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太反直覺了。
在未知的海域航行,會遇見太多的問題。一兩百人太少了。很多事情都無法應對,但是一千多人就不一樣了。大明地一個成編製的千戶。即便真遇見了什麼問題,也不是一些小國可以一口氣吃下來的。
何夕說道:「有湯叔叔這一句話就夠了。」
「你可明白。」
湯和說道:「遠洋航行?去哪裡?」
何夕不明就裡,他並不知道,湯和的長子,死於雲南之戰。並不是戰死,而是病死的。這對湯和也是一個大打擊。或許,湯和內心之中淡然,沒有野心。甚至有些無欲無求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長子的死。
何夕說道:「正是如此,小侄很多事情,都要一支能夠遠洋航行,並且戰之能勝的水師。」
何夕想了想,說道:「湯叔叔,其實千言萬語,也就一個要求,大明東南水師,能不能打?」
湯和說道:「明白。我到任之後,就摸摸底。看看下面能做到什麼樣子。給你個信。」
何夕一想到這一點,心中越發著急。起身向湯和行禮。急急忙忙去做事了。
現在將高產作物弄過來,在中國精心培養,在幾十年後,能在中國遍地開花,https://www.hetubook.com.com那已經是快的了。
不管是北方戰事,還是雲南的戰事,其重要性都在東南沿海之上。
或許,尋常百姓,還以為天圓地方。但是湯和這種,時代的英傑,見識不會如此淺薄。但問題是,地球是圓的。湯和可以接受。但是從地球上向一個方向一直走,最後會回到原地,這結論,湯和完全無法接受。
湯和見何夕走了。有些奇怪道:「我還沒有答應的。這孩子。」
何夕說道:「小侄明白。」
何夕在東南沿海大抵要做這幾件事情,第一,推動建立紡織業革命。第二,加強海運能力,建立起強大的海運體系,為未來東北戰事做準備,第三將靖江王送到台灣就藩。第四,觀察海外情況,制定符合大明的外海戰略。等等。
很多人以為高產作物到了中國,就直接能用的。其實不然。各種高產作物在明代傳入,在清代才成為主流,固然是因為明代沒有專門培育,但也有高產作物的本土化需要時間。
「不能說大明水師就不能打了。」
湯和說道:「你想在外海作戰?與誰啊?陛下同意了?」
即便是朝m.hetubook.com.com廷衡量大事的輕重緩急而論,也輪不到東南沿海。
湯和說道:「你到底想做什麼?總要給我交給底,讓我也有所準備?」
「如果,放在外海就很不好說了。這不僅僅是戰鬥力的問題,還有敵人是誰?在什麼地方?這都是問題。」
湯和搖搖頭說道:「按你的說法,這樣的船隊,最少四五條大船,再加上幾條小船,一千多人都打不住。船還罷了,但是一個千戶的人馬。而且你還要幾支船隊。將一個衛所的兵馬,扔到如此毫無意義的行動之中,除非陛下答應你了。否則我決計不會允許的。」
何夕心中暗道:「我之前怎麼沒有想到。這其實才是第一件事情啊?」
湯和說道:「照顧你,不是應該的。」說到這裏,湯和眼神之中,忽然有些黯然。
他得了朱元璋的教訓,已經萬萬不敢想當然耳了。不敢輕易將歷史印象之中東南,與現實之中的局面畫上等號。
何夕說道:「湯叔叔請放心,我不會做什麼的。只是靖江王的事情,湯叔叔也知道,今後大明藩王不封在國內,那麼海外,也大有可為了。」
何夕說道:「宣夜說就是指大地與雞https://www•hetubook•com.com子,懸浮於虛空之中。也就是說地球是圓的。如果向一個方向一直航行。是可以回到原地的。」
湯和聽了,哈哈一笑,說道:「當年,我從海道攻福建,一戰破陳友定。你說能不能打?」
何夕說道:「我需要一支,不,數支船隊。人數與船隻數量不用太多。但是要裝上數年的食物,讓他們遠洋航行。」
何夕說道;「多謝湯叔叔。」
何夕心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說道:「湯叔叔,有一件事情恐怕也要你幫忙。」
湯和說道:「說來聽聽。」
何夕並不覺得朱元璋會不允許。朱元璋對美洲的高產作物,可以垂涎三尺。環球航行朱元璋絕對支持。
湯和眼睛一眯,胖乎乎的臉上肥肉一擠,眼睛幾乎被埋進肥肉之中,只留下一道餘光。卻讓何夕一凜。有一種如有實質的壓迫感。
湯和一愣,說道:「這——」
歷史上湯和的信國公爵位,沒有傳下來。並不是因為湯和捲入洪武年間的政治紛爭,也不是因為湯家在靖難之戰中與成祖作對。而是湯和嫡傳一脈,每一代都早死,幾乎絕嗣。還沒有等繼承爵位,繼承者就不在了,一連數代。最後信國公的爵
和-圖-書位,不了了之後,後來換成靈璧侯。倒是與明同始終了。
湯和說道:「先說與我關,我此去東南,就是為你保駕護航。御倭是原因之一。但是也僅僅是原因之一而已。前番倭寇侵犯山東,殺人數百。這事情雖然不小。但還不至於讓朝廷大動干戈,做如此重大的調整。」
湯和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多謝你了。不是你提醒。今日之事,我還真參悟不明白。我本來以為到了東南,修繕各地衛所,多加些城池,保護海疆就行了。而今看來,要建立大量船隊才行。」
何夕而今還沒有去東南,不知道那裡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以,在此之前,何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一定需要湯和幫忙的。
湯和說道:「宣夜說?」
但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個問題,讓何夕有些為難。
何夕說道:「我想試試。證明這一切。或者證明是錯的。」
何夕說道:「湯叔叔,你可知道宣夜說。」
西方很多航海家,也就兩艘船三艘船,就滿世界地跑。但是在湯和看來,這樣的行動,少說要一千多人。湯和也是坐過船的。雖然僅僅是近海航行,但也知道海上是什麼樣子的。
湯和的子嗣不順,和*圖*書其實這才是開始。
而今大明倭寇的程度並不大。最少還沒有嚴重到需要湯和如此重臣,放棄西北軍務來東南鎮守的地步。歷史上倭寇鬧起來,卻是數年之後的事情了。
何夕說道:「湯叔叔,有些想知道,儘管問。小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湯和說道:「你這就有一點難倒我了。說實話,我也十幾年沒有來東南了。當年在我麾下的臭小子現在做得什麼樣子,我還真不敢打包票。我只能保證,如果真在沿海打上一仗,天下間沒有能打敗大明水師的存在。倭寇鬧得凶,其實是海岸線太長,縱然放在百萬雄兵,這麼長的海岸線也不可能一點漏洞都沒有。」
湯和本想說是無稽之談。但是他雖然沒有聽過宣夜說。但也不是一點天文也不懂。畢竟行軍打仗也少不了懂得天文的人才。大地是圓的這一點,他也是聽人說過的。
何夕說道:「湯叔叔,您可能誤會了。我說的不是沿海。」
何夕說道:「湯叔叔,您的意思我明白。不過,陛下只要下定決心了。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改變了。」
大明做事,就是比西方人大氣。
畢竟朱熹也秉承這樣的說法。
特別是農業,很多時候都是在與時間做朋友。根本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