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五十五章 平城之戰

只是他雖然沒有細說。
雖然說,這些女真人身體素質也不錯。但是還不夠堅韌。所以,他們想要多休息。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之前不敢說,而今葉沈威信下滑,他們敢說了。
斷後的人定然九死一生。
何夕聽了,立即起身,來回踱步。口中喃喃地道:「李成桂。」
而李成桂不是庸手,放過葉沈也就罷了。這些女真烏合之眾。豈能留不下來。
而且李家自從李父倒戈,從元朝官員變成了高麗官員之後,在雙城一帶,一直是土皇帝。甚至有一些一方諸侯的感覺。
但是當所有人做了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他們卻將自己的處境推入無底深淵。
就指揮才能上來說,葉沈這一群人無可置疑的第一,在撤退這一件事情上,如果有葉沈指揮,不敢說全身而退,但是損失要小很多。但是這些人根本不聽令,弄得一團糟糕。
葉沈能控制住自己部下,但是對女真人與這些新附軍都是間接管理。出了問題,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補充糧草,是劫掠。不劫掠,糧草能從天上掉下來嗎?好在,這是秋天,當地的糧草還是很多的。安撫軍心,不是拿真金白銀安撫。一方面輜重的丟失,軍中也和圖書沒有多少錢糧。另外一方面。即便有錢糧,錢糧在軍中,也沒有什麼用處。
只是李成桂掌握了兵權,其他大族沒有。
而葉沈本部人馬太少。不得不照顧大家的意見。
葉沈麾下是烏合之眾。數百名明軍騎兵,是葉沈的根本。葉沈斷然不會犧牲他們的。但是女真各部,誰又願意為所謂的大局犧牲自己。
這一點不一樣,未嘗不能說服李成桂倒戈。
可見李成桂所部的戰鬥力。
而高麗大部分軍隊都是後者。縱然僥倖一次沖不破,再來幾次,高麗將領都會穩不住陣腳,卷堂大散。所以,葉沈與高麗軍隊交戰之中,高麗步卒從來是配角,而這一次,卻當了主角。
朝鮮開國之主。也算是歷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人。何夕對高麗內部的情況,不是太了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李成桂決計不是高麗王朝的純臣。雖然他對葉沈的判斷,也是將信將疑的。但是此刻有一個想法,忽然冒出來,他心中暗道;「李成桂有沒有可能投降大明?」
葉沈雖然在全軍崩潰之後,才決定撤退。但是葉沈一開始就有所計劃,預留了撤退路線。而現在這一條撤退路線,被https://www.hetubook.com.com葉沈本部千餘人用,自然捷足先登。先跑出戰場。
說到這裏,葉沈忍不住說道:「一群蠢貨。」
因為這誘惑太大了。
葉沈見何夕口中喃喃道李成桂的名字,心中很不服氣,說道:「李成桂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與他兵馬相同,不,我有萬余騎兵,定讓李成桂來得,回不得。」
何夕心中暗暗搖頭:「葉沈還是年輕,懂打仗,並不懂人心。」撤退一定會有斷後。這是必須的。按照葉沈的辦法來辦,定然能撤出來更多的人,但是問題是,誰來斷後。
而且李成桂不是徹底意義上的高麗人。李成桂雖然說是高麗貴族出身,但是李家從李成桂曾祖父那一代開始,就入仕元朝,並取了蒙古名字。雖然說,一直在高麗,東北任職。但是與高麗王朝,畢竟是兩路人了。
他們哪裡是蠢,分明是太過聰明了。
何夕也是能夠想到的。
葉沈趴在擔架上,將他在高麗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葉沈繼續說道;「一開始,我以為李成桂會追過來,隨時準備逃走。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一江之隔,李成桂十余日沒有渡江。我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於是將尋了和-圖-書一個座大寺廟作為營地。高麗人信佛,寺廟的規格很大。裏面也有很多糧草。足夠支撐一段時間。」
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是被葉沈用大明名頭物資,還有葉沈出神入化的指揮,給他們足夠的回報,才聽話的。但是,葉沈一場大敗,讓他們知道,哦,葉沈也不過如此。
不愧為曾經力抗蒙古大軍的名將。
聽葉沈的,最大風險是自己本部成為斷後,九死一生。而自己撤退,雖然有很大風險,但比斷後的風險低。所以,他們都選擇了風險低的那個。
很快就說到了,大同江之戰後。
甚至彼此影響到彼此撤退的速度。
何夕上陣自然不行,但上策伐謀,藉助大明的威勢,招降納叛,卻是可以的。
李成桂所部人數不多,但是高麗的絕對主力。比起什麼高麗中樞五衛,還有各地的兵馬,強上太多了。
步卒對抗騎兵衝擊,最重要的是組織性。這一點做好了,自然讓騎兵無功而返。軍隊也是同樣的。軍隊能戰與否,說白了就是軍隊組織性如何。組織性強大。即便全部打散,三五個在一起,立即組成一個戰鬥小組,繼續戰鬥,組織性弱的,騎兵在陣前一衝,有一個人動搖,不過片刻,全和圖書軍撒丫子了。
於是,這一戰,葉沈所部打回了原形,只有千余騎兵了。其中明軍騎兵佔了八成,有兩成是一些鐵心跟著大明走的人,有女真人,高麗人等等。
葉沈說到這裏,也是很氣憤。
葉沈只能引千餘人而走。
再有一點就是,葉沈一兩個月之內,與高麗大戰數次,轉折上千里,對軍隊的要求很高。
何夕微微一笑,也沒有說什麼。畢竟戰爭是沒有如果的。他說道:「繼續,接下來,又發生了?」
一想到這裏,何夕心中忽然撲通撲通的跳了起來。
正如葉沈所言,他沖陣三次,沒有破陣的高麗步卒,他之前根本沒有見過。
李成桂一旦倒戈,那不是大明多三萬生力軍,而高麗少三萬那麼簡單。更重要的高麗內情,就會向大明完全展開。大明對高麗,有更多分化瓦解的手段。
葉沈在這裏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出來,說道;「我其實覺得,李成桂似乎放了我一馬。當然了,他當時下決定快一下,我不是走不了,但是難免一場惡戰。但是,他那支裝備我軍盔甲武器的騎兵,是在我撤退大半的時候,忽然殺出來的。我部與這一部,並沒有交上手,這與大同江一戰,有一些類似。我一直不知道為什和*圖*書麼?」
這就是什麼叫做,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那就是放手劫掠。
用烏合之眾打仗,就是這樣。
當然了,高麗大族很多也是這樣的。
「但是我覺得,差不多了。但是女真各部卻想再拖一段時間。即便是猛哥帖木兒說話,也不行。」
所以葉沈現在想想,只覺得恨得牙痒痒。
葉沈說道;「我怎麼說都不行,於是我帶本部人馬,分開紮營。在數日之前,李成桂忽然大至,而且李成桂的主力也來了。我估計有三萬之眾,騎步各半。相當精良。我帶隊突擊了三次,居然打不破李成桂的步陣。這是我入高麗以來的頭一次。見打不過,我就下令撤退。但是我命令還沒有下,這些人就四散逃奔。」
才紛紛自己撤退的。
葉沈有些不舒服地挪動了一下,大同江之戰,是葉沈失敗的開始,但並不是最危急的時候。真正的危機在大同江之戰後,葉沈說道;「大同江之戰,我軍損失了大量的輜重與糧草。我本來想迅速回國,但是計算糧草,只有數日之口糧,根本支撐不到鴨綠江。再加上女真各部,損失慘重。軍中已經有了怨言。我不得已,只能滯留在平城附近,補充糧草,安撫軍心。」
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