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候到了

太子淡然的說道:「說。」
想起宋訥之死,何夕內心之中其實還是有一些唏噓的。
察罕立即答應下來,緩緩的退了下去。
朱元璋接見了何夕。
朱元璋說道:「我早就準備好了。」
而太子之所以讓納哈出傳話,就是知道納哈出在大明根基淺薄,可以說沒有絲毫根基,不要看什麼侯,什麼爵的。還有私兵在高麗。但是與大明其他勛貴相比,自然是遠遠不能相比的。
宋訥死了。何夕才能將一些工匠之學,自然之學,抬上桌面。何夕從來不後悔這一點。但是不後悔與不可惜是兩碼事情。見慣了這世界上,毫無底線,唯利是圖的人渣敗類。很難對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一輩子,甚至獻出自己生命的人感到厭惡,或者說是恨意。
這些東西,不用人教的。從小穿這種衣服,自然就習慣了。
納哈出說道:「還請何大人移步,小侯有幾句話,要與何大人說。」
他也不非要逼劉三吾去死的。
太子想讓他做什麼事情,納哈出還能拒絕?
一時間,南京城中好生熱鬧。
何夕看重銅鏡之中的自己,深吸一口氣。雖然他知道這一場的朝會,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內心之中依然是有壓力的。心中暗暗祈禱,不想出什麼亂子。
大紅的宮牆,就好像是照相館的背景板。將兩人身影刻印上去。
他們更沒有底氣去拒絕了太子。
何夕看了來人,先是一愣,www.hetubook.com.com隨即說道:「拜見海西侯。」
而經過變法,大明想要將每一分財權上繳,不提帶來巨大行政成本,單單這些灰色既得利益者的反噬,就相當嚴重。
何夕說道:「已經準備好了。小火慢燉一步步來。快了反而不好。而今朝野上下,對修訂大明律這一件事情,有了共識。可以著手下一步了。」
事已至此,其實已經很明了。
納哈出說道:「何大人,太子想請你手下留情。」
何夕想要的也從來不是肉體消滅某一個人,而是思想上的更新迭代。何夕雖然心中懷有理想,但是內心之中,卻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知道,人類思想觀念的更迭,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看新思想戰勝舊思想,而是等懷有舊思想的人死光之後。新思想就自然佔據上風了。
他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就好像一絲水波,看沒有人注意到,自己又再次躺平了。
何夕起身走過長長的走廊,來到的乾清宮外,報名請見。
且不說,有解縉與丁顯,近一年的預熱與衝突,還有朱元璋坐鎮,何夕看來,輿論已經到了頂點,不能再等下去了。
「殿下。」察罕一身精緻之極的盔甲,渾身朱紅之色。行動之間,甲胄鏗鏘有力。他半跪行禮,說道:「我父親傳來消息,已經通知了何大人。何大人也有回話。」
之前大明將大量的財政剩餘留在地方,由鄉紳,官員,胥吏瓜分。徵收上來的賦稅,估計是上www.hetubook.com.com報朝廷的數目的兩到三倍,甚至更多。
不管怎麼說,何夕與納哈出次子關係不錯。哈刺不花也算是何夕的舊部了。自然要給一點面子的。何夕說道:「請。」擺手示意,遠離人群。兩個人一前一後,來到宮牆下面。
而劉三吾卻不一樣,太子也是從小學習儒學。與劉三吾根底相通,很多事情不用解釋,他就明白了。
只是,他感覺太子的心思很危險。
就政治嗅覺來說,不再任何一個大明官員之下,知道這事情該怎麼辦。
何夕也準備進入,忽然有一個人叫住了何夕,說道:「何大人,好久不見?」
不知不覺,劉三吾的一些話,已經深入太子之心。等待時機,撥亂反正。太子並不覺得,他在反對變法,而是他不覺得應該這樣動手。
一句天下皆反,也不為過。
很多人穿不慣西服,有些人穿不慣漢服,或者其他樣式的衣服,身材或許是其中原因之一,更多的是並不適應這衣服後面所涵蓋的生活習慣。
而劉三吾知道變法項目還太少,而太子知道的更多。他更明白,朱元璋與何夕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樣子的?改天換地一般。
而且納哈出謹小慎微,與其他關係最少,而察罕在太子麾下。也不用擔心,納哈出會亂來。畢竟,納哈出而今唯唯諾諾,但實際木華黎家族在元朝屢次內亂之中,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發揮。
劉三吾一次又一和圖書次的上奏朝廷,更是自己在官報上發言抨擊新法。
