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位老年喪子的父親,人都應該生出許多的同情的,鄭熹卻死死壓住了想問的話:你現在開心了?
鄭熹也不知道自己給安排了個什麼職位,先去政事堂也是合理。他沿著熟悉的路徑,一路去了政事堂。那裡,施鯤與王雲鶴也在,二人彷彿也被人抽去了一絲精氣神,不像往日那般成竹在胸了。
鄭熹前腳回到家,後腳旨意就到了。他的母親郡主一邊擦眼淚,一邊偷偷罵皇帝:「怎麼也不早點下旨呢?倒叫我的七郎哭靈時尷尬。」作為前詹事,鄭熹也要進東宮弔孝,那時候場面還是比較難堪的。
瑛族各家之間都互相放血,利基族各家之間估計也是互相砍頭的。
冷雲又說了一句「不說他了」,問祝纓:「你呢?接下來要忙什麼?不會就跟無賴幹上了吧?」
老者捋了捋須道:「哪裡都好,哪裡都好。呵呵。」從身後一個大袋子里掏出一把彩色的翎毛給鎚子,讓他拿去玩。鎚子看到他的樣子,用利基話道了謝。老者也稍稍吃了一驚,問祝纓:「你是哪家的?」
因為接下來,朝廷一件大事就是重新立儲。
「你倒穩得住,」冷雲說,「太子一走,這一個一個的,都跟叫人拿了魂兒似的!」
————————
祝纓坐了下來,跟他一起烤火,問道:「怎麼不見薛先生?」
金大娘子卻一口答應:「沒找著甘大?也對,他忙,你等我一下兒,咱們去找老唐。」
祝纓道:「那您也有消息不是?我就只知道太子薨逝,您還知道點別的不?還請多點撥點撥,不然,咱們在下面累個半死,表功沒選對時候,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就該挨踹了。」
唐善,鄭侯身邊的心腹人,金良與他關係更好些,有金大娘子從中搭話,趙蘇很快被唐善引到了鄭侯府里。一邊往裡進,唐善一邊說:「要是在平日,你直接到門上遞張三郎的帖子就行啦,如今事情有些棘手,不得不小心。君侯和夫人他們不得不閉門謝客。」
祝纓又從他這兒調了一個製糖的師傅連同仨徒弟,在州城採購了一些物品,才與他告辭,打道回府。
————————————
據她的觀察,與阿蘇家那邊衣服以藍色為基調不同,利基族的黑衣更多些,另外集市上還有一個衣服也是深色,但是與他們兩個都不太一樣的「獠人」,婦女的頭上裹著繡花頭巾,他們的名字意譯就是「花帕」。
三人議定,死太子多的是,有舊例,太子這個墓,得比一般的規制大一點,但絕不能與「陵」過於相近。鄭熹出個大概的方案,得先給皇帝看一下,主要是看看皇帝的反應。
東宮詹事沒了,做個禮部尚書對他而言算是好消息了。這裏面又有許多事情,第一,喪禮可能跟禮部關係更大一點,修墳則未必;第二,禮部尚書不是鍾宜么?沒聽說他死啊?!
這話祝纓覺得有理,她一丁點兒也不喜歡朱家村,更不會留戀那個地方。她不說仇文不對,只是問:「山上怎麼你的長輩了?」她估計得跟鬍子有關係,可能是父親或者祖父被砍了頭?
