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買了的,舒力上初中的時候,我說天氣太熱了,影響他睡覺,還是給每個卧室裝個空調嘛,然後你就去買的。」秦華玉說道。
「啥子空調?我們沒有買空調。」楊升元抬起頭,一臉茫然。
「我成績一般哈。」楊舒力說道。
「你是不想我回來是不?」楊舒力問道。
秦華玉看見了,注意到這是一個新事物,就對楊舒力說:「你還喜歡喝茶呀?以後我給你買回來。」
這時秦華玉從卧室出來,問道:「升元,我們屋的空調壞了幾年了?你還記得不?」
吃飯的時候,楊舒力提醒楊升元,明天薛琪還要來「勤工儉學」,這是最後一天,要觀察他的行為,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指出,如果有必要,後天付酬時要扣錢。
「那你可以留在成都嘛,離我們近,城市也大。」秦華玉說道。
「這個空調買來后沒有啷個用就壞了,一直沒有去修,馬上天氣熱起來了,還是去找廠家來修好嘛。」秦華玉說道。
楊升元哭笑不得:「我去買的空調?秦華玉,你是不和*圖*書是在馬頭鎮小學吃錯了葯哦?」
「他只有留在重慶市了。舒力,你將來想在哪個城市生活?也不用走得太遠嘛。」秦華玉問道。
「不用,我自己買。」楊舒力連忙伸手阻攔。
秦華玉說「來不及」是指考試成績沒法提上來了,由於楊舒力轉學后的表現,她對此很是得意。
理論上,楊舒力應該和葉老師聯繫,把照片的稿費給她,正是她提供的年輕時的照片,和如今的處境對比,產生巨大的視覺反差,給讀者以震撼,是這篇稿子的一大亮點。
「買了的,壞了幾年了,一直沒有修。」秦華玉說道。
「要得要得,就在重慶市。」楊升元說道。
他感覺到,好像得控制一下成績了,不能進步太快。
「我不一樣哦,我沒有文憑,你是個大學生——明年就是了。」
12元一兩!楊舒力沒有說價格,相信楊升元沒有喝過這麼貴的茶。
楊舒力坐在沙發上,想笑,但還得憋住。
星期五,秦華玉從學校回來后做了很多菜,估計今天楊升hetubook.com.com元會晚一點回來,但一定是回家吃飯。
至於楊升元,不用問,直接看狀態就行了,如果說開業之初幾天還有點疲憊,現在完全正常,每天晚上也不坐在沙發上百無聊賴地看電視,作息時間和向叔叔差不多。
他擔心秦華玉買那種錫箔紙袋裝茶,不管怎麼說,他現在喝的茶可是最便宜的高檔茶。
一句話說得秦華玉噎住了:「……啥子哦,我是為你好嘛,成績好的學生,有幾個願意回來?」
兩人的身體狀態並沒有出現楊舒力擔心的情況,據說向叔叔每天晚上10點上床,一覺睡到5點半起床,這個睡眠時間足夠了。
這是《四川時報》特稿的常規標準,一般是千字5百,好一點的是6百,楊舒力這篇等級稍高一點,而且,照片也算稿費。
「楊升元你來看!牆上弔的到底是個啥子!」秦華玉大聲吼起來,一隻手朝卧室指著。
「也不是來不及,看人怎麼定位,如果薛琪就在重慶市,有大家幫襯,還是能過得不錯。」楊舒力說道和_圖_書
。薛琪雖然調皮,但家庭條件和那些小混混還是不同。
「你莫說。」秦華玉對楊升元喝道,轉頭又對楊舒力說道:「你讀大學出來,重慶市的這些工作你看得上哇?」
很快,兩人走出卧室,楊升元皺著眉頭,一隻手撓著頭皮,顯然被事實打敗了。秦華玉跟在後面數落他:「還說我吃錯了葯,我看你是鈣片吃少了。」
「媽,不是我看不看得上的問題,重慶市的單位我都進不去,你去個小學,不也在馬頭鎮嗎?」楊舒力說道。
「這茶可以。」楊升元喝了一口說道。
「薛琪做得可以,不要扣錢。我都沒想到他能做到這樣,以為他只會打遊戲。」楊升元說道。
當然用不著這樣做,葉老師通過這篇稿子已經有所得,遠超這點報酬,而且國人把講規則視為一種書獃子氣,並不利於在當前的生存環境中廝殺,所以通常被人看不起。
特稿編輯陳海說過,稿費可能在月底到賬,沒錯。
「到底是哪一年買的?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唉年紀也不算大嘛,啷個記不住了https://m.hetubook.com.com。」楊升元站在客廳中間,撓著頭皮說道。
「遠江和華秀不會教育孩子,你想嘛,遠江快30歲了才有薛琪,當個寶一樣捧在手心,要啥子就給啥子,現在來不及了。」秦華玉說道。
4月1日星期四,中午,楊舒力到郵局ATM機查了一下,《四川時報》的稿費已經到賬。
吃完飯,楊舒力照例到江邊消化消化,回來后又泡了一杯茶,還建議楊升元也喝一杯,楊升元同意了。
上次《四川時報》特稿編輯陳海和他通電話,稱讚他稿子寫得好,希望繼續向報社投稿,但楊舒力沒有稿子給他。
楊舒力憋不住了,正打算說出來,只見楊升元突然沖向他的房間。
「胡扯!從來沒有買過空調。」楊升元吼道,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這筆稿費是3080元。
不知道他們怎麼算的,楊舒力寄出去的稿子經過修改刪減,差一點到5千字,估計這篇稿子的標準是千字6百元。
「今年的新茶喲,才出來的,那些農民到山上採的,自己炒的,到馬頭鎮來賣,不比你買的和_圖_書茶差。」秦華玉說道。
「媽你弄錯了,大學生早就不值錢了,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單位缺人,大學生都分配得好,現在那些能吃香喝辣的單位早塞滿了。」楊舒力說道。
晚上7點,楊升元回家,今天他們還是捨不得周五的晚高峰,忙到下午5點半,賣出去600袋。
這些稿費的總數接近4萬元,報酬可謂豐厚,如今雖然還在寫稿子,但那種枕戈待旦、衝鋒陷陣的激|情已經大不如前。
「看就看。」楊升元一下從沙發站起來,奔向卧室。
這樣一說,楊舒力還有點興趣,「那買一點嘛,別買多了,最多半斤。」他擔心買來的茶不好喝,又不好丟掉。
如果沒有元酥肉,楊舒力可能會保持一定強度的特稿寫作,現在元酥肉的收入遠超特稿,就有些懶散了。
楊舒力回屋后,無事可做,就泡了一杯茶。
前期寫出的11篇特稿,經過3輪投稿,到現在進入尾聲,秦華玉周末回來開一次信箱,只有一兩張匯款單,楊舒力的銀行卡也是幾天收到一筆。
「我覺得重慶市還可以。」楊舒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