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吳立

下午還有大把的時間。只是吳立太過謹慎了。
不過,這些東西。這一段時間整軍太過倉促。很多事情都沒有定下規章。如何行軍這一件事情,只能任下面人自由發揮了。
而今要考慮火力空間。
有了這些準備,才有了吳立而今的脫穎而出。
這也罷了。盛庸本身就沒有想過襲營。
每一個縱隊,其實都是一個營。每一個營千餘人,每一個縱隊都有里許長,整個隊伍延綿數里。而這樣的行軍隊列,也不僅僅這裏。
已經有智勇雙全的感覺了。
其實而今才不過是午時剛過。
而吳立之所以能被選中,作為老將擔任起第一軍的重任。就是吳立雖然年紀大了。理解能力下降了。但是他卻一直琢磨,喜歡學習。
所有衛所軍隊都是呈三排縱隊前進,每一個縱隊之間,相隔百餘步。這百餘步,也不是完全空檔的,有很多馬車就在縱隊與縱隊之間的空間行動。
吳立當時正在遼東修建城池,立足未穩,納哈出騎兵來襲。城池未完。吳立令人當城牆缺口列陣,納哈出來攻的時候,忽然讓出缺口,弓弩手從城頭上,箭如雨下,讓納哈出騎兵大驚,就親當鋒矢,帶頭反攻。一舉將和圖書納哈出擊敗。然後援軍雲集,納哈出只能退出遼東。
營地外圍自然要有騎兵警戒。只是只能渡河的騎兵很少。疏漏很大。但是而今不一樣了,既然已經安營紮寨,騰出手來了。自然更多的精力投入對岸的警戒了。
但是,吳立戎馬半生,身上還有一個世襲千戶,這是可以傳之子孫的富貴。他豈能放棄?
不過,即便這樣盛庸也算是暴露了。
「報。前軍已經到了浮河。」又一個斥候飛奔而來。
後來何夕來遼東,吳立受命屯田,非常得劉璟看重,就是因為吳立在屯田這一件事情很下功夫,得到的成果都比別人好。
「報。」一名斥候飛奔到吳立身前,說道:「第三軍王統指報一路平安。」
而何夕後來編練新軍,在原來的將領之中選拔合適的將領,做出一分考題,讓下面人做。大多數都是數學問題。無他,軍隊現代化,或者近代化。本質上,是用數學代替經驗的過程。
這裏大股騎兵出沒本身就很可疑。
但又能怎麼樣啊?
而今是春末,大軍如此行軍,自然不可能僅僅走道路,必須和*圖*書在田畝之中開出路來。只是如此一來,這些麥田,幾乎是完了。
卻見十幾里都無遮無掩呈現在他的面前。
「是。」身邊的斥候道。
甚至劉璟一度想讓吳立轉武為文,給他打下手。
這種聯繫中斷一次,可能是探馬路上遇見什麼事情了。中斷兩次,就很危險了。中斷三次,幾乎可以確定,對方遇見了敵人。就要針對性偵查了。
盛庸想要擊敵半渡的想法,幾乎不可能了。
吳立說道:「令前軍就地紮營,修建浮橋。並營造營地,等中軍,后軍與之匯合。明日再渡河。」
他什麼也改變不了。
吳立打了半輩子仗,最是老道不過了。安置紮寨的基本功,更是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了。
也就是,吳立會讓軍隊儘可能快的通過這一條河。
彼此之間不互相影響射界。否則,一旦遇見敵襲,很有可能自己與敵人混在一起,手中的火銃根本不能開火。
雖然說浮河並不是一條很寬的河流。但是他依舊擔心被敵人擊於半渡。寧肯用一天的時間,搭建浮橋。以求明天,大軍一起渡河。
確定對方的情況。
畢竟,何夕組織的屯田想要做好,是需要理解何夕的思路的和_圖_書。而何夕的思路之中,本來就有大量的這樣的內容。