趙蘇道:「晚生也是看京城有些慌亂才來請示的。」自從知道了太子薨逝的消息,他先是關在國子監里跟大家一塊兒哭,過完了幾天,再放他出來,外面的世界早就不一樣了。
小黃長長地嘆了口氣:「可惜了。」
「這是自然。」她也不打算跟所有人說太子好像中邪瞭然后就死了之類。
「鄭詹事督造太子墓?嘿!我看著是要立太孫。」茶鋪里,幾個閑漢在磨牙。
他二人與趙蘇清點了祝纓帶過來的東西,趙蘇都喚人搬取了, 先往自己住的樓上放好。與小黃、小柳約好了時間,將二人送祝宅, 自己轉過來將一疊信又都讀了一回。不但有祝纓的書信, 還有幫忙捎帶的家書等等,趙蘇都讀得很仔細。
甘澤不在家,他的妻子說:「這幾天他一直在府里伺候,前幾天才捎了衣服過去,也沒有說別的話。」趙蘇留下了給甘澤的禮物,說明是祝纓捎帶來的,既然甘澤忙,那就不打擾了。
「他是我家的。」祝纓說。又問老者現在利基族的情況,分幾家、當家人都是什麼性情之類。她看這老者有個鋪子,也做買賣,衣服也沒什麼補丁,說話條理也清楚,知道他的家境應該還不錯,適合詢問一些信息。
正因無事,趙蘇過來的事情就比較顯眼了。鄭熹聽了彙報,對甘澤道:「你跑一趟,叫他們別https://www•hetubook.com•com
在京城亂躥。」
她問得很仔細,因為商稅這個東西它臨控起來比較困難,不像土地,土地不會跑,貨物交易是比較難追蹤的。也之所以,其中有很大的私相授受的空間。而她與阿蘇家議定的那個羈縻的條款里,如果是山上人,其稅率是有優惠的。
鄭熹道:「殿下先是昏迷,搖之不醒,藥石無效,這……」他沒有隱瞞自己仍然能夠得知東宮消息的事實。太子這次就很奇怪,突然一頭栽倒,躺著不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這麼死了。
冷雲又轉了回去:「好了,今天的話不要對別人提起!」
關縣令討了個沒趣兒,回來各自休息的時候,將另外三個人狠狠埋怨了一回,四個人又懷著惴惴的心繼續上路了。
趙蘇打個噴嚏。
鄭熹道:「禮部?」
祝纓點點頭,問他叫什麼,他不提自己以前的名字,只說:「入籍前我就給自己取了新名字,大人喚我仇文便是。」
另一個光下巴的說:「那就得看墓是大是小的。如果想立孫,太子的墓規制就會更大,不然就會小一點。」
鄭熹,又被起複了。
李司法一拍腦門兒,不錯,又快過年了,年末這次不等月底就要到刺史府去。
發完了文書,四縣縣令也都到齊了,祝纓再次帶著他們去刺史府。這一次跟冷雲彙報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了,就一個總結全年,再來彙報一下宿麥長勢。
仇文道:「哼!外人的頭不夠了,就要拿自己人的來湊數。什麼自己人?阿公的頭祭完了天,也不見下雨。我這輩子再也不會想回去了。」
冷雲道:「你有心了,東宮就喜歡吃這些。多弄一些,哦,我也弄讓他們訂一些,百日的時候祭一祭。」他與東宮的關係不算親切,但也熟悉。東宮待人謙遜有禮,冷雲這樣的紈絝子弟只要不太惹事,東宮一向也對他比較客氣。
老闆道:「也不太多,大傢伙兒一般都一樣。人么,處出來的。在這集市裡,我與阿蘇家的人也不怎麼打。大人看我這個樣子,也很像了是不是?他們只有穿得不體面,或者太顯示不同的,才會稍稍受點兒氣。已經都很好了。」
再入皇城,恍如隔世,鄭熹從來沒有像這樣深切地體會到了「世事無常」這四個字。
祝纓看冷雲的樣子也不像是神魂很全,道:「遭逢這樣的大事,也難免心裏沒底。」
鄭熹忙湊了過去,三人坐了下來,施鯤還是老一套:「天下太平,毋生事端才好!你營建太子墓不能出紕漏!太子忽然離世,御醫說是中風,陛下不信,疑心有人行巫蠱之事,幾興大獄!」
皇帝哽咽道:「咱們在他身上的一片心血都空付了。你最周到,你在東宮的時候,他都是好好的,你一走,他也……我將他的身後也交給你了。」
甘澤忙去通知了。
「三條腿的□□難找,兩條腿的人多得是。不頂用的,要他做甚?就知道窩裡橫,拿出去就撐不了門面。不說他了,你呢?忙什麼?」
仇文為祝纓提供的情報又更多一點,據他講,利基族也分幾家,並非全是自己內部聯姻,他們也娶花帕寨子里的女兒,有時候也會把女兒嫁到瑛族另外的寨子里。跟阿蘇家聯姻,彷彿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估計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而從聯姻到互相殺戮的起因,雙方又都說不清了。不過老者倒是說了,蘇鳴鸞的母親,其實也是花帕族某一家的女兒,這個他知道。
還是前前前前任造的孽,真是缺了大德了!
