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隨機應變的本事,他還是有的。
酆都大帝也是紫微大帝化身這件事情,若非是魏徵此刻開口言說,李世民還真不知道。
但在地府時間長了,魏徵也能理解……畢竟這陰司之後,還真就沒酆都大帝什麼事兒……與其在地府「礙手礙腳」,倒不如就在他的府邸里閉關修行得了。
在「好大喜功」這方面,魏徵活著的時候,就快把嘴皮子磨破了……但效果並不拴明顯,這也是魏徵認為這是自己少有勸不動李世民的地方。
「微臣此來之意,想來也瞞不過陛下。」魏徵一向是直言的,今日也不例外,「微臣此來,是代表地府來勸陛下入陰司,轉世輪迴的。」
正也是魏徵自己先做到位,所以他才有立場,也更有底氣向自己直諫。
如今忽然聽到魏徵說好話,反而有些不太適應。
而在外人看來,這正是李世民的明君體現。
別家國公府的公子,那可都是長安城一等一的「顯眼包」,但鄭國公家的公子……等閑甚至都難得出府。
「臣知曉。」魏徵點點頭,「但該來還得來,該勸還得勸……就如同以往臣還活著時,向陛下勸諫那樣……聽不聽勸,那是陛下事兒。」
他們膽敢勸諫在「節儉」上勸諫李世民,李世民第二天就敢派內衛去抄他們的家……看看究竟誰才應該「節儉」。
果然……這才是自己熟悉的魏玄成。
卻見魏徵反而向著李世民鄭重一拜,「陛下英明,並未被表面之浮華迷惑雙目,尚能真正做眼於人間,臣甚欣慰。」
別的不敢說,當年自己親封的那些國公里,就數他的鄭國公府「寒酸」……當朝宰輔,能把日子過得如此清貧,整個大唐也是獨一份兒了。
甚至此刻得到了魏徵真正的「認可」,甚至讓李世民心中都有些竊喜與自得。
李世民也曾經過此言,不過一笑置之,甚至在朝會上直言道:「若是諸位愛卿能罵出魏卿的水準,朕也不吝賞賜。」
也就是魏徵給李世民hetubook.com.com
的心理壓力太大了,這天底下哪有皇帝見了臣子反而緊張的道理?
「這村子里的情況,想必你也知道的。」李世民指了指身後的村莊。
「其實仔細想想,愛卿日常所言,朕與那些滿朝的大臣,就當真不知道么?」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都能算是好一些的地方,那麼以大唐疆域之廣,類似的地方,甚至比此地還有不如的,又有幾何?所以……玄成此前那些誇讚大唐盛世之言,是否有些言過其實了?」
「如果陛下是為了一統四洲而要留在人間,那麼老臣懇請陛下入輪迴。」反正他已經死了,有些話活著的時候,他需要斟酌著說,但現在就能更直接一些,「但老臣以為,陛下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言外之意,他是想要管的。
魏徵聞言,頓時沉默不語。
畢竟魏徵說話可不算是好聽,若以民間閑言論之,那就是皇帝經常花錢找魏相的罵……
也正是如此,李世民經常會針對魏徵的一些實用進諫順勢賞賜,一來是彰顯他們君臣相諧,二來也是給魏徵補貼家用……但是這些賞賜,卻也都入了國公府的府庫,若非必要,魏徵其實並不會輕易去使用它們。
但下一刻,魏徵就十分耿直的說道:「但陛下萬不可因此而自得,治民之道,務篤于教也……萬不可輕念視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魏徵向李世民講述了一些他在地府之中的見聞,尤其是翻看卷宗,對比南北朝時期的混亂不堪,如今大唐之穩定,堪稱千秋之功。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錯覺,自然不是魏徵真的「罵人」,而是他心裏實在憋屈,卻還不得不承認魏徵說得有道理,並且還得聽從他諫言……
「那都是陛下厚愛。」
老大魏叔玉繼承了父親鄭國公的爵位,正式入朝為官,並且李世民還將自己的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他。這是嫁女兒,可不是招贅駙馬。
呼——
只是沒想到,李世民自己已經意識和_圖_書到了這一點,然後他果斷就把崔判的行蹤出賣了……你崔判當年都能給陛下加二十年的陽壽,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過分吧?
