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這一句,簡直是石破天驚。引得所有人側目。
劉三吾一愣。忽然想起來了。
而朱元璋更是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他就知道,劉三吾決計不會坐視不理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就是因為君子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不可退讓的底線,這種原則太過明顯,暴露在外,就成為軟肋,很容易被人拿捏。
何夕說道:「以臣之見,綜合天下的意見,草擬方案,在報紙上公之於眾,令天下人議之。能得天下百姓之心,則用之,不能得天下人之心,則改之。」
劉三吾說道:「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而何夕主張,離間骨肉,強令分家。支離宗族,令天下不安,為天下著想,此人當遠竄邊荒之地,不可當此重任。」
即便是劉三吾也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何夕,簡直不敢相信這些話是何夕說的。
劉三吾失策了。
這一件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只是,這一件事情,也是可大可小的。
而今,何夕在這裏說,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是找死,一方面固然是大家所期盼的。但同時,也是在朱元璋面前找死行為。
而這一件事情就是。
這也是官僚常年的手段hetubook•com•com。
而君臣之間的博弈,也是分階段。
劉三吾說道:「怎麼你當著陛下與百官面前,不敢承認。」
何夕說道:「我沒有什麼不敢承認的。只是想知道,你從什麼地方看到的。」
皇帝的行蹤,皇帝說過的話,尚未披露的朝廷決議等等。將這些東西,提前說出來,都是泄禁中語,量刑輕重,主要看情節輕重。重則,殺頭,輕則罰銀。
劉三吾說道:「陛下,天下大事,不可決于眾。此事乃朝廷大事,豈能操縱于輿情之中,且,天下紛紜萬眾,南北不一,天下間,哪裡有讓天下人都滿意的律法。」
站在人群之中的齊德眉頭微微一皺。
在劉三吾看來,何夕就是這樣的人。言偽而辯,記丑而博,心達而險,說的是何夕心性與學問,何夕內心之中其實很明白的,何夕不知道,他所謂的新法,很有可能會天下大亂嗎?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依然推行,還振振有詞,讓人難以反駁。何夕只為了何夕的政治目的,而不是為了大明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目的,並不介意毀掉大明。
是的,齊德對何夕的險惡用心,是充分理解的和_圖_書。以一個光明正大,可以討好所有人,無可挑剔的方案,將這一件事情攬到手中,至於將來,到手的事情,就是何夕做主了。
泄禁中語,其實就是泄密罪。
行癖而堅,何夕畢竟是現代人。很多從後世帶來的習慣,在明代人看來,就是怪癖。
但是到了隋唐之後,世家大族在皇權打壓之下,漸漸落入下風之中。只能將臣權,或者說相權衰落,是在唐末紛爭之中,朱溫將清流大臣投入黃河濁流之中,世家政治徹底破滅。但是真正令中國社會走向內斂走向獨裁,其實在南宋。
劉三吾從震驚之中恢復過來。心中暗道:「言偽而辯,行癖而堅,記丑而博,心達而險,順非而澤。」
他此刻對劉三吾有些不滿意。
當然了,他並不是覺得劉三吾狙擊何夕是不對的。而是方法不對。
總體來說,魏晉南北朝的世家政治,皇帝都算不了什麼?鐵打世家,流水的皇帝。
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
「天子百官,至陽也,百姓草民,至陰也,陰陽交泰,乃是天下大吉之象,故而,自古明君治世,無不重視言路,蓋因言路,蓋因,言路溝通上下,言路通,則天子知
和*圖*書小民之憂,小民知朝廷之難,上下各安其位,治天下何難也,天下萬方,自然各有不同,然天子斷于上,百姓按于下,何亂之有?」
別人還看不出何夕的真面目,但是他劉三吾卻是知道的。他決計不可能讓這一件事情落在何夕手中。於是,劉三吾說道:「臣有意見。」
何夕說道:「不知道劉老大人從哪裡知道這些?」
何夕有太多的辦法做手腳了。
這種歷史慣性,並不是說朱元璋不納諫,不聽下面人的勸諫。實際上,朱元璋雖然暴躁,對下面嚴苛要求,但實際上,朱元璋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是聽不進去諫言。
劉三吾厲聲說道:「雖有善法,不得善人而用之。善法必為害也。何夕心術不正,沉淪邪道,詆毀聖學,不足以擔此大任。」
朱元璋說道:「如果沒有意見的。就定何夕了。」
其實,大明士大夫骨子裡,對君權是有抵抗的。而且,中國古代皇帝權力也是有大有小的。雖然高舉忠君思想的牌匾。但實際上,大明讀書人對朱元璋,從骨子裡畏懼,但內心中怨懟,甚至有一些人,未必沒有反思。只是不敢說出來而已。
而真正形成明清獨裁體制,其
www.hetubook.com.com實是在朱元璋手中。但同樣是一種歷史慣性。
只是,很多事情,不上秤不過四兩,上了秤就能直接將秤給壓斷了。
很多時候,泄禁中語這個罪名,是處理出現重大損失的世間。是一個事後追究的罪名。事實上,那一個朝廷官員沒有想辦法打聽宮內的消息。朝廷的決策。
而元代政治,更是另外的樣子,有游牧民族的風格,獨裁的性質更重。
此言一出,下面就有一些騷動。畢竟單單聽眼前的話,似乎是兩人關係好,看了對方奏摺的底稿,此刻掀出來,打擊對手,這未免有些太不厚道了一點。
劉三吾冷笑一聲,說道:「你給我看的底稿,怎麼你忘記了。」
何夕說道:「劉大人此言差矣。」
何夕說道:「我沒有什麼不敢承認的。我底稿之中,的確這樣的內容,只是我剛剛說了,天下大事,朝廷都不能獨斷,何況我。我有什麼想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怎麼看,我操其事,不敢有私。上不負陛下,下不負百姓,至於底稿,是可以改的。只是,劉大人,你難道不知道,什麼叫做泄禁中語。」
朱元璋淡然說道:「具體說說。」
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所有和_圖_書社會資源都要集中,北宋時期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蕩然無存,皇帝任命權相的制度漸漸形成。看南宋政治與北宋截然不同,就是在權臣與權臣的顛覆與繼承。
沒錯,何夕其實也有這個想法,不要說報紙上的輿論,就是網路上的輿論,都是可以被|操縱。被|操控。何夕想要的就是一場輿論戰爭。何夕的手段,談不上多高明。
朱元璋就是在拿捏劉三吾。
胡惟庸之死,就是一個典型。
皇宮之中,很多時候是藏不住事情的。因為有太多人關注了。即便能藏得住一時,時間長了。也會慢慢的傳出去。而今之前也說過古代情報工作的種種阻礙,情報工作最注重時效,一般來說,即便後方情報泄露,也傳不出去。
太子聽了,微微皺眉,心中暗道:「劉老夫子,你這是何苦啊?」
何夕說道:「在下不懂,劉老大人為什麼怎麼說?」
更不要說,朱元璋還在等機會。
這樣的人真正大禍害,大奸臣。
只是劉三吾大半輩子雖然在官場之中,但是作為清流,對於很多鬼蜮伎倆,並不是很關注的。而今關心則亂,才做出這樣的舉動。
只是,在國家體制之上,朱元璋並不願意與人分享權力。
沒有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