趙蘇道:「最慌的那幾天已經過去啦,你先回家探親吧。鄭侯府上也先不要去送東西,王相公府上也別急著投。他們這些日子都忙,咱們先探探路。」
皇帝的嘴唇動了一動,又抿住了,鄭熹關切地看著他,皇帝道:「你去吧。等等,先去政事堂。」
施鯤道:「來了?陛下的意思,你任禮部尚書,不過你現在第一要務是督造太子墓。」
趙蘇猶豫了一下,取了祝纓的名帖看了一下。因太子薨逝,國子監等處課業也是暫停,京城的哀悼比京城以外要持久很多,他倒還有一點時間。
因年底,祝纓暫將利基族等也稍稍放下,準備去見冷雲,同時打聽一下消息。按路程計,如果有什麼需要冷雲留意的事兒,冷侯的信使也差不多應該到了。
他第二天帶著小黃、小柳兩個人,連同自己的僕人,先去約見一下甘澤。這位甘大郎是鄭熹的心腹和圖書男僕,與祝纓關係亦好,因為曹昌倒欠了祝纓一個人情。甘澤成家之後,妻兒並不全在鄭府內居住,趙蘇先去甘家探一探甘澤的口風,詢問現在求見鄭熹是否合適。
到了刺史府的門口,項樂和胡師姐又都被攔了下來,有一個關先生來引他們去喝茶、吃點心。胡師姐道:「我不用。」就要跟著祝纓進去。
——————————
祝纓就問他家怎麼想到下山交易來了,老者道:「我呀,就得下山來才能過得好。」
祝纓根本就不知道東宮喜歡吃糖!她只好順著說:「只是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下官那裡也沒好的師傅,大人這裏要有,借我幾個?」
施鯤道:「先不必管他!你過來,有事要同你講。」
一個絡腮鬍子說:「那可不一定!興許陛下只是不想叫人說他刻薄兒子呢?這幾年太子日子可不好過哩。」
他說得咬牙切齒的。如果不是在山下沒別的營生,他甚至連這貿易也不想做的。還是山下好,祭祀也不用活人。
這一邊,鄭熹接了旨意,開始規劃如何在築墓的過程中將禮部收到自己的手裡。每當此時,他就很想念當初在大理寺的日子,順手、順心。
既然南府的人和禮物已經到了,投帖子的事就不能耽擱了。
趙蘇最要緊一件事辦完,也沒探聽到很實在的消息,聽鄭侯的口氣,麻煩的事兒還在後頭呢。不過也不怕,他的背後是那偏遠的福祿縣、蠻荒的阿蘇縣,誰成了勢,都得要他們來個錦上添花,他不急,等著就是了。只要義父不受牽連,就沒什麼可以擔心的。
趙蘇見鄭熹的次數屈指可數,與鄭侯就更沒怎麼打過照面了。只說:「義父發信時太子還在,如今遭逢大變,晚生無計,冒昧登門。」
王雲鶴道:「殿下當然不能是被詛咒身亡的,聖天子有神明護身,天子之子亦當如此。還記得舊年的三次地震么?」
冷雲被逗樂了:「什麼挨踹?你那腦子少轉兩圈兒就好啦!殿下那一天早起,一頭栽了下去就沒再起來,躺了沒幾天,跟活死人似的,不怪陛下疑著有人作法。我也懷疑。不過王相公說的也有道理。總之,這個事兒你別摻和,你就安心地種麥子去!到明年春天的時候,只要不歉收,你就穩了!」他冷刺史也穩了,再干一年,滿三年,打死他也要回去!
她從李司法的卷宗里挑了兩份出來,這兩份是寫的犯人逃掉了,讓李司法發個海捕文書,讓附近的府縣留意一下。估計本地的逃犯也不能往北逃太遠,主要是語言不通容易露餡。
鄭熹道:「他終於修成正果了。」
這孩子也會說利基話?這個大人難道是利基人?不對呀!不可能!沒聽說他們「獠人」可以做官的!上回是想做官的都被燒死了!