「老臣惶恐。」這事兒魏徵是知道的,「且很榮幸能夠成為陛下的一面鏡子。」
魏徵不讓他失望,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我就知道」的神情。
當了十多年的陰神,還真是長本事了。
他究竟在搞什麼幺蛾子?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看魏徵的狀態,似乎在地府陰司當值與在人間還是大相徑庭的。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魏玄成,合著你剛才都是試探朕呢吧?
「玄成!」李世民並沒有因為魏徵的誇讚而得意忘形,他的神情反而愈發嚴肅,道:「朕經常所說自己有三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而玄成你,便是朕的人鏡。」
魏徵主動與李世民對視一處,拱手道:「請陛下於人間,守護大唐子民……至於陛下之死劫,陰司無將,不敢遣人來拘拿陛下魂魄,崔判已經上天去向紫微大帝問計……陛下需早做防範。」
其實魏徵活著的時候,好話也沒少說……但人往往就是這樣,那些好話李世民是一個字都沒記住,但那些幾乎是「罵人」一般的直諫,李世民到現在甚至都能原封不動的背出來。
同時心中感嘆,不愧是鄭國公府的家教,似別府的公子,就算是一些將門子弟,那也是不願意離開長安城的。
「不愧是你。」李世民對此絲毫沒有意外,「果然如此,但是玄成啊……既然是你來了,想必你也知道朕之心意。」
「且打住。」李世民連連擺手,這話是越聽越不自在……這魏徵今日怎麼還歌功頌德起來了?
他也不等李世民反駁,便接著說道:「老臣敢問陛下,陛下之所以要留在人間,不入輪迴……原意可是要征伐三界,一統四洲?」
「臣也想要向他諫言啊……奈何自入陰司以和*圖*書來,便是被敕封為賞善司大判官時見過他一面,而後……」魏徵一攤手,無奈道:「臣就是連個奏章都遞不進去。」
別的那些大臣難道不知道魏徵說的話有道理?
而他的常用的心裏安穩就是:「幸虧朕是一個明君,否則你魏老匹夫的腦袋,已經掉了八百回了。」
可貞觀朝的大臣們都是什麼人物?
而且,他此行本也沒期望就憑自己一張嘴,就把這位陛下勸入地府。
「所以,玄成啊……」李世民指了指身後的村莊,「雖然自你死後,朕失一鏡,但在每當要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總是要問問自己,如果魏徵在……他會怎麼說?」
反而是在魏徵去世之後,沒有了老父親的壓制,他的幾個兒子才漸漸開始嶄露頭角。
人都是會變的,何況是魏徵這種經歷了生死的?
就好比秦瓊與尉遲恭這兩位,除了被玉帝封為統兵元帥之外,還依憑人間願力,被正式敕封為了「門神」,也算是香火成神了。
「只是我們刻意去隱藏,亦或是裝不知道罷了。」李世民身姿挺拔,似乎並沒有受到歲月的侵蝕,他與魏徵雙目對視。
但在魏徵死後,他才知道……陛下其實已經很聽勸了。
「這可不像是能從你口中說出來的話。」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他好一陣,似乎是想要看看他在地府陰司經歷了什麼,能讓他如此頑固的一個人,竟然還向自己說起好話來了。
魏徵也同樣正色起來,他在李世民麾下為臣二十多年,自認為對李世民的性子還是能有幾分把控的……怕只怕,在三藏法師回到大唐的這些年來,帶來的變化會引起自己的一些誤判。
賞善司的工作越多,魏徵便越是覺著充足,因為這代表著大唐治下百姓愈發幸福和諧……這不正是他們這一輩人,所希望看到的景象么?
