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吧。我只能這樣會回答你,因為我們學歷史的人,決計不能信口開河,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決計不能想當然耳。我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課題上了。至於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你們自己去解答吧。」
徐正說道:「是。」
一番突襲學習之下,在這些人面前總算是沒有露餡。
徐正不知道朱元璋這樣做是為什麼?但是他對朱元璋的命令,從來不打折扣,他立即說道:「奴婢這就命人去找。」隨即半躬著身在原地不動,是想看看朱元璋還有什麼吩咐沒有?
就是朱元璋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之前是明清歷史,科學常識,現在是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這些東西想要融會貫通,對於一個一直讀聖賢書的老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進度緩慢。
雖然何夕沒有直接說,但是朱元璋從講稿之中也看出來,氣候變遷,與人口膨脹,定然是亡國重要原因。
「回到剛剛的問題,氣溫變化與歷史變遷有關係嗎?」
國子監監生們也不敢攔何夕的路,只能目送何夕出去。
朱元璋念起奏疏,說道:「你去吧,這裏沒有你的事情了。」
而今不復上午時的冷清。幾乎一瞬hetubook.com.com間,無數手臂從四面八方伸出來。連窗戶外面,門外面也有無數人伸出手臂。
無數問題向何夕砸了過來,何夕僅僅回答了四五個。就不回答了。因為何夕發現他如果一直回答下去,估計明天也回答不出來。
朱元璋想了想,對徐正說道:「將這些內容抄寫一份,給太子送過去,讓太子寫一下感想如何?」
一個時辰之後,乾清宮之中,何夕今日上課時所說所有話,都一一記錄在案,放在了朱元璋面前。
徐正這才退下。
練子寧問出了幾乎所有人想問的問題,說道:「先生,您覺得氣溫與歷史朝廷變遷有聯繫嗎?」
多疑的朱元璋,從來不輕易信人,雖然他知道何夕講的東西,不是他自己的。一定是後世證明過的東西。是很有權威,或者說共識的。但是朱元璋依然懷疑。要砍一顆千年古樹看看年輪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不過,在這裏,何夕就是新史學的開山鼻祖,他想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掌握了史學的定義權。自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也是何夕的快意所在。
很多人都冒冷汗了。因為他們覺得何夕說得太有道理了、
https://m.hetubook.com.com此刻何夕背後的黑板上,那張圖表早已收起來了。黑板上,有著這樣那樣的圖案,最醒目的是無數個圓套娃一般疊在一起。這就是何夕畫的樹輪,講解氣候對樹木的影響,以及天氣越寒冷,樹長得越慢,樹輪之間縫隙越小這個道理留下來的。
「先生,您的那幅圖可否讓學生一觀。」還是練子寧有勇氣,上面問道。
何夕也暗自鬆了一口氣。三天備課,將自己並不是太熟悉的東西。弄得通透,對何夕來說,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好在經過十幾年的讀書,何夕的學習能力還是可以的。
何夕說道:「好了。下面是提問時間。」
只是很多監生對練子寧反覆說明根本不在意,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厚厚的一疊講稿,朱元璋看了不止一遍了。他反覆觀看。最後長嘆一口氣。他再次肯定了他之前的判斷了,未來的知識博大精深,他即便得到很多文獻,乃至於得到神奇的電腦,他也不可能完全學會。再領會貫通。
朱元璋說道:「砍一顆,將取樹墩給俺送過來。」
朱元璋揮揮手,讓徐正去辦了。
何夕用粉筆,在黑板上打了一大大×。www•hetubook•com.com說道;「研究歷史,要大歷史觀,要有時空觀。縱觀千年,橫觀八方,從時間空間上把握全局,能見天下,方能見一隅,能見千秋,方能見一時。此其一也,有明白,歷史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每一個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都很複雜,甚至有些人一念之間,就是兩個歷史走向,但此人之一念,卻非我們後人所能知道的。」
「先生——」
其實他並不是太在意這幅圖的。只是他也不能表現太過,畢竟這年頭,書籍都是非常昂貴且稀缺的。他這幅圖也算是非常貴重的。
這問題,將所有人問得一愣。
「先生,您覺得南富北窮,是有氣候差異有關係嗎?」
另外一方面就是未來的知識自成體系,而且內容繁多,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完全學下來的。估計也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只有何夕能夠掌握更多的精髓了。
等何夕講完,太陽也西斜了。
此刻講完了。他才能輕鬆一會兒。
只能結束了提問,準備離開。
「不過,即便有關係。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聯動,也不會僅僅有氣候變化這一個原因的。」
何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兩漢和_圖_書人口最多的時候是六千多萬,之後唐代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概是五千多萬,兩宋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抵一點四億。每當戰亂之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人煙。到最後人煙稠密,然後一場大亂。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增長是無限的。子又生子,孫又生孫,土地產出有限,人口無限,是不是當土地不足以養人口的時候,就天下大亂了?」
一方面是朱元璋畢竟上了歲數,學習能力下降,再也不能如年輕的時候,一邊打仗一邊讀書了。
何夕對早上提問的練子寧有印象。依舊讓練子寧來回答。
這樣重要的內容,朱元璋豈能不感興趣。而何夕也沒有有意要隱瞞朱元璋的意思,但是何夕到達這個時代,半年了。朱元璋依然不是太了解的。為什麼?
何夕點點頭,說道:「好。」
朱元璋說道:「叫何夕——,」朱元璋看了看天色,已經很晚了,改口說道:「明天早朝後,讓何夕來我這裏一趟。」
「先生,氣溫計該如何做?」
練子寧隨即被無數監生包圍了。無數人上前想要看看這幅圖。而練子寧唯恐這幅圖受到傷害,整個人抱住這幅圖,說道:「等等。我描下來,再讓大家看,我描下來,再讓大家看。」
如m.hetubook.com.com此,何夕在朱元璋內心的地位再次提高了。
徐正說道:「奴婢明白。」
這些細節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與史學沒有關係,而是物候學的內容。放在古代,大抵是訓詁,或者博物學方面的東西。但是何夕而今講的時候,當史學內容來講,下面的監生們,自然將他當成史學內容來聽。
就在徐正將要出門的時候,朱元璋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南京周圍可有千年古樹?」
何夕並不在意,讓王千里將那幅圖給了練子寧,練子寧雙手接過,說道;「三天之內,學生一定完璧歸趙。」
畢竟,這年頭並沒有詳細的學科分類。自然是何夕隨意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了。
何夕不是學歷史的。此刻說嗨了,就真以為自己是歷史專業畢業的,其實他說的很多地方是有出入的。
何夕一走。
比如何夕此刻說大歷史,與後世大歷史的概念也是有出入的。相當於後世歷史的綜合性。只是何夕自己不知道。他只是自己給的定義。
可憐這一顆古樹,綿延千年,躲過了無數刀斧之災,卻倒在朱元璋一念之下了。
徐正立即回頭,行禮說道:「奴婢不知道,但是想來是應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