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也是實用器,可價值要高些。
盧昌華拿起方藍看了起來。
「大爺,這是您編的嗎?」
柳編產品的定位和設計很關鍵。
曹縣話,盧昌華誰能聽懂,可是這咬字發音不準,他聽成了「青古集」。
「走吧,大爺。」
「這個,你得等趕集。在集上可能有人賣,平時也看不見了。」
盧昌華道謝之後,去了市場里看了看。
他在街上轉了幾圈,這才去一家跟人打聽,明天趕集的市場在哪兒?
「哦!原來是這樣啊。」
第二天剛蒙蒙亮,盧昌華就被吵醒了。
縣政府在曹城鎮。
幹嘛還在北寧苦尋呢。
走到了盡頭,依然沒有。
「我呀?我姓柳啊,今年七十了。」
他一骨碌爬起來,趕緊穿衣服。
雖然趕集要明天開始,可不代表市場就不開門。
「別的?啥啊?」
「自家人編的,就自己編;不會編的就請人到家裡來編。」
這也是他想省些力氣。
室外嘈雜喧囂聲此起彼伏。
這一天,盧昌華就沒再出去,而是在旅社裡整理思路,等待明天的趕集。
來到市場的門口,他略一停頓,繼續往前走。
「趕集的時候,能有幾家來賣的,數量也不多。都是家裡老人閑著沒事,編著玩的。」
「不多了。會編的老人沒幾個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干這個。」
「是,從外地來。」
想到這裏,他拿出紙筆,記下了自己的想法。
「劉大爺。」
從行李箱里拿出了個家用攝像機來。
「行啊。m.hetubook•com•com走走,回家去。」
他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賣柳筐的。
柳編以前是農村地區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用品。
「行啊,你要訂幾個啊?」
「這個有么說的?」
還有大片的蘆筍種植區。
他可沒想到,這裏趕集會這麼早。
這是用來勞動的工具。
盧昌華來年早飯都沒來得及吃,急急忙忙往市場跑去。
有熱心人往前面路邊的一大排鐵皮棚子一指,「就是那邊。」
「我們現在都種蘆筍了。還有木材加工。」
「大爺,搭把手,給我送到前邊旅社去。」
「在當地銷量很少。」
旅社離趕集的市場很近。
難道自己這個想法不對?怎麼堂堂傳說中的柳編之鄉,竟然沒有人賣筐了。
「你是外地人,不了解情況啊。」
「明天正好有集?那太好了。這個青堌集在哪兒啊?」
在京城耽擱幾日,盧昌華給家裡打了電話。
「你能拿的了嗎?」
起身就要帶盧昌華回家。
「那感情好啊,您可是享福了。」
老頭嘆了口氣。
「大爺,您怎麼稱呼啊?今年高壽啊?」
高級點的柳編產品就是食藍,果籃,花籃,雜物籃。
「哦,柳大爺!」
「要籃子嗎?」
老人叼著一根銅嘴旱煙袋,不緊不慢的抽了兩口。
「那行,只要工費給的高,我還是願意的。」
「柳筐現在不值錢了,以前多,現在誰還有功夫編那玩意兒?」
當他坐著客車晃晃悠悠的來到青堌集和-圖-書,發現這裏果如人家所說。
「沒了。你要是還要,我就給你編。」
見有人在他面前站定了,他才抬頭看了眼。
悶頭找吧。
這玩意也就逐漸的落寞了。
盧昌華心裏樂開了花。
老頭接過香煙,在手上磕了磕,含進嘴裏。
「老闆,為啥現在賣筐的那麼少啊?」
「小鹿小馬啥的,會嗎?」
那人極為熱心的告訴了他怎麼去。
他吐出一口煙來。
原來是「青堌集」。
「大爺,您的這些籃子我都要了,家裡還有嗎?」
盧昌華琢磨著,自己還是信息閉塞啊。
一個滿頭白髮的老者,蹲在地上,前面鋪了一塊布,上面擺著幾個方形籃子。
盧昌華也蹲在了攤位前。
「老爺子,您這籃子怎麼賣啊?」
「我呀,對這個編籃子感興趣,您老能不能跟我講講這個啊?」
看樣子,柳編既然能上升到工藝品的高度,現在只能在大城市銷售,或者出口到國外。
盧昌華躺在旅社的床上沉思。
青堌集在曹城鎮的東南方向,相距近三十公里。
「因為那玩意在我們這不值錢。」
「大爺,您家裡還有什麼人啊?」
「買賣柳筐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更多。」
盧昌華這叫一個失望啊。
「一個我給您一百五,咋樣?」
到了車站,買車票才發現,自己搞錯了。
坐在火車上,一路從天津過滄州,直奔濟南。
沿著馬路一路走,一路看。
「今天是二九,明天初一,你去青堌集看看,他們初一和圖書,初三,初六,初八趕集。」
