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三十九章 新任務

毛驤一副國字臉,四十歲上下,看上威嚴肅穆,一副忠臣像。
因為如果這是現實,那就代表著何夕歷史之中的明朝,與而今這個明朝,或許不是一個明朝。
毛驤說道:「請陛下示下。」
朱元璋無時無刻不想尋找一個支持自己的文官力量。所以才大辦國子監。但是終朱元璋一世,其實是一個輪迴。從宋濂與其再傳弟子際遇上可以看出。宋濂在洪武初被重要。但胡惟庸案之後,屢受折辱,多次免官流放。但是在朱元璋臨終選的輔佐朱允炆的大臣,卻是宋濂最得意的弟子方孝孺。
很多士大夫是真有本事的。不拉攏他們。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示意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禮賢下士,每到一地,先收集圖書典籍。對很多士大夫,推崇備至。才有無數士大夫為朱元璋效力,合眾力而有天下。
不過,後世文臣詆毀錦衣衛,以至於歷代錦衣衛指揮使都渾身惡臭,好像天生陰險小人。但是,僅僅看而今的毛驤,手中拿得可不是奸臣劇本。
何夕說道:「我不知道怎麼會這樣?但是臣稟報陛下的,決計句句屬實,沒有一句虛言。請陛下明鑒。」
再厲害的人物,也很難戰勝思想。
何夕說道:「仿造翰林院,設科學院,安置這些工匠。」
朱元璋在何夕走後,輕輕一笑,露出滿意的神色。
在翰林院的官員,或許不是權力最大的,一般是學問不錯的。www•hetubook.com•com
但是天下已定之後,朱元璋與這些士大夫們的理念,利益,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衝突。
朱元璋說道:「你的意思是,錦衣衛上上下下都在騙朕了?」
何夕內心之中翻江倒海。
因為朱元璋骨子裡是一個農民,說朱元璋愚昧也好,殘暴也好。他體現得更多是農民對耕者有其田的想法,是天下均平的理念,整治貪官的願望。而天下士大夫們,有了一算一個,大多都是地主。他們想的太平盛世與朱元璋的太平盛世,完全不是一個。
不過,怎麼大用還要看看,他從杭州過來的表現。
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讓毛驤執掌最重要的錦衣衛的原因。
朱元璋語氣平淡,說道:「何夕,你還有什麼話說?」
這裏面代表歷史上的朱元璋有多少無奈。
當然了,這個動議,也是因為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朱元璋將中樞清理一空。雖然勉強填補了空缺,但是中樞的人手還是不夠的。大量調地方得力官員入京,這也常態。
畢竟朱元璋對士大夫殺戮太過。在歷史上名聲其實並不算好。文人士大夫口中可並沒有說朱元璋的好,甚至有很多人暗戳戳地詆毀朱元璋。如果郭桓真是青天,朱元璋殺他真是冤案。當時或許沒有人說,但是有明一朝,有清一代六百年間,為什麼沒有人為郭桓喊冤。
一時間,何夕心亂如麻和-圖-書,不住在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他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這問題出在哪裡?
朱元璋說道:「毛驤,將京師的事情都放一放,我有一件事情,交給你去辦。」
讓工匠們的科學院與翰林院並立,朱元璋敢肯定,此詔書一出,宋濂就會撞死在門前。
甚至朱元璋也知道,何夕沒有那麼深的城府,只能說何夕現在做的是自己的認為對的事情。這更讓朱元璋高興。
而毛驤一直在朱元璋身邊當護衛。多年宿衛,忠心耿耿。
郭桓案爆發的時候,是在數年之後,那時候的郭桓就是戶部侍郎。
甚至民國以來,史學家有一股翻案風。連秦檜都有人翻案了,郭桓為什麼沒有?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胡鬧。」隨即說道:「你下去吧。準備幾日後出京去浙江。」隨即不理會何夕了。何夕只能離開。
一時間何夕都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自處了?
朱元璋可沒有想過,這樣一件事情,會給何夕的認知帶來這麼大的衝擊,而是淡然說道:「怎麼不可能。這是錦衣衛報上來的東西,你自己看。」隨即將一份文書扔到了桌面上。
片刻之後,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進來,「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上,大聲說道:「臣錦衣衛指揮使毛驤,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在桌子上敲擊幾下,說道:「你覺得該怎麼樣?」
何夕細細看過了,腦門嗡嗡作響,甚至一和*圖*書度以為自己記錯了。或者郭桓這個人是入京之後,才迅速墮落的?
