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這才看向了悟空:「悟空,慎言。」
「哦~」大聖拖了一個長音,笑道:「俺老孫這一路上見了各路神仙,還是叫俺大聖……怎樣,可是俺老孫大聖的名號還在天庭的名冊上?」
三藏不來靈山,還怎樣把佛祖之位傳給他?
當!
寺中僧眾早就聽他們師徒的名聲,如今也是第一次見到,紛紛側目過來。
「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
大聖迎上前去,笑道:「魔家兄弟……你們不守天門,卻來此守佛門,不怕二郎真君治你們個失職之過么?」
一道一道傳至了大雷音寺大雄寶殿之中。
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白鶴犧松立枝頭。
「哎呀!」才轉過山角,走在前面的大聖卻也被嚇了一跳,向隨後過來的師父說道:「師父,此番靈山的排場可不小,這還不到大雷音寺山門呢,竟已然有這般多的僧人在此打坐!」
這法子,也是觀音菩薩與佛祖兩個人私下裡商量出來的。
法海稍頓了片刻,而後道一聲:「且等貧僧見過了佛祖,取了真經,再與諸位相敘。」
師兄弟幾個相視而笑。
門外是四大金剛,他們見除了三藏法師之外,便是連大聖等幾個弟子都披上了袈裟,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哼,玉帝老兒心眼太小,但俺老孫不跟你計較,且等俺老孫隨師父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之後,便去天庭瑤池,當面念經祈福。
只有菩薩知道佛祖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因為他怕這三藏辯經結束之後,帶著經文回了大唐,就不來靈山了。
法海起身之後,又向著燃燈古佛與彌勒佛見禮,而後向著觀音菩薩行禮。
「所謂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和-圖-書、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法海雙手合十,道一聲:「藥師佛所言有理。」
「三藏。」佛祖緩緩開口,「你且稍安勿躁,且先取了真經,將經文送至大唐之後,再回靈山,到時自有我這一殿佛眾與你師徒論法辯經。」
原本佛祖還想要說些「貶低」東土的話,例如什麼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又如什麼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等等。
老大魔禮青聽了笑道:「大聖不知……我等兄弟,本就是司職兩處,只是以往長駐天門,不在靈山……可如今不同,玉帝特意下下旨,讓我等返回靈山,在此恭候聖僧。」
佛祖當即開口道:「請入殿來!」
「那是護法堂。」
八戒聽了快走幾步,趕上前去,也好奇問道:「那你怎麼沒有停下等一等?」
說實話,這也是一段因果……畢竟若非是自己讓金蟬子輪迴十世,他也不會被捲簾天將連吃九世。
「在,在……大聖當年只是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並沒有被除銜,那大聖府二郎真君前番還專門派人打理,大聖若是想回去,隨時上天就是。」
法海走在最前面,大聖等幾個弟子在他身後一字排開,徑入山,直入大殿之中。
原本佛祖心中是這樣想的,可直到今日看到悟凈站在自己面前,尤其是跟悟凈那純凈的雙眸對視一處時,他心中開始不自覺的反思起來——
也只是有理而已。
小白龍一身白袍,英俊瀟洒……據說這是佛祖定下的天龍八部之中,龍眾之首……原本以為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龍,沒想到也如此不凡;
大聖見師父只是笑笑,並不說話。
大聖聽了好奇問道:「佛祖,何必這般麻煩?還讓我們多跑這一趟?」