吳立倒不是看不起文官,畢竟天下太平,吳立不覺得將來有什麼仗打,他也年紀大了。今後估計也不能上戰場了,文武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
他坐在馬上,極目遠望。
盛庸對於第一軍做了很多攻克。此刻的他帶著三五個護衛,就隱藏在浮河南岸,用千里鏡偷窺浮河北岸,卻見浮河對岸,無數人在安營紮寨。
首尾不能相接。
此刻,數萬大軍,十幾個衛在的指揮之下,次第進軍。
只有有數學底子,很多戰術都很好理解的。炮兵射擊射程頻率,決定了炮兵陣地應該怎麼建設。火銃的射程頻率殺傷力,是所有火銃軍陣的根基所在。
於是,盛庸只能帶著幾個護衛翻身上馬撤走了。即便盛庸如此小心,依然讓北軍探查到這裏的動靜。只是對面有大軍的接應。幾個斥候只敢遠遠的看著,不敢衝過去。
附近有樹木的,將樹木砍了做寨牆。
只是,河道邊上大木樁,卻引起了他主意,他一眼就看出來,這是用來搭建浮橋的。單單他能看見的浮橋就是十座。
這也是吳立確立的規定。第三軍就在吳立以西三十多https://m.hetubook.com.com里處。為了防止被個個擊破。每一個時辰,都要有他探馬來回稟報一次。
當然了。吳立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因為浮河算不上一條大河,搭建浮橋也很容易。
「這是屬烏龜的嗎?」盛庸暗罵。
形成混亂的局面。讓人抓住破綻。
這就是河北平原,地面起伏很小,一眼就能看到很遠很遠,幾乎能看清楚的完整的地平線。
而縱隊之中的馬車隊,輜重隊,也能在方陣的掩護之下。
盛庸嘆息一聲,知道自己伏擊對方的想法,已經不可能了。
縱隊行軍,周圍有百余的空間,也就是說,一旦遇到騎兵襲擊,就能立即轉換為方陣。而百餘步的距離各縱隊轉換為方陣之後,是一個可以互相支持的距離。
他也不能將自己的安危陷入別人控制之中,說道:「撤吧。」
不理解這些東西,很多東西,根本無法溝通。
吳立五十多歲,一身鎧甲。依然有白髮從頭盔下面偷偷的冒了出來。
他原本是草莽中人,打仗全靠勇猛,後來跟隨長槍軍謝家事敗了。雖然跟隨明軍打滿全場。但是都沒有什麼主要任務,更多是給其他人打下手。這才起了學習之心,剛剛開始學習的兵法。後來與納哈和_圖_書出交戰的時候。
吳立又看看河北平整的土地,心中暗暗一嘆:「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
這裏所說的浮橋,並不是一座兩座,最少三五座,才能讓大軍儘可能快的通過。
其實,這也是軍隊火器化之後,一個重要變化,之前冷兵器交戰,幾十萬進行,只要安排好道路,不擁擠在路上就行了,安排好食宿就行了。
只是數萬人行軍,隊伍有些太擁擠了。吳立不得不將整個第一軍,分成前軍,中軍,后軍,三部分。這才將全軍安置好。不至於,軍隊綿延數里。
吳立如此布置行軍,也是有深意的。
而吳立是其中數學底子最好的一個人。
吳立說道:「知道了。也回他,一路平安。」
不至於被浮河分成兩個集團。
如果沒有足夠的樹木,將大量輜重車橫成一列,形成一道防線,外面在挖上壕溝,矮牆之類的。如此一來,營地就有了雛形。
吳立心中紅暗暗思索:「這個辦法,似乎不大行。還有改進的空間。」
但是吳立才不幹的。
就在盛庸想要再看的時候,忽然身邊的人說道:「大人,對面的夜不收過來不少。再不走,恐怕就要被發現了。」
其他地方也有。不過,那要有望遠鏡才能看見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