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咱們先收集……」
劉昆道:「我到寨子里,聽到得可不少,那裡,至今還有被頭人斫手斷足的。」
祝纓倒不介意,講了講自己的來歷,戶口都是後來于妙妙要招贅才幫她上的,講著講著拐了彎兒,又說到了于妙妙。三個姑娘聽傳奇故事一般,聽了半夜才聽到上京。
祝煉馬上說:「余清泉那樣的,咱們可受不了。」
三人商議好一陣,都覺得此事是勢在必行的,趁著當年的親歷者還在,盡量搜羅資料,才好動手。三個年輕姑娘,一想到以自己的年紀竟開始「著史」,不免又是一陣激動。議了個大概,便一同去找祝纓,因為過完年劉昆就要回普安州了,須得在走之前把這事敲定,她回普安州之後才好同祝青君講,討要一些人、紙筆、經費,開始干這個事。
祝纓又只好告訴她們:「我生來沒有戶籍,隱戶也算不上,算個黑戶吧。當然也沒什麼記載祖上的東西。」
好容易劉昆走了,祝纓也感覺輕鬆了,她跳了起來:「好了,幹活幹活!阿煉今年可算能夠早些回來了!」
「當然要有,」劉遨說,「立傳呢。」
祝纓道:「不急,方誌也不是一天就修好的,這幾天先分撥一些,後續再撥。」
項安帶點喜悅,靜等吉日的到來。
祝纓笑笑:「來,我告訴你們。」
「你們也是。」
外面放起鞭炮來,故事,暫停了。
祝纓點頭,記下一會兒要給孩子見面禮。接著,又問巫仁:「家裡怎麼樣?」
蘇喆等人一回來,就遇著祝纓又是撥人、又是撥錢、撥物,給姑姪三人使。她聽了要修方誌,便說:「這是件大事,當然要給的!」
姚辰英也很忙,除了日常政務,他現在得扛著冼敬,於是讓姚景夏送祝煉出府。兩人又閑聊了幾句,姚景夏道:「上覆節帥,千萬保重。」
「是。」
祝煉道:「老師遠在南方,消息一來一回,只怕消息不及時。老師的心意,晚輩不敢妄度,不過近年來老師愈發自然瀟洒,不拘於物了。」
最後是項安,不等祝纓問,她就先說:「大人,我……想從二哥家過繼個女兒。卜算了吉日辦酒,二哥二嫂把孩子送過來,到時候不知能否請您做個見證?」
祝纓常常說,誰做皇帝對大政是有影響的,當然不能無視他,還是要了解、研究他,以便應對的。更是常常說,不該將一切都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尤其他還不是憑本事而是憑投胎才能讓人知道的。
皇帝對祝煉的印象很淡www.hetubook.com.com了,祝煉一看皇帝也有些認不出來了。祝煉顯出了點歲月的痕迹,鬚髮摻了幾許白線,皇帝整個人胖了兩圈,凸出一個肚子來,腰帶系在圓鼓肚子的下方,也像極了畫像里的帝王姿態。
劉遨一拍腦門:「哎喲,真是,差點忘了。北方扎假花兒,就是因為沒有。如今有了真的,誰還要用假的?」
祝纓道:「你們三個?找我說故事?不用同我繞彎子,說實話,究竟打算說什麼事。」劉遨只好說:「想修方誌,也會搜集各族故事。」
害!也不知道她們在幹什麼。
劉昆的假期結束的時候,帶著一肚子的意猶未盡,一步三回頭地回普安州了。其實祝纓不大講自己的曲折事迹,多是她一語帶過,姑姪三人必要追問,才略說一下。她說的很多的是一些女子的小故事,有自殺的,有逃亡的,有被害的,有害人的……
幕府里也放假,各州縣選上來的官吏,留了幾個當值的,其他人也都回去了。好在幕府幫傭、護衛多半落戶西州,幕府未見冷清。
何月明在博州過年,祝纓原本打算接她到幕府的,何月明卻認為自己也是領官授職的,無事就應該在博州,不應當因為自己丈夫出差了,自己就能去幕府獃著,荒廢了本職。她只請求祝纓把她的父母給送到博州,一家三口有個照應。