仇文認真地將賬記下了。
他們又議了一會兒這個太子墓該怎麼修,本來應該是直接交給鄭熹的,兩個丞相十分的不放心,仍是要先串個供。鍾宜做丞相,儀式會耽擱一些日子,他們得趁鍾宜過來之前將許多事情安排好。鍾宜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他比王雲鶴還要大一些,現在排名在王雲鶴之後,完全是因為皇帝對於「舊人」的「信任」。情況不是很好。
這老闆認得一些文字,伸頭狐疑地接了過去,一看之下也吃了一驚:「你不會是冒充的吧?」
皇帝看著這個外甥,也生出許多的感慨,鄭熹已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他們都因太子的死,萎頓了太多。
小黃作為一個京城長大的孩子,瞭然地點點頭, 拿出信來給趙蘇:「這是大人給郎君的信。這裏還有單子, 大人請東西收了吧。明天我跟小柳再過來聽郎君吩咐。」
對面的鋪子也很熱情,也說著山下的方言,生意的關係,他們講的更偏向南平縣城的口音。祝纓看了看野味,買了一串野雞,捆一塊兒撲騰著翅膀。藉機與老闆又套了幾句話。
趙蘇心中又多生出一點親切感,金大娘子是個熱心人,怪不得義父一家都不忘她。他陪著說了幾句話,金大娘子又關切問他一些京城生活的事情,問他還有沒有什麼不便的:「三郎才進京的時候,也是在我們家住的,日子過得可真快一晃十多年都過去了,他都有乾兒子了。你有什麼事兒,只管跟我說!他管我叫大嫂,咱們都不是外人。」
「他?都老掉牙了。」
身為一個偏僻地方的學子, 他對太子難有真情, 也沒什麼哀傷, 只是憂愁于太子hetubook.com.com過世之後的不確定。義父的身後是鄭侯府, 鄭熹與東宮關係密切,現在東宮薨了,以後怎麼辦呢?
祝纓……不,此時不能讓他馬上回來,他的事情正在緊要的關頭,辦好了、風風光光地升回來才好!
祝纓道:「屍體還在,脈案也有,御醫也有,宮女宦官都在,查出死因不難吧?」
鄭熹心頭一跳:「什麼?」
一片大好前途,替東宮頂缸也是極划算的,可東宮沒了,官也沒了,下面就不好說了。鄭熹很是過了一陣難捱的時光。
老闆吸了吸鼻子:「我竟不記得是哪位娘子了。」忙將祝纓往裡讓,又喊妻兒來拜見,又要燒水煮茶。
祝纓道:「他與殿下君臣一場,好好送一送是應該的,陛下痛失愛子,悲慟之餘仍是安排了他……」
鄭侯與他也不熟,一眼看過去也不太投緣,不過看他辦事也還算周到,問鄭川在哪兒,得知去了高陽郡王家,就讓唐善他們好好招待趙蘇。
「這有什麼好擔心的?盡臣子本份,有何可怕?」冷雲說得義正辭言。
鄭熹又一叩首,再抬起頭來已是淚流滿面。
趙蘇恭敬地道:「是。」
趙蘇聽了半天,也沒見他們討論出個什麼結果來。他們還有猜太子的死因的,也有說他三舅媽的外甥女的表叔的女婿前天在路上看到魯王騎馬招搖過市,臉上帶著笑的。
老闆吃驚地看著她,她說的是利基話!老闆問道:「大人會說利基話?」
「是。」
鄭熹想了一會兒,道:「是。」
仇文道:「大人要去看看東西,倒也沒什麼,不過……他們執拗得很!看他那顆頭,多好的鬍子?在山上不定什麼時候就叫人砍了去!他偏還想著山上,想著寨子里,哼!」
王雲鶴道:「他。」他指了指政事堂里另一張桌子。
這裏的各族人,又不是只要不是一家的見面就必得打個你死我活,蘇晴天聽說了仇文,也沒有說要殺了對方之類的。小孩子之間的愛恨比成年人竟還要純粹一些。
喲,識字!祝纓帶著鎚子和石頭又去了對面。