「行。」
「很少到集市上買這東西。」
端起茶水喝了幾口。
此時的市場里裡外外都是人,擺攤的人沿著馬路一直延伸出去很遠。
而且他們種植的也是杞柳。
「嘮點什麼捏?」
很早就是一個鎮的規模了。
十個籃子,一百五十塊。
他見這攤位前後不見頭尾,一時也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
比如柳編的各種動物,人物,書架,書桌,椅子,檯燈罩,床頭櫃等等。
盧昌華趕緊摸出打火機,吧嗒一聲,給老頭點上。
「可現在,鎮上發展蘆筍種植,誰還有功夫編那玩意賣啊。」
「我一樣做一個,你會什麼,我就要什麼。」
「就是有也是少數。」
「可也不是家家都會編這玩意的。」
這裏銷售的很多都是日用品和蔬菜肉食。
把柳編這種材料和工藝用來製作裝飾品和傢具產品上,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晚上,他在附近找了家館子。
「會是會啊,就是太費工了。」
「我就是聽說咱們曹縣柳編很出名,特意來看看的。」
他拿五個籃子,盧昌華拿五個,兩人一起往旅社去。
「十五一個。」
編織精美,柳條粗細一致,重要的是,上面還編出了花紋來。
有時候靈感會稍縱即逝。
「老闆,跟你打聽一下,市場里有賣柳筐的嗎?」
見老闆願意多說,盧昌華趕緊遞上香煙,聽著人家講。
兩人離開了旅社,向著鎮外走去。
老頭磕打磕打眼袋,又吹了吹銅和圖書嘴。
「哦,謝謝啊。趕集還來得及嗎?」
「兒子孫子都在。」
一聽老頭會編這玩意,盧昌華的眼睛就亮了。
要早知道曹縣這麼專業,自己直接來就是了。
讓那些看著新鮮的有錢人,把這玩意當成工藝品、藝術品來購買,還得賣高價才行。
「我跟你說吧,曹縣現在出名的可不是什麼柳編,那玩意值幾個錢?」
老頭要價真不高。
看樣子,自己是被誤導了。
「大爺,費工沒事,我多給工費。」
因此,以前是非常常見也很紅火的產業。
「我們曹縣,以前種的杞柳多,家家戶戶多少都種點。」
給了錢,老頭就把布疊巴疊巴掖起來。
這些大都以裝飾為主,實用價值不高。
沒有筐,可以有其他的替代品。
曹縣就是菏澤地區的下屬縣。
調轉頭,往回走。
此時他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編籃子啊?」
「大爺,收攤吧,這幾個籃子我都要了。」
點上兩個菜,喝了杯曹縣小燒。
走出去一里多地了,還是沒見著。
來回走過的趕集人看都不看。
「不是劉,是柳啊,柳樹的柳啊!」
然後又咳出一口濃痰來。
「啥?賣筐的?沒有!」
上邊的攤位沒有下邊多,也就走出去一百多米,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賣筐的小攤位。
「那,我能不能到家裡去看看吶?」
見盧昌華面露失望之色,那位店家好心的補充道:「看看明天吧,好像有幾家賣那玩意。」
市場裏面還是有很多商戶的。
和-圖-書
又轉車到濟寧、菏澤。
進到房間,盧昌華就給老頭沏茶,還遞上香煙。
老頭還惦記這事呢。
就急匆匆的往山東去了。
「你們村像你這樣編籃子的多嗎?」
更高級的柳編產品就是裝飾品。
曹縣不大,總共也就一千多平方公里。
見老闆這麼說,盧昌華又升起希望了。
在京城的時候,盧昌華已經打聽了,山東曹縣是柳編的集散地。
「你是外地人吧?」
那位本地老闆說道:「柳筐這玩意以前家家戶戶都要用。」
盧昌華趕緊遞過去一張紙巾。
「嗨,現在日子好過了,我也沒啥事。編編東西,散散心。」
把它當成普通的生活實用器,就沒有什麼太高的價值了。
「大爺,不著急回去吧?咱爺倆嘮嘮?」
煙袋鍋里噴出了一股煙渣子來。
可是現在?
老頭把痰吐進紙里,擦了擦嘴角。
「那咱們曹縣不編柳筐了,現在都幹啥呢?」
「您除了編籃子,還會別的嗎?」
那人指著路邊的店鋪說道:「你看看,我們的蘆筍罐頭出口到國外,板材廠就有一兩千家。」
「是啊,我閑著沒事,自己編的。」
柳編最低級的產品就是土筐,也叫「土籃子」。
可偏偏越是這樣的東西,它的價格越高,越有人為它買單。
人流密集,工廠很多。
現在屬於中心鎮,經濟發展在曹縣屬於位列前茅的。
老頭這下坐不住了。
把這些想透之後,逐漸有了思路。
下車之後,盧昌華就找人打聽哪裡有買柳筐的。
也實用的東西越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