祝煉依舊恭敬地領訓。
陳萌道:「中宮……」
杜大姐看著年輕姑娘飛來舞去,心情也好了一些,笑道:「安南新年有花兒,不用扎紙絹的。」而且紙啊絹的還挺值錢的,不好太浪費。
皇帝對新路也很感興趣,詢問了日程,又問沿途。祝煉道:「比往年省了一半的時間,因大家都往京里來,沒有人少的時候走得快。臣只顧擔心賦稅,未及著心其他。」
朝堂的人講話,都是含蓄、點到為止哦。
姑姪三人有點忐忑,劉遨先是問祝纓想安排什麼娛樂為引,說到講故事,再說到聽蘇喆講過阿蘇家的史詩故事。
蘇喆笑道:「我先把家裡收拾一下,下個月天氣暖些再接他來。」
祝纓見了她的信,真派人給親家送去了博州。
你什麼時候去死一死?祝煉心想。
「喜歡就好。」
「他有點像他的父親。」陳萌含蓄地說。
「你說哪樣的傳說故事?」劉昆問,「我聽了一個,咱們節帥巡狩遇鹿的。」
「是。」
祝煉道:「新路開通,比以往輕便多了。」
祝煉在京城轉了一圈,並沒有像王叔亮提醒和-圖-書
的那樣老實窩著不出來。皇帝對祝纓有成見這事兒,絕不會因為他不蹓躂了就有所改變。皇帝現在又不能把安南怎麼樣,他就接著逛了。
劉遨道:「蘇大人她們回來得更早呢!您別忘了,她們得撥人手給我們使。」
他問陳萌:「嚴昭儀之子居長,不好么?」
「老師比我們高明,老師怎麼安排,總有她的道理。我既不如人,聽命就是。」祝煉聲音平平。
正好,過年沒別的人事,幕府也放假,祝纓也閑,便從頭給她們講怎麼寫奇霞族的史詩神話故事的。也沒有撒謊,就是講得更動聽一點嘛!
祝煉又去了一趟姚府,意外得知一個消息,姚景夏認了姚辰英做義父。姚府的帖子是姚景夏親自送來的,說的就是:「義父請使君過府一敘。」
姚辰英卻沒有再講老一套,而是問他:「你老師可曾說起王、施二位的主張,可行不可行?」
姚辰英嘆了一口氣:「我知道啦。回去問你老師好,告訴她,能維持的事我會維持的,能護的人,我盡量護住。」
祝煉恭敬地低頭彎腰,總疑心皇帝犯了什麼毛病,居然誇安南了?有詐!
「行。你們家裡自己商議好了就成。」祝纓說。
姚辰英唇邊泛起一點笑影來:「當然不是他,我有一封信,你為我帶給你老師。」
賞賜還怪有講究的!祝纓是頭一份兒,衣料、玩器、金錢之類,接下來應該是青君的,不過皇帝把青君的與祝煉的列為一等,下面才是趙蘇等人依品級而分發。
之前的年,她們也戴孝,祝纓這兒沒了花姐也沒人收拾。如今姑姪三人輕裝上陣,又教怎麼剪紙作擺設,又講怎麼布置吉祥景兒。
「啊?沒有記述么?」
「也是員女將,她在祝纓帳前效力多年了。起先有人還對我講,怕祝纓有什麼癖好,豈料全猜錯了,她是個女子,身邊自然會有女子了。不過呀,祝青君不是武將么?安民理事,應該是你所長呀!你入仕便做的是親民官,安南可為祝纓副者,應該是你呀。」
祝纓道:「你剛才就猶猶豫豫的有話要講,就是這個事?」
四人一頓飯吃得很快,祝纓三兩下把胃倒滿,三個姑娘吃得都不多,劉昆飯量漲了一點,也只添了一次飯。吃完就又湊在了一起商議。三人讀書多,祝纓修過方誌,先將篇章大類定下,剩下的就是往裡填內容。
皇帝道:「昔日蠻荒之地,如今也成糧田啦。」皇帝竟然還接著誇了安南治理得很好,說是官員都不錯,沒有辜負朝廷。hetubook•com.com
祝纓道:「不用,府里出。以前我做縣令的時候就有心修縣誌了,到了安南事多,讀書人也不夠用。如今你們願意領職就好。」
