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認為的必敗。那是因為高麗與大明的體量差距。高麗不過比大明一省稍大一點,高麗與大明交戰,能勝一次,兩次,打到第三次,第四次,絕對會敗。神仙也救不了。
李芳果臉色一變,此刻他終於明白李成桂為什麼打了勝仗,臉色還是如此難看。
這就是國力差距造成的。
李成桂不得不承認,一個讓他不想承認的事情,那就是這甲胄,就是大明制式裝備,軍中有很多。具體多少,他不知道,但是在他想來,整個大明要裝備了幾十萬副吧。
李成桂說道:「勝利?真勝利了?你來看。」李成桂拔出一柄明軍制式長刀。只見上面幽幽有些泛藍刀口,已經不用看,就覺得很鋒利的花紋。李成桂一刀砍在一片小樹上,碗口大的小樹,被一刀砍斷。
所以到了這個局面,反而死了更好。
李成桂忽然想起父親的李子春的覺得,自己暗中問自己:「是到了重新選擇的時候了嗎?」
也沒有人能回答他。
李成桂不等李芳果說話,就說道;「這樣盔甲,繳獲了一百多套。」
那可是甲士。
要知道很多吹噓帶甲百萬,大部分時候都是吹牛。
李成桂低頭,鎧甲遮住了他的眼m.hetubook.com.com睛,他嘴唇微微一動,說道:「這就是天朝嗎?」
的心思
對於一些不直接上陣廝殺的輔助兵種,也的確沒有穿甲胄的必要。
所以李成桂沒有聽過這方面的傳聞。只是眼前的事實,已經壓著他喘不過來氣了。
只是放在這裏,就不一樣了。
首先,大部分明軍都在前隊之中,在後隊之中的只有傷員,傷員也很明白,他們的傷勢,在大明會被積極救治,能不能救回來,還是兩說的。放在高麗這邊,且不說高麗會不會給俘虜治病,在戰爭時期,即便是明軍的醫療資源也是稀缺的。怎麼可能給俘虜用?其次,高麗有哪個醫術治好嗎?
正因為他知道,他才不明白,大明哪裡來的這麼多甲胄?
李成桂臉色越發難看,他說道:「寶刀,這一次繳獲了近千口,這是明人用來武裝女真人的。」
作為一個驕傲的將軍,他並不覺得自己的軍隊,比明軍差多少。
只是李成桂不知道自己少說了一個數量級。這四五年來,大明生產甲胄在五六百萬副。一副才二十幾斤鋼,對現在大明來說,不算什麼。而今甲胄幾乎不怎麼生產了。因為大明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部分衛所都有足夠的甲胄,還帶庫存。
原因很簡單,打不過。李成桂高麗第一名將的名頭是他打敗納哈出獲得的。首先納哈出這個軍事指揮能力,不好多說。反正沒有什麼精彩的戰例,更多是靠木華黎家族。
這又有什麼意義?
