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9章 成都

而秦良玉逃到成都之後,便向王維章討要糧餉,回石柱募兵再戰,雖然王維章並不相信一些新募的兵馬能夠抵擋住張獻忠,但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和秦良玉一起去求見蜀王討要錢餉。
竹箘坪大戰之後,張獻忠復佔大寧,這次他縱兵在城內好好劫掠了一番,待劉文秀、孫可望等人前來會合,便集兵往成都而去。
「要完整地拿下成都……王維章之前不是拒絕投降了嗎?」毛孩有些好奇:「難道八大王在成都安插了人馬?」
成都城內自然是惶惶不可終日,四川能戰之兵不多,除了秦良玉所部的白桿兵和土司兵,就只有從陝西逃來四川的高進庫等部秦兵三千餘人,其餘四川營兵本就不堪戰,如今又聽聞竹箘坪之戰秦良玉所部全軍覆沒之事,都私下商議連強悍的白桿兵和土司兵都敗得如此之慘,他們這些缺餉少糧的營兵哪裡是對手?更加失了戰心,每日逃亡者甚多。
蜀藩在明代諸藩王之中也稱得上豪富,自m•hetubook•com.com洪武年間開始,初代蜀獻王朱椿便在四川大肆兼并斂財,霸佔了跨府連縣的肥沃土地,建造了三百多個王莊,據說蜀王府的王膳一天由一個王莊供應,一年之間才輪換一遍,豪富無比。
「有分寸最好,執政說過,宗教這玩意,最會惑亂人心!」毛孩嘿嘿笑了笑,心中有些止不住地想念著山西的老家、襄京的老娘,還有吳成、綿長鶴等人。
毛孩一愣,正要詢問,卻見成都城內忽然升起一股濃煙,隨即張獻忠大笑幾聲,站起身來:「佛爺庇佑!成都已入額手!」
王維章和秦良玉從早苦勸到晚,朱至澍就是不肯出錢,兩人無奈,王維章只能從府庫里擠出五萬兩白銀,又變賣了家裡的玉佩、瓷器、傢具等物湊了六千兩白銀交給秦良玉,讓她先回石柱宣慰司募兵。
王維章無言以對,送走了秦良玉之後,便回家交代後事,寫了封書信讓家人帶去湖廣給大熙官吏,希望和圖書大熙放其家眷回夷陵老家安居、不要為難,送走家眷之後,便備了一壺毒酒,只等張獻忠攻破成都便自盡殉國。
本就兵馬不足,如今又是軍心大亂的局面,成都還如何能守得住?城內官紳百姓蜂擁逃離,成都各處城門每日都如放水一般,逃出成都的人流絡繹不絕。
「義父早就在成都安插了人,但是誰,我也不知道!」李定國笑著搖了搖頭,看向法壇上的張獻忠:「義父拿下成都之後,應當不久也要建國稱制了,日後,咱們就是兩國之人了……」
話音落,成都城門大開!
李定國點點頭表示同意,轉移了話題:「對了,義父之前說要把四妹子嫁給你,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張獻忠也沒有急著攻城,在城外築了一座法壇,自己披肩散發在法壇上打坐,幾個和尚圍著他敲著木魚念經,祈禱佛祖保佑。
連藩封成都的蜀王朱至澍都想要逃跑,攜帶家眷金銀欲逃往雲南,但四川巡撫王維章雖然不是和*圖*書個有能力的,好歹還有些責任心,還想在成都為國守土,既然要堅守成都,自然就不能讓蜀王朱至澍這麼跑了,派人將朱至澍堵了回來。
至萬曆年間張居正清丈天下田畝,蜀王府的王莊已佔據都江堰灌溉的十余個州縣土地的十分之七,除了兼并田土之外,大半個成都府的工商產業也握在蜀藩手中,天府之國,其利盡歸蜀藩。
如今的四川早被匪寇和張獻忠折騰得千瘡百孔,府庫之中幾乎都能跑老鼠,而朱至澍坐在金山之上,生活依舊奢靡無度,王維章要籌措軍餉、要安撫軍心,自然只能去求那朱至澍支援些銀餉。
只可惜已經晚了,兵臨城下的局面,誰還不清楚成都的命運?應募者寥寥。
毛孩臉上一紅,趕忙推託道:「四娘是個好姑娘,但俺總得先回襄京去問問老母的意見。」
毛孩混在張獻忠軍中,凝眉掃視著周圍的兵將,獻營的老營兵和大部分戰兵一個個虔誠地跪倒在地上,有條件的便捏著佛珠、沒條件的便hetubook.com•com雙手合十地拜著,只有一些新加入的兵將,一臉無所適從的左看右看。
但朱至澍惱怒王維章阻礙他逃跑,又捨不得出錢,與王維章、秦良玉扯了一陣皮,最後惱羞成怒的耍起了無賴:「孤本無蓄,止有承運殿一座,如可變,請先生賣以充軍餉。」
「獻營之中,信佛的越來越多了……」毛孩眯了眯眼,他自柳溝之戰後大多數時候便跟在張獻忠軍中,算是張獻忠和大熙交流的一道橋樑,聞香教造亂之事他沒有經歷過,但也多有耳聞,也知道不少聞香教徒逃到四川來,這些日子張獻忠忽然表現得對佛教越來越崇信、獻營的兵將信佛的也越來越多,讓他隱約感覺到一絲不安。
數日後,張獻忠大軍包圍成都,朱至澍此時才慌了神,趕忙搬出王府金銀募兵守城,宣布「應募者人給和_圖_書白銀五十兩」。
「襄京!」李定國在「京」這個字上咬得很重,馬鞭朝成都一指:「毛大哥,你知道為何義父在城下大擺法陣卻不攻城嗎?因為義父想完完整整地把成都拿下來,不想讓這座城池為戰火所傷。」
秦良玉看著這幾萬兩白銀,不由得感慨非凡:「己巳之變時,余奉詔北上勤王,國庫空虛,朝廷無錢糧以餉勤王軍,以至於勤王軍接連嘩變、劫掠京畿,余不願劫掠百姓,又知朝廷之難,便取私財餉軍,未想過了這麼多年,還是得靠余與王撫台以私財餉軍!王撫台,你說這大明天下連宗藩親王自家人都不看重,咱們這些外人如何撐得住?」
「毛大哥安心,義父只是藉著佛爺的名頭收攏人心,義父有分寸!」身旁的李定國笑著安慰道,這個十五六歲的年輕小將成長得極為迅速,在張獻忠軍中統領著一支三千餘人、完全按照大熙軍操典訓練出來的火器軍,竹箘坪之戰正是李定國一箭射殺張令、其部下以火器打崩了明軍,才奠定了勝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