劉遨道:「安南設鎮這麼久了,竟沒有方誌,我近來總在想,咱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總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著書立說是其一,那也不過是節帥體恤咱們,實在是為咱們揚名。咱們也當為節帥著史,至少是方誌,記述功勛,傳之後世,不能埋沒!順帶將各族來由也記一下,唔……要搜羅往昔頭人的劣跡……」
===============
「前任已經調回,朝廷要換新人。」
祝纓笑了:「方誌?你們是行家啊!想得周到。阿蘇家那個呀?我知道。」
「祖先的名字早失傳了,現在這些都是我起的。」
陳萌道:「如今只好還是依禮而定了,這是最不容易出錯的。」
祝煉瞭然。
望著天上飄下的雪花,祝煉裹緊了皮裘,由衷地懷念起安南的新年。安南的新年,年味兒不如京城重,近年來才漸漸顯出重要來。自成家后,有何月明操持,博州刺史府的新年也溫馨又熱鬧。
祝纓道:「交子時了。」
陳萌心道,你就說她現在不想給皇帝臉了唄。
皇帝心道,這也太鎮定了,過於鎮定反而是一種不鎮定。他又緩緩地說:「安南與西番接壤,如何能不用心呢?你是棟樑之材,勉之,勉之!」
==============
祝煉道:「那?」
祝煉越聽越覺得這些無趣,如果是沒有南下之前在京師里,能夠參与這樣的討論足以讓他興奮。在安南呆得久了,他倒覺得這皇家的事、誰繼位沒那麼重要了。
郎睿北上,祝纓就把阿發也送回塔朗縣去過年,蘇喆也趁假期回了老家,身後跟著個祝明。刺史們都沒有過來,各自在州里主持新年,與民同樂。
「啊?」
祝纓又問蘇喆:「孩子呢?不帶過來?」
皇帝續道:「節度副使祝青君,是那個祝青君嗎?」
「是。」
「豁!」
劉衍道:「我聽到奇霞族的傳說,有些類似。」
劉遨先問祝纓生年、父母祖上之類,祝纓道:「我的年紀倒有,別人的都沒有啦。祖先名字也要有嗎?」
皇帝又感嘆了一句:「祝纓,怎麼想的呢?」
「是。」
「是。」
「不多不少,」祝煉說,「相公有話,我一定帶到。」
祝煉心道:就是說,有點小聰明,但是急功近利沒耐性?那確實挺愁人的。現在國家可真是寧願要一個傻子當https://m.hetubook.com.com傀儡皇帝,也不能要一個沒有自知之明拖後腿的。大家可是被現在這位禍害得不輕。
「誒?」
給劉昆氣得夠嗆。
祝煉的耳朵立了起來:「是。」
祝纓又不反對,她便知自己這主意是對的,也要去收拾自己的住所了。吉日卜在三月初,安南氣候炎熱,春耕已過,大家比較安閑。算來到時候祝煉、趙霽等人也回來了應該正在幕府,嘉賓又多幾位,場面也好看。
不過也有有趣的事情,譬如一些詩歌,有唱希望有情郎的、有唱盼丈夫死的還有唱罵媒人的。劉遨與劉衍聽了都是一笑,劉遨問道:「本地各族,難道沒有傳說?」
祝煉順勢一問,姚景夏本與他認識,也就說了:「如今政事堂,唯義父曾領兵西陲,只有他能理解北地的苦楚。」
祝煉的樣子還算耐看,雖不高大,倒也周正。在大殿里看著一個男人,總比看到一個女丞相讓皇帝更舒服些。皇帝更顯得和藹了幾分,照例先問他路上辛苦。
三人本就有此心,如今更是大受啟發,天擦黑,四個人捧著碗湊在一張圓桌上吃飯。劉遨道:「那,咱們就開始寫吧!雖然人手、紙墨都有些緊,但這個事是不能不幹的。我願拿出我的俸祿來……」
兩人去了姚府,姚辰英比之前老了一點也胖了一點腫了眼泡,儼然一個標準的丞相模樣了。祝煉也知道,姚辰英是個「黃老派」的,他不願意一切有變動,既如此,便聽姚辰英講。
「誒?」
劉遨更在意祝纓自身的經歷,劉衍又想問祝纓斷案時的想法,劉昆則想知道她都怎麼治理轄內的。
