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武鄉義軍在大明祖陵外搭設起一座祭壇,此次祭祀不同於以往皇家祭祀,連鳳陽地區的百姓也能過來觀看,吳成就是要藉此大造聲勢,弄出一副萬民共擁、天下共主的架勢來。
「咨爾明朝,久席泰寧,寖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利擅宗紳,甚至賄通宮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公侯皆食肉紈絝,而恃為腹心;宦官悉齕糠犬豚,而借其耳目。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致兆民爰苦於災祲。」
「不遵先祖之教,是不孝也,有何面目面對大明太祖?不行大道仁政、養護百姓,是不仁也,孟聖言,『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當今天子既不孝不仁,又何以垂坐于大明的皇位之上、為天下之主?」
「此陵中所葬之人乃是朱元璋的父母兄嫂,本也是良善之民,生前不得享絲毫福澤,死於饑寒病痛,更無半分傷害於他人,我等本不該與之為難、擾其安寧,但其後世子孫不肖,不顧和*圖*書
父祖教誨、不以明太祖為榜樣,反倒處處學暴元壓迫良善、凌虐百姓,我等與明太祖朱元璋一般,曾也是只想苟活於世的普通小民,卻因朝廷無道、官府貪暴而興義幟,我等與明太祖朱元璋所行一道,朝廷卻反倒要剿滅我等,孝義何在?道理何在?」
「並告天下萬民、皇天后土,有臣吳成,雖有萬民共推,然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外虜未戡,不敢妄稱皇帝,暫以『執政』之號執掌新朝國器,伏惟天地萬民佑助,早靖禍亂、載戢干戈、九州悉平,然後即皇帝之位,遵律法而行大道,使治世昌隆、萬民安樂。」
吳成不懂這個時代祭祀的規矩,手下也沒有熟悉禮制的人才,好在鳳陽皇陵本就養著一堆協助天子祭祀的太監和禮官,祭祀流程有他們管著,也沒出什麼亂子,按部就班走了一段流程,吳成親自上台祭拜。
吳成循禮祭拜完畢,轉身朝圍觀的百姓、官紳們喊道:「昔明太祖朱元璋入南京之時,和_圖_書揭榜禁剽掠,有卒違令,斬以徇,賢士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毋使吏貪暴殃民,發粟振貧民,由是得軍心、紳心、民心,因之而得天下。」
他祭祀的不僅是朱元璋,還有韓福通、徐壽輝等反元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立國之時走的是傳統的君臣綱常的路子,對這些曾經和他一起奮戰過的反元領袖大多斥責為賊寇,如今吳成將他們擺出來和朱元璋一同祭拜,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擺在朱元璋之前,也算是耍了把小心思,暗中指責朱元璋「背信棄義」,大明「篡奪革命果實」,得國不正。
「昔者齊宣王問孟聖:『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聖對曰:『于傳有之。』宣王曰:『臣弒其君,可乎?』孟聖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但此次祭典還沒結束,在熊熊火光之中,吳成循禮祭拜天地,一名俘虜的太監用尖細的聲音誦念著祭文:「《尚書》有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凶年飢歲,百姓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百萬矣;而藩王、勛貴、閹豎、官紳之倉廩實,是上慢而殘下也,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和-圖-書
吳成強壓著澎湃的心潮,接過國璽,高高舉起,朝著沸騰的百姓和戰士們用盡全身力氣喊道:「天下萬民……萬歲!」
肖文青捧上新造的國璽,百姓們如沸騰的開水一般,都在瘋了似的大喊「萬歲」,周圍護衛的武鄉義軍戰士也跟著一起拚命揮舞著紅和-圖-書旗狂呼亂喊,不少人滾滾熱淚止不住地流淌下來。
「紫禁城裡的朱家皇帝,不學祖先愛民護民之舉,反倒以暴元之行為道,凌虐盤剝無度,濫施暴政、寵用奸臣內宦而亂天下,縱容惡臣掘墳拋屍、大悖人倫天道,又私與韃虜媾和,卑躬屈膝、送萬民入虎口,樁樁件件,可有遵從先祖教誨?可有一絲明太祖愛民護民的模樣?」
吳成當然不會放任大火肆意擴散,在之前便把皇陵之中的樹木和周圍的樹木都砍伐乾淨、設置了防火壕,將焚燒的範圍限制在皇陵的地面建築之上。
「黎民眾庶之心,即昊天天命也,天命不可違、輿情不可負,宜立新朝、表證萬邦,以順民情,是用於今年十一月十二日于鳳陽設壇備儀,建國稱制,昭告天下萬民,定有天下之號曰『大熙』,改次年建元『革命』,并行黃帝紀年。」
說完,吳成揮了揮手,身旁的綿長鶴搖動大旗,祭壇下列隊等候的武鄉義軍戰士朝天鳴放三眼銃,緊接著,早已等候多時的武鄉義軍點燃www•hetubook•com.com了堆放在大明祖陵中的火油、木柴等物,熊熊烈火隨著寒風的助力而燃燒起來。
周圍大明的宗室不少人低頭啜泣起來,百姓們卻紛紛歡呼雀躍,有些大明宗室似乎是鬆了一大口氣,身子都有些軟了下去。
「此番我義軍火焚明祖陵,非為報復、亦非暴虐,乃是以此熊熊烈火明志,亦烈火警醒朱家後人,暴元因殘民而失其鹿、明太祖因愛民而得天下,是繼續效仿暴元以害民殃民,還是效仿先祖興義幟而救民,何去何從,爾等皇明宗親,自皇帝以下,無論藩王郡王、將軍罪宗,皆當自思也!」
「武鄉義軍之將士,起自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念茲普天率土,咸罹困窮;詎忍易水燕山,未蘇湯火,故奮起而團結、揭竿而捨命,共效湯武革命之舊事,奉孔孟二聖之正道,整六師救民於水火,護民而安邦、除暴而御虜,使百姓得以安樂、天下得以生息,順天而應人,故得天下萬民之擁戴,共推我武鄉義軍立新朝以代明,安定天下、撫治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