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亂了

這預備隊總共有兩萬人。
勝負就在這個時候了。
真正讓這些人甘心赴死的,並不是盛庸。甚至不是傅友德,而是大明開國二十多年的軍魂,洪武一代,百戰百勝,幾乎沒有什麼敗仗。何夕來之後,更是南定南洋,東定東洋。可以說大明之盛,不下漢唐。
吳立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南軍在衝擊北軍陣線的時候,失去了陣線,幾乎是三五成群的。三三兩兩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在密集火力之下,很多人都被打死了,才有這樣的空檔。另外一方面,因為是士兵自發的,所以沒有組織性。
或者逼急了。這些人已經有了死亡的決心。
京營是什麼?是南京腳下,天子親軍。
特別是面對北軍第一條戰線退卻的時候,這是一個大好機會。
如果沒有朱元璋厚待這麼多年,被上司逼成這樣,傻子才沖的。
滾滾浪潮向第二列步陣衝過來。
也就是遼東軍的核心主力。
這對北軍不利。
吳立一瞬間,臉色嚴肅之極。他心中暗道:「好狠。」
不過,吳立也沒有想過,單單寄希望於他們這些人。吳立將騎兵統領叫過來,說道:「騎兵敢戰否?」
之前吳立其實也和-圖-書不進行具體的指揮,他僅僅提出一個原則而已。但是之前各部遇見的情況都一樣,吳立還有指揮的餘地。但是而今已經亂了。吳立只是一個原則,讓各部與南軍儘可能脫離接觸。
用數千人換來戰術上的主動權,自然是划算的。但是讓數千人甘心赴死,這一點,吳立不覺得自己能夠做到。
不過,吳立並不指望這一次騎兵衝擊,能有什麼效果。
這一條出擊路線,是很有講究的。
吳立將騎兵派下去之後。
而傅友德軍中很多都是京營。
是何夕班底的老番號了。葉氏父子的家底,遼東軍的王牌與總預備隊。
畢竟,南軍花了那麼多人命,才沖了上來,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更不要說,吳立也看出來了。這一次衝擊,對南軍來說,也是有利有弊的。
畢竟有數千人命,爭取戰鬥的主動權。奈何,戰場是一場藝術,就是因為,戰場是考驗人性的時候,戰場上每一個籌碼都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都有會自己的想法。你讓他們送死,他們就去死了。
洪武二十多年,幾乎沒有徵收過賦稅。就是為了補充,朱元璋入南京之後,征戰時從南京和*圖*書已經附近府縣徵收的軍糧。
一旦全軍都捲入混戰之中。對他們將士非常的不利。
片刻之後,吳立將口中的雜草給噴出來了。立即下令,進行一系列調整。
不過,瀋陽中衛將領馬嘯領命道:「末將遵命。」
如果說一個簡單的數學題來說,這未必不划算。
甚至盛庸都沒有想到,戰事會打成這個樣子。
後世英軍評價清軍,火銃對射的能力其實不差。但是缺乏白刃戰的勇氣。
在北軍陣前,前仆後繼的倒下,幾乎一個瞬間就陣亡千餘人。
一鼓做氣,二而衰,三而竭。
雙方的戰線上,有短兵相接的,有火銃對射的。還有火炮轟鳴著。數里長的戰線,分成了幾個小戰場。各自為戰。
首先要面對對方的騎兵,即便有自己騎兵牽制住了對方騎兵一部分。但依然有很多騎兵可能對他們發起衝擊。
畢竟,火銃密集射擊有殺傷力。對一個人射擊,很多時候容易打偏。
也就是說,不管是與北軍混戰在一起的南軍也好,還是正在衝擊北軍軍陣的南軍也好。只要被騎兵側翼一擊,那就是殺人如割草。