陳萌道:「我知道啦!你回去的時候若有眉目,你再來取我書信帶回去。若還沒有端倪,你回去告訴她,我只好相機而動了。」
巫仁道:「山下新刺史還沒到任,我倒在家住得輕鬆。就是爹娘老了……我娘叫回來千萬多謝大人,東西她都很喜歡。又說緞子太金貴了,張羅著做了老衣穿著走。」
祝煉微微躬身。
祝纓這裏,劉遨、劉衍都在,除夕這天,祝青君又派人把劉昆送了回來。姑姪三人都極高興,見了面,先拉著手原地蹦個不停,發現「輕狂」了之後,拍拍臉頰,開始請纓:「節帥,我們來幫忙布置吧!」
一個假期,祝纓凈哄孩子講故事去了。
祝纓昔年舊人凋零不少,大理、鴻臚、戶部等處祝煉認識的老人也故去了一些,他一一致禮問候其家人。戶部現在也不與羈縻州爭論稅賦多少了——羈縻州不歸他們考核。以前,姚辰英能https://www.hetubook.com.com跟祝纓討價還價,那是他在,現在沒人有這個面子了。
祝煉恭敬地道:「老師說,世人的想法都是好的,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王、施二位倒不像無能之人。」
姚辰英又說:「鹽務上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老師選青君,又定以後繼任章程,就是為防止有你這樣的敗家子吧?祝煉頭是低的,白眼是翻的,打死也不接皇帝的話。
難為她記性好,至今說出來仍讓人聽得入迷。
「肉刑。」劉衍道。
三人雖忙過年,也不忘敘舊,說著說著,便成了互相聽取工作經驗了。劉昆便說:「人真有賢愚,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麼人都說太翁年輕時一腔熱血,要教化萬邦的,後來變得言辭犀利。」
姚辰英透的消息是準確的,過年前幾天,皇帝果真召見了祝煉。
「對。」
項安也安心地笑了,過繼個女兒,她也是有考量的。女兒貼心是其一,周圍抱養過繼的女孩子也不少,這樣做也不顯異類。再者,西州現在學問最好的是劉遨等人,女的,日後求學也是女孩子方便一些。
姚辰英一面拿信給他,一面說:「我看陛下要見你,說什麼,你都聽著,不必反駁。陛下心思靈動,聽過就算。」
祝煉深以為然。
巫仁、項安兩個也需要配合,兩人忙說這就核算。因為年前封賬了,所以要晚上兩天。
她也是,忒想教所有人都成個文明開化的,可有些人,哪怕語言通了,大家都說同一種話,他偏「聽不懂人話」。
姚景夏,本來應該是皇帝心腹:替皇帝看守騎兵,在京城看好大門的,結果現在也擺明投靠的鄭七黨(因為皇帝之前有過想讓北胡的人進來雇傭軍代打的念頭,所以北鬍子弟姚景夏覺得要再找個外援,認了乾爹)
皇帝卻點到為止,又給了豐厚的賞賜,才讓祝煉回去。祝煉匆匆出了皇宮,站在宮門外大口地呼吸著,吸吸鼻子,無故覺得鼻端總有一股腐朽的氣味,揮手在面前扇了扇,板著臉回到了住處。
祝煉腹誹著聽陳萌的敘述,等陳萌喝了口茶潤喉,停頓了一下,在陳萌再一次看過來的時候,祝煉恭敬地問了一句:「不知道您的意思是?」
============
三人漸漸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湊到一處密謀了起來。劉昆在外,經歷更豐富,輕聲道:「何必羅織?你們道這些頭人起先幹什麼好事了么?也就蘇、郎幾家歸化得早,如今好些。便是這幾家,四十年前也是人祭人牲的。」
「忘不了。」
=================