「眾生艱辛,紅塵修行。」佛祖的聲音恢弘廣亮,一時間傳遍了整個靈山,他重複了一遍這四個字之後,又說道:「世人皆說我佛門,常有亂世封山,盛世斂財之舉……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便自顧自說道:「嘿嘿……也是,和-圖-書我等跟著師父來這靈山是來取經的,又不是來看他們的,憑他大雄寶殿中有多少佛,多少菩薩。」
「阿彌陀佛。」悟凈念了一聲佛號,也在一旁笑道:「此豈非正是修行真意?」
藥師佛說罷之後,看向了三藏,笑道:「三藏一路西行,想必自有所見所聞,不知貧僧所言然否?」
「我求了師父一路了,師父若是想要給我剃度,早就動手了……何必等我過橋走到一半兒?」小白龍又笑道:「況且……不論剃不剃度,我都是師父的弟子,一樣都是修行,此時……小弟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師父,那放著霞光的地方是何處?」八戒指著一處問道。
這邊作罷之後,三藏法師親手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佛祖認真翻看了之後,交還於三藏,開口笑道:「三藏一路辛苦。」
雙方點到為止,並沒有對此深究……畢竟這一路上,那些不作為的佛寺,亦或是鳩佔鵲巢的,基本上也被他們師徒「掃平」了。
佛祖是有大智慧的,故而他心中愈發篤定,吾定當下凡一遭。
不論以往如何,如今的三藏與法海,一體而已。
法海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以這般姿態被請入靈山,須知當年他幾次想要入靈山拜見佛祖,皆不能入……此番雖然說不上是得償所願,但也算是了卻了心中了一個的因果。
人間常說,心中有法,處處皆是靈山。
對此,其實佛祖也就是見了感嘆一句……畢竟被吃的都是金蟬子轉世,而金蟬子是他門下二弟子。
看眼前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
向前望,又見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寶閣珍樓。
至於會不會折騰到他們師徒……倒也不必為此擔憂,畢竟回大唐與再到靈山時,就不必一步一步走回去了,駕雲走一個來回,也不過眨眼間的事情。
哈哈哈——
八戒才點頭,又指著一處驚呼:「師父,你瞧,那邊兒還有一處堂口前正噴著紫焰……」
https://www.hetubook.com.com大聖一時情急,心說:這不對啊!
但這話,如今卻是不好說出口了……畢竟他這西洲,也是一地雞毛,誰也別看不起誰。
法海還禮之後,問道:「諸位為何在此?」
幾個弟子也跟著一同下拜。
這事兒大聖是知道,只是……他的大聖府在被二郎真君收拾出來之前,該做過一段兒時間的雞圈就是了……
「應是天王殿。」
浮屠塔顯,優缽花香……師徒一眾正遇見了青松林下與翠柏叢中的諸多僧人。
當真不愧是靈山盛境。
一聲鐘鳴聲響過之後,四大金剛齊齊向寺內呼呵道:「大唐聖僧,唐玄奘到了!」
法海走到了佛祖面前,口稱:「大唐僧人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求取真經,以濟眾生。」
見那三藏法師果真名不虛傳,此刻入得靈山佛門聖地,竟然毫不露怯,反而器宇軒昂,昂首闊步。
說罷,向著佛祖行佛禮。
只等三藏與藥師佛對論之後,佛祖才開口道:「當年菩薩東去大唐選定你為取經人,如今終至靈山……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
而如今,自己師徒也算是真正上了靈山。
眾人自然也都聽得出來。
那猴子雖然依舊跳脫,但看起來也比以往規矩了很多……有幾個大聖相熟的羅漢菩薩,正在眉目傳意……最後被菩薩瞪了一眼,便當即老實下來;
一眾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相謝,然後一路目送三藏法師行至大雷音寺山門之外。
至於別……或是整改、或是懲戒,那也都是后話了。
「小白龍。」大聖又向著小白龍問了一句,「適才八戒過橋的時候,被色|欲與食慾所惑……你呢?」
