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時空繪卷
第0693章 連橫合縱

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國際外交事務,自身實力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有靈活調整的空間。
但是英國人列出來的三個方案,朝廷一個都接受不了。
「你對羅亞先生搞的那個新神信仰怎麼看?」
其三、與英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共同抵抗沙皇俄國的軍事威脅。
別提錢,不是錢的事兒,我日不落帝國差你那仨瓜倆棗嗎?
前兩個方案沒有任何可行性,議都不用議。
事兒很好辦,但英國的駐華使臣在這種時候如果不為本國爭取更多利益,那顯然是不稱職的。
有些人是不分對錯,不知輕重,只看屁股位置的。
留學回來的楊家人,那自然還是楊家人,還是英國人忠誠可靠的朋友。
別說剛建成沒兩年的皇家海軍學院了,就讓你進教會學校都不容易。
中俄之間的邊疆摩擦問題固然急需解決,但那看似遠在天邊的大英帝國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西域萬里戈壁就算打爛了又能如何和_圖_書,東部沿海地區才是大明如今的核心疆土,一旦英國人捲土重來——只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是必然會再來的。
就連徐世傑這樣的江湖散人都能意識到的問題,當朝諸公又怎能不知?
放在過去,哪怕只是一年前,他剛到美國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是在痴人說夢。
他這兩天心裏一直在琢磨有關於朝廷準備選派人才赴英國留學的問題。
我能怎麼看?老子要能看懂,現在就封神證道了!
我大明煌煌天威,物產豐饒,既然已經決定引進西學,那為什麼不學最好的?買最好的?
這裏面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
首先朝廷沒有這方面的意向,還是那句話,只要龍女還在,西洋的奇技淫巧在某些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中國的歷史很長,很詳細。十三年的時間,並不足以讓中國人忘記當年英國人支持天王神教不成,就轉過頭來支持朝廷的醜惡嘴臉。
現在恰恰就有一和*圖*書個合適的人選。
比方說——讓楊家人得到這個留學名額。
包括目前俄軍侵佔伊犁,中國方面已經做好了軍事動員準備,但兩國之前依舊保持著正常的外交溝通,還遠遠達不到正式宣戰的程度。
到時候真鬧出大亂子,把老毛子惹毛了,雙方針鋒相對互相形成牽制,英國人不是要笑掉大牙?
這就是如今朝堂之上有關於「邊防」與「海防」的爭論焦點所在。
對於愛德華的詢問,徐世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微笑以對。
留學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難度。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你想學什麼,以及人家憑什麼教你。
國際政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並不像報紙上描寫出來的那麼簡單。
其中涉及很多因素,包括雙方的政治經濟中心距離太遠,邊境線太過於漫長,戰爭成本太高且得不償失,雙方都有各自需要操心的問題等等……
黨爭、世家、宦官外戚、貪污腐敗——越和-圖-書到王朝末年,這些問題就越發嚴重,誰做皇帝都解決不了,只能儘力維持修補。
不給出足夠的好處,英國人自然是不會鬆口的,他們又不著急。
中英戰爭上一次爆發到現在也不過十三年,雖然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正常的邦交關係,商業貿易也十分繁榮。但你突然說你想學人家最先進的海洋軍事理論和相關知識,那不扯淡嗎?
如今世界局勢風雲激蕩,沙皇俄國與大英帝國雙雄並起,在整個歐亞大陸展開長達百年的戰略博弈,你進我退斗得不亦樂乎。
就算意識到了這件事的重要性,在朝堂之上也不好開口。
就是楊震山的兒子楊啟明!
其一、租借青島或上海作為自由貿易港,簽署自由貿易通商條約。
倒也不能說不願意,國際交流嘛,很正常的事情。但你們中國人讀私塾拜師都知道拎條豬肉呢,上我們這兒學習就空著手來?不合適吧!
周先生當年辛苦奔波,四處碰壁,問題出和-圖-書在哪裡?
但朝廷討論過後還是無法接受。
買德國人的軍艦,學英國人的兵法,讓西洋列強都來伺候我天朝上國,這得是多大的福氣!
如今新皇登基,肅清朝綱,這夏氏大明終於算是緩過一口氣來,有了幾分鮮活氣象。眼看著幼童赴美留學之事一切順利,便又有人忍不住跳出來重提舊事。
第三個方案也是不可行的,如果國力疲敝,民生艱難,大明根本沒有資格參与到這兩個巨人的角斗當中,只能保持中立韜光養晦。
目前中國與俄國在陸地上的接壤邊境線足有上萬公里,從西北邊疆的霍爾果斯,一直到東北外興安嶺。兩國之間的邊境糾紛和軍事摩擦可以追溯到二百年前,但始終保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
但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讓他們暫時忽略表面上的利益。
不是不能跟英國人合作,但英國人要得太多且不值得信任。一旦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在國際上就必然要和英國共同進退,進一www.hetubook.com.com步激化中俄關係緊張。
其二、租借廣東虎門要塞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駐紮港口,由朝廷派遣學生登船實習。
關鍵不在於「楊啟明」是否還在人世,反正也沒人見過這孩子長大的模樣。而是如今的水師提督楊震虎作為親叔伯,他說誰是楊啟明,那誰就肯定是楊啟明!
但也不是說這個事兒就完全不可行了。
但兩國之間卻並非死仇,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也未嘗不可攜手合作。
作為英國人的老朋友,多年的商業合作夥伴,楊家人去英國留學其實根本用不著朝廷批准。
怕不是比當年聽聞東吳偷襲荊州的曹丞相還要開心吧!
現如今俄國人雖然侵佔伊犁,導致雙方外交關係持續惡化,但還不至於讓朝廷為此站到英國人那一邊。
英國人提供的第三個方案才是真實意圖,看起來似乎還比較靠譜。
但是這個時候,英國人不願意了。
除非這個「楊家人」能像當年的錦衣衛鎮撫使楊震山一樣,得到皇帝足夠的信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