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冷哼一聲。
朱元璋笑過,臉一冷,說道:「君前奏對,前後矛盾,用心不一。太子乃儲君。你為臣子,豈能諂媚于君上,慢待儲君。來人杖責二十。」
何夕只能說道:「老師不曾教誨。不過,陛下不管怎麼說,朝廷體制乃陛下所創,陛下自己不遵守。何以垂范萬世。人頭不是韭菜,砍掉了不會再長出來的。」
朱元璋惱怒之餘,也習慣了。反正他覺得,他而今是清楚前朝餘毒,改弦易轍。要矯枉過正。將天下官員多殺幾輪,估計誰也不敢犯他法度了。到時候,子孫後代以大明律為宗,辦理各案就行了。
這是在拍朱元璋的馬屁,又沒有直接說太子的不是。
太子見狀。立即說道:「父皇,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是我讓何弟進言的。還請父皇責罰兒臣。」
朱元璋心中一動,暗道;「莫非,後世有什麼辦法可以杜絕貪污了嗎?」
此刻一出,朱元璋哈哈大笑。
朱元璋在所有君王之中,最推崇劉邦。蓋因他與劉邦一樣是白手起家。而這一句話,是漢宣帝教育兒子的話,在儒臣那裡可不是好話。但是在朱元璋聽來,卻是很合適。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心中暗道:「等老子有機會了,就出海。老子不伺候了。」
「申韓之術?」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你的意思是俺偏離正道?朕對於貪瀆之事,那一次沒有三令五申。彼等取和-圖-書死有道。何錯之有?」
朱元璋陷入沉思之中。
何夕暗暗鬆了一口氣。
而元朝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是一個極端腐敗的政府,甚至將腐敗正大光明地擺出來的。交多少錢,能當什麼官,都是明碼標價。
而今朱元璋已經明確拒絕了。何夕可沒有想再勸的意思。
在他看來,這是矯枉必須過正。
「是。」徐正說道。他轉過頭對著何夕,說道:「何秘書,得罪了。」一揮手,將何夕按在大門前,三下兩下扒了何夕的衣服。露出光滑的脊樑。按在長凳上。
何夕一愣,眼前局面,他怎麼能插上嘴。
原本朱元璋覺得,等太子繼位之後,待天下以寬仁也就行了。而今又知道他的太子走到他前面。對眼前的場景,頓時有一種複雜的感情。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這是法家主張。很多人將中國古代法家思想與現代的法制思想畫上等號。其實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但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出於正義感,勸諫一二。自然是要的。
他在這對父子之間,怎麼辦都是錯。
朱元璋對這場景熟悉得很。
這種情況下,那一個臣子對皇帝有忠心可言?無非是礙於淫|威而已。
徐州點點頭,表示已經安排好了。
而太子與皇帝之間的事情,他這個外人有什麼可說的。說太子不好,觸怒皇帝。我家太子豈是你能編排的。說皇和-圖-書帝不好。也觸怒皇帝。
「陛下所言極是。」何夕說道:「陛下深得申韓之術,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徐正將一塊毛巾遞給何夕,說道:「何秘書。」
想從理念上改變朱元璋,近乎不可能。朱元璋龍袍下面,裹著一顆老農之心。有著樸素的價值觀。想要百姓安居樂業,厭惡官僚,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
就在這個時候,何夕忽然感到身上好像有一塊軟玉趴在自己身上,聽身後的人說道:「父皇,不要責罰太子哥哥。」
忽然轉過頭來。對何夕說道:「何夕,你覺得太子所做的是對是錯?」
但其實太子不乏手腕。
朱元璋說道:「好了。不用再說了。此事朕心意已決,令秘書監傳旨內閣。令他們承辦便是。」
何夕滿腹牢騷,不知道該怎麼說。他也揣摩不出朱元璋的意思。難不成警告他不要與太子距離太近?還是因為別的事情,郭桓案一出,已經證明了。他所說的都是正確的。
要不是嘴裏咬著毛巾,此刻就尖叫出來了。
他不下狠手,不殺得這些官員兩股戰戰,怎麼可能清廉。
朱元璋未必是想大開殺戒。而是,在朱元璋看來,遏制大明官員貪瀆的行為,非大開殺戒不可。而今看來效果也不是太好。這也是朱元璋的困惑所在。
「然前仆後繼,為由斷絕。陛下難道不該深思?」
是的。何夕不願意朱元璋亂殺人。畢竟在他看https://m.hetubook.com.com來,郭桓案,將在職官員給處置了並不過分。但是牽連到家眷吏員子弟,就有一些過分了。