祝纓道:「就不回來了?」
冷雲冷笑道:「我打發他跟著奏本回京了!把老子當傀儡擺弄!誰給他的膽子?!用心辦事我自有報償,拿我當幌子謀他的前程,哼!」
老闆道:「你問這個做甚?你是誰呀?」
「哼!少背後議論陛下,陛下的心思別亂猜,」冷雲壓低了聲音,「近來不要再弄什麼花樣!陛下險些懷疑太子是被人詛咒的,要興『巫蠱之獄』,聽說是被王相公勸住了,現在大家都要說,殿下是為社稷應了一劫。知道不?」
祝纓問道:「山上哪裡不好么?」
到得州城,他們一行人下榻之後,祝纓還是先去刺史府拜見冷雲。這次到州城,胡師姐與項安換了個班,項安留守家中,胡師姐跟著祝纓出門。
「你較這個真?伺候的人連同御醫被陛下處死了,到哪裡繼續查?干你的事,別瞎打聽。」
鄭侯府上收了禮單,趙蘇又說明過幾天再送禮物來。唐善道:「你這樣倒與三郎有幾分像了,辦事都怪仔細的。」
南府清理街面的行動一直持續了許多天,抓了半牢的人,最後連遊手好閒的都抓來關了一間大通鋪的牢房。
府里上下臉上都帶了點笑,又不敢過份歡慶。有重新收拾鄭熹上朝的家什的、有準備他的各式見客的衣物的、有清點他的名帖的……
祝纓道:「買賣要長久,總要問一問的。」
祝纓看到對面鋪子里一個穿著利基服飾的人,他是賣些野物的,野雞之類都拿繩子縛住了,一串一串的。問仇文:「那人好說話不?」
鄭熹明白了他們的意思,這二位沒有一個想從「巫蠱」上做文章的,也不想別人拿這個話題生出是非來。遭逢一個皇帝的晚年,理智的人都不應該讓他興起這樣一場禍患,誰也不知道起了個頭之後事情會如何的發展。
接著,他又去了金宅。金大娘子只有自己帶著幾個僕人在家,見說是祝纓的義子過來,金大娘子十分熱情。趙蘇又奉上了祝纓的禮物,金大娘子道:「這麼大老遠的還想著我們,三郎從來都是這麼可人。哎,要我說,你們傳個信兒給他,別顧著我們啦,以後多捎點兒孝敬府里和朝廷里的上官才好。」
再找另一個祝纓的可能性不高,鄭熹只好自己多費一費心,一手人事一手太子。
仇文道:「那也要是好地方才值得留戀。」
不能怪皇帝懷疑的,他都有點懷疑了。
祝和_圖_書纓有點吃驚,問道:「你什麼時候入籍的?什麼時候繳的稅?稅是怎麼繳的?是三十稅一、十五稅一還是十稅一?會不會有人勒索你?」
他拾階而上,步入大殿之後拜見他那位舅舅。
小黃道:「太子殿下真的薨了?」
老闆道:「當然!我一文也不少!」
鄭熹心頭一振,王雲鶴苦笑:「殿下是應了劫數,你萬不可多想。我亦如此對陛下講,釋陛下之疑。你是朝廷大臣,凡事當三思而行。」
祝纓道:「你們忙正事吧,我不過來看一看——市面還太平嗎?我怎麼一出門就遇著無賴呢?你們受多少欺負了?」
皇帝愈發的蒼老了,這讓鄭熹感到十分的擔心,生怕下一刻這位舅舅也要「崩」了。
——————
祝纓聽他三句話就改口,確定他心裏也沒底,便說:「幸而陛下依舊聖明。前番邸報看,又要多一位相公了。」
因有東宮這件事,冷雲開會也沒了心,聽總結也不挑毛病,只讓大家關心一下宿麥,接著就散會了。
冷雲道:「行啊。你記著,臨回去前跟我再說一聲兒。」州城的匠人多,又有許多是在冊的,查找起來十分方便。不像祝纓,要自己找外面的散戶,還沒找到。
即使是皇帝,也不太想承擔一個「殺死」或者「逼死親兒子」的名頭的。
鎚子記下了,心道:那我也要個新名字。他仰頭看了一下祝纓,祝纓問道:「怎麼了?」
冷雲又是一聲冷笑。
祝纓往他的鋪子里放了點錢,仇文說不要,祝纓道:「以後大姐要來拿葯,就從賬上扣,她用得多。」
