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八十三章 農業的未來

之所以適應南方福建,江西等地。
這裏面的運輸問題,會抵消所有的利潤。
劉璟說道:「這些作物,才種了幾季,習性如何,還不確定。貿然推廣,一旦出了問題,那是要出人命的。此其一也。另外,」劉璟微微一頓,說道:「這些新作物。在遼東是用不著的。最少是現在用不著。」
說清朝是紅薯盛世,但是清朝並不徵收過紅薯作為糧稅,從來是徵收米麥。這是又原因的。或許米麥在產量上稍遜。但是在他們方面,有很大的優點,不管是儲存,還是營養等方面。
葛天工說道:「成本並不高。不過是一些木頭與鐵料而已。」
何夕隨即來到營口西面一個莊子里。
何夕說道:「今後遼東每一個莊子,最少有一座。這一件事情需要你費心了。」
何夕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風車。
是因為這些地方,是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沒有承受元代的戰亂。人口很多,這些地方平原很少。特別是閩西與贛南地區。幾乎都是山區。正好適合這些新作物。
何夕直接來到磨坊之中,問道:「怎麼樣?」
劉璟說道:「屬下明白。」
就是四片葉子的荷蘭式的風車和*圖*書。這就是何夕這一次過來視察的重點。
何夕就知道,農業上他的才華具有可替代性。
但是水輪機的主要任務就澆地。雖然可以用一些技術手段,讓水輪機一直使用。但是總體上,是有限的。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發展之上,決計不缺少人才。何夕只要給一個能施展才華的空間。還有一些技術與工具,機械上的支持。他們就能將事情做好。
而風車也是一樣。
高麗一年多,運來了二百萬百姓,而遼東也有十幾萬逃荒的。再加上;遼東本地百姓,遼東人口有三百萬左右,這已經是何夕能做到的極限了。甚至可以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再多了。
何夕說道:「秋收之後,各地的政務都會交給你的。你要好好籌備。還有明年的計劃,也要交給我。」
何夕帶著劉璟來到營口城外不遠的一個農莊。
何夕說道;「為百姓造福。」
何夕說道:「不錯。就按劉兄的意思來辦吧。」
畢竟糧食是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
這讓何夕感到難辦了。
之前何夕從粳米與精米的差價上,感受到了商機。
「所以,這些作物不適應遼https://m.hetubook.com.com東。種植一寫作為種子,或者讓百姓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作為菜來種,我並不反對的。但是朝廷大規模推廣種植,我是不同意,其實這些作物最好的推廣地方,是江西,福建,乃至湖廣。而不是遼東。乃至北方。」
何夕有些奇怪說道:「為什麼?」
但是齒輪與軸承已經很成熟了。由這兩者在,之前各種問題就已經不是問題了。風車自然應運而生。
在何夕的計劃之中,今後遼東農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衛所體系,一部分是民政體系,而且是以民政體係為主。衛所體系不過是承認現狀而已。
其實,重點並不是風車。而是糧食加工業。
當糧食加工成本降低之後,每一個百姓都獲益。當百姓在用在加工糧食的勞動時間減少之後。用在其他方面的時間就多了。
利用風力。
何夕來到這個莊子中,正在忙碌的葛天工就匆匆而來,行禮不提。
除非,本地糧食加工之後。以比其他地方糧食價格更低,更具有競爭力。
只是糧食加工業的機械好辦。這種機械原理很簡單。何夕手下的團隊是可以解決的。但是需要的動力不好辦m.hetubook.com.com。要麼用人力,要麼用畜力,或者水力,至於蒸汽機。還在研發之中。
何夕眉頭微微一皺,他雖然也知道,美洲作物本土化,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他同樣想推廣這些新作物。他說道:「何出此言?」
詳細的看了很多農作物,玉米,紅薯,土豆,已經很多蔬菜的種植。
何夕需要的只是在思路上給予一些點撥就行了。
何夕將不會在農業上多花費多少精力。
何夕沉思片刻。也不得不承認劉璟說的對。
何夕本來覺得食品加工業,可以為他帶來利益,但是細細研究過後。糧食加工業的優勢,會被糧食運輸方面的劣勢打倒。將江南,或者北方運輸糧食來遼東加工,再賣回去。
劉璟心中暗暗出了一口氣,他其實可以用委婉的方法來表達的。他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想試探一下何夕,從來拿捏准在何夕麾下做事的分寸。經過這一件事情,劉璟覺得何夕還是比較大度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何夕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
雖然說,因為有了機械,已經節省了很多的人力。但是遼東還是缺人。畜力也缺。水利固然不缺,但是也有限。在何夕的提示之下,葛天https://m.hetubook•com•com工已經搞出,由水輪機推動的機械,用於磨面,脫殼等加工。
說到底,還是缺人。
何夕說道:「不錯。成本如何?」
而工業方面,經濟金融方面。何夕環顧天下,真還沒有找到一個能接替他的人。自然要將農業上的精力多收回一下,將心思多放在其他方面了。
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過利用風力的機械。但是推廣並不是很多。就是因為力量傳遞的問題。力量在傳遞之中消耗太大的話,就不值得用了。就好像自行車,看似很簡單。似乎用木頭都能造出來。
讓何夕明白這一點的事情,就是葉旺在大豆種植上的建議。
甚至做得比何夕還要好。
劉璟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不建議的大規模推廣。」
葛天工說道:「老師有命,弟子豈敢不盡心儘力。更不要說,這一件事也是為百姓造福。」
不過,那是遼東糧食大規模增加之後的事情了。在何夕看來,最少是好幾年的事情了。而不是現在的事情了。而今糧食加工業,對何夕的好處並不是直接利益。而是社會效益。
何夕將劉璟打發了。讓他去做自己的事情。、
他很遠就看見了一座風車。
很多事情就可以放開https://m.hetubook.com.com做了。
但問題是,如果用木頭造出自行車,重量與力量耗損。會讓自行車根本沒有實用價值。
何夕說道:「劉兄,你對這些美洲作物怎麼看?」
葛天工直接讓風車阻動器打開,讓風車帶動機械,開始運作。穀物脫殼,磨面等功能都可以實驗。
而民政體系,也就是遼陽府,將來的遼東省。劉璟這個人。就是何夕在農業方面的負責人。自然要交一個底。
遼東糧食危機能夠平穩的渡過,讓很多遼東百姓,根本不知道,有一段時間,遼東的存糧只有數天。就是在於大批早熟的黃豆入市,讓很多人吃了一段時間的豆飯。
劉璟說道:「這些美洲作物的優點,是耐旱不擇地,在山間地頭都能種。但是他們的優勢在好地,而且是水澆田上,並不突出。玉米的產量雖然高。但是玉米到底是粗糧。與大米是沒有辦法比的。而土豆紅薯,畢竟不是糧食,儲存也是很成問題的。產量高,很多事情是比上低產量的米麥的。而水澆田,能多產糧食,這一進一出之間。這些作物的優勢,並沒有體現多少。我粗粗看了一下輿圖。遼東臨河的土地,還有很多都沒有開發出來。總不能因為這些糧食,就派人去開旱地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