮而去。
羊徽瑜嫁給司馬師之後,也一直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她初嫁之時,正是司馬家磨刀霍霍,準備搶班奪權的發動政變的時候,聰慧過人的羊徽瑜在這個時候選擇了裝聾作啞,對司馬家的事充耳不聞漠不關心,因為她深知一旦得悉內幕,難免就會步夏侯徽的後塵。
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太子劉璿去世,便該由他的弟弟安定王劉瑤來繼承皇位,但劉禪對劉瑤甚至是不喜,根本就沒有立他為太子的打算。而劉瑤也是生性怯懦,父皇說不立他為太子,他也就沒有相爭的意思。
劉禪的幾個兒子當中,死的最早的就是三子西河王劉琮,在景耀五年就已經去世了,太子劉璿一直為劉禪所不喜,幾次欲行廢立,只是諸位大臣的反對才沒有辦成。遷都到南中之後,太子劉璿水土不服,在炎興六年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