或許作為師父來說,這種教育徒弟的手段過於惡劣了些,但對於他們此等神佛之輩……可能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是真真正正的輪迴轉世,並非如同多寶道人化身釋迦摩尼一般。
藥師佛雙手合十,開口道:「佛門凈土,亂世能庇護蒼生,盛世可善理太平……至www.hetubook.com.com於封山與斂財之說,多是欺世盜名之輩,假借佛名行事,以至於蒙蔽了世人。」
適才在那凌雲渡上,匯聚元神佛軀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這大雄寶殿中的諸佛與菩薩們的……九世取經人的執念,即便是佛祖也沒有想到,他們能夠化為一體,還跟著唐三藏一路來到了靈山。
這話並非是問三藏法師的,問的是大雄寶殿中的諸佛與菩薩們。
法海也能意識到,自己的慈悲之心,其實也是受了三藏法師之饋留……否則自己行至靈山之後,究竟是怎樣一副的形象,恐怕還是兩說。
然後便有兩位尊者上前,要引他們師徒出殿。
法海見了很是欣慰,能跟著四位弟子一同走過這十八萬千里路,其實是自己的福分。
眾僧知道今日絕不太平,畢竟三藏法師一路行來的事迹,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甚至諸佛與菩薩心裏都做好了跟此獠辯經且失敗的心理準備。
大聖也只是甩了甩手中的金箍棒,棍尖兒掃過道路兩旁的花花草草,卻也只是憑風捋著他們搖擺,並沒有行辣手摧花之舉。
其實也不用大聖攔,三藏法師的名號他們兄弟四個自然是如雷貫耳,早先見禮了:「聖僧遠來,我等恭迎。」
但沒想到……這取經的正題還沒講,佛祖便先發難了。
以往他還擔憂自己的身份被佛祖察覺,可這一路走來,他已十分坦然。
小白龍指了指自己這一頭的長發,無奈道:「不瞞大師兄,我聽到師父在後面說,讓我稍等片刻……且等剃度之後,再過橋。」
卻見法海上前一步,卻把兩位尊者越過,而後向著佛祖說道:「我佛慈悲,弟子心中諸多疑慮,如今上得靈山,正要向佛祖請教。」
大聖讓開了路,將師父請到前面來,見師父要先行禮,便道一聲:「師父,此是四大天王……乃是弟子的老相識了,不必跟他們客氣。」
「寺中早滿了,坐不下吾等……我等這些修行不夠的,便在此處迎候聖僧,也能瞻仰聖僧天顏。」一個比丘僧開口說道,「聖僧快入寺吧,佛祖與諸佛m.hetubook•com.com菩薩們久候多時了。」
正如三藏所言,我等之於凡俗眾生,多神仙長生之傲慢……許些手段看似尋常,但若是落在那九世取經人的身上,是否……過於殘忍了些?
「阿彌陀佛。」法海雙手合十:「弟子玄奘,今至靈山大雷音寺,拜見我佛,求取真經,還請天王通稟。」
他本想著師父來取經時,定要受一番刁難……甚至都準備好在大殿之中念經,卻沒想到……佛祖竟要就這般將他們師徒打發走。
別說是寺中眾僧,便是降龍羅漢本人都有些詫異,他雖然同為佛祖門下,但跟金蟬子的交情其實一向尋常……卻沒想到今日還有這一節,人家有禮,他自然不會失禮,便也規規矩矩還了一禮。
其實最讓眾僧感興趣的,還是這一身佛性的悟凈。
八戒一口黑鍋背在身上,膀大腰圓,正四下張望,見了幾個比自己還丑的夜叉羅剎之輩,便忍不住笑不出聲來……
自己的心中的執念,其實也是在這一路上慢慢化解,尤其是對妖的固有偏見。
「比之眾生艱辛,弟子算不得辛苦,無非紅塵修行而已。」法海謹守本心,也並沒有因為見到了佛祖,便心生異樣。
一旁的燃燈古佛垂目不言,彌勒佛雖然依舊笑口常開,但此刻看起來,竟有幾分苦意……嗯,他這一順眼,還看到了掛在悟空腰間的後天人種袋……
莫說是大雄寶殿,便是大雷音寺以及整個靈山,這一刻都鴉雀無聲,十分寂靜。
還有另外一個顧慮,若當真鬧起來,這靈山還不知道要生出怎樣的風波……萬一出了什麼岔子,這經文不能由他們師徒送回大唐去……這西行取經之事,也就成了三界笑柄,往後也別提什麼西方大興了。
至於大殿中其餘諸佛與菩薩,便是環身一起見禮了。目光掃過,落在了排在菩薩之末尾的金吒與大聖國師王菩薩身上,互相示意之後……卻是與十八羅漢之中的降龍羅漢認真行了一禮。
也不等法海表示,便見眾僧已經先向三藏法師行禮,齊齊道一聲:「吾等恭迎聖僧。」
怎這般順利就把經文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