但是即便是裝裝樣子,那也是皮開肉綻的。這樣的打法,在傅友德,傅忠,沐英等猛將身上,不過是撓撓癢,根本算不得什麼。但是對何夕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了。
朱元璋聽到這裏,不想再與他們說這個問題了。他目光一轉,看向徐正。
何夕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何夕目瞪口呆。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但是何夕也沒有想將自己給搭進去的想法。
朱元璋能有如此大成就,很多事情他都想了不知道多少次。就貪污這一件事情。朱元璋為什麼要大開殺戒。甚至很多事情都有濫殺之嫌。
想起貪官們滿屋子的錢,已經那些天文數字的般的貪污款項。以及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辦事員。都能貪數百上千萬。何夕不知道該怎麼給朱元璋介紹後世反腐的先進經驗。
每一次朱元璋辦大案。太子都是這樣的。
朱元璋慢條斯理地說道:「沒有辦成。是辦事不利,自然要責罰。就在這裏,責打便是了。」
但這樣做的確是不是正道。
何夕這一句話,雖然更偏向于朱元璋,但也沒有怎麼得罪太子。
很多人本能的覺得,元朝與明朝之間有鮮明的界限。其實不然。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說的,他的朝廷之中有大量的元朝舊臣。李善長,劉伯溫等人都在元廷任和_圖_書過職,不過大小而已。
「啊——」何夕咬著毛巾,被一棍重重打下。整個人面容都扭曲了。要知道,何夕從小談不上錦衣玉食,但也是安然無憂長大。既不是老師眼中的混子,也不算是老師眼中的尖子。但大抵上是好學生。從來沒有挨過打,也沒有怎麼與人打過架。何曾受過如此刑罰。
想要說服朱元璋,就要從實際出發。
太子一愣,心中暗道:「這還用說嗎?」
怎麼還要挨打?
何夕說道:「陛下以霸道治天下,重典治亂世。自然沒有錯的。只是,陛下也說了,欲以殺戮警戒天下臣子,然殺之不盡,誅之不絕?這就說明此治吏之道。已經出現問題的。陛下開國以來,死於貪瀆擅權之輩,何止十萬。」
何夕一愣,心中暗道:「我的老師是那位?」好一陣子,何夕才想起來,他似乎有一個老師。大智禪師,也明白朱元璋言外之意。朱元璋想問的不是大智禪師,而是後世有什麼辦法懲治腐敗。
朱元璋說道:「何夕,你的老師有什麼高見嗎?」
至於下面的不知道有多少了。
朱元璋說道:「這正是責罰你啊。你乃太子,國之根本,縱然有過,也不能輕動,否則朝野不安。何夕是幫你。自然要懲罰一二,代你受過。另外何夕是替你辦事,可辦成了?」
何夕想來想去,只能行禮說道:「陛下,亂世用重典,霸道治世,本無過錯。太子殿下一片仁心,愛憐百姓,也沒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過錯。」
何夕腦門上見汗,忽然心頭靈光一閃,說道:「漢家本有法度,霸王道雜之,豈能純用儒術。用周政乎?」
其實,朱元璋早就吩咐下去,不要重責,裝裝樣子便是了。
勸諫朱元璋是需要技巧的。朱元璋是何許人也。是那種心中自有章程,內心堅定之極,只有認準的事情,即便殺得天下人頭滾滾,也會去做的。想要改變朱元璋的想法,太難了。
朱元璋說道:「那誰都沒有錯。為何是這樣?」
不過,朱元璋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更注重實際。
「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想辦法勸說朱元璋,最後也只能走到這一步了。
太子立即跪倒在地,說道:「父皇,郭桓之流,死有餘辜。然浙江士林之中,多有無辜被牽連著。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還請陛下開恩。」
就拿這一句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就是一種法家的流派之一。堪稱帝王心術,那就是不明確說明,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君主或者帝王保持神秘感,隨即可以借口任何問題,來打擊臣子。讓臣子對主上保持敬畏感,堪稱戰戰兢兢。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同時,漢宣帝雖然不是用儒術,但手段也比朱元璋溫和很多。而朱標,看似偏向儒生,但是真了解太子的。就知道太子其實是手段更溫和,有朱元璋在,一比較好像是偏向儒臣了。
這個老闆實在難伺候。
即便如此,也是咬死了毛巾,發出一聲悶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