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何夕說道:「解縉怎麼樣?」
只是姚廣孝這一句話背後的深意,何夕根本沒有多想。畢竟,他不過是退而求其次,個人獨資公司干不下去了,只能搞併購了。這種思維方式與明代人是有本質不同的。
解縉一愣,頓時大為歡喜,說道:「請大人放心。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下官了。」
為什麼封建帝制在工業社會不可維持?之前說過,是社會管理太複雜,皇權難以處理如此龐大的事務。此其一也。當人身依附的經濟基礎開始斷裂。同時斷裂的不僅僅是生產關係之中的人身依附,也有政治,經濟領域的人身依附。上層很難讓別人無條件效忠自己。如此一來,只能用共同理念等凝聚人心。
說得很投機。
何夕大喜,與張度好好談了談。
總體上,何夕還是比較滿意的。
何夕說道:「張大人準備一下,我這就推薦大人為新任工部尚書。」
何夕並沒有起身,而是坐在原地喝茶。姚廣孝掀簾而入。坐在解縉剛剛的位置上,並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另外,對於刑部取士選拔也要更改一二,從今後之後,都從新律之中出題。」
張度是一個hetubook.com.com實幹家。管理太平鐵廠好幾年,工廠管理很有心得。何夕聽了也很有感觸,他畢竟沒有真正第一線管理過工廠。不過,這僅僅是開胃菜。也算是兩人見面之前的引子。
姚廣孝說道:「大人此言可得天下。」
而今六部都是從國子監,通過考試而選拔吏員。張度修改考題,也是為了培養後續力量。
所以,他對解縉的忠誠並不在意,尊重解縉作為一個人正常選擇。
第一件事情,就是何夕發現,如果以儒家忠誠鏈條,他在下位。與太子相爭,先天不利。這就是太子還沒有怎麼做,就已經將遼東快拿下的原因。
解縉既然是變法鼓吹手,這是他的起家之地,也是他的身上的標籤,這一點上萬萬不可能撕掉的。只要解縉依然是變法一脈,何夕就能合作。並不要求解縉非要忠誠于自己。
何夕就將話題轉入正題了。何夕說道:「刑部尚書所託非人,張大人如果就任刑部,準備如何為政?」
何夕寬慰了解縉幾句話。解縉就下去了。
何夕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雛形。
何夕想了很久,才更放寬了心中的底線,才願意用合伙人,或者說股東和*圖*書的態度,來面對未來投奔自己的大臣。如果從手下看來,解縉這種心中毫無敬畏,野心勃勃的人,不是一個好手下。但是如果從合伙人來看,這種天不怕,地不怕,有心機有手腕。特別是在困難重重的新開闢市場上,是非常好用的。
第二件事情,何夕根基淺薄,很多人他都不好用。誰不想讓下面人對自己都忠心耿耿。全部忠誠度點滿,甘願效死那種。但問題是,越有能力,越有權力的人。就越不會輕易效忠別人。
何夕點點頭,對張度的辦法還是認可的。
姚廣孝說道:「大人是什麼身份?張度是什麼身份?解縉是什麼身份?就算他而今已經進了秘書監,但是與你與張大人的身份,相差還是太大了。但是他安排一個尚書,一點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甚至覺得興奮,我沒有在解縉身上看出一絲敬畏之心。估計將來,一旦有事,他背叛殿下,也是如此。」
先立下規矩,下面人如果再敢?自然可以處置。
其實,何夕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個想法的。而是他發現兩件事情。
姚廣孝這一句話,並不是拍馬屁。
何夕自己都沒有感覺,他提出的想法與概念,
hetubook.com.com其實是另外一種生產關係代表的合作模式,是基於理念,基於共同的觀念的合作關係。或者是忠於某種理念,並不忠於某一個人。
姚廣孝沉默了一會兒,忽然起身行禮。
何夕連忙攙扶住張度,說道:「張大人無須如此,我們同殿為臣。都是為陛下,為大明效力。何必行此大禮。今後只要在新法之上用心便是了。張大人,也是從太平鐵廠之中出來的,也是吾輩中人。你也知道這新法的重要性吧。」
忠誠的概念,也從忠於某人,變成忠於信念了。政治領域,也變成從忠於某個人,變成了忠於國家,組織了。
張度聽了,激動非常,他做了這麼多,不就是為了這個承諾嗎?立即起身行禮,說道:「下官拜見恩主。」
再加上,何夕手中軍事的,工業的政治資源。何夕不覺得在這個政治聯盟之中,誰能代替自己成為主席。
何夕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來辦吧。」
提防下面某些人以支持新法為由辦壞事,畢竟不管再好的律法,如果想借題發揮,也都是有辦法的。
什麼?你說解縉將來自成一派?
何夕有些奇怪,說道:「姚先生,這是怎麼了https://m•hetubook•com•com?」
何夕說道:「何出此言?」
朱元璋在這個時代,在能力,手腕,個人魅力等等,算是天下第一人,但是他也要殺功臣。可見讓這種高級人才使用上面的難題。
是基於儒家社會等級的規則。
只是希望從更高層面上形成合作。比如理念。
何夕細細想了想姚廣孝的話,品了一杯茶,說道:「好吧。只是天下有才之人,都是不甘於人心下的。與這些人談忠心,不如談利益,不如談信念。」
有能力的不忠誠,人家才華橫溢,沒有你的提拔,不過晚幾年出頭。君擇臣,臣亦擇君,更何況,你不是君。憑什麼要為你效忠到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領導用庸才。不是他們不知道這個人是庸才。而只有庸才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斷然不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對上位者死心塌地地效忠。
也算是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
其實何夕想法,無意間從古代政治轉變到了現代政治。
張度呼吸有一些急促,說道:「陛下有意在天下推行新法,作為刑部尚書,自然要遵從陛下之命。只是,天下數百府,數千縣,數百衛所各有不同,刑名乃天下大事,不可一蹴而就。以某和_圖_書之見,當從天下案卷之中,挑選數十典型案例,由刑部總裁,昭告天下,除舊迎新,以為準繩,然後查天下案卷,合新法者用,不合新法則改之。徐徐為之,改風易俗。」
是封建社會的特徵。
儒家理念之中的忠誠?到底是什麼樣子,其實就是人身依附關係的體現。等級分明社會,忠誠,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要求,不管怎麼美化,都是人身依附關係。
解縉是很有能力的人,不過數日。解縉就將張度帶來見何夕。
這種忠誠,或者人身依附關係,也是封建關係的一種體現,甚至有人以此發揮出,中國秦代以來的封建社會,是權力封建,給馬克思社會階段打補丁。
——
第二,何夕未來預想的政治聯盟,算新黨也好,算改革派也好。理論基礎就建立在何夕的學說之上,何夕覺得天下人沒有別人,比自己更有話語權了。
姚廣孝喝了一杯茶,說道:「解縉有才,但是膽子太大了。」
雖然說大明不是判例法。但是判例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新法剛剛出現。其中分寸拿捏,下面未必明白。張度先整理出幾十上百,經典案例,也算是給天下刑名之官講解新法,讓他們知道新法該怎麼判。
同樣也是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