京城的冬天比福祿縣冷得太多, 他緊了緊身上的斗篷,與眼前人說著話。這個小子鼻頭凍得通紅,一邊說話一邊跺著腳。是之前他見過的, 姓黃, 大家都叫他小黃。
路上第一個驛站,四個縣令擠作一堆,然後三人將關縣令給踢了出來。關縣令憤憤地看了三人一眼,微弓著腰上前,小聲地問祝纓:「大人,那個……東宮……」
冷雲烤著火,看到祝纓來了,招手道:「來了?快!過來坐。」
「人戀故土。」祝纓中肯地說。
趙蘇心道:如果義父在京中就好了!他一定知道該怎麼辦。可恨遠隔關山,送消息太難,又無確切的消息可送。
他將自己的腰牌向老闆一亮,老闆認得這是府衙的牌子,道:「原來真的是大人!」忙要見大禮。
祝纓一連在集市裡逛了幾天,確切地得知,市令還算公道,不過份收稅。祝纓又往其他鋪子那裡轉一轉,詢問有無欺行霸市者,有無再收保錢的人。
理智上這麼想,思緒還是忍不住地亂飛:鄭大人進宮去了?幹什麼去了呢?太子壯年而逝,這樣的貴人不能跟福祿縣的人一樣這麼短壽的吧?究竟有什麼內情呢?
趙蘇便將拜訪鄭侯府的事兒略提了提:「伯母知道的,義父既派了人來,就不會落下鄭侯府上,也不知道現在過去合適不合適?我年輕,也不知道府里情狀……」他心裏規劃了金大娘子這兒走不通之後的另一條路——去岳桓那兒,那不是鄭熹大舅子家嗎?
「陛下念舊。」
鄭熹眨了眨眼睛,皇帝道:「要用心為他築墓。」說著,他也哽咽了。
趙蘇接了甘澤的傳信,沒亂躥,揀了個茶樓貓著,聽聽「物議」。到底是京城,就連穿著窄袖短衣的閑漢,都能將一些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趙蘇不說話,只聽。
跟著出門的項樂道:「在咱們這兒,大人還用得著冒充誰?前兩天街上的事兒,你沒去看嗎?」
他挾著一疊斷好的卷宗去向祝纓彙報,卻找不見祝纓。不由吃了一驚,向路過一個衙役打聽:「大人呢?」
冷雲又來了:「唉,這裏離京城太遠了,什麼消息都慢!可惡!我怎麼就不在京城呢?」
祝纓道:「那這府里?」
「是。」祝纓吃了一驚,正要問。
這個老闆比對面那個看著年長許多,黑而乾瘦,留一部鬍鬚,坐在一張矮凳上。祝纓贊他年紀雖大,仍有許多獵物。他就笑著說:「只在附近設套抓些小的,大個兒的都是孩子們打了送下來的。」
皇帝道:「咱們有多久沒見啦?」不等鄭熹回答,他又說,「他走啦,將我留下了!」
說到太子,冷雲又開始鬼打牆:「咱們只憑自己的良心,就不必像他們那樣惶惶不可終日的。你不知道吧?京城現在好些個人,又在琢磨誰會是新的儲君了!我看他們不知死活。咱們現在離得遠些是好事,無事一身輕,倒是鄭https://www.hetubook.com.com七,又被扯回去了。」
那人道:「大人回后衙了。您要回事兒可快著點兒,我剛才聽項二郎跟丁貴說,要收拾行裝,就要上刺史府去了。」
祝纓在集市上逛了幾天,將老者的話與仇文的話作個對照,又在集市上遇到了另外有兩個不同族的「獠人」,再詢問一下蘇晴天,情報又多了一點。由於沒有文字,他們互相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很難記下,朝廷這邊有文字但是不熟悉他們,記載常常給記串了。
他重申了之前的命令:「家裡誰都不許妄議朝政!」然後才是問有家裡有沒有事。這本是隨口一問,他才出門多會兒?估計沒事。
鄭熹經此起落,重回朝堂卻不像前番昂揚。
王雲鶴一雙眼睛盯著他:「怎麼?難道你要說有巫蠱?」