而京營很多人都不是南京人。最多的是兩淮人。但是都https://m.hetubook.com.com被成建制的安置在南京附近,他們的子孫大多都是南京人了。南京人受到的福利,他們也都有。
用兵就要心狠。
而只要一個人衝進陣列之中,影響了附近幾個射擊頻率。即便這個人很快戰死,後面的人也能在火銃熄火這一段時間,衝進來。
這一點,吳立其實知道很難。
人有時候也是從眾的。
就剛剛那一輪不計生死的衝鋒。吳立估計最少有五六千人戰死當場。不下於這個數字的人受傷。直接衝破了北軍一個衛陣地。一處被攻破之後,同列其他地方,也不能維持,需要立即撤退。
其實,吳立錯判了。
立即召集了預備隊。
但是這樣的陣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可能面對騎兵衝擊。
必須考慮每一個人承受上限。有些人勇敢正直,即便給他必死的任務,他們也能完成。有些人則不然,給他們必死的任務,他們掉頭就叛變了。
同時也佩服之極。
這一戰大戰,或許提前結束,或許進入互相拖延的垃圾時間。
第二線需要立即頂上。這種調動也是需要時間的。
這個時候,誰敢說不敢戰。
而吳立這樣做,就是要抓住對付調轉不靈便的時https://www.hetubook.com.com候,從側翼進攻,畢竟陷入混亂的南軍,在督戰隊之下,只有前進,很難做到整隊,面對側翼進攻大軍。
朱元璋對南京的待遇是什麼?
沒有機槍之前,排槍火力其實也是有極限的。不乏有騎兵,或者步兵衝擊成功的案例。唯一的缺點,就是死人有點多而已。
只有抓住這個機會,不管是重創對方,還是逼迫對方撤退,都是能勝利終結這一戰。
不得不說,南軍勇氣可嘉。
不過,他不能辜負戰死將士的犧牲,立即下令全軍衝擊北軍。
一時間,戰事進入的白熱化階段。
吳立騎在馬上,咬著一根草。使勁咬,將碧綠色的汁水咬得嘴裏,讓人覺得苦極了。
朱元璋將南京當成根基來看待。
吳立說道:「等騎兵出擊之後,你們的任務就是從左側迂迴展開。從側面向南軍發起進攻,所有火炮留下來。只能帶虎蹲炮。能不能做到。」
弊端也是很明顯的。
熬過去,就是勝。熬不過去,就是敗。
這就要考驗這幾個衛的抗騎兵衝擊的能力。然後側翼機動。又要考驗他們的行動能力。雖然吳立沒有說,但是他們都很清楚,眼前的局面,自然是越快越好。
無他,對方和圖書的騎兵佔據優勢。只要他的騎兵一出來,南軍的騎兵一定會過來阻攔的。所以,這一支騎兵作用已經是誘餌。
瀋陽三衛與定遼衛。
四個衛兩萬。從左側出發,包抄南軍一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吳立並沒有絲毫差距。
自然是敢戰。
給北軍的損失,恐怕也不少。
有利之處,自然是將戰鬥拉到他們熟悉的近戰混戰白刃戰之中。對南軍有利。要知道南軍軍隊是北軍的一倍有餘。而混戰的時候,雙方的底子差不多,一比一是最有可能的交換比了。
首先,將指揮權下放。
但是同時,這種散兵衝擊,反而容易成功。
吳立在陣前畫了一道弧線,說道:「從左側出發,橫擊陣前,能不能做到?」
似乎,瀰漫的硝煙給了南軍勇氣,因為瀰漫的硝煙之中,能見度低,看見的範圍很小,也就不知道其他人死傷如何。
隨即,吳立臨時任命馬嘯統領四衛,立即出發。
這一次如果失敗了。南軍是不可能有勇氣在進行第二次這樣的進攻。
於是,在一陣手榴彈開道之後,一隊南軍終於衝進北軍步陣之中,區區三排陣列,更是在對射之中,死了一些人,有一些缺口。面對洶湧的人潮。幾乎瞬間被攻破。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