大家也就是聽聽,魏徵這樣的,有一個也就夠了。
「哈哈哈——」聽魏徵向自己訴苦,李世民當即就忍不住笑出聲來,但很快他就面色一正,十分嚴肅的看向www•hetubook.com•com了魏徵,「愛卿此來,應當不是來尋朕敘舊的吧。」
不過以魏徵的能力,李世民倒也不擔心他在陰司出什麼問題,況且他執掌賞善司,乾的也並非是得罪人的活兒……而且也不會違背他的行事原則。
但自魏徵去世之後,這新任的人曹官,卻並沒有著落。
而老二與老三,也沒有丟他父親的臉,除了一手極其漂亮的書法之外,兄弟兩個先後于科舉之中高中,雖然並非是一甲狀元,但也是二甲前列。
這不,在自己死後……突厥、高句麗、吐蕃以及烏斯藏國等等,已經全都納入了大唐的疆域,若非西洲再往西的寶象國、車遲國以及烏雞國等國,皆同三藏法師交好,恐怕大唐的鐵騎已經到了通天河畔了。
魏徵確實是來勸李世民的,但只是表面上來勸李世民入輪迴,實際是上來勸李世民,別只想著打仗,多想想大唐的百姓……
至於為什麼說幾乎是「罵人」,那也是因為這位魏相的文學造詣之高,通篇用詞極其文雅,毫無一個髒字眼,但聽在他李世民的耳中,就好比是被人指著鼻子罵了八輩祖宗一樣難受。
「陛下有所不知啊。」魏徵無奈道:「酆都大帝雖然是實職,但卻是三千年一輪值,紫微大帝派化身入陰司接掌酆都大帝,更多是代表天庭鎮壓地府氣運……等閑是不過問地府事務的。真正負責陰司運轉的,其實就是十殿閻羅以及我們這些大小判官、黑白無常與牛頭馬面這些冥帥們。」
但這話若是魏徵來說,他真是一點脾氣都沒有。
幸虧朕沒上當。
而去區別就是,他真的看到了,而那些「同僚」們,有些還在地府之中受苦,而有些已經開始下一場轉世輪迴了,還有一些則是被特招上了天庭。
「怎麼,對這位酆都大帝,你魏玄成莫非就不敢直言相諫?」李世民還是非常敏銳的,他跟魏徵也是多年的老相識了,此番見面也不論魏徵來意為何,卻也沒必要耍什麼心眼。
這個問題,也是他繞不過的,既然魏
和*圖*書徵問了,他便也只能如實回答:「是。」
隨便拉出一個來,那都是頭髮絲成空的老謀深算之輩,即便是看似粗枝大葉的程咬金……也絕沒人把他當成是一個憨直的武夫。
放在朝堂上也是如此,但以魏徵這樣的地位,別說是他的同族了,就算是他的幾個兒子,都沒跟著他這個老子沾什麼光……甚至魏徵在世的時候,對兒子們管教極嚴。
還不如「罵」自己幾句踏實。
原本李治是想要將他們留在長安六部之中的,但他們兩個主動請纓,想要去地方歷練……李治便也就成全了他們,並且在心中記上了一筆,等他們在地方上積攢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回到朝廷的時候,那自然又是另外一重景象。
相對於恨不得事事都親力親為的李世民,在魏徵看來酆都大帝這位陰司的最高統治者,就是個實打實的甩手掌柜。
「老臣畢竟死過一次。」魏徵的目光依舊堅毅,但他的面容,卻已經不似以往那般嚴厲,或許是在賞善司司職的緣故,他見到的都是人間之善,在不經意間已經是融化了他的那一顆本就不是特別堅硬的心臟。
李世民:……
而李世民先要問的,顯然不是這個,而是——
這些事情李世民是知道,魏徵即使人在地府,對於陽間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家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就要了解到一些,故而也不算陌生。
可他們一個個過得比皇帝還舒坦,有什麼臉面向自己提出「節儉」二字?
李世民也點頭道:「不錯,大唐子民尚且未能人人安居樂業,朕又有何立場,再輕啟戰端呢?」
況且旁人跟他也不能比呀,魏徵那可是天庭欽點的人曹官,負責天人兩界的溝通……當年夢中斬龍,更是人間文臣心之所向。
「知曉。」魏徵點頭道:「但老臣是陰神,管不得陽間事。」
而魏叔玉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如今已經官至光祿少卿,頗受重用。
「可你應當知道……你魏玄成的諫言,朕可沒少依從。」
想想也是,畢竟是陰陽相隔,難免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