趙蘇點了點頭。
祝纓道:「沒事兒,這裏安全。」她佩著刀去見冷雲。
老者問道:「小官人問這個做什麼?」
老者也就約略說了說:「洞主的阿公被燒死啦,他很生氣,自己很不喜歡山下,有人將山下的東西帶到山上他看到了就要打破,不過他自己也喜歡山下的好刀,也喜歡山下的弓箭,他打獵的時候也誇這個用得順手。」
鄭侯拿祝纓的信和禮單,跟趙蘇嘮叨了一回,道:「我信得過他。倒是你,這些日子別與他們夾雜不清,只管讀你的書。年末年初有些交際就照常走動。旁的事一概不要管。你的那些個同學,裡頭很有幾個不安份的,什麼屁事兒都不懂,就覺得自己個兒能夠指點江山了!小兔崽子都欠教訓!你可別跟他們混在一塊兒。」
他這次只攜帶了禮單,並沒有將禮物隨身攜帶。進了府里先見到了鄭侯,鄭侯已經參加完了太子的喪禮,正在府里休息,鄭熹卻被召進宮裡去了。
太子生前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呢?皇帝年紀越大,對太子就愈發的挑剔。
祝纓打了個噴嚏,在老闆的目光中掏出手絹擦了擦鼻子:「那你與他們就要繳一樣的稅了吧?」
信是在太子薨逝之前寫的, 並沒有涉及太子的內容, 看祝纓信里的意思有些事情他可以自己安排, 給了他很大的自主權。趙蘇想了一下, 估計鄭家最近是辦不了喜事了的,決定將這一部分財物放到後院祝纓卧房的樓上存放。而其他的禮物, 也要等到幾天再送,現在整個京城都在為太子的薨逝而不安呢。鬼知道會有什麼變化。
祝纓道:「不該問的別問。」
太子在儲位三十余年,根基牢固,沒出過什麼特別的政績但是也很穩。現在他走了,屈指一算,兄弟里是沒有與他相仿的人物,這就有點不好了。太子身後又留了個兒子,論起來這個才是大宗,可惜年紀太小。
祝纓將他扶起道:「大姐來你這兒買過藥材,說你這兒的東西實在,人也實在。」
李司法將這些人打得打、罰得罰,見官府動了真格的,又有百姓上門來告狀。因他們肯告了,又順藤摸瓜再找出一個設局騙賭的小團伙,這夥人沒有固定的場所和賬本,輪流找個地方,騙些個傻子同他們賭。李司法比照著之前辦賭博案的標準來辦,只覺十分暢意。
祝纓道:「是。」她又回味了一道冷雲的話,分辨其中哪些是他自己的,哪些是冷侯訓兒子又被冷雲轉而訓她的。
祝纓慢慢地說:「人總要找些『不一樣的』來欺負。」老闆的話應該沒說全,哪兒都有好人,哪兒也都有壞人,既有照顧外來的,也有單揀外來戶欺負的,並不會都很好。
祝纓道:「要是有人勒索你,你就到府衙來找我。」她放下了自己的名帖。
王雲鶴道:「那便如此吧,你休息了好一陣兒了,也該振作起來了。」說著,他又皺眉,鄭熹什麼都不錯,就是有一樣缺點——不曾任過地方。罷了,先這樣吧。
祝纓道:「清理街面,又收拾了些無賴。」
他的雙鬢已透出一點點灰色,歲月沉澱出的一點點憂鬱將整個人襯得愈發的優雅。
祝纓道:「是這個意思,再擔心,也得自身硬。否則是白擔心。」
冷雲道:「是啊,我可真愁啊,太子殿下……」
鄭熹道:「是。」
鎚子搖搖頭,笑得有點甜:「沒事兒。」
祝纓道:「正想在城裡多留兩天,尋幾個製糖的師傅,弄些好糖。」自己沒找到合適的師傅,她想借一借冷雲的勢。她也不怕別人學她的招,這麼些年她算看明白了,有些事兒,知道主意能做下去,是兩回事兒。她自有辦法干成別人幹不成的事兒,不怕別人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