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二十八章 南京反應

如此一來,徐達只能在五軍都督府下面,每一個軍下面轄一個小的參謀部。從而實驗北京方面的做法。且不說即便是這樣,也是一地的雞飛狗跳。
魏國公這一番話,說得不錯。
其實徐達說的很對,即便是放在眼前的局勢上,徐達在北方與在南京也沒有什麼區別。
葉沈看了之後,也是頭疼。
就這個問題,何夕專門與葉沈聊過了。
如果不是徐達,早就掀翻了。
吳立沉思片刻,似乎想起了浮河之戰的血腥,說道:「盛庸是一個勁敵,但是僅僅是一個勁敵而已,還不至於打不過的。」
但是,戰事打到這裏,朱允炆看過一封又一封的奏疏。
不過,朱允炆也沒有立即發作。
徐達去指揮了,徐達下面一群將領去做什麼?
吳立說道:「末將遵命。」
除非遇見如河間這樣大決戰。否則葉沈出馬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了,徐達也有自信,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麼改變,打仗本質是不會變的,他依然有信心指揮大軍獲得勝利,但是具體戰事,如彰德戰役這樣的戰事,徐達根本不上心。
葉沈說道:「那盛庸這個人你m.hetubook.com.com怎麼看?」
金生玉將來的前程不大了,最多一個世襲伯爵了。甚至不是他,連同韃將,估計都是這樣的。不是朝廷有意限制,而是韃將恐怕不能適應未來的戰事,就好像明中後期,也不是大明朝廷有意偏袒,而是一些投降的韃將,就是比一些衛所將領能打。
徐達秉承這個想法,在後方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了。將京營的體系安置五軍都督府編練了五個軍,這五個軍,與北京的軍級編製不大一樣。
只是他急切的想要挽回局面。他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魏國公立即出征,北上坐鎮。甚至不用去前線指揮,只要北上坐鎮,北方的局面就會立即好轉了。
金生玉的書信到了葉沈手中。
對南京會更加不利。
朱允炆本身就有這個意思,再有這麼多人支持,一時間也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想讓徐達去北方坐鎮。
如果後方的改革,不做好,前線的事情即便勝上一次兩次,最後一定會戰敗的。
更不要說,在徐達看來盛庸打得也不錯,換其他人,也就那樣了。
就在葉沈準備增兵的時候,南京方面也在對彰德之戰做出反應。
www.hetubook.com.com允炆說道:「魏國公怎麼說?」
即便是徐達,這種觸及靈魂與利益的改革,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朱允炆再次派丁顯去魏國公府督促。而丁顯很快就回來了。
朱允炆特別關注彰德之戰。無他,這代表他這換帥之後的直接成果,他想要的結果自然是一場大勝,最後能反推到河北去,當然了,朱允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誰吞併誰?
這也是皇帝弊端。皇帝也是人,人只想聽自己想聽的,而不是正確的。
丁顯說道:「魏國公說的,而今彰德之戰,無關大局,真正想要開戰,要明年開春大軍北上,到時候才是交戰的時候,而今彰德之章,勝也好,敗也好,都無足輕重。讓陛下坐觀就好,而且魏國公還說了,盛庸打得不錯,北賊有可能增兵。他即便到了前線,也不過如此而已。」
一個弄不好,會出問題的。
很多人並不反對,但問題是誰上,誰下?
葉沈說道:「如此,就按你說的辦。第三軍也歸你指揮了。我要求不高,拿下彰德衛輝就行了,至於太行山以西,暫時不管了。」
「讓陛下不要著急。鎮之以靜。」
而今徐達也不可能將五軍都督m.hetubook.com.com府改變成為樞密院,這會讓全天下人反對,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
葉沈思來想去,將吳立這一員老將請過來,詢問他對前線的看法。
他一世英名,付之流水,還不算什麼。他被很多人看重,名聲太盛,將自己的名聲一下子送給了北京方面,才是問題所在。
大勝不行,那就小勝,讓北軍無功而返。
五軍都督府的五軍,其實各自有各自的轄地。五軍都督府本來是樞密院。而被朱元璋分割成為了五軍,就是相互制衡,讓軍中不能形成一個集體。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南軍與北軍之間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前線,而是在後方,新的軍隊編製,新得供應體系的問題。
更不要說,徐達其實閑了好多年了,徐達自己也知道,自己多年不指揮戰鬥,而今戰爭與之前他指揮的戰爭有了很大的不變化,已經不一樣了。他臨時上手具體指揮,
無他,金生玉的問題,不僅僅是金生玉的問題,而是北軍很多高級將領的問題。新的指揮模式,很多人都不適應,甚至包括了葉沈。
這種情況下,說盛庸多厲害,朱允炆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是不是收了別人的錢。
也要考慮培養出一些能www.hetubook.com.com夠獨擋一面大將之才了。
也是可以的。證明朝廷已經從河間之戰的大敗之中恢復過來,也證明河間之敗,不過是對方僥倖為之而已。
因為朱允炆也知道,發作也沒有什麼用處。只是在心理對這裏人減分了。將來漸漸冷落也就是了。
各種情報從各個方面傳來,盛庸與金生玉的一舉一動都在朱允炆的關注之中。雖然朱允炆身邊很多將領對盛庸的評價很高。但是朱允炆都不怎麼相信。
葉沈不能僅僅考慮打勝仗了。
文官反對,是因為如此一來武將勢大,文官難以制衡,武將反對是因為這裏面的利益太多了,五軍分開這麼長時間了,每一軍內部都有自己的圈子,而今徐達一句話,讓大軍合併在一起。
在軍事改革之後,指揮更加精細化了。到了葉沈這個地位,對第一線幾乎沒有什麼干預了。更多是負責戰略問題。具體戰役指揮,是在各軍軍長身上。
正如何夕不許葉沈去指揮彰德戰役一樣,徐達在南京地位是一樣的,徐達去北方之後,難道讓徐達代替盛庸去指揮彰德戰役,開玩笑。
只是他這個想法,屢屢受挫。
葉沈而今已經不單單是軍中一員將領,他將來在朝廷的地位,與徐達而今的hetubook.com.com位置差不多,必須考慮軍隊建設了,樞密院使這個位置,遲早是葉沈的。
自然要重用是一樣的。
他如何夕與葉沈一樣,是從更大,更寬闊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做出戰略上的決策。而不是去干涉一場戰事。
無他,朱允炆也知道自己在軍事上並是太懂,太容易被人忽悠了。
吳立看金生玉的奏報,沉思片刻,說道;「其實,此戰目的並不在彰德,以末將之見,莫過於另出一軍,直接沿著黃河西進,將彰德衛輝府給包圓,至於具體怎麼打,是另外的事情了。」
他不懂軍事,但是他懂地圖啊。他看著金生玉一步步的南下,打到了彰德府城下,也看著盛庸一步步撤退。什麼話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是地圖不可能是假的。
但即便是徐達,也讓很多人很不滿意。只是他們不敢直接針對徐達,很多人在朱允炆這裏說,前線危機,請徐達坐鎮北方。
這種一步步後退的勝利,朱允炆怎麼可能相信?
更不要說,還有朱允文。他也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軍中勢力的崛起。他要延續朱元璋分而制之的思路。
徐達雖然被迫上位,但是徐達這一段時間,也是做事了。
下面的各都司都隸屬於五軍之一。
只是有些人中用,有些人不中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