這如果是一個事實的話,就太讓何夕不知所措了。
不是胡鬧是什麼?
這個提議,在朱元璋看來,根本就是胡鬧
朱元璋沉思片刻,說道:「傳毛驤。」
郭桓案在無數史籍之中都有記載,決計不是空穴來風。何夕即便懷疑自己的記憶,也不該懷疑那麼多史學家的操守。這不是一個人這樣寫,而是無數史籍能夠相互對應。
正因為如此,何夕萬萬不能接受郭桓無罪這個結果的。
何夕鎮定下來之後,說道:「陛下,那軍器局這裏?」
朱元璋說道:「太子不是已經安排了嗎?」
何夕說道:「陛下,臣以為太子的安排還不夠。後世國家有兩院,所謂兩院,就是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用以安排各行各業最精深的科學家與大匠師。頂級的院士都是中央政府的座上賓。」
這裏面一定有問題。
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才是決計不能被拉攏的人。朱元璋也看得出來,何夕年輕氣盛。決計不會輕易低頭的。再加上何夕帶來後世的種種知識,站在六百年後的高度上,何夕很多方面都是大可替代的人才。
「這些院士不僅僅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在關鍵問題上以備諮詢。」
何夕拿來一看,不由地皺起了眉頭。
讓朱元璋滿意的事情,是何夕提出比照翰林院設科學院的提議。
朱元璋下m•hetubook•com•com定遠縣,毛驤的父親毛騏,扶縣令出險,成為朱元璋早期重要文臣之一。入金陵之後,專任多官。終於權理中書省事,位同丞相。結果,天不假年,死於任上,當是時,陳友諒,張士誠尚在,是以名聲不響。
即便郭桓案的細節有出入,或許與歷史不符。但是郭桓這個人。作為主犯,決計不會是乾乾淨淨的。
至於何夕的建議,建立大明自己的科學院,不是不能。但要有時機有步驟。
他本來就是想讓何夕查辦郭桓,固然將郭桓的種種情弊都壓了下來。將郭桓做好的表面功夫給何夕看。輕而易舉地將何夕糊弄過去了。這本在朱元璋意料之中,並沒有什麼不對的。
「是。」何夕暗暗鬆了一口氣。他還是相信歷史記載不會出問題的。以人性推斷,郭桓數年後能侵吞數以百萬計的糧食。而今也不可能清清白白一塵不染。
翰林院幾乎是文臣最高機構了。
那是因為鐵證如山。
朱元璋說道:「你隱藏身份,暗中跟誰何夕去一趟杭州。查浙江布政使郭桓。」
郭桓在錦衣衛文書之中,不但不是貪官,甚至是在布政使之中,治行第一。歷代糧稅,教化,刑獄都有上佳的表現。甚至吏部有人提議,調郭桓入京,為戶部侍郎。
這才有雙方相愛相殺的洪武政局。
只是朱元璋也明白。治理天下是離不開士大夫的。更不要說,元朝不尚文治,天下文脈幾乎斷層。天下百姓https://www•hetubook.com.com識字率太低了。以至於除卻這些士大夫之外,朱元璋很少有可以代替的人選。
朱元璋說道:「朕給你一個機會。數日之後,朕會安排秘書監派出人員,到各省布政司,審查賬目。你專門去浙江走一趟。你自己給朕一個說法。」
而何夕自己或許不知道,他的種種行為,早已與這個時代的士大夫做出了割裂了。
何夕雖然擔心朱元璋對自己不利,但是處於這種危機之中,他反而放開了。把心裏的話都說了出來。
何夕說道:「臣不敢。」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可大用。」
但是,何夕這樣說話,說明他從來不是文臣士大夫那一邊的。這讓朱元璋越來越滿意。朱元璋對大明士大夫們,不,應該還有元代遺臣們,又愛又恨,而今是恨多愛少。
而且這些工匠也承受不住這麼大的恩典。
「今日之功,我僅僅提高了一些概念,如果沒有這些頂級工匠的話,也不會那麼快完成。陛下,應該看見這些工匠的能力。臣以為應該提高工匠地位。」
可以說毛驤是大明朱家的苗根正紅。可以托心腹重任的大臣之才。
這是何夕原本的想法。本來他想要準備好了,再提出意見。但是忽然面對而今的局面。郭桓案的變化超出何夕的預料之外。
作為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各方面的影響,翰林院是什麼?是詞臣機構。是掌握圖書,草擬詔書的機構,更不要說而今從翰林院之中挑選內閣成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