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決定由中韓日三國分別建造一座機器島,島嶼的面積均為五平方公里,由一百二十個巨大的正方形浮筒組成。
但幻想畢竟只是幻想,既然已經決定了以現代技術手段來建造,左騰也只能接受現實。
陸地和海島的確是馬上就要空出來,但那些地方左騰已經準備把它們還給自然,並不准備再去利用它們。
養什麼魚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隨著機器島計劃開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左騰也開始考慮著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讓真正意義上的海水稻出現。
因為按照聖城計劃的最終目標,全球八十億人類將聚集到三千多個城市當中,地球絕大多數陸地都將被釋放出來,許多大洋中的海島都將成為無人島。
否則,如果只是想要一座巨大的可以四處遊盪的浮島,他其實大可像許多文明的神話傳說那樣,用神力製造出一頭巨大的海龜,直接把它的背殼用來當作
和-圖-書海島使用。
據說袁大德魯伊當年的研究開始於在試驗田中偶然找到一棵特殊性狀的水稻,中國海水稻的研究也起源於在海邊意外發現的野生海水稻,不管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他決定讓這件事再次發生。
中國發現了真正的海水稻!
那些超大型設計方案和看起來最炫酷的方案最早被排除。
事實上,他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製造出了一條巨大的蝠魟,操控著它在大洋中漫遊,尋找和消除那些過去被人類粗暴排放到海洋里的核廢料。
當然,他其實也聽到了人們背地裡的議論,卻完全不在意。
事實上就是浮筒,但體積更大,可以承載的負荷更重,面積也更大,結構相對簡單,空間利用率高,建造難度相對最小,規模化生產後,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維修起來也方便,某個箱體出了問題之後,甚至可以直接把它更換https://m.hetubook•com•com
掉。
機器島計劃的初衷就是為了把對於人類和大部分海洋生物來說都沒什麼意義的深海利用起來,讓它成為海上糧倉和海上牧場。
人們無法理解也無所謂,只要他們遵照執行,幾十年後,他們自然會理解神明為什麼要「白費力氣」。
聯合議會下屬的專門機構向全世界有相關能力的機構發出了大量的邀請函,但最終只有不到一百家機構做出了回應,其中許多都是多家大學、設計公司和研究所聯合。
歐洲造船業產能加起來也不到東亞三國的零頭,這讓他們成為「機器島計劃」的核心力量。
機器島到底要有多大,要有些什麼樣的功能,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神明們並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標準,這讓各家機構給出的方案千奇百怪,花樣繁多。
他最終決定讓一場「意外」發生。
爆炸性的新聞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世界。https://www.hetubook.com.com
現有的材料和技術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持那樣的方案。
雖然它們看起來的確是讓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但對於具體的實施者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全世界造船業的中心早已經轉移到了東亞,尤其是在民用船隻行業,三國造船業幾乎壟斷了全球民用船隻訂單的八成。
既然已經有這麼多空間可以利用,那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去建造機器島的意義又是什麼?
每個箱體都設置多個密封艙,相互之間以巨大的彈簧組和其他彈性材料連接和支撐,可以低成本而又最大限度地防止箱體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又不會對材料有太高的要求。
理論上,可以按照需求組合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甚至可以無限擴張。
在海水中種植水稻變成了一種可能!
從超大船舶型,到多箱體組合型,再到有著巨大水下結構的半潛型,每一種看起來其實都有其優點,左騰在www.hetubook.com.com這麼多設計面前犯了嚴重的選擇困難症,不得不讓三國的造船業龍頭派來代表,從建造難度、成本、安全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
但即便是這樣,造價還是十分驚人,在很多人眼中事實上沒什麼意義。
但這偏偏是神明們的意志,所以人們雖然不解,但也只能儘力地去把它變為現實。
左騰對此並不算太滿意,因為他翻越了那部著名的科幻小說,裏面的機器島面積已經達到了三十五平方公里。
在轉移的時候,既可以把整個機器島作為一個整體,用多艘拖船牽引,也可以拆分成為一個個較小的浮島,甚至重新分散成為一個個的箱體,以串聯的方式牽引前進。
一個多月後的一個傍晚,一名海水稻課題的研究員偶然路過這片礁石時,終於發現了這幾株在海水中茁壯成長的不同尋常的植物!
各種船舶型的設計也被陸續排除,最終入選的方案中,絕大多數都屬於多箱體組合型https://m.hetubook.com.com。
一般人事實上不太會注意長在河口和礁石旁的海草的樣子,但這裏匯聚的畢竟是最頂尖的農業科學家,而他們畢生的精力都早已經投入到了這項研究中,許多人在海邊散步時的習慣之一就是尋找那些疑似野生水稻的作物。
於是,在中國廣東海水稻種植研究中心附近的海邊,他隨意地拋下了一些自己培育出來的真正的海水稻的種子,並用神力把它們催發。
但人類對這個世界造成的破壞卻沒那麼容易消除,就算是把人類集中到百分之一的土地上,用神力加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去減少污染和排放,從人類文明誕生到現代所造成的損害或許也要幾十年才能彌補。
當然,因為地球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人工造物,這樣的結構雖然在紙面計算的結果已經可以承受大部分風浪,甚至可以承受一定級別的颱風,但實際上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還沒法知道,但理論上卻已經是最可行最安全成本也最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