李芳果說道:「好刀,與家中藏的那些刀劍相比不讓多少,恭喜父親,又得一寶刀。」
到了這個時候,將士們對甲胄的愛護,也就那回事了。畢竟物以稀為貴。當然了,依然有一批愛惜如同性命,但是也是少部分的。
但是現實的情況,給了李成桂狠狠一擊。
李成桂豈能不失落,難過。
有些真話太假了,反而流通性很差。
看而今的情況,區區千餘明軍騎兵,就能擾亂高麗半壁江山。更不要說,大明的武備已經到了他不敢想象的地步了。在他看來,能打敗明軍的,估計只有天兵天將了。
他是最反對與大明開戰的大臣。
故而很多地方聽說了也不相信。
這種情況,李成桂能從繳獲的明軍甲胄,看出端倪。再加上明軍對女真如此大方。
只是甲胄普及也是需要時間的。從京營到邊軍,從邊軍到內m.hetubook.com.com地衛所。再加上明初,法度森嚴,也沒有人敢倒賣,或者敢倒賣的人,現在正在打通關節。等幾年或許才有倒賣出來的甲胄。
隨即從內心深處,生出一股憤恨之感。
倒不是大明將士都對朝廷忠心耿耿,寧死不屈。畢竟,這樣的人自然是有的。但是大明將士這麼多,總有幾個骨頭軟,這是概率問題。
但是李成桂可不是一般人。
其次,當時大元風雨飄搖,納哈出估計也沒有心思與高麗死磕。
當然了,現在的李成桂還不是幾年後的李成桂,幾年後的李成桂威信更高,但也是劫持高麗前線兵權,主持了威化島回軍一事,才掌控了高麗大權。
一般人是不能從這些變化之中看出什麼的。
這固然是李成桂武藝高強,是用刀老手。尋常新手即便再鋒利的刀,很有可能一刀就卡進樹里了。李成桂說道:「這刀如何?」
李成桂並不知道答案。
剛剛開始這些甲胄進入軍中的時候,將士好像愛護眼珠子一般愛護這些甲胄,最後等幾乎所有人都有甲胄,沒有甲胄的人,並不是倉庫之中沒有,而是這個人不需要用。總不能讓火頭兵不背鍋,去著甲吧。
他這一次調兵,並沒有將本部人hetubook•com•com
馬全部調過來,借口明軍會威脅西北邊境這一樣的話,將大部分軍隊都留在西北了,大概有三萬人,都是齊員滿編,戰鬥力也是高麗最強的。
當然了,庫存不多,朝廷也不會讓下面人有那麼多庫存的。
而高麗王,還做著打敗明軍的春秋大夢。
李芳果見李成桂臉色不好,說道:「父親大人。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收穫不多,好歹是勝利了,何必如此?」
這一次明軍千餘人,全部著甲,而且是這種在他看來,堪稱寶甲的甲胄,更是大手筆給女真人與奴婢們那麼多好兵器。如果李成桂不曾主持冶鍊兵器的話,他不知道其中有多大難度。
幾十萬副,已經是他能想到驚天數目了。
李成桂很想支持這個想法,但是他不能自己騙自己。從很多細節上,他就可以看出來,明軍士卒對這些甲胄愛護程度,並不能上升到寶甲上,可以說雖然愛惜,但是程度有限。
其次,葉沈帶的人馬,幾乎都是葉旺挑選出來的,精銳老卒,待遇優良。與尋常士卒不同,對大明的忠心,或者說對葉家父子的忠心也不同。
但是不管怎麼說,力挫蒙古人,就是李成桂最大戰績。所以高麗上下希望李成桂能重現輝煌。但李成和*圖*書桂很清楚,高麗是打不過大明的。但是他所想的打不過,並不是高麗軍隊打不過大明軍隊。
隨即李成桂將鋼弩,長槍,鎖子甲,等武器,丟在地面之上,不再細細解說了,但是每一件兵器墜落在地面上的金鐵碰撞之聲,都令李芳果心中一顫。
只要死了,家裡人才有撫恤,哀榮。但是一旦投降了,家屬是連坐的。
即便他不是朝鮮開國之祖,但是高麗第一名將,這個頭銜暫時還是帶著的。
李成桂不打算放過,又將一副鐵甲用架子撐起來,讓李芳果用刀去砍,李芳果是李成桂的兒子,武藝上並不是多好。但也不是門裡出身,自帶幾分造詣,他一連數刀,砍在鐵甲上,即便是用儘力氣,也不過堪出幾道縫隙,似乎打磨一下,這些痕迹,也能消失不見。
才有了而今的局面。
雖然說李成桂父輩不是高麗人。前文說過,李成桂父親本來就是蒙古雙城守將,歸順高麗。但是李成桂在高麗長大,說他對高麗一點感情都沒有,那是假的。
是全部遼東軍器都集中在葉沈一部上嗎?
只是這個時候,高麗王禑不改變局面,眼前局勢,就是必敗的。他不管怎麼做,能挽救的不過是早敗,還是晚敗而已。
一種無言的恐懼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