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進步

「還有黃教,當年俺答汗引黃教入蒙,東蒙古是黃教根脈最深的地方!」濟爾哈朗眉頭緊皺著,掃了一圈蒙古包中懸挂的經旗:「東蒙古諸部,從王公貴族到牧民百姓,九成信仰黃教,定時要去廟裡供奉禮拜,在這茫茫草原上躲藏逃遁著,黃教的寺廟都被武鄉賊佔著,他們沒法去禮拜,又擔心寺廟被武鄉賊燒了毀了,如何還能安心作戰?又哪裡不會有怨言?」
他們進步的速度讓濟爾哈朗也感到驚詫,當初平定之戰時,蒙八旗幾乎是單方面的壓制了大熙的探馬,讓大熙的主力成了聾子瞎子,皇太極才有機會突然轉兵奔襲開封,而如今蒙八旗和大熙的探馬對決只能說稍佔優勢、四六開,已經無法遮蔽大熙軍的偵察,否則濟爾哈朗也不用一直在草原上繞圈子了。
「這場伏擊是為了打給東蒙古諸部看的,告訴他們,我大清還是有對抗武鄉賊的實力的……」濟爾哈朗回身朝hetubook.com.com那具屍體指了指:「你們幹得不錯,有這具部總官的屍體,本王就能吹噓本王滅了武鄉賊的一整個部總,總能安撫一下那些躁動的東蒙古部族……」
濟爾哈朗也在雙方的纏鬥中收穫了幾支這樣的燧發手銃,自己留了一支,送了一支去京師,其他的都分發給了帳下將帥。
當年平定之戰時,濟爾哈朗抄掠大同等地,大熙的戰馬大多還是直接從蒙古貿易和走私來的蒙古馬,騎兵被清軍壓制,和馬匹的差距有很大的關係,而如今再次交手,大熙的戰馬已經和清軍的戰馬一樣高大雄健,顯然大熙在飼料和培育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當年皇太極攻略東蒙古之時顯得那般輕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林丹汗自己清楚自家的貴族和兵馬還有多少戰力,只能用遷徙遊牧的方式來應對,但他越是往西逃,就越是得罪那些已經習慣了定居農耕和半牧半https://m•hetubook•com•com耕的牧民百姓們,也得罪了不少篤信黃教的王公貴族。
好在大熙的騎兵成長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他們在短短几年之內就可以攢下數萬精銳的披甲鐵騎,但他們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就培養出足夠匹敵大清從小訓練到大的探馬,大規模的合戰濟爾哈朗想不到一絲對抗的贏面,但小規模的騎兵戰鬥,濟爾哈朗有的是辦法調|教大熙那些菜鳥出籠一般的探馬。
還有兩把則是單手便可使用的手銃,沒有火繩,皆是燧發,這些燧發手銃射程不遠,但威力很大,足夠洞穿重甲,大熙軍的探馬盔甲齊全,馬弓要發揮作用需要拉近到一定的距離,而他們有不少裝備了這種燧發手銃,遇敵圍攻拔銃便射、打完就跑,雙方的探馬纏鬥之中,清軍就因此吃了不少虧。
濟爾哈朗走到一旁的一張小桌上,翻動著那名部總官的裝備,鑲鐵直身棉甲、六瓣鐵m.hetubook•com•com盔、環臂鐵鎧、內襯鎖甲,單單是這些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清軍下級軍官的裝備,腰刀吹毛即斷,一旁豎立的馬槍濟爾哈朗倒過來伸手輕輕試了試鋒刃,手指立馬就劃破出血。
而清軍佔據著整個中土最適合種豆的遼地,養馬大多是餵食豆餅飼料,馬匹有充足的蛋白質補充,長得便高大粗壯,矮小的蒙古馬沒法搭載重甲騎兵,而清軍的戰馬不僅能搭載重甲騎兵,還能具裝披甲,戰場上自然就是摧枯拉朽。
而這種飛速的進步就是先在裝備上對清軍形成碾壓所創造出來的,盔甲比清軍精良、火器刀槍比清軍優良、戰馬比清軍雄健,人數還比清軍要多,這場仗濟爾哈朗想不到一絲一毫的贏面。
而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和產出,林丹汗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維持部族的需求和貴族王公們奢侈的生活,漸漸地便上下離心、眾叛親離,最終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敗亡身死。
「還有戰www•hetubook•com•com馬……」濟爾哈朗輕聲念叨了一句,清軍在與大熙的小規模纏鬥中也奪取了不少大熙的戰馬,蒙古馬矮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草原之上資源貧瘠,養馬往往不使用精飼料,而是逐水草而遊牧,導致馬匹飢一頓飽一頓,這樣養出來的馬耐受性強,但體格必然是矮小的。
濟爾哈朗頓了頓,又抬頭看向那面經幡:「希望……如此吧!」
這種變化給東蒙古諸部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底層的牧民和百姓定居農耕或半牧半耕之後,便難以像以前那樣再長時間生活在馬背上機動作戰,可用的兵員便萎縮了不少,而農耕經濟的發展和互市的開放,又讓東蒙古諸部相對富裕起來,不再像以前那般不拚命就會餓死,自然也就再沒有了死戰苦戰的能力和心志。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在戰場上,一場勝仗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濟爾哈朗看著那具屍體發獃:「但一場沒有獲勝希望的戰爭,沒有幾個人能堅持到最後和-圖-書。」
而這些還只是傳統的騎兵裝備而已,桌上還擺著三把火銃,一把騎兵使用的短火繩銃,濟爾哈朗早在平定大戰抄掠大同等地時便領教過它的厲害,大熙有不少裝備了這種騎兵銃的騎隊,與弓騎兵混編,遠遠便用火銃亂射、攪亂清軍騎陣,弓騎兵趁機抵近以弓箭攢射,最後再以甲騎突陣,濟爾哈朗第一次面對這種戰術,一時不備,吃了不少小虧,對這種騎兵火銃印象深刻。
東蒙古的經濟形態在隆慶開關之後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遊牧雖然還佔據主流,但定居農耕的牧民百姓的人數佔比年年在增大。
濟爾哈朗對燧發槍並非一無所知,也清楚燧發槍有著嚴重的啞火問題,這才導致其一直無法大量裝備軍中,但如今大熙的騎兵之中出現了這麼多燧發手銃,很明顯大熙的燧發槍啞火的問題得到了不少的改善。
濟爾哈朗頓了頓,仰天長嘆一聲:「我們如今面臨的窘境,和當年的林丹汗何其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