納哈出在南京城中,不過是富貴閑人而已。不過,納哈出的大兒子察罕,此刻就在東宮當差。可以說,他們家族未來的前程,相當一部分掌握在太子手中。
而且何夕從這一番話之中,也感受到了太子的一些傾向性。
太子嘆息一聲,一擺手說道:「下去吧。今天這一件事情,不要其他人知道。」
一個縣的問題不打。但是一個府,一個省,乃至於天下,那就是洶洶之火。
何夕心中思索片刻。
隨即一封聖旨拿來出來,朱元璋給身邊的太監,太監當初取出玉璽,蓋了上去。
何夕一看,這聖旨不是別的。核心就是一句話,十日之後,令三品以上官員悉數到場,商議修訂大明律之事。
太子其實幾次勸劉三吾,但是每一次都遭受了劉三吾的反對。而每一次劉三吾的反對,都給太子帶來深深的震撼。
朱元璋說道:「怎麼準備好了。」
慈悲,寬厚,並不是缺點,甚至是優點。但是婦人之仁,卻是了。
大明而今體制是最穩定的,最穩固的。任何改動都由風險,而管理越精細,風險越大。其實,何夕的變法也可以換一種理解方式,那就是中央與地方關係變動。
納哈出只能繼續說道;「太子說,劉老夫子年齡大了。糊塗了。但到底是理學大家,一代宗師。朝廷總是要給予一些體面的。故而,還請何大人https://m•hetubook.com.com,給些面子,留一些餘地。宋訥先生之事,最好不要重演。那樣對誰都不是一件好事。」
這是廢話,也是流程。
太子學習的現代科學知識,很多是渾淪吞棗。看個結果而已。畢竟很多東西,都要數學功底的。不要說理科了。就是人文科學,很多時候也是需要大量計算的。沒有這些,很多是很不明白的。
一想到這裏,這太子就壓力山大,對劉三吾就更惋惜。想要保全方孝孺一般,保全劉三吾,只是而今看來,這一件事情,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也更明白,這樣做會遇見怎麼樣的阻力。
何夕說道:「海西侯,我本無意殺人。天下在這一個場合能殺人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陛下。只是我也敬佩老夫子的人品學問。今日不過是學問之爭,絕非生死之爭。」
就比如,這一身官袍,除非站得不動,否則永遠要注意,什麼時候要提起衣角,要走四方步,否則整個人的氣質就不搭,有一種沫猴而冠的感覺。
「不敢當,不敢當。」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納哈出。
在朱元璋的權威之下,大明不允許有第二個聲音,如果有,就是死人的聲音。
太子心中暗道:「等一會兒,看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在劉三吾講解之下,太子更深刻的了解到朱元璋與何夕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而這一封聖旨一下。下一步開始了。
也不吸煙人注意。
何夕剛剛到了大明的時候,其實有很多不習慣。
納哈出鬆了一口氣。說道:「我這就給和*圖*書太子回話了。告辭。」
此刻,皇城已經開門了。無數官員在驗過腰牌之後,進入紫禁城之中。
何夕在家中整理官府,大紅官袍,黑色官靴,再加上烏紗帽。看得人氣宇非凡。而今現在的何夕,完全不是當初的何夕了。不至於撐不起這一套衣服。須知,衣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表現,他背後代表的很多生活細節與習慣。
而劉三吾就想要當這個死人。
宋訥是這樣的人,今日的劉三吾也是這樣的人。
有些事情,也是不得不為。
小心翼翼的將聖旨給收起來,遞給何夕。
何夕沉默。沒有說話,沒有說,不行,也沒有說行。
何府距離皇城很近,何夕騎著馬很快,就到了皇城之前。
十日彈指之間。
察罕說道:「何大人說:他無意殺人,能在此時有生殺大權的只有陛下。他只能儘力而為。」
何夕在大內辦公,他這個大學士,僅僅負責修訂大明律這一件事情。而此刻,各方面的情況都匯總到這裏。何夕默默一算,火候差不多了。
但是而今,何夕與古代人似乎並沒有什麼區別了。
「只是,真有了意外,我也無法控制。殿下的話,我自然記住了。剩下的只能看情況了。」
何夕說道:「海西侯,這是——」
說實話,納哈出其實並不像在這個時候出頭。但是大明的官員的想法與納哈出的想法差不多。不願意趟渾水,更不願意捲入此種風暴中來。只是,很多事情由不得他。
所以,何夕也不奢望,在這場不見血的戰爭之中,真的一點血都沒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