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個所謂真相只是他在酒館里聽旁邊有人說,隔壁的迪克先生強|暴了老母豬。
巫師也知道,自己觀察到的混沌,只是混沌的一隅,而非全貌。
科學家都知道,自己發現的只是相對真理,而非絕對真理。
那就是錢不夠用。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在太平洋銀行掛牌剪綵之後,另外一張「美國電話公司」的招牌也在華人社區悄悄地掛了起來。
大明玄武艦隊當年也曾經縱橫西太平洋,所到之處萬眾俯首。但明軍並未選擇佔據海外領土,或者建立海外殖民地。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考量。
俗話說錢到用時方恨少,日本政府想要全盤西化,前期的資金投入就是一個無底深坑。從政府到軍隊,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用錢,而且不管多少錢填進去,短期內都看不出回報。
當然,也有某些既得利益者在背後的操縱。
美國人看著眼紅,但想學也學不會,總不能找個理由把紐約也炸一遍吧……炸完了hetubook.com.com之後能不能修都是個問題。
沒有補貼……老子寧願餓死,也不會為這個國家多花一分錢!
只有傻子才會為得到一個真相而歡欣雀躍。
同樣的,這一次日本政府的冒險行為,背後也存在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利害關係。
又比方說,有人不想讓大將軍繼續佔據巨額的軍費開支。
抬起頭看了一圈,發現只有兩條可行路線,一條是進攻朝鮮半島,一條是南下,侵佔琉球,台灣。
華人社區每天都是塵土飛揚,熱火朝天,白人根本搞不清楚這些華人到底在搞什麼東西,以他們有限的腦容量,只能惡意地揣測是不是要給徐世傑建羅馬澡堂。
因此日本政府認為,想要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對外擴張。
重要的是大將軍不在,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此時不浪,更待何時?
和如今一片狼藉的紐約華盛頓相比起來,此時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畫風就顯和-圖-書得格外迥異。
太平洋鐵路公司即使面對如今的窘境,也不願意再在美國境內鋪設多一公里的鐵路。但凡能賺錢的地方,都已經鋪過鐵路了。剩下那些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多投入哪怕一個螺絲釘都是浪費。
這都算不上是什麼大事。
歷史學家更清楚,沒有什麼史書能記載絕對正確的歷史,即使是自己在昨日的記錄也未必客觀。
在課本上學習歷史很簡單,因為專家學者已經將整個時代提煉壓縮成一段文字,普通人只需要背誦即可。
歷史書上短短几行文字,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矛盾關係,可能三天三夜都講不清楚。
如果聯邦政府能夠給予財政補貼,那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朝鮮半島作為中國領土,日本人只是在腦子裡想了想,自己就放棄了。但琉球群島,作為大明藩屬還是有些值得商榷之處。
別說那些沒用的,聽不懂。反正日本人這樣挑釁你,你不動手打死他,你就是要完!
但僅以當代和_圖_書而言,個人身處於時代的浪潮之中,就很難對於自己所處的時代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
當然在這個時代,別說普通人,就連皇上都得讓人查閱資料,才能知道琉球在哪兒。但重要的不是琉球在哪兒,而是日本政府有什麼資格向中國提出這種僭越的要求?
目前唯一還沒有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的西方主要國家,似乎也就只有英國。因為重建倫敦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和建材,使得目前英國的經濟循環還沒有徹底陷入停滯。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但比起其他國家可以說已經強上太多。
但日本人卻並不打算就此善罷甘休。
船可以借。
真正的大事還是目前席捲整個世界的經濟危機。
客觀來說,在這兩年裡,中日之間的經濟往來日趨繁榮,整體上來看穩中向好,外交關係也在不斷升溫。日本政府通過維新變法運動全盤引入西方文化,國力持續上升,甚至已經開始訓練現代化正規軍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埋藏hetubook•com•com下了嚴重的隱患。
連這麼一段文字都學不好的話,那就很容易鬧出穿越南北朝尋找戀愛自由的笑話。
比方說,有人希望引狼入室,以此製造政治風波,重回朝堂。
日本政府宣稱琉球為日本屬地,已經冊封琉球國王為藩主,要以琉球宗主國之身份,出面調解琉球與台灣的外交爭端。消息一經傳開,朝野嘩然。
……
美國政府對於自己的國家那就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英國王室和政府對於國家至少還有足夠的掌控力。
用內閣大臣勸諫天皇的話來說——此時正值神武大將軍遠征西北,勞師動眾,難以回師。天津衛防衛空虛,中國東南沿海更無可用之軍艦,此乃天賜良機。俗話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一旦錯過此等良機,以日本之狹小國土,恐怕再難有機會踏入世界列強之門。
西方的資本工業發達,是建立在對全世界海外殖民地進行剝削壓迫的基礎之上。同樣都是歐洲國家,希臘,奧匈都沒有完成徹底的工業革命和*圖*書
,說白了就是沒有殖民地輸血。
朝廷的態度很明確,迅速對日本特使進行了措辭嚴厲的申斥。
日本人這個時候也沒有軍艦,但這不重要。
你啥玩意兒,又自稱天皇,又自稱宗主國的。
這股寒潮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的每一個階層。
發生在遠東地區的這場外交糾紛,對於此時的西方世界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值得關注的價值。全世界每時每刻都有戰爭爆發,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會被記錄到史書中,甚至是在別人的史書裏面。有些人死得悄無聲息,有些國家如流星般轉瞬即逝。
雖然明知道在這個時候投資基建,可以有效緩解通貨緊縮的問題,但總統對此沒有任何興趣,因為他馬上就要離任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什麼都不做才是對於他個人最好的選擇。
但在普通人眼裡就只剩下四個字——大明要完!
1873年10月,日本政府外交特使大島誠一郎奉命出使中國,向朝廷提交外交照會,徵詢有關於台灣土